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知屋(帶)知器
凡殿堂寮舍廚廠。
各處屋宇。
時時看視。
或漏者宜早修蓋。
或修。
或造。
預白監院。
及時整理。
老祖塔及塔院。
下院。
乃至道路沖塌。
器皿朽損。
商之監院客堂。
速為修理。
凡遇修造。
一切門向。
皆須慎重。
不宜輕改。
若實不得已須請高明堪輿。
看過方可。
凡池井不得亂填。
亭閣不得亂造。
竹木不得亂斫。
地土不得亂掘。
若故意執抝。
填掘造斫。
破風水者。
知屋與主事執。
同罰出院。
若住持硬作主者。
兩序統同内外法眷公議。
若剛愎者。
另換住持。
○監修 乃知屋之副執若無知屋。
則監修正理修造。
督管匠人。
及諸工賬财物木料等事。
此執須習於工作。
老成練達者充之(此二皆序執)。
△(此條證義見前住持章修造僧坊條說)。
化主 種種不同。
凡叢林淡薄無産。
或遇荒年糧不足當請米麥化主。
或系。
大修殿宇。
當請修造化主。
此外更有菜化主。
鹽化主。
草鞋化主。
香燭化主等。
凡化主募化财物。
各認地方。
弗使重疊。
惟須随喜樂助。
不可勉強。
如下順人心。
即上合佛心矣。
語言應對。
切宜大方。
若有私毫苟且。
倍罰出院。
總之必不得已。
始行募化。
若其可已。
即不必立此執。
如有私在外。
冒名募化者。
立擯出院(以上第七寮竟)。
證義曰。
迩來叢林。
多安化主。
廣給募疏。
住持。
贊美牢籠。
執事獎勞崇敬。
遂至矜功欺衆。
把持當家。
或畜私财。
大錯因果。
退息檀信。
佛世有諸弟子。
自遠遊歸。
所過聚落。
望而閉戶。
問其故。
謂畏衆僧之募化也。
噫。
可以鑒矣。
不知所謂化者。
以德化人之謂。
非隻募人财物之謂。
故宜顧名思義。
華嚴淨行品雲。
見不舍人。
當願衆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
見能舍人。
當願衆生。
永得舍離。
三惡道苦。
據此二偈。
於不舍人尚發慈心豈肯於已舍财存利己意。
作化主者其知之。
化飯 此執與前化主不同。
此但化飯也。
猶有乞食之遺意。
化允作記。
以交收供。
此執多與人熟識。
不可因此閑遊閑語。
或管人事務。
或到他家屏處與女人說話。
寄物往來等。
犯者罰。
證義曰。
化飯。
亦名化主。
此執多近俗人。
故誡其不可屏處與女說話。
外避譏嫌。
内護自心。
法華經雲。
若有因緣。
須獨入時。
但一心念佛。
若為女人說法。
不露齒笑。
不現胸臆。
乃至為法。
猶不親厚。
況複餘事。
此金口切誡又。
華嚴淨行品雲。
見嚴飾人。
當願衆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當願衆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
乃至雲。
見端正人。
當願衆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衆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着。
夫嚴飾端正於女。
相為多。
故此四偈為化主者。
所當切記。
非唯化主。
乃至一切僧衆。
亦當切記也。
收供 即收擔此已化之飯。
人以此飯供僧。
僧即以此飯供佛。
故謂之收供。
此執多系發心苦行之人充之。
亦有兼利而為者。
蓋今叢林中。
多系将此飯計觔給錢若幹。
假如收供每日能擔三四十觔。
即可得錢若幹。
錢因力取。
尚無大礙。
況因此供養大衆。
即有功德。
唯當實心。
實力行之。
餘見下規約說。
收圓滿飯。
客堂請大衆師[邦/巾]挑。
(或小工挑)元旦日每人領監院單帖若幹。
初二日清晨。
上方丈吃飯菜六色。
銀六分。
出門送帖賀施主年。
凡常住秤飯。
單銀。
每觔二分半算。
每季首。
初十内外。
請僧值客堂。
衣缽。
監發。
庫房。
知客登賬。
每月散給草鞋豆腐錢。
一人六十文。
初二一半。
十六一半。
有齋俱到齋堂随衆。
證義曰。
既充收供之執。
以代衆僧乞食之勞。
當因收供之事。
而究自己修性之義。
夫佛世芳規。
唯乞食為正命食。
梵語比邱。
此雲乞士。
所謂乞者。
内乞法以養性。
外乞食以資身。
乞食資身。
見下分衛條說。
乞汝養性者。
我。
乞即通於彼乞。
華嚴淨行品雲。
入裡乞食。
當願衆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入門戶。
當願衆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衆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據此三偈。
則事顯義幽。
正好參究。
所雲入深法界者。
即俗顯真。
即事明理。
法界即衆生身心之本體也。
從本已來。
靈明廓徹廣大虛寂。
唯一真之境而已。
無有形貌。
而森羅大千。
無有邊際。
而含融萬有。
昭昭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晃晃於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
非徹法之慧目。
離念之明智。
不能見自心如此之無障礙也。
此謂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此之謂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如是乞法養性。
終日收供。
而不見所收之供。
終日勞苦。
而不見勞苦之相。
其於福慧。
豈可思議。
此所謂收供之義也。
附收供寮規(凡十八條) 三世諸佛。
皆從行門而出。
況收供一執。
帶水拖泥。
沖寒冒暑。
誠非真心供衆。
常懷道念者難任此執。
古人雲。
收十方施主之供。
增。
彼福慧齋十方僧侶之衆。
成其道業。
非發大願者不能。
既發願行此。
須要豎精進幢。
被忍辱衣。
乘久遠輪。
懷利濟心。
則将來福報。
自然過人。
第恐日久弊生。
放逸念起。
将成佛因。
為地獄案。
悔之晚矣。
故須清規。
以保其志。
今特派寮首二人。
早晚出入。
秉公警察。
有過必舉。
小則白客堂。
大則白方丈。
若寮首。
知而容隐被餘執察出者同罰。
規條如左。
各宜遵守。
在外诽謗常住者。
重罰出院。
收供回。
洗足歸寮靜坐。
不得閑談闖寮。
違者罰。
同行。
人互相吵鬧者重罰。
飯桶。
每年新正一修。
如任意損壞屢索修整者。
罰。
挑唆鬥争。
攪群亂衆者。
出院。
凡有事務。
先白頭單。
轉上方丈。
違者罰。
私募财物。
或以飯易錢米者。
出院。
因辦私務緻荒廢飯者。
罰。
風雨寒暑。
失飯擔者。
罰。
在外與人争鬥生事者。
罰。
将常住竹木花果等物送人者罰。
飯食不随衆。
過費。
常住薪水。
及私運柴薪。
寮内私造飲食者。
罰。
無故一日不收供者。
罰如飯數。
若有病。
自請人代。
至半月不愈交擔。
違者罰。
私留僧俗寮内食宿。
及私行在外過宿。
或将飯與人者。
罰。
寮外高聲語笑。
夏月赤膊拖褲。
違犯寮規。
頭單不舉者。
同罰。
不候開梆。
擅打粥飯。
及三餐餘食菜飯。
不即回廚房。
過時回出者。
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在收供寮中堂)。
證義曰。
佛世分衛乞食。
乃為正制。
惟今東土。
所施甚微。
數家不足供一僧之食。
又僧衆多雜。
漫無威儀。
若齊遊乞。
未免駭衆。
且妨道業。
故立斯執。
代衆行乞也。
然收供既代衆勞。
衆僧何以安享。
故律制受食。
須存五觀。
五觀者。
(一)。
計功多少。
諒彼來處。
(二)。
忖己德行。
全缺應供。
(三)。
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四)。
正是良藥。
為療形枯。
(五)。
為成道業。
應受此食。
由是五觀相應增進道業可成。
所謂身依食住。
道由身修也。
如此庶不虛消信施。
不然。
難免償還。
禅宗秘要雲。
昔提婆尊者得法後。
至迦毗羅國。
有長者名梵摩淨德。
一日園樹生耳。
如菌。
味甚甘美。
唯長者。
與第二子。
羅睺羅多取食。
取已随長。
餘親屬皆不能食。
提婆知其宿因。
遂至其家。
長者問其故提曰。
汝曾供一比丘否。
然此比丘。
道眼未明。
虛沽信施。
報為木耳。
唯汝與子。
精勒供養故得享之。
提問長者年多少。
答七十九。
提曰。
學道不通理。
轉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
此樹不生耳。
後如其記。
梵網經雲。
甯以此口。
常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
經百千劫。
終不以此破戒之口。
食信心檀越百味飲食雲雲。
此諸佛誠言。
僧受供者。
宜自思之。
莊主 亦名靜主。
乃靜室之主也。
俗呼下院當家。
凡莊田一切事務。
俱其專主。
田界莊舍。
農具。
悉屬檢點。
修理。
些小事體。
随時分遣。
或關大體。
須白常住定奪。
收納租例。
一以公平。
勿緻主佃互虧。
如更換佃戶。
先要查明佃人好歹。
白常住商定。
始令領田。
勿得貪小利。
而以私心表給。
緻贻後患。
○監收 凡出入租息谷米等物。
詳細交納。
勿得舛錯。
以多報少。
以少報多。
凡收租事皆其執此莊主監收二執。
其弊最多。
須廉正耆舊發心輔佐住持者充之(古規莊主。
監收。
皆系列執。
今改為序執矣)。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地者。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衆僧田中。
為己私種。
不酬僧直。
時持律比丘依戒呵責。
汝今雲何不酬僧直。
是人爾時。
依恃王勢。
不受教誨。
答諸比丘。
我是汝奴。
汝若有力。
何不自種。
以是因緣。
受火地獄苦。
至今不息。
汝見第二地者。
迦葉佛時。
是白衣人。
在僧田種。
不酬僧直。
以是因緣。
堕地獄中。
作大肉地受諸苦惱。
至今不息。
園頭 經理園地。
四季栽種。
不可荒蕪。
一切物産。
以時灌溉。
勿緻有名無實。
不濟大衆。
凡時鮮瓜菜等。
不得(私行)先食。
或将園菜私賣私送。
查出重罰。
證義曰。
華嚴淨行品雲。
見修園圃。
當願衆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據此一偈。
即事顯理。
為園頭者。
非唯盡力耘種。
亦可發大心。
而緻於悟大道。
按禅書。
昔梁山觀和尚會下有個園頭。
參得禅衆中多有不信者。
一日有僧去撩撥他。
要其露個消息。
乃問園頭。
何不出問堂頭一兩則話結緣。
園頭曰。
我除是不出問。
若出。
須教者老漢下禅床立地在。
比及梁山上堂。
園頭果出問。
家賊難防時如何。
山曰。
識得不為冤。
頭曰。
識得後如何。
山曰。
貶向無生國裡。
頭曰。
莫便是他安身立命處也。
無。
山曰。
死水不藏龍。
頭曰。
如何是活水龍。
山曰。
興波不作浪。
頭曰。
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
梁山果然從法座上走。
下。
把住曰。
阇黎莫教濕着老僧袈裟角。
大慧杲曰須知悟底人。
與悟底人相見。
自然縱奪可觀噫。
彼亦園頭也。
出語令人可與。
迩來胡為不然。
附園房寮規(凡九條) 舍身勤勞。
如法栽種。
園有四時不斷之蔬。
地無三尺未墾之土。
日日勤力灌溉。
朝朝黾勉耰鋤。
上供三尊。
積來多少功德。
下充衆口。
結就普遍因緣。
當思盡執。
毋自怠荒。
所有寮規。
允宜遵守。
私賣蔬菜等物者責擯。
私情送人。
及私食者罰賠。
遺失器具家夥種子等物者賠。
頭單領衆種作如有躲懶偷安。
或出外遊蕩。
或不聽調遣者。
責擯出寮。
除頭單。
每人輪值日。
打粥飯茶水若推诿者罰。
澆灌失時。
有名無實者罰。
各寮私取菜瓜等物。
頭單容情。
不白常住私許者。
同罰。
招留僧俗到寮内。
私與粥飯者罰。
吃葷酒賭錢等事者。
責擯。
如上條約。
若有犯。
頭單應舉。
知而不舉者同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實貼園房)。
證義曰。
按律中。
自種田園。
殊違佛制。
然末法之際。
資生艱難。
有不得不然者。
惟既領此執當思大衆色身攸賴。
即慧命所關。
實心管理。
實力勤作。
庶幾無愧。
福報亦多。
若能以此田地喻我心田心地。
則福慧可兼。
如華嚴經。
第七十七卷。
彌勒贊善财偈雲。
善财見衆生。
心田甚荒穢。
為除三毒刺。
尊求利智犁。
今仍以偈釋。
我心如田園。
諸種靡不納。
青黃與白黑。
随其所種生。
菩提譬嘉禾。
種之即有秋。
持戒為強理。
忍辱勿忘助。
布施以糞溉。
精進以耘[耒*予]。
智慧為雨露。
及時資潤澤。
治心如治田。
荒廢芽乃焦。
若不違斯喻。
是名知田園。
附下院執事約(即莊主園頭。
另住之處。
就稍遠者言。
故名下院。
凡九條) 夫下院雖系行。
行之地。
亦宜不忘熏修。
庶不辜負出家之心。
莫謂執事之外。
更無所營。
須知運水搬柴。
無非佛事。
舂米作飯。
正好參求。
古來。
行單中。
知識高人不少。
即禀性愚魯。
念佛個個皆能須各努力。
莫負初心。
既為一家法屬。
即應恪守祖訓。
幸相體悉無忝家風。
施主到。
一切物件。
下院當家細心經理。
一一照數暫停。
即使工人通信。
一面照應施主。
如法禮待。
共住規約與常住同。
一例遵守。
如違者罰。
莊主。
貼案。
園頭火頭水頭雜務。
共六執。
每一執。
每月鹽米若幹。
每季單銀若幹。
随各家定式。
有齋雙嚫。
莊主。
凡下院大小事。
俱其專管。
責任綦重。
除公事。
不許出外。
早晚領衆課誦。
不得放逸。
不許私情留客食宿。
一切執事人等有過。
輕則教訓。
重則白常住議罰。
貼案料理下院大衆菜飯。
開梆打闆。
灑掃廚下。
與水火頭。
俱随衆課誦。
園頭料理園地。
應時種植。
不得怠惰荒蕪兼帶淨頭。
并燒浴鍋。
火頭息炭謹慎火燭雖寒槩不許取火。
違者白莊主罰。
水頭兼破柴。
雜務兼行堂。
及諸洗掃。
并管門戶。
聽往常住取物。
常住執事。
唯監院。
副寺知客監收等。
有事許在下院食息。
其餘槩不許攪擾違者莊主白常住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下院)。
證義曰。
下院路隔稍遠。
同其艱辛。
雖未廣納衆賢。
實乃大小一體。
或曰。
下院既充執作。
心無二用。
清規中令其熏修。
何謂也。
答曰。
若以靜坐默觀為是。
舉止執作為非者。
未免觸途成滞。
雲栖崇行錄雲。
宋圓照本禅師。
參永安升。
升道崇重。
衲子歸者如雲。
本。
敝衣垢面。
操并曰。
典炊爨以給之。
夜則入室參道。
升曰。
頭陀荷衆良苦。
亦疲勞乎。
本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滿足菩提。
必欲此生親證。
豈敢言勞。
蓮池師雲。
掌衆務。
而不礙商量古今。
典炊爨而不妨入室參道。
今沙門袖手受供。
曰。
吾辦道者也彼行務者也。
是何其與古異也。
故道日衰矣。
○(以上第八寮竟)。
寮元(前之各寮列執。
各附序執後。
今此一科。
不涉諸寮故另列於此) 古者掌衆寮之經文什物。
茶湯柴炭。
請給供需。
灑掃浣濯。
剃發椸巾之類。
今則。
專主旦過堂。
(亦名雲水堂)凡客師到。
以禮相接。
一東一西送單。
指示客師規約。
常住道風。
住人臧否。
皆在寮元。
須擇老參修行者為之。
附旦過堂規(即雲水。
堂凡十三條) 者裡放得下。
不妨當處知歸。
明日又擔去。
依舊石頭路滑。
暫投一宿。
賓主曆然。
入衆三餐。
精粗須辦。
溪山各異。
終非究竟因緣。
雲月雖同。
未是到家消息。
個中不了。
寸香聊供同參。
白業兼修。
二課切須共到。
可住即住。
慎勿虛延。
欲行便行。
毋勞拟議。
須知負笈擔簦。
為明己事。
勿以形勞而少安。
勿以力倦而多懈。
雲堂禅堂。
要具規模無二。
自心自性。
何妨随處提撕。
所有規條。
謹列於左。
本堂安單。
一東一西。
凡課誦坐香止靜等。
并随禅堂規式。
早午二時闆香。
晚間四枝香開大靜後放參。
違者罰。
日逐祇圖在外閑遊者罰。
睡眠時談笑者罰。
近午到。
午飯随衆。
近晚到。
晚粥随衆。
時過始到。
補吃。
晚到一宿。
次日午飯即行。
天雨待雨止。
有病待病愈。
輿疾至者。
審其來曆分明。
方納。
即寫闆帳。
另簿記。
衆中有不守清規者。
寮元善勸。
不聽。
即白衆查明。
跪香。
不服者白客堂遷單。
若不白衆。
徑自亂嚷。
亂罵者罰。
亂打者重罰。
本堂香燈師。
照應客師茶水。
如無寮元。
即為帶管。
随喜出外。
久不歸堂者罰。
聞普梆。
不随衆出坡者罰。
威儀不整肅者罰。
吃煙者罰。
(新增)吃酒者出院。
議論諸方知識長短好惡者罰。
好逞機鋒者罰。
過堂上殿。
不搭衣者罰(除未受戒)。
若去時。
察衆中有單身老弱可虞者。
白客堂方便護送。
遇有來蹤詭異。
言辭閃爍人。
即須縱細查問。
恐有匪徒托迹。
緻啟禍端。
颟顸失察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證義曰。
十方衲子。
有依止行腳兩種。
依止者。
栖以禅堂。
行腳者。
安置雲水。
其中有明徹大事。
随緣行腳者。
有己事未明尋師訪友者。
有機緣不對。
另參知識者。
有朝山進香。
随喜結緣者。
有性喜雲遊。
不專為道者。
既到此地。
總須接待。
充寮元者。
當盡心照應。
所謂有緣共住。
理合和平寬厚。
方能接度同參。
如果真為生死。
發心辦道者。
領向客堂讨單。
客堂即通白住持。
送入禅堂。
或餘寮蓋叢林與衰。
唯在得人。
則六和共住。
外無間言。
至於堂名旦過者。
取其晚到二宿。
次日午飯即行之意。
今改名為雲水者。
則取其去留無定之象也。
閑住 (即空住寮房。
無執事之閑僧。
乃耆舊之人。
耆則老年。
舊則曾久充執事。
有功常住者也)。
須全坡(老年則免)。
凡課誦随衆。
若進堂坐香。
照堂規行。
齋堂受食。
及課誦繞佛。
在禅堂執事後。
無事不得亂闖。
蓋古之叢林。
無單寮獨榻。
故此寮房。
隻許年老無歸。
或久充執事。
而力疲告退者居之。
然亦必閱藏念佛禮拜者方準。
否則不準也。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肉[土*瓦]者。
迦葉佛時。
是衆僧上座。
不能禅誦。
不持戒律。
飽食熟睡。
但能論說無益之語。
精
各處屋宇。
時時看視。
或漏者宜早修蓋。
或修。
或造。
預白監院。
及時整理。
老祖塔及塔院。
下院。
乃至道路沖塌。
器皿朽損。
商之監院客堂。
速為修理。
凡遇修造。
一切門向。
皆須慎重。
不宜輕改。
若實不得已須請高明堪輿。
看過方可。
凡池井不得亂填。
亭閣不得亂造。
竹木不得亂斫。
地土不得亂掘。
若故意執抝。
填掘造斫。
破風水者。
知屋與主事執。
同罰出院。
若住持硬作主者。
兩序統同内外法眷公議。
若剛愎者。
另換住持。
○監修 乃知屋之副執若無知屋。
則監修正理修造。
督管匠人。
及諸工賬财物木料等事。
此執須習於工作。
老成練達者充之(此二皆序執)。
△(此條證義見前住持章修造僧坊條說)。
化主 種種不同。
凡叢林淡薄無産。
或遇荒年糧不足當請米麥化主。
或系。
大修殿宇。
當請修造化主。
此外更有菜化主。
鹽化主。
草鞋化主。
香燭化主等。
凡化主募化财物。
各認地方。
弗使重疊。
惟須随喜樂助。
不可勉強。
如下順人心。
即上合佛心矣。
語言應對。
切宜大方。
若有私毫苟且。
倍罰出院。
總之必不得已。
始行募化。
若其可已。
即不必立此執。
如有私在外。
冒名募化者。
立擯出院(以上第七寮竟)。
證義曰。
迩來叢林。
多安化主。
廣給募疏。
住持。
贊美牢籠。
執事獎勞崇敬。
遂至矜功欺衆。
把持當家。
或畜私财。
大錯因果。
退息檀信。
佛世有諸弟子。
自遠遊歸。
所過聚落。
望而閉戶。
問其故。
謂畏衆僧之募化也。
噫。
可以鑒矣。
不知所謂化者。
以德化人之謂。
非隻募人财物之謂。
故宜顧名思義。
華嚴淨行品雲。
見不舍人。
當願衆生。
常不舍離。
勝功德法。
見能舍人。
當願衆生。
永得舍離。
三惡道苦。
據此二偈。
於不舍人尚發慈心豈肯於已舍财存利己意。
作化主者其知之。
化飯 此執與前化主不同。
此但化飯也。
猶有乞食之遺意。
化允作記。
以交收供。
此執多與人熟識。
不可因此閑遊閑語。
或管人事務。
或到他家屏處與女人說話。
寄物往來等。
犯者罰。
證義曰。
化飯。
亦名化主。
此執多近俗人。
故誡其不可屏處與女說話。
外避譏嫌。
内護自心。
法華經雲。
若有因緣。
須獨入時。
但一心念佛。
若為女人說法。
不露齒笑。
不現胸臆。
乃至為法。
猶不親厚。
況複餘事。
此金口切誡又。
華嚴淨行品雲。
見嚴飾人。
當願衆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當願衆生。
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
乃至雲。
見端正人。
當願衆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衆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着。
夫嚴飾端正於女。
相為多。
故此四偈為化主者。
所當切記。
非唯化主。
乃至一切僧衆。
亦當切記也。
收供 即收擔此已化之飯。
人以此飯供僧。
僧即以此飯供佛。
故謂之收供。
此執多系發心苦行之人充之。
亦有兼利而為者。
蓋今叢林中。
多系将此飯計觔給錢若幹。
假如收供每日能擔三四十觔。
即可得錢若幹。
錢因力取。
尚無大礙。
況因此供養大衆。
即有功德。
唯當實心。
實力行之。
餘見下規約說。
收圓滿飯。
客堂請大衆師[邦/巾]挑。
(或小工挑)元旦日每人領監院單帖若幹。
初二日清晨。
上方丈吃飯菜六色。
銀六分。
出門送帖賀施主年。
凡常住秤飯。
單銀。
每觔二分半算。
每季首。
初十内外。
請僧值客堂。
衣缽。
監發。
庫房。
知客登賬。
每月散給草鞋豆腐錢。
一人六十文。
初二一半。
十六一半。
有齋俱到齋堂随衆。
證義曰。
既充收供之執。
以代衆僧乞食之勞。
當因收供之事。
而究自己修性之義。
夫佛世芳規。
唯乞食為正命食。
梵語比邱。
此雲乞士。
所謂乞者。
内乞法以養性。
外乞食以資身。
乞食資身。
見下分衛條說。
乞汝養性者。
我。
乞即通於彼乞。
華嚴淨行品雲。
入裡乞食。
當願衆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入門戶。
當願衆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衆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據此三偈。
則事顯義幽。
正好參究。
所雲入深法界者。
即俗顯真。
即事明理。
法界即衆生身心之本體也。
從本已來。
靈明廓徹廣大虛寂。
唯一真之境而已。
無有形貌。
而森羅大千。
無有邊際。
而含融萬有。
昭昭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睹。
晃晃於色塵之内。
而理不可分。
非徹法之慧目。
離念之明智。
不能見自心如此之無障礙也。
此謂入於一切佛法之門。
此之謂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如是乞法養性。
終日收供。
而不見所收之供。
終日勞苦。
而不見勞苦之相。
其於福慧。
豈可思議。
此所謂收供之義也。
附收供寮規(凡十八條) 三世諸佛。
皆從行門而出。
況收供一執。
帶水拖泥。
沖寒冒暑。
誠非真心供衆。
常懷道念者難任此執。
古人雲。
收十方施主之供。
增。
彼福慧齋十方僧侶之衆。
成其道業。
非發大願者不能。
既發願行此。
須要豎精進幢。
被忍辱衣。
乘久遠輪。
懷利濟心。
則将來福報。
自然過人。
第恐日久弊生。
放逸念起。
将成佛因。
為地獄案。
悔之晚矣。
故須清規。
以保其志。
今特派寮首二人。
早晚出入。
秉公警察。
有過必舉。
小則白客堂。
大則白方丈。
若寮首。
知而容隐被餘執察出者同罰。
規條如左。
各宜遵守。
在外诽謗常住者。
重罰出院。
收供回。
洗足歸寮靜坐。
不得閑談闖寮。
違者罰。
同行。
人互相吵鬧者重罰。
飯桶。
每年新正一修。
如任意損壞屢索修整者。
罰。
挑唆鬥争。
攪群亂衆者。
出院。
凡有事務。
先白頭單。
轉上方丈。
違者罰。
私募财物。
或以飯易錢米者。
出院。
因辦私務緻荒廢飯者。
罰。
風雨寒暑。
失飯擔者。
罰。
在外與人争鬥生事者。
罰。
将常住竹木花果等物送人者罰。
飯食不随衆。
過費。
常住薪水。
及私運柴薪。
寮内私造飲食者。
罰。
無故一日不收供者。
罰如飯數。
若有病。
自請人代。
至半月不愈交擔。
違者罰。
私留僧俗寮内食宿。
及私行在外過宿。
或将飯與人者。
罰。
寮外高聲語笑。
夏月赤膊拖褲。
違犯寮規。
頭單不舉者。
同罰。
不候開梆。
擅打粥飯。
及三餐餘食菜飯。
不即回廚房。
過時回出者。
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在收供寮中堂)。
證義曰。
佛世分衛乞食。
乃為正制。
惟今東土。
所施甚微。
數家不足供一僧之食。
又僧衆多雜。
漫無威儀。
若齊遊乞。
未免駭衆。
且妨道業。
故立斯執。
代衆行乞也。
然收供既代衆勞。
衆僧何以安享。
故律制受食。
須存五觀。
五觀者。
(一)。
計功多少。
諒彼來處。
(二)。
忖己德行。
全缺應供。
(三)。
防心離過。
貪等為宗。
(四)。
正是良藥。
為療形枯。
(五)。
為成道業。
應受此食。
由是五觀相應增進道業可成。
所謂身依食住。
道由身修也。
如此庶不虛消信施。
不然。
難免償還。
禅宗秘要雲。
昔提婆尊者得法後。
至迦毗羅國。
有長者名梵摩淨德。
一日園樹生耳。
如菌。
味甚甘美。
唯長者。
與第二子。
羅睺羅多取食。
取已随長。
餘親屬皆不能食。
提婆知其宿因。
遂至其家。
長者問其故提曰。
汝曾供一比丘否。
然此比丘。
道眼未明。
虛沽信施。
報為木耳。
唯汝與子。
精勒供養故得享之。
提問長者年多少。
答七十九。
提曰。
學道不通理。
轉身還信施汝年八十一。
此樹不生耳。
後如其記。
梵網經雲。
甯以此口。
常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
經百千劫。
終不以此破戒之口。
食信心檀越百味飲食雲雲。
此諸佛誠言。
僧受供者。
宜自思之。
莊主 亦名靜主。
乃靜室之主也。
俗呼下院當家。
凡莊田一切事務。
俱其專主。
田界莊舍。
農具。
悉屬檢點。
修理。
些小事體。
随時分遣。
或關大體。
須白常住定奪。
收納租例。
一以公平。
勿緻主佃互虧。
如更換佃戶。
先要查明佃人好歹。
白常住商定。
始令領田。
勿得貪小利。
而以私心表給。
緻贻後患。
○監收 凡出入租息谷米等物。
詳細交納。
勿得舛錯。
以多報少。
以少報多。
凡收租事皆其執此莊主監收二執。
其弊最多。
須廉正耆舊發心輔佐住持者充之(古規莊主。
監收。
皆系列執。
今改為序執矣)。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地者。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衆僧田中。
為己私種。
不酬僧直。
時持律比丘依戒呵責。
汝今雲何不酬僧直。
是人爾時。
依恃王勢。
不受教誨。
答諸比丘。
我是汝奴。
汝若有力。
何不自種。
以是因緣。
受火地獄苦。
至今不息。
汝見第二地者。
迦葉佛時。
是白衣人。
在僧田種。
不酬僧直。
以是因緣。
堕地獄中。
作大肉地受諸苦惱。
至今不息。
園頭 經理園地。
四季栽種。
不可荒蕪。
一切物産。
以時灌溉。
勿緻有名無實。
不濟大衆。
凡時鮮瓜菜等。
不得(私行)先食。
或将園菜私賣私送。
查出重罰。
證義曰。
華嚴淨行品雲。
見修園圃。
當願衆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據此一偈。
即事顯理。
為園頭者。
非唯盡力耘種。
亦可發大心。
而緻於悟大道。
按禅書。
昔梁山觀和尚會下有個園頭。
參得禅衆中多有不信者。
一日有僧去撩撥他。
要其露個消息。
乃問園頭。
何不出問堂頭一兩則話結緣。
園頭曰。
我除是不出問。
若出。
須教者老漢下禅床立地在。
比及梁山上堂。
園頭果出問。
家賊難防時如何。
山曰。
識得不為冤。
頭曰。
識得後如何。
山曰。
貶向無生國裡。
頭曰。
莫便是他安身立命處也。
無。
山曰。
死水不藏龍。
頭曰。
如何是活水龍。
山曰。
興波不作浪。
頭曰。
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
梁山果然從法座上走。
下。
把住曰。
阇黎莫教濕着老僧袈裟角。
大慧杲曰須知悟底人。
與悟底人相見。
自然縱奪可觀噫。
彼亦園頭也。
出語令人可與。
迩來胡為不然。
附園房寮規(凡九條) 舍身勤勞。
如法栽種。
園有四時不斷之蔬。
地無三尺未墾之土。
日日勤力灌溉。
朝朝黾勉耰鋤。
上供三尊。
積來多少功德。
下充衆口。
結就普遍因緣。
當思盡執。
毋自怠荒。
所有寮規。
允宜遵守。
私賣蔬菜等物者責擯。
私情送人。
及私食者罰賠。
遺失器具家夥種子等物者賠。
頭單領衆種作如有躲懶偷安。
或出外遊蕩。
或不聽調遣者。
責擯出寮。
除頭單。
每人輪值日。
打粥飯茶水若推诿者罰。
澆灌失時。
有名無實者罰。
各寮私取菜瓜等物。
頭單容情。
不白常住私許者。
同罰。
招留僧俗到寮内。
私與粥飯者罰。
吃葷酒賭錢等事者。
責擯。
如上條約。
若有犯。
頭單應舉。
知而不舉者同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實貼園房)。
證義曰。
按律中。
自種田園。
殊違佛制。
然末法之際。
資生艱難。
有不得不然者。
惟既領此執當思大衆色身攸賴。
即慧命所關。
實心管理。
實力勤作。
庶幾無愧。
福報亦多。
若能以此田地喻我心田心地。
則福慧可兼。
如華嚴經。
第七十七卷。
彌勒贊善财偈雲。
善财見衆生。
心田甚荒穢。
為除三毒刺。
尊求利智犁。
今仍以偈釋。
我心如田園。
諸種靡不納。
青黃與白黑。
随其所種生。
菩提譬嘉禾。
種之即有秋。
持戒為強理。
忍辱勿忘助。
布施以糞溉。
精進以耘[耒*予]。
智慧為雨露。
及時資潤澤。
治心如治田。
荒廢芽乃焦。
若不違斯喻。
是名知田園。
附下院執事約(即莊主園頭。
另住之處。
就稍遠者言。
故名下院。
凡九條) 夫下院雖系行。
行之地。
亦宜不忘熏修。
庶不辜負出家之心。
莫謂執事之外。
更無所營。
須知運水搬柴。
無非佛事。
舂米作飯。
正好參求。
古來。
行單中。
知識高人不少。
即禀性愚魯。
念佛個個皆能須各努力。
莫負初心。
既為一家法屬。
即應恪守祖訓。
幸相體悉無忝家風。
施主到。
一切物件。
下院當家細心經理。
一一照數暫停。
即使工人通信。
一面照應施主。
如法禮待。
共住規約與常住同。
一例遵守。
如違者罰。
莊主。
貼案。
園頭火頭水頭雜務。
共六執。
每一執。
每月鹽米若幹。
每季單銀若幹。
随各家定式。
有齋雙嚫。
莊主。
凡下院大小事。
俱其專管。
責任綦重。
除公事。
不許出外。
早晚領衆課誦。
不得放逸。
不許私情留客食宿。
一切執事人等有過。
輕則教訓。
重則白常住議罰。
貼案料理下院大衆菜飯。
開梆打闆。
灑掃廚下。
與水火頭。
俱随衆課誦。
園頭料理園地。
應時種植。
不得怠惰荒蕪兼帶淨頭。
并燒浴鍋。
火頭息炭謹慎火燭雖寒槩不許取火。
違者白莊主罰。
水頭兼破柴。
雜務兼行堂。
及諸洗掃。
并管門戶。
聽往常住取物。
常住執事。
唯監院。
副寺知客監收等。
有事許在下院食息。
其餘槩不許攪擾違者莊主白常住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下院)。
證義曰。
下院路隔稍遠。
同其艱辛。
雖未廣納衆賢。
實乃大小一體。
或曰。
下院既充執作。
心無二用。
清規中令其熏修。
何謂也。
答曰。
若以靜坐默觀為是。
舉止執作為非者。
未免觸途成滞。
雲栖崇行錄雲。
宋圓照本禅師。
參永安升。
升道崇重。
衲子歸者如雲。
本。
敝衣垢面。
操并曰。
典炊爨以給之。
夜則入室參道。
升曰。
頭陀荷衆良苦。
亦疲勞乎。
本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滿足菩提。
必欲此生親證。
豈敢言勞。
蓮池師雲。
掌衆務。
而不礙商量古今。
典炊爨而不妨入室參道。
今沙門袖手受供。
曰。
吾辦道者也彼行務者也。
是何其與古異也。
故道日衰矣。
○(以上第八寮竟)。
寮元(前之各寮列執。
各附序執後。
今此一科。
不涉諸寮故另列於此) 古者掌衆寮之經文什物。
茶湯柴炭。
請給供需。
灑掃浣濯。
剃發椸巾之類。
今則。
專主旦過堂。
(亦名雲水堂)凡客師到。
以禮相接。
一東一西送單。
指示客師規約。
常住道風。
住人臧否。
皆在寮元。
須擇老參修行者為之。
附旦過堂規(即雲水。
堂凡十三條) 者裡放得下。
不妨當處知歸。
明日又擔去。
依舊石頭路滑。
暫投一宿。
賓主曆然。
入衆三餐。
精粗須辦。
溪山各異。
終非究竟因緣。
雲月雖同。
未是到家消息。
個中不了。
寸香聊供同參。
白業兼修。
二課切須共到。
可住即住。
慎勿虛延。
欲行便行。
毋勞拟議。
須知負笈擔簦。
為明己事。
勿以形勞而少安。
勿以力倦而多懈。
雲堂禅堂。
要具規模無二。
自心自性。
何妨随處提撕。
所有規條。
謹列於左。
本堂安單。
一東一西。
凡課誦坐香止靜等。
并随禅堂規式。
早午二時闆香。
晚間四枝香開大靜後放參。
違者罰。
日逐祇圖在外閑遊者罰。
睡眠時談笑者罰。
近午到。
午飯随衆。
近晚到。
晚粥随衆。
時過始到。
補吃。
晚到一宿。
次日午飯即行。
天雨待雨止。
有病待病愈。
輿疾至者。
審其來曆分明。
方納。
即寫闆帳。
另簿記。
衆中有不守清規者。
寮元善勸。
不聽。
即白衆查明。
跪香。
不服者白客堂遷單。
若不白衆。
徑自亂嚷。
亂罵者罰。
亂打者重罰。
本堂香燈師。
照應客師茶水。
如無寮元。
即為帶管。
随喜出外。
久不歸堂者罰。
聞普梆。
不随衆出坡者罰。
威儀不整肅者罰。
吃煙者罰。
(新增)吃酒者出院。
議論諸方知識長短好惡者罰。
好逞機鋒者罰。
過堂上殿。
不搭衣者罰(除未受戒)。
若去時。
察衆中有單身老弱可虞者。
白客堂方便護送。
遇有來蹤詭異。
言辭閃爍人。
即須縱細查問。
恐有匪徒托迹。
緻啟禍端。
颟顸失察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證義曰。
十方衲子。
有依止行腳兩種。
依止者。
栖以禅堂。
行腳者。
安置雲水。
其中有明徹大事。
随緣行腳者。
有己事未明尋師訪友者。
有機緣不對。
另參知識者。
有朝山進香。
随喜結緣者。
有性喜雲遊。
不專為道者。
既到此地。
總須接待。
充寮元者。
當盡心照應。
所謂有緣共住。
理合和平寬厚。
方能接度同參。
如果真為生死。
發心辦道者。
領向客堂讨單。
客堂即通白住持。
送入禅堂。
或餘寮蓋叢林與衰。
唯在得人。
則六和共住。
外無間言。
至於堂名旦過者。
取其晚到二宿。
次日午飯即行之意。
今改名為雲水者。
則取其去留無定之象也。
閑住 (即空住寮房。
無執事之閑僧。
乃耆舊之人。
耆則老年。
舊則曾久充執事。
有功常住者也)。
須全坡(老年則免)。
凡課誦随衆。
若進堂坐香。
照堂規行。
齋堂受食。
及課誦繞佛。
在禅堂執事後。
無事不得亂闖。
蓋古之叢林。
無單寮獨榻。
故此寮房。
隻許年老無歸。
或久充執事。
而力疲告退者居之。
然亦必閱藏念佛禮拜者方準。
否則不準也。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肉[土*瓦]者。
迦葉佛時。
是衆僧上座。
不能禅誦。
不持戒律。
飽食熟睡。
但能論說無益之語。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