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

關燈
]等。

    奉敕令權住鴻胪寺。

    他日有诏。

    請大師入内。

    建立曼荼羅。

    為玄宗皇帝。

    五部灌頂。

    是年移住淨影寺。

    是歲也終夏愆陽。

    帝請大師入内祈雨。

    制日時不得賒。

    雨不得暴。

    大師奏大孔雀明王經壇法。

    未盡三日。

    膏澤彌洽。

    皇帝大悅。

    自持寶箱。

    賜大師紫袈裟。

    帝為披擐。

    并賜絹二百疋。

    後有大風卒起。

    敕令大師止風。

    大師請一銀瓶。

    作加持法。

    須臾風止。

    帝殊器重。

    後有池鵝。

    誤觸瓶倒。

    風擊如前。

    敕令再止。

    随止随效。

    帝倍加敬。

    恩命号為智藏。

    八載恩旨。

    許歸本國。

    垂驿騎之五疋。

    到南海郡。

    後敕令且住。

    十二載。

     敕令赴河泷節度禦史大夫哥舒翰所請。

    十三載。

    到武威。

    住開元寺。

    節度已下。

    至于一命。

    皆授灌頂。

    士庶之類。

    數千人衆。

    鹹登道場。

    與僧弟子含光。

    授五部法。

    次與今之功德使開府李元琮。

    授五部灌頂。

    并授金剛界大曼茶羅。

    是日也道場地大動。

    大師感而謂曰。

    此即汝心之誠所緻也。

    十五載夏。

    奉诏還京。

    住大興善寺。

    至德中。

    銮駕在靈武風翔。

    大師常密使人問道。

    奉表起居。

    又頻論克複之策。

    肅宗皇帝。

    亦頻密諜使者。

    到大師處。

    求秘密法。

    并定收京之日。

    果如所料。

    乾元中。

    帝請大師。

    于内建立道場。

    及護摩法。

    帝授轉輪王七寶灌頂。

    上元末。

    皇帝聖躬不康。

    請大師。

    以大随求真言。

    拂除七遍。

    聖躬萬福。

    帝特加殊禮。

    大師表請入山。

    李輔國敕令終南山智矩寺修功德。

    念誦之夕。

    大樂薩埵。

    舒毫發光。

    以相驗之。

    位鄰悉地。

    大師又曰。

    衆生未度。

    吾安自度之。

    遂已先聖登遐。

    今皇禦宇。

    渥恩日甚。

    錫赉便繁。

    今略述而已。

    仁王密嚴二經。

    皇帝特制經序。

    敕命頒行之日。

    慶雲大現。

    舉朝表賀。

    編之國史。

    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

    制授大師特進試鴻胪卿。

    号大廣智三藏。

    大曆三年。

    大師于興善寺立道場。

    賜瑞錦褥十二領。

    繡羅幡三十二口。

    價直千萬。

    又賜二七日入道場大衆齋糧。

    近侍大臣諸禁軍使。

    敕令入灌頂道場。

    道俗之流。

    别有五千餘衆。

    四年冬。

    大師奏。

    天下寺食堂中。

    特置文殊師利為上座。

    恩制許之。

    須宣宇内。

    五年夏五月。

    诏請大師。

    往太原台山修功德。

    是歲也有彗出焉。

    法事告終。

    妖星自伏。

    季秋屆于京師。

    皇上以所乘師子。

    聽并禦鞍辔。

    遣中使出城迎大師。

    大師固辭。

    恩命不許。

    乃乘之入對。

    皇上大悅。

    并僧俗弟子。

    鹹賜内殿齋飯。

    錫赉束帛甚厚。

    六年春玉二月。

     敕賜大師道場繡羅幡二十四口。

    繡缦天一。

    并繡額一。

    十月聖誕日。

    大師進前後所譯經。

    有敕宣示中外。

    編入一切經目箓。

    并僧俗弟子等。

    都賜物五百一十疋。

    七年春。

    敕賜絹一百疋。

    是歲春夏旱。

    有诏。

    請大師祈雨。

    中使李憲誠。

    奉宣恩旨。

    若三日内雨足。

    是和上功。

    非過三日關和尚事。

    大師受制。

    建立道場。

    一日已終。

    及依法祈請。

    亦不過限。

    大雨豐足。

    皇帝大悅。

    設千僧齋。

    并僧弟子衣七副。

    以報功也。

    冬大師奏。

    造文殊閣。

    聖上自為閣主。

    貴妃韓王。

    華陽公主贊之。

    凡出正庫财。

    約三千萬數。

    特為修崇。

    八年春。

    賜大師絹二百疋。

    充乳藥。

    五月奉敕。

    譯薩路荼王經一卷。

    賜絹二百二十疋。

    冬十二月十四日。

    上文殊閣梁。

    一切費用。

    皆是恩旨。

    别有錫赉。

    相望道路。

    九年春正月。

    賜彩六十疋。

    夏四月。

    賜絹三百疋。

    充衣缽。

    六月十一日。

    有诏。

    就加開府儀同三司。

    封肅國公。

    食邑三千戶。

    餘如故。

    累讓不許。

    諸弟子相次馳賀。

    大師不悅曰。

    聖衆俨如。

    舒手相慰。

    白月圓滿。

    吾之去時。

    柰何臨終。

    更竊名位。

    附令懇讓。

    大師自去。

    冬臘中夜。

    命弟子趙遷。

    持筆硯。

    吾欲略一涅槃荼毗儀軌。

    使爾後代。

    準此送終。

    遷稽首三請。

    伏乞慈悲。

    且久住世。

    大師笑而不許。

    自春及夏。

    停飧辍寝。

    宣揚妙法。

    誡勖門人。

    每語乃普賢行願出生無邊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