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單。
彼不參堂巡寮。
大衆不禮。
唯兩序看單。
彼亦回看兩序。
施主設齋散嚫等事。
副寺協同知客。
公議如式。
齋供小食。
除客堂待賓客。
内外一例。
散嚫。
單嚫雙嚫照規。
客衆及法眷道友到者。
俱客寮暫住。
然後斟酌送堂。
如混送入堂者罰。
凡求住者。
令先看共住規約。
欲進堂者。
先看禅堂規約私商衆執。
察其立志。
的系參學好人。
可許安單。
若邪知邪見。
或粗野頑劣人。
皆不許入堂妨衆。
混送者罰。
客房床帳等一切物件。
俱宜撿點如法。
不得私借一切外單。
及諸閑住。
如有以舊兌新者。
照一賠二。
不能賠者。
責已遷單。
凡有佛事。
命照客預挂牌。
失誤者罰。
凡書信至或禮物至。
問明送某處即登簿。
或當時收送交代。
仍将回書付來手。
失誤者罰。
客堂衆執犯诤鬧者。
即時抽單逐出。
勿論是非。
或恃強偏見。
障礙同寮等執。
不肯和同商議。
有礙常住事。
倍罰出寮。
凡起單者。
細查單物。
防錯攜常住物件如失誤者罰。
凡求戒者。
問其來曆。
并經律衣缽。
香信席銀等。
俱齊備。
引彼見書記登簿。
若不如法而誤許者罰(香信等。
見第七卷戒期條說。
俱如法已。
引見住持。
即送進堂。
先自禮佛。
行十方禮已。
次招求戒進堂。
禮佛三拜已。
次呼作禮諸師三拜。
拜已。
引禮呼求戒。
禮謝引進師三拜。
答雲禮佛一拜即出堂)。
應用人情錢物。
及公署禮節等。
須兩序同商議。
若執己見而行者罰。
失誤重罰。
僧值條例見前執事中明。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證義曰。
施主往來。
銀錢進出。
多從客堂手。
善惡因果。
昭然不爽。
行護雲。
昔揚州。
白塔寺道昶。
掌知僧物。
自在侵用。
忽冥官數人。
白日入寺。
曳昶下地。
欲斷其頭。
昶驚叫乞命。
官厲聲言。
合房資财。
并送還僧。
當放汝活。
昶叩頭言。
不敢違命。
即鳴鐘集衆。
盡舍衣物。
造像設齋。
冥官三日。
複至。
見昶一缽一衲不言而去。
昶自是勉勵進修。
卒成明行。
故寶梁經雲。
甯自啖身肉。
不得盜三寶财物。
洞山價雲。
常住須憑戒力扶。
莫将妄用恣貪圖。
掌他三寶門中物。
惜似雙親兩眼珠。
暗裡縱能機巧算。
冥中自有鬼神誅。
絲毫若也無私取。
免至來生作馬驢。
○以上第五寮竟。
典座 古雲首座調性。
典座調命。
掌衆飲食。
勿視等閑。
一切供養。
務在精潔。
護惜常住。
不得暴殄。
就廚粥飯。
不得異衆。
粥飯上桶。
先望齋堂。
焚香拜已。
方發過堂。
餘如廚房寮規所說。
(下皆同此)。
○貼案 凡上供供菜。
須制熟得味。
不得先嘗。
不得用生菜等填底。
亵渎佛神。
罪咎不小。
不得私造偏衆飲食。
若大衆菜。
及客菜。
應先嘗味。
使調和得宜。
不得粗心失味。
亦不得私做人情。
與者受者俱罰。
除病人要不罰。
此執兼打呼闆。
滾闆若無典座。
俱屬帶管。
證義曰。
按僧護經佛言。
汝見第二瓨者。
乃至為僧當廚。
軟美供養。
在先食啖。
粗澀。
惡者。
僧中行付。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瓨。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汝見第三瓨者。
迦葉佛時。
是僧淨人。
作飲食時。
好者自啖。
或與婦兒。
粗澀。
惡者。
持僧中行。
以是因緣。
在地獄中。
作大肉瓨。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飯頭 香到開梆。
打粥飯先盛供。
次齋堂。
客堂。
山寮。
園房。
塔院。
老堂。
病堂。
餘外私給者罰。
夏季粥飯。
宜量人衆之去來。
扣水米之加減。
如有餘。
宜早調理。
不得緻馊惡。
○二飯 (即客飯頭)每日料理小食。
飯頭相[邦/巾]。
或客堂。
或侍寮。
報客數已。
入庫取米。
小食鍋粑歸庫房。
俟行單發心用。
客飯鍋粑。
照單三處輪日發。
一。
客堂。
二。
禅堂。
三。
方丈。
○菜頭 三時菜。
俱商之典座。
料理清潔。
切大衆菜。
一齊相[邦/巾]。
勿使狼藉。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瓶者。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當廚。
應朝食者。
留至後日。
後日食者。
至第三日。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瓶。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火頭 (分大小執)。
大火頭 每早。
三闆後。
燒粥鍋禅堂闆香止靜。
燒飯鍋。
熟後。
仍坐管。
不許諸人取火。
開梆後。
無阻。
小食客飯。
亦大火燒晚粥同。
○小火頭 候禅堂送香。
燒菜鍋。
小食客菜。
小火燒。
有齋煎腐。
若蒸饅頭。
一齊相[邦/巾]。
凡除火。
即掃竈前。
謹防火燭。
竈下不得積薪。
每晚收拾。
打掃乾淨。
煙惚内。
每月朔。
掃一次。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肉樹。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當薪。
以衆僧薪。
房中自然。
或與知識。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樹。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又禅宗秘要雲。
西域。
達摩密多尊者。
智慧深遠。
功德具足。
善能通達三昧定相。
南天竺國。
有二比邱。
心意柔和素樂善法。
聞尊者坐禅第一。
即共相将。
往詣其所。
於其住處。
有三重窟。
爾時二人。
至下窟中。
見一比邱。
着弊壞衣。
形貌醜陋端坐竈前。
為僧然火。
時二比邱問言。
長老。
達摩密多。
為在何處。
答言。
今在最上窟中。
汝等宜可急往見之。
爾時二人。
進至上窟。
見向比邱。
已於中坐。
時一比邱。
語其伴曰。
此老比邱。
雲何乃似向所見者。
時伴比邱。
聰慧機悟。
即語之曰。
今此尊者。
尚能流布名聞。
豈不能至此而坐。
即前為禮。
問曰。
大德威名。
世間希有。
何故自屈。
為僧然火。
達摩密多曰。
子今當聽。
我念生死。
受若長遠若使頭手。
可得然者。
吾當為僧。
而盡然之。
況餘身分。
及以然火。
何足為難。
吾念往昔五百世中。
常受狗身。
饑窮嬴乏。
未曾再飽。
乃於昔時。
值一人醉。
嘔吐委地。
我食得足。
又昔曾。
有夫妻二人。
糜熟出外。
我見無人。
頭入器中。
食糜得足。
頭不得出夫妻回家。
瞋食其糜。
即斷吾頭。
於五百世。
受斯狗身。
雖一飽滿。
而失身命。
以是思惟。
生死長久。
周遍五道。
受苦無量。
故吾今者。
不憚勤勞。
躬為衆僧。
而自然火。
時二比邱。
聞是語已。
深觀生死無量過患應時逮得須陀洹道。
水頭 掌理廚房。
茶房。
及各堂缸水。
常令盈滿清潔。
所應需用。
勿使缺乏。
亦不得悭護不與。
或更嗔怒。
水桶挑畢即覆。
夏月用濾水囊置傍。
以便濾用。
随衆過堂。
尊客往來。
兼挑行李。
須親交明。
力金照常住舊例。
私索校量者罰。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水中立人。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掌水。
見僧用水。
小複過多。
逐可意處。
即足其水。
餘者不給。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水中獨立。
唱言。
水。
水。
受其大苦。
至今不息。
磨頭 有乾。
有水。
乾者。
磨米麥等。
(随庫房使用)水者。
作豆腐等。
凡磨事。
須收拾潔淨。
不得狼藉踐踏。
或私與人者罰。
○雜務 兼桶頭。
淨齋堂桶。
收供飯桶。
淨器皿。
淨鍋大衆油醬。
客菜作料。
聽典座貼案語。
入庫聽發。
廚房人吃飯。
雜務行堂菜頭行菜。
凡廚下應做之務。
不得推委。
及勤換洗器水。
○香燈 打掃廚房内外。
打茶。
催本寮人課誦上殿。
除公事若止靜不到者。
白典座。
朔望到庫房。
取廚神供果香燭。
及廚用茶葉。
○廚房十執。
須壯徤。
有公忠道心者充之。
附廚房條規(凡十條) 寸薪粒米。
當知來處之艱難。
滴水殘齑。
須念作時之。
非易既不肯暴殄於天物。
更當思調和夫衆口。
酸醎适味。
香軟得宜。
慎重烹饪。
勿生輕忽。
以供養為懷。
不貪果腹。
雖随衆作務。
常抱道心。
粥飯三時。
不得一朝失誤。
晨昏二課。
何妨數刻清修。
銘曰。
雪峰飯頭沩山典座。
古德芳風。
於今未堕。
攝爾狂心。
慎爾口過。
運水搬柴。
母忘者個。
堂内坐禅。
堂外禅坐誰知傳衣。
不離碓磨。
故此行門。
佛天所喜。
求福則得造業則失。
勤謹廉隅求福之本。
偏衆懈怠。
造業之基謹遵規銘。
為汝良師。
廚房共住者。
粥飯小食俱在廚下。
同衆甘苦。
一槩不許别處私食。
及私留鮮美自食者罰。
早課不上殿者罰。
竊取常住油米食物者。
倍罰出院。
菜頭。
洗切大衆菜。
聽典座調理。
辦齋等事。
一齊相[邦/巾]。
不到者罰。
飯頭煮大衆粥飯。
洗鍋。
二飯相[邦/巾]擡飯器。
(俗呼。
飯匾)飯器亦飯頭洗。
有齋開大鍋。
飯頭三人。
随宜分派。
推诿失事者罰。
貼案。
收拾客菜。
小火頭燒火。
雜務洗鍋。
留私菜者重罰照應開梆接闆。
及神前點香。
失誤者罰。
雜務。
到庫房取客菜。
偷取私留者重罰出院。
除當值。
坡課不随衆者罰。
廚房高聲大叫者罰。
飲酒賭博者。
重罰出院。
(新增)吃煙者罰。
設齋日頭堂所剩腐菜。
晚粥再供大衆。
不得棄擲。
違者罰。
不得将滾湯潑地上。
傷蟲蟻命。
違者罰。
香燈照看衆人行李。
失則罰賠。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以上第六寮竟)。
證義曰。
三世佛祖。
皆從行門而出。
如雪峰義存禅師。
初在德山會下。
充飯頭。
後主雪峰。
為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潭州沩山。
靈佑禅師。
初在百丈會下。
為典座。
後居沩山。
亦領衆一千五百。
故今規銘。
舉此二人。
以為行單勸發。
并見古人序列。
原無上下内外之别也。
雲栖法彙雲。
迩來年少。
十指不點水。
百事不幹懷。
坐香則曰腿酸。
行行則曰腰痛。
早夜勤修。
則曰吾體弱多病或诘之。
則又曰。
愚者用力。
智者用心。
愚修福。
智修慧噫。
果若是言。
将見迦葉以頭陀愚。
六祖以米頭愚雪峰沩山。
以飯頭。
典座愚至佛不舍穿針之福。
得無佛亦愚耶。
又崇行錄雲。
宋。
雲居簡。
初谒膺。
膺與語三日。
大奇之。
而誡令刻若事衆。
於是簡。
操井曰。
司樵爨。
遍掌寺務。
不妨商略古今。
噫。
古哲高風如此。
聞之。
令人興起。
然此不獨為廚房十執勸。
一切行單。
皆當知此義。
值歲 正理坡務耕種。
收租等事。
有事。
二闆赴客堂議事。
兼管常住竹木。
或修房屋。
必須用大材料者。
果衆議佥同。
上白方丈。
奉命。
然後斫伐。
若私伐一株。
罰賠出院。
或私行售賣及私情與人者。
倍罰出院。
於一切坡務。
耕種。
收租等。
怠惰偷安。
不實心辦理者。
罰出院。
證義曰。
他本補雲。
夏備梅雨一月之柴。
冬備陰雪數旬之爨。
最為要緊。
斫伐柴薪。
須要擇地。
并留樹秧以俟長發。
凡柴頭上山斫柴。
大衆出坡等。
皆要親到不得偷安刀斧繩索匾挑等物。
時時檢點。
慣住深山者。
可安此執。
知山 (管田名知田總管名知産)須識常住産業。
界限分明。
不得侵混他界。
以緻争訟每年春季。
會兩序衆執。
同清理界限一次。
田畝應時開懇種植。
怠慢者罰。
若有私弊。
倍罰出院。
花息成交。
親到庫房。
交收明白。
凡新受斯執客堂庫房及前執。
領看界限認熟。
吃二堂粥飯。
以防偷竊。
若拿獲偷者送至客堂辦理。
不得私行拷打。
緻釀事端。
○巡山 随知山行事。
竹木茶筍等。
皆所照管。
凡有偷竊竹木之人。
不得私自放走。
查出重罰。
粥飯亦吃二堂。
○柴頭 (即小工)每日斫柴。
若幹為定。
多則加錢。
少則除賬。
全日不斫。
扣除飯錢。
若開山斫柴。
商之值歲知山。
不得硬自作主。
柴薪不得私賣。
查出罰賠。
刀繩家夥。
俱自辦。
遇亡僧輪流擡棺。
收力金。
并辦應用柴薪。
此執多俗人為之。
○山寮香燈 打茶水粥飯火缸。
越三日到庫房取草鞋。
朔望取香燭茶葉。
上供入廚庫取供。
打掃本寮。
看行李。
如有失誤者賠。
附山寮規約(凡七條) 夫山阜為一寺之龍脤。
林樹為一寺之庇蔭。
木竹花果。
僧坊所資。
土嶺石峰。
風水攸賴。
一切無損。
則合寺興隆。
僧衆适悅。
而安於居矣。
所以一切竹木。
不可忽亂砍伐。
一切土石。
不得任便采取。
此山寮大綱也。
其餘規條。
開列於後。
巡山。
不論風雨。
時在山中。
四圍上下巡查。
不得偷懶。
緻有盜取等事。
如懶惰偷安者。
察出重罰。
山中竹木花果柴草。
不得私賣。
如犯者。
重罰出寮。
小工須聽知山吩咐。
砍伐柴木枝條。
不得任意伐去樹頭。
或伐盡不留遺種。
違者罰。
小工。
若常住有事。
即聽呼喚。
如違者罰。
山寮賭錢。
不論僧俗。
犯者出寮。
山寮相打相罵。
不論僧俗。
犯者出寮。
知山管理山寮諸人。
須賞罰均平。
如偏私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山寮)。
證義曰。
凡附近叢林竹木。
與山門作景緻。
宜畜培茂盛。
護持龍胝蔭藏風水。
則叢林日茂。
山氣日靈不惟人傑。
亦壯觀矣。
知浴 正理浴堂兼管病人湯藥等事。
或但管浴室中什物。
所用柴草等。
須預備乾燥(此屬序執)。
附浴堂規銘(凡十三條) 蕩滌盡也。
未是本來面目盥沐潔矣。
終非無位真人。
未達色空。
秪道塵來身外了知冷暖。
方明自性本靈。
果有一絲不挂底禅客。
正好向這裡摸索。
銘曰。
山巍路遠。
緻其柴薪。
瀹金燃火。
效其勞勤。
昧者不知。
浴事偏緊。
年少嬉笑。
沸湯交淋。
凡此暴亵。
永宜自箴。
洗心滌慮。
日新又新。
何以報德。
忽悟水因。
其或未然。
且遵規銘。
凡浴日。
淨頭挑浴水深五寸。
知浴料理然火。
水熱。
設監浴公位已。
焚香。
默禱聖僧臨浴。
少頃。
先請住持。
次請尊客。
(三)擊梆三下。
頭首兩序。
(四)鳴頭通梆。
禅堂等堂師。
(五)鳴二通梆。
列執。
(六)鳴三通梆。
客舊普浴。
不候梆聲強入者罰。
尊客至。
或為經忏等燒浴者。
先尊客。
次忏師。
及香燈。
并作用人。
次重務擔力人。
後普浴。
自谷雨至夏至五日一浴。
夏至至處暑。
一日一浴。
處暑至秋分。
五日一浴。
秋分至谷雨。
半月一浴。
浴室内挂小闆一塊。
湯冷。
鳴闆二下。
湯熱。
鳴闆三下。
須添水。
鳴闆一下。
不得高聲大喚。
違者罰。
凡浴者各宜聽梆次序。
不得參差。
其(執單年幼)者在最後違者罰。
左右顧視及談笑嚷鬧涕唾等罰。
脫衣。
穿衣。
各宜回互。
不得肆縱。
違者罰。
浴時。
各宜自諒。
不得堂中久戀。
緻礙後來。
違者罰。
用皂角者罰。
有瘡癬。
各宜回互後浴。
不得在前。
違者罰。
僧值監浴。
留心照察。
有犯者。
照例罰之。
失照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浴室外牆)。
證義曰。
佛制浴室。
濯其色身。
堪以載道。
佛敕布薩。
沐其戒身。
定慧發生。
倘臨浴放逸。
則身垢未淨。
心垢先生。
是無慚愧人也。
又為僧者。
遺尿。
澡浴。
須避天光。
洗浣下裳。
勿曬當路。
按佛祖統紀。
僧如寶。
在霅川覺華寺。
聞古德有以浴僧功德。
回向淨土者。
遂治浴室供衆僧至年八十一。
請衆啜茶。
言别而逝。
據此。
可見知浴一事。
功德良多。
或從慕化。
或出常住。
随宜施設。
不可缺也。
淨頭 三時過堂時。
關鎖後門。
四闆點路燈。
課誦上殿時。
挑各處淨桶。
(北方多不用淨桶。
隻用圊房。
須打掃潔淨)勤換洗手水。
洗曬手巾。
晚課罷。
送各處淨桶。
凡浴日。
若無知浴。
即行代辦。
照浴室規約燒浴鍋。
或園頭帶此執亦可。
證義曰。
圊廁最穢。
而淨頭稱者。
兼有事理兩義。
事則律中。
多以破戒忏罪比邱為之。
謂其常打掃穢處潔淨。
能令衆僧歡喜。
以除破戒垢穢。
而還得清淨戒也理則大乘止觀雲。
凡大小便利。
亦有止觀所言觀者。
當於穢處。
作是念言。
此等不淨。
悉是心作。
有即非有。
我今應當變此不淨。
令作清淨。
即想此穢處。
作寶池寶渠。
滿中清淨香水。
或滿酥酪。
自想己身。
作七寶身。
所棄便利。
即香乳酥密等。
複知此淨相。
唯是心作。
虛相無實。
是名觀門。
所言止門者。
知此不淨之處。
及身所棄不淨之物。
唯是過去惡業熏心。
故現此不淨之相可見。
然此心想。
有即非有。
唯是一心平等無念。
即名止門。
問曰。
上來所有淨不淨法。
雖是心作皆由過去業熏所起。
何得現世假想變之。
即從心轉。
答曰。
心體具足一切法性。
而非緣不起。
是故溷中穢。
由過業而得現。
寶池酥酪。
無往緣而不發。
若能加心淨想。
即是寶池酥酪之業熏心故。
淨相得生。
厭惡之心。
空觀之心。
即是除滅不淨之緣。
淨熏心故。
穢相随滅。
此蓋過去之業。
定能熏心起相。
現世之功。
亦得熏心顯妙用也。
如此於大小便處。
假想熏心而改變之其餘一切淨穢境。
須如是假想熏心。
以改其舊相。
故得現在除去憎愛雲雲。
藕益雲。
便利穢作淨想。
則能除憎受食淨作穢想。
則能除愛。
憎愛悉除。
便成漏盡假想純熟。
法随念轉。
出世方便。
孰過於此。
若能悟此淨穢本源。
則可以悟大千世界。
不在心外。
從此垢盡心淨。
不知吾身之為法界。
法界之為吾身。
我身法界。
非一非二。
則三毒自去。
罪法自除也。
此非唯為淨頭者。
當作是觀。
一切人皆可作是觀。
彼不參堂巡寮。
大衆不禮。
唯兩序看單。
彼亦回看兩序。
施主設齋散嚫等事。
副寺協同知客。
公議如式。
齋供小食。
除客堂待賓客。
内外一例。
散嚫。
單嚫雙嚫照規。
客衆及法眷道友到者。
俱客寮暫住。
然後斟酌送堂。
如混送入堂者罰。
凡求住者。
令先看共住規約。
欲進堂者。
先看禅堂規約私商衆執。
察其立志。
的系參學好人。
可許安單。
若邪知邪見。
或粗野頑劣人。
皆不許入堂妨衆。
混送者罰。
客房床帳等一切物件。
俱宜撿點如法。
不得私借一切外單。
及諸閑住。
如有以舊兌新者。
照一賠二。
不能賠者。
責已遷單。
凡有佛事。
命照客預挂牌。
失誤者罰。
凡書信至或禮物至。
問明送某處即登簿。
或當時收送交代。
仍将回書付來手。
失誤者罰。
客堂衆執犯诤鬧者。
即時抽單逐出。
勿論是非。
或恃強偏見。
障礙同寮等執。
不肯和同商議。
有礙常住事。
倍罰出寮。
凡起單者。
細查單物。
防錯攜常住物件如失誤者罰。
凡求戒者。
問其來曆。
并經律衣缽。
香信席銀等。
俱齊備。
引彼見書記登簿。
若不如法而誤許者罰(香信等。
見第七卷戒期條說。
俱如法已。
引見住持。
即送進堂。
先自禮佛。
行十方禮已。
次招求戒進堂。
禮佛三拜已。
次呼作禮諸師三拜。
拜已。
引禮呼求戒。
禮謝引進師三拜。
答雲禮佛一拜即出堂)。
應用人情錢物。
及公署禮節等。
須兩序同商議。
若執己見而行者罰。
失誤重罰。
僧值條例見前執事中明。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
證義曰。
施主往來。
銀錢進出。
多從客堂手。
善惡因果。
昭然不爽。
行護雲。
昔揚州。
白塔寺道昶。
掌知僧物。
自在侵用。
忽冥官數人。
白日入寺。
曳昶下地。
欲斷其頭。
昶驚叫乞命。
官厲聲言。
合房資财。
并送還僧。
當放汝活。
昶叩頭言。
不敢違命。
即鳴鐘集衆。
盡舍衣物。
造像設齋。
冥官三日。
複至。
見昶一缽一衲不言而去。
昶自是勉勵進修。
卒成明行。
故寶梁經雲。
甯自啖身肉。
不得盜三寶财物。
洞山價雲。
常住須憑戒力扶。
莫将妄用恣貪圖。
掌他三寶門中物。
惜似雙親兩眼珠。
暗裡縱能機巧算。
冥中自有鬼神誅。
絲毫若也無私取。
免至來生作馬驢。
○以上第五寮竟。
典座 古雲首座調性。
典座調命。
掌衆飲食。
勿視等閑。
一切供養。
務在精潔。
護惜常住。
不得暴殄。
就廚粥飯。
不得異衆。
粥飯上桶。
先望齋堂。
焚香拜已。
方發過堂。
餘如廚房寮規所說。
(下皆同此)。
○貼案 凡上供供菜。
須制熟得味。
不得先嘗。
不得用生菜等填底。
亵渎佛神。
罪咎不小。
不得私造偏衆飲食。
若大衆菜。
及客菜。
應先嘗味。
使調和得宜。
不得粗心失味。
亦不得私做人情。
與者受者俱罰。
除病人要不罰。
此執兼打呼闆。
滾闆若無典座。
俱屬帶管。
證義曰。
按僧護經佛言。
汝見第二瓨者。
乃至為僧當廚。
軟美供養。
在先食啖。
粗澀。
惡者。
僧中行付。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瓨。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汝見第三瓨者。
迦葉佛時。
是僧淨人。
作飲食時。
好者自啖。
或與婦兒。
粗澀。
惡者。
持僧中行。
以是因緣。
在地獄中。
作大肉瓨。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飯頭 香到開梆。
打粥飯先盛供。
次齋堂。
客堂。
山寮。
園房。
塔院。
老堂。
病堂。
餘外私給者罰。
夏季粥飯。
宜量人衆之去來。
扣水米之加減。
如有餘。
宜早調理。
不得緻馊惡。
○二飯 (即客飯頭)每日料理小食。
飯頭相[邦/巾]。
或客堂。
或侍寮。
報客數已。
入庫取米。
小食鍋粑歸庫房。
俟行單發心用。
客飯鍋粑。
照單三處輪日發。
一。
客堂。
二。
禅堂。
三。
方丈。
○菜頭 三時菜。
俱商之典座。
料理清潔。
切大衆菜。
一齊相[邦/巾]。
勿使狼藉。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第一瓶者。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當廚。
應朝食者。
留至後日。
後日食者。
至第三日。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瓶。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火頭 (分大小執)。
大火頭 每早。
三闆後。
燒粥鍋禅堂闆香止靜。
燒飯鍋。
熟後。
仍坐管。
不許諸人取火。
開梆後。
無阻。
小食客飯。
亦大火燒晚粥同。
○小火頭 候禅堂送香。
燒菜鍋。
小食客菜。
小火燒。
有齋煎腐。
若蒸饅頭。
一齊相[邦/巾]。
凡除火。
即掃竈前。
謹防火燭。
竈下不得積薪。
每晚收拾。
打掃乾淨。
煙惚内。
每月朔。
掃一次。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肉樹。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當薪。
以衆僧薪。
房中自然。
或與知識。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作大肉樹。
火燒受苦。
至今不息。
又禅宗秘要雲。
西域。
達摩密多尊者。
智慧深遠。
功德具足。
善能通達三昧定相。
南天竺國。
有二比邱。
心意柔和素樂善法。
聞尊者坐禅第一。
即共相将。
往詣其所。
於其住處。
有三重窟。
爾時二人。
至下窟中。
見一比邱。
着弊壞衣。
形貌醜陋端坐竈前。
為僧然火。
時二比邱問言。
長老。
達摩密多。
為在何處。
答言。
今在最上窟中。
汝等宜可急往見之。
爾時二人。
進至上窟。
見向比邱。
已於中坐。
時一比邱。
語其伴曰。
此老比邱。
雲何乃似向所見者。
時伴比邱。
聰慧機悟。
即語之曰。
今此尊者。
尚能流布名聞。
豈不能至此而坐。
即前為禮。
問曰。
大德威名。
世間希有。
何故自屈。
為僧然火。
達摩密多曰。
子今當聽。
我念生死。
受若長遠若使頭手。
可得然者。
吾當為僧。
而盡然之。
況餘身分。
及以然火。
何足為難。
吾念往昔五百世中。
常受狗身。
饑窮嬴乏。
未曾再飽。
乃於昔時。
值一人醉。
嘔吐委地。
我食得足。
又昔曾。
有夫妻二人。
糜熟出外。
我見無人。
頭入器中。
食糜得足。
頭不得出夫妻回家。
瞋食其糜。
即斷吾頭。
於五百世。
受斯狗身。
雖一飽滿。
而失身命。
以是思惟。
生死長久。
周遍五道。
受苦無量。
故吾今者。
不憚勤勞。
躬為衆僧。
而自然火。
時二比邱。
聞是語已。
深觀生死無量過患應時逮得須陀洹道。
水頭 掌理廚房。
茶房。
及各堂缸水。
常令盈滿清潔。
所應需用。
勿使缺乏。
亦不得悭護不與。
或更嗔怒。
水桶挑畢即覆。
夏月用濾水囊置傍。
以便濾用。
随衆過堂。
尊客往來。
兼挑行李。
須親交明。
力金照常住舊例。
私索校量者罰。
證義曰。
僧護經雲。
汝見水中立人。
迦葉佛時。
是出家人。
為僧掌水。
見僧用水。
小複過多。
逐可意處。
即足其水。
餘者不給。
以是因緣。
入地獄中。
水中獨立。
唱言。
水。
水。
受其大苦。
至今不息。
磨頭 有乾。
有水。
乾者。
磨米麥等。
(随庫房使用)水者。
作豆腐等。
凡磨事。
須收拾潔淨。
不得狼藉踐踏。
或私與人者罰。
○雜務 兼桶頭。
淨齋堂桶。
收供飯桶。
淨器皿。
淨鍋大衆油醬。
客菜作料。
聽典座貼案語。
入庫聽發。
廚房人吃飯。
雜務行堂菜頭行菜。
凡廚下應做之務。
不得推委。
及勤換洗器水。
○香燈 打掃廚房内外。
打茶。
催本寮人課誦上殿。
除公事若止靜不到者。
白典座。
朔望到庫房。
取廚神供果香燭。
及廚用茶葉。
○廚房十執。
須壯徤。
有公忠道心者充之。
附廚房條規(凡十條) 寸薪粒米。
當知來處之艱難。
滴水殘齑。
須念作時之。
非易既不肯暴殄於天物。
更當思調和夫衆口。
酸醎适味。
香軟得宜。
慎重烹饪。
勿生輕忽。
以供養為懷。
不貪果腹。
雖随衆作務。
常抱道心。
粥飯三時。
不得一朝失誤。
晨昏二課。
何妨數刻清修。
銘曰。
雪峰飯頭沩山典座。
古德芳風。
於今未堕。
攝爾狂心。
慎爾口過。
運水搬柴。
母忘者個。
堂内坐禅。
堂外禅坐誰知傳衣。
不離碓磨。
故此行門。
佛天所喜。
求福則得造業則失。
勤謹廉隅求福之本。
偏衆懈怠。
造業之基謹遵規銘。
為汝良師。
廚房共住者。
粥飯小食俱在廚下。
同衆甘苦。
一槩不許别處私食。
及私留鮮美自食者罰。
早課不上殿者罰。
竊取常住油米食物者。
倍罰出院。
菜頭。
洗切大衆菜。
聽典座調理。
辦齋等事。
一齊相[邦/巾]。
不到者罰。
飯頭煮大衆粥飯。
洗鍋。
二飯相[邦/巾]擡飯器。
(俗呼。
飯匾)飯器亦飯頭洗。
有齋開大鍋。
飯頭三人。
随宜分派。
推诿失事者罰。
貼案。
收拾客菜。
小火頭燒火。
雜務洗鍋。
留私菜者重罰照應開梆接闆。
及神前點香。
失誤者罰。
雜務。
到庫房取客菜。
偷取私留者重罰出院。
除當值。
坡課不随衆者罰。
廚房高聲大叫者罰。
飲酒賭博者。
重罰出院。
(新增)吃煙者罰。
設齋日頭堂所剩腐菜。
晚粥再供大衆。
不得棄擲。
違者罰。
不得将滾湯潑地上。
傷蟲蟻命。
違者罰。
香燈照看衆人行李。
失則罰賠。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以上第六寮竟)。
證義曰。
三世佛祖。
皆從行門而出。
如雪峰義存禅師。
初在德山會下。
充飯頭。
後主雪峰。
為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潭州沩山。
靈佑禅師。
初在百丈會下。
為典座。
後居沩山。
亦領衆一千五百。
故今規銘。
舉此二人。
以為行單勸發。
并見古人序列。
原無上下内外之别也。
雲栖法彙雲。
迩來年少。
十指不點水。
百事不幹懷。
坐香則曰腿酸。
行行則曰腰痛。
早夜勤修。
則曰吾體弱多病或诘之。
則又曰。
愚者用力。
智者用心。
愚修福。
智修慧噫。
果若是言。
将見迦葉以頭陀愚。
六祖以米頭愚雪峰沩山。
以飯頭。
典座愚至佛不舍穿針之福。
得無佛亦愚耶。
又崇行錄雲。
宋。
雲居簡。
初谒膺。
膺與語三日。
大奇之。
而誡令刻若事衆。
於是簡。
操井曰。
司樵爨。
遍掌寺務。
不妨商略古今。
噫。
古哲高風如此。
聞之。
令人興起。
然此不獨為廚房十執勸。
一切行單。
皆當知此義。
值歲 正理坡務耕種。
收租等事。
有事。
二闆赴客堂議事。
兼管常住竹木。
或修房屋。
必須用大材料者。
果衆議佥同。
上白方丈。
奉命。
然後斫伐。
若私伐一株。
罰賠出院。
或私行售賣及私情與人者。
倍罰出院。
於一切坡務。
耕種。
收租等。
怠惰偷安。
不實心辦理者。
罰出院。
證義曰。
他本補雲。
夏備梅雨一月之柴。
冬備陰雪數旬之爨。
最為要緊。
斫伐柴薪。
須要擇地。
并留樹秧以俟長發。
凡柴頭上山斫柴。
大衆出坡等。
皆要親到不得偷安刀斧繩索匾挑等物。
時時檢點。
慣住深山者。
可安此執。
知山 (管田名知田總管名知産)須識常住産業。
界限分明。
不得侵混他界。
以緻争訟每年春季。
會兩序衆執。
同清理界限一次。
田畝應時開懇種植。
怠慢者罰。
若有私弊。
倍罰出院。
花息成交。
親到庫房。
交收明白。
凡新受斯執客堂庫房及前執。
領看界限認熟。
吃二堂粥飯。
以防偷竊。
若拿獲偷者送至客堂辦理。
不得私行拷打。
緻釀事端。
○巡山 随知山行事。
竹木茶筍等。
皆所照管。
凡有偷竊竹木之人。
不得私自放走。
查出重罰。
粥飯亦吃二堂。
○柴頭 (即小工)每日斫柴。
若幹為定。
多則加錢。
少則除賬。
全日不斫。
扣除飯錢。
若開山斫柴。
商之值歲知山。
不得硬自作主。
柴薪不得私賣。
查出罰賠。
刀繩家夥。
俱自辦。
遇亡僧輪流擡棺。
收力金。
并辦應用柴薪。
此執多俗人為之。
○山寮香燈 打茶水粥飯火缸。
越三日到庫房取草鞋。
朔望取香燭茶葉。
上供入廚庫取供。
打掃本寮。
看行李。
如有失誤者賠。
附山寮規約(凡七條) 夫山阜為一寺之龍脤。
林樹為一寺之庇蔭。
木竹花果。
僧坊所資。
土嶺石峰。
風水攸賴。
一切無損。
則合寺興隆。
僧衆适悅。
而安於居矣。
所以一切竹木。
不可忽亂砍伐。
一切土石。
不得任便采取。
此山寮大綱也。
其餘規條。
開列於後。
巡山。
不論風雨。
時在山中。
四圍上下巡查。
不得偷懶。
緻有盜取等事。
如懶惰偷安者。
察出重罰。
山中竹木花果柴草。
不得私賣。
如犯者。
重罰出寮。
小工須聽知山吩咐。
砍伐柴木枝條。
不得任意伐去樹頭。
或伐盡不留遺種。
違者罰。
小工。
若常住有事。
即聽呼喚。
如違者罰。
山寮賭錢。
不論僧俗。
犯者出寮。
山寮相打相罵。
不論僧俗。
犯者出寮。
知山管理山寮諸人。
須賞罰均平。
如偏私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山寮)。
證義曰。
凡附近叢林竹木。
與山門作景緻。
宜畜培茂盛。
護持龍胝蔭藏風水。
則叢林日茂。
山氣日靈不惟人傑。
亦壯觀矣。
知浴 正理浴堂兼管病人湯藥等事。
或但管浴室中什物。
所用柴草等。
須預備乾燥(此屬序執)。
附浴堂規銘(凡十三條) 蕩滌盡也。
未是本來面目盥沐潔矣。
終非無位真人。
未達色空。
秪道塵來身外了知冷暖。
方明自性本靈。
果有一絲不挂底禅客。
正好向這裡摸索。
銘曰。
山巍路遠。
緻其柴薪。
瀹金燃火。
效其勞勤。
昧者不知。
浴事偏緊。
年少嬉笑。
沸湯交淋。
凡此暴亵。
永宜自箴。
洗心滌慮。
日新又新。
何以報德。
忽悟水因。
其或未然。
且遵規銘。
凡浴日。
淨頭挑浴水深五寸。
知浴料理然火。
水熱。
設監浴公位已。
焚香。
默禱聖僧臨浴。
少頃。
先請住持。
次請尊客。
(三)擊梆三下。
頭首兩序。
(四)鳴頭通梆。
禅堂等堂師。
(五)鳴二通梆。
列執。
(六)鳴三通梆。
客舊普浴。
不候梆聲強入者罰。
尊客至。
或為經忏等燒浴者。
先尊客。
次忏師。
及香燈。
并作用人。
次重務擔力人。
後普浴。
自谷雨至夏至五日一浴。
夏至至處暑。
一日一浴。
處暑至秋分。
五日一浴。
秋分至谷雨。
半月一浴。
浴室内挂小闆一塊。
湯冷。
鳴闆二下。
湯熱。
鳴闆三下。
須添水。
鳴闆一下。
不得高聲大喚。
違者罰。
凡浴者各宜聽梆次序。
不得參差。
其(執單年幼)者在最後違者罰。
左右顧視及談笑嚷鬧涕唾等罰。
脫衣。
穿衣。
各宜回互。
不得肆縱。
違者罰。
浴時。
各宜自諒。
不得堂中久戀。
緻礙後來。
違者罰。
用皂角者罰。
有瘡癬。
各宜回互後浴。
不得在前。
違者罰。
僧值監浴。
留心照察。
有犯者。
照例罰之。
失照者罰。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錄(實貼浴室外牆)。
證義曰。
佛制浴室。
濯其色身。
堪以載道。
佛敕布薩。
沐其戒身。
定慧發生。
倘臨浴放逸。
則身垢未淨。
心垢先生。
是無慚愧人也。
又為僧者。
遺尿。
澡浴。
須避天光。
洗浣下裳。
勿曬當路。
按佛祖統紀。
僧如寶。
在霅川覺華寺。
聞古德有以浴僧功德。
回向淨土者。
遂治浴室供衆僧至年八十一。
請衆啜茶。
言别而逝。
據此。
可見知浴一事。
功德良多。
或從慕化。
或出常住。
随宜施設。
不可缺也。
淨頭 三時過堂時。
關鎖後門。
四闆點路燈。
課誦上殿時。
挑各處淨桶。
(北方多不用淨桶。
隻用圊房。
須打掃潔淨)勤換洗手水。
洗曬手巾。
晚課罷。
送各處淨桶。
凡浴日。
若無知浴。
即行代辦。
照浴室規約燒浴鍋。
或園頭帶此執亦可。
證義曰。
圊廁最穢。
而淨頭稱者。
兼有事理兩義。
事則律中。
多以破戒忏罪比邱為之。
謂其常打掃穢處潔淨。
能令衆僧歡喜。
以除破戒垢穢。
而還得清淨戒也理則大乘止觀雲。
凡大小便利。
亦有止觀所言觀者。
當於穢處。
作是念言。
此等不淨。
悉是心作。
有即非有。
我今應當變此不淨。
令作清淨。
即想此穢處。
作寶池寶渠。
滿中清淨香水。
或滿酥酪。
自想己身。
作七寶身。
所棄便利。
即香乳酥密等。
複知此淨相。
唯是心作。
虛相無實。
是名觀門。
所言止門者。
知此不淨之處。
及身所棄不淨之物。
唯是過去惡業熏心。
故現此不淨之相可見。
然此心想。
有即非有。
唯是一心平等無念。
即名止門。
問曰。
上來所有淨不淨法。
雖是心作皆由過去業熏所起。
何得現世假想變之。
即從心轉。
答曰。
心體具足一切法性。
而非緣不起。
是故溷中穢。
由過業而得現。
寶池酥酪。
無往緣而不發。
若能加心淨想。
即是寶池酥酪之業熏心故。
淨相得生。
厭惡之心。
空觀之心。
即是除滅不淨之緣。
淨熏心故。
穢相随滅。
此蓋過去之業。
定能熏心起相。
現世之功。
亦得熏心顯妙用也。
如此於大小便處。
假想熏心而改變之其餘一切淨穢境。
須如是假想熏心。
以改其舊相。
故得現在除去憎愛雲雲。
藕益雲。
便利穢作淨想。
則能除憎受食淨作穢想。
則能除愛。
憎愛悉除。
便成漏盡假想純熟。
法随念轉。
出世方便。
孰過於此。
若能悟此淨穢本源。
則可以悟大千世界。
不在心外。
從此垢盡心淨。
不知吾身之為法界。
法界之為吾身。
我身法界。
非一非二。
則三毒自去。
罪法自除也。
此非唯為淨頭者。
當作是觀。
一切人皆可作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