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報記輯書卷第二

關燈
隋大業八年。

    宜州城東南四十餘裡有一家。

    姓皇甫。

    居家兄弟四人。

    大兄小弟并皆勤事生業仁慈忠孝。

    其第二弟名遷。

    交遊惡友不事生活。

    於後一時母在堂内。

    取六十錢欲令市買。

    且置床上。

    母向舍後。

    其遷從外來入堂。

    左右顧視不見人。

    便偷錢将出私用。

    母還覓錢不得。

    不知兒将去。

    遂勘合家。

    良賤并雲不得。

    母恨不清合家。

    遂鞭打大小。

    大小皆怨。

    至後年遷亡。

    托胎家内母豬腹中。

    經由三五月産一豚子。

    年至兩歲。

    八月社至。

    須錢賣遠村社家得錢六百文。

    社官将去。

    至於初夜。

    遂警覺合家大小。

    先以鼻觸婦。

    婦眠夢雲。

    我是汝夫。

    為取婆六十錢。

    枉及合家唐受拷楚。

    令我作豬。

    今來償債。

    今将賣與社家。

    社家縛我欲殺。

    汝是我婦。

    何忍不語男女贖我。

    婦初一夢。

    忽寤心驚。

    仍未信之。

    複眠還夢如是。

    豬複以鼻觸婦。

    婦驚着衣向堂報姑。

    姑已起坐。

    還夢同新婦。

    兒女亦同夢見一夜裝束令兒及将遷兄。

    并持錢一千二百。

    母報兒雲。

    社官傥不肯放。

    求倍與價。

    恐天明将殺。

    馳騎急去。

    去舍三十餘裡。

    兒既至彼。

    不說己親。

    恐辱家門。

    但雲不須殺。

    今欲贖豬。

    社官不肯。

    吾今祭社時至。

    豬不與君。

    再三殷勤不放。

    兄兒怕急。

    恐慮殺之。

    私憑一有識解信敬人曾任縣令。

    具述委曲實情。

    後始贖得。

    既得豬已驅向野田。

    兄語豬雲。

    汝審是我弟。

    汝可急前還家。

    兒複語豬。

    審是我父。

    亦宜自前還家。

    豬聞此語馳走在前還舍。

    後經多時鄉裡并知兒女恥愧。

    此鄰相嫌者并以豬譏罵。

    兒女私報豬雲。

    爺今作業不善受此豬身。

    男女出頭不得。

    爺生平之日。

    每共徐賢者交厚。

    爺向徐家。

    兒女送食。

    往彼供爺。

    豬聞此語。

    瀝淚馳走向徐家。

    徐家離舍四十餘裡。

    至大業十一年内。

    豬徐家卒。

    信知業報不簡親疏皎若目前。

    豈不慎欤。

    長安弘法寺靜琳法師。

    是遷鄰裡。

    親見其豬。

    法師傳向道說之。

     後隋大業中。

    雍州長安縣有人姓趙名文若。

    死經七日。

    家人大斂将欲入棺。

    乃縮一腳。

    家人懼怕不敢入棺。

    文若得活。

    眷屬喜問所由。

    文若報雲。

    當死之時。

    見人引向閻羅王所問文若。

    汝生存之時作何福業。

    文若答王。

    受持金剛般若經。

    王歎雲。

    善哉。

    此福第一。

    汝雖福善。

    且将汝示其受罪之處。

    令一人引文若。

    北行十步至一牆孔。

    令文若入孔。

    隔壁有人。

    引手從孔中捉文若頭引出。

    極大辛苦。

    得度牆外見大地獄。

    镬湯苦具罪人受苦。

    不可具述。

    乃有衆多豬羊雞魚鵝鴨之屬。

    競來從文若債命。

    文若雲。

    吾不食汝身。

    何故見逼。

    諸畜生等各報雲。

    汝往日時某年某月某處食我頭腳四支。

    節節分張。

    人各飲啖。

    何故諱之。

    文若見畜引實不敢拒逆。

    唯知一心念佛。

    深悔諸罪。

    不出餘言。

    求與諸畜得活之時具修福善報謝諸畜。

    見為修福一時放卻。

    其引使人過将文若至王所。

    說見受罪處訖。

    王付一碗釘令文若食之。

    并用五釘。

    釘文若頭。

    項及以手足。

    然後放過。

    文若得蘇。

    具說此事。

    然患頭痛及以手足。

    久後修福痛漸得差。

    從爾已來精勤誦持金剛般若。

    不敢遺漏寸陰。

    但見道俗親疏。

    并勸受持般若。

    後因使至一驿廳上。

    暫時偃息似如欲睡。

    于時夢見一青衣婦女急速而來。

    請救乞命。

    文若驚寤。

    即喚驿長問雲。

    汝不為吾欲殺生不。

    驿長答雲。

    實為公欲殺一小羊。

    文若問雲。

    其羊作何色。

    答雲。

    是青羖牸羊。

    文若報雲。

    汝急放卻。

    吾與價直贖取放之。

    良由般若威力冥資感應也。

     唐邢州司馬柳儉 隋大業十年任岐州岐陽宮監。

    至義甯元年。

    為李密來枉被牽引。

    在大理寺禁。

    儉常誦金剛般若經。

    下有兩紙未徧。

    于時不覺眠。

    夢見一婆羅門僧。

    報雲。

    檀越宜早誦經徧。

    即應得出。

    儉時忽寤。

    勤誦不懈。

    便經二日。

    至日午時忽有勑喚。

    令儉釋禁。

    将向朝堂奉勑放免。

    又儉别時夜靜房外誦經。

    至於三更忽然聞有異香。

    儉尋香及問家人。

    處處求香來處不得。

    然常誦念晝夜無廢。

    至於終日計得五千餘徧。

     唐吳王文學陳郡謝弘敝妻高陽許氏 武德初年遇患死。

    經四日而蘇。

    說雲。

    被二三十人拘至地獄。

    未見官府即聞喚。

    雖不識面似是姑夫沈吉光語音。

    許問雲。

    語聲似是沈丈。

    何因無頭。

    南間人呼姑姨夫。

    皆為某姓丈也。

    吉光即以手提其頭。

    置於膊上。

    而誡許曰。

    汝且在此間。

    勿向西院。

    待吾為汝造請。

    即應得出。

    遂於語處而住。

    更不東西看。

    其吉光遷遑似有經紀。

    凡經再宿。

    吉光始來語許雲。

    汝今此來。

    王欲令汝作其女伎。

    傥引見不須道解弦管。

    如其不為所悉可引吾為證也。

    少間有吏抱案引入。

    王果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