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報記輯書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晉周闵
江南人也。
晉護軍将軍。
世奉法。
蘇峻之亂。
都邑人士。
皆東西被遷。
聞家有大品。
以半幅八丈素。
反覆書之。
又有餘經數台。
大品亦雜在其中。
既當避難行。
不能得盡持去。
尤諸大品。
不知在何台中。
倉卒應去。
不展尋橡。
徘徊歎咤。
不覺大品忽自出外。
闵驚喜持去。
周氏遂世寶之。
今雲。
尚在一說雲。
周嵩婦胡母。
有素書大品。
素廣五寸。
而大品一部書在矣。
晉富陽縣令王範妾桃英 殊有姿色。
遂與閣下丁豐史華期二人奸通。
範當出行不還。
帳内督孫元弼。
聞丁豐戶中有環佩聲觇視。
見桃英與同被而卧。
元弼扣戶叱之。
桃英即起攬裙理鬓。
蹑履還内。
元弼又見華期帶佩桃英麝香。
二人懼元弼告之。
乃共謗元弼與桃英有私。
範不辯察。
遂殺元弼。
有陳超者。
當時在座。
勸成元弼罪。
後範代還。
超亦出都看範。
行至赤亭山下。
值雷雨。
日暮。
忽然有人。
扶超腋徑曳将去八荒澤中。
雷光照見。
一鬼面甚青黑。
眼無睛子。
曰吾孫元弼也。
訴怨皇天。
早見申理。
連時候汝。
乃今相遇。
超叩頭流血。
鬼曰。
王範既為事主。
當先殺之。
賈景伯孫文度。
在泰山玄堂下。
共定死生名錄。
桃英魂魄。
亦取在女青亭。
至天明。
失鬼所在。
超至楊都。
詣範未敢謝之。
便見鬼從外來徑入範帳。
至夜範始眠。
忽然大魇。
連呼不醒。
家人牽青牛臨範上。
并加桃人左索。
向明小蘇。
十數日而死。
妾亦暴亡。
超乃逃走長千寺。
易性名為何規。
後五年。
二月三日。
臨水酒酣。
超雲。
今當不複畏此鬼也。
低頭便見鬼影已在水中。
以手搏超鼻。
血大出。
可一升許。
數日而死。
宋沙門僧規者 武當寺僧也。
時京兆張瑜。
于此縣常請僧規在家供養。
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
無痾忽暴死。
二日而蘇愈。
自說雲。
五日夜二更中。
聞門衖間哓哓有聲。
須臾見有五人炳炬火執信幡徑來入屋。
叱喝僧規。
規因頓卧怳然。
五人便以赤繩縛将去。
行至一山都無草木。
土色堅黑有類石鐵。
山側左右白骨填積。
山數十裡至三岐路。
有一人甚長壯。
被铠執杖。
問曰。
五人有幾人來。
答正一人耳。
五人又将規入一道中。
俄至一城。
外有屋數十。
築壤為之。
屋前有立木。
長十餘丈。
上有鐵梁。
形如楔槔。
左右有匮貯土。
土有品數。
或有十斛形。
亦如五升大者。
有一人衣帻并。
赤。
語規曰。
汝生世時有何罪福。
依實說之。
勿妄言也。
規惶悑未答。
赤衣人如局吏雲。
可開簿檢其罪福也。
有頃吏至長木下。
提一匮土懸鐵梁上稱之。
如覺低仰。
吏謂規曰。
此稱量罪福之秤也。
汝福少罪多。
應先受罰。
俄有一人衣冠長者。
謂規曰。
汝沙門也。
何不念佛。
我聞悔過可度八難。
規於是一心稱佛。
衣冠人謂吏曰。
可更為此人稱之。
既是佛弟子。
幸可度脫。
吏乃複上匮稱之。
秤乃正平。
既而将規至監官前辯之。
監官執筆觀簿遲疑久之。
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執玉版。
來曰。
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
監官愕然。
命右右收錄雲。
須臾見反縛向五人來。
監官曰。
殺鬼何以濫将人來。
乃鞭之。
少頃有使者。
稱天帝喚道人來。
既至帝宮經見踐曆。
略皆金寶。
精光晃昱。
不得凝視。
帝左右朱衣寶冠飾以華珍。
帝曰。
汝是沙門。
何不勤業。
而為小鬼橫收捕也。
規稽首諸佛祈思請福。
帝曰。
汝命未盡。
今當還生。
宜勤精進。
勿屢遊白衣家。
殺鬼取人亦多枉濫。
如汝比也。
規曰。
橫濫之厄。
當以何方而濟免之。
帝曰。
廣設福業最為善也。
若不辦爾可作八關齋。
生免橫禍死離地獄。
亦其次也。
語畢遣規去。
行還未久。
見一精舍。
大有沙門。
見武當寺主白法師弟子慧進皆在焉。
居宇宏整資待自然。
規請欲居之。
有一沙門曰。
此是福地非君所得處也。
使者将規還至瑜家而去。
何澹之。
東海人。
宋大司農。
不信經法多行殘害。
永初中得病見一鬼。
形甚長壯牛頭人身。
手執鐵叉晝夜守之。
憂悑屏營。
使道家作章符印錄。
備諸禳絕而猶見如故。
相識沙門慧義。
聞其病往候之。
澹為說所見。
慧義曰。
此是牛頭阿旁也。
罪福不昧唯人所招。
君能轉心向法。
則此鬼自消。
澹之迷俍不革。
頃之遂死(〔右一〕驗出冥祥記)。
宋司馬文宣 河内人也。
頗信法。
元嘉九年丁母難弟喪。
月望旦忽見其弟。
身形於靈座上不異平日。
回遑歎嗟諷求飲食。
文乃試與言曰。
汝平生時修行十善。
若如經言應得生天。
若在人道。
何故乃生此鬼中耶。
說吟俯仰默然無對。
文宣即夕夢見其弟。
雲生所修善。
蒙報生天。
旦靈床之鬼是魔魁耳。
非其身也。
恐兄疑怪。
故詣以白兄。
文宣明旦請僧轉首楞嚴經。
令人撲系之。
鬼乃逃入床下。
又走戶外。
形稍醜惡舉家駭懼詈叱遣之。
鬼雲。
餓乞食耳。
積日乃去。
頃之母靈床頭有一鬼。
膚體赤色身甚長壯。
文宣長息。
孝祖與言往反。
答對周悉。
初雖恐懼末稍安習之。
鬼亦轉相附狎。
居處出入殆同家人。
於時京師傳相報告。
往來觀者門巷疊迹。
時南林寺有僧。
與靈味寺僧含沙門。
與鬼言論亦甚欵曲。
鬼雲。
昔世嘗為尊貴以犯衆惡。
受報未竟果此鬼身。
去寅年有四百部鬼。
大行疾疠。
所應锺災者。
不忓道人耳。
而犯橫極衆多濫福善。
故使我來監察之也。
僧以食與
晉護軍将軍。
世奉法。
蘇峻之亂。
都邑人士。
皆東西被遷。
聞家有大品。
以半幅八丈素。
反覆書之。
又有餘經數台。
大品亦雜在其中。
既當避難行。
不能得盡持去。
尤諸大品。
不知在何台中。
倉卒應去。
不展尋橡。
徘徊歎咤。
不覺大品忽自出外。
闵驚喜持去。
周氏遂世寶之。
今雲。
尚在一說雲。
周嵩婦胡母。
有素書大品。
素廣五寸。
而大品一部書在矣。
晉富陽縣令王範妾桃英 殊有姿色。
遂與閣下丁豐史華期二人奸通。
範當出行不還。
帳内督孫元弼。
聞丁豐戶中有環佩聲觇視。
見桃英與同被而卧。
元弼扣戶叱之。
桃英即起攬裙理鬓。
蹑履還内。
元弼又見華期帶佩桃英麝香。
二人懼元弼告之。
乃共謗元弼與桃英有私。
範不辯察。
遂殺元弼。
有陳超者。
當時在座。
勸成元弼罪。
後範代還。
超亦出都看範。
行至赤亭山下。
值雷雨。
日暮。
忽然有人。
扶超腋徑曳将去八荒澤中。
雷光照見。
一鬼面甚青黑。
眼無睛子。
曰吾孫元弼也。
訴怨皇天。
早見申理。
連時候汝。
乃今相遇。
超叩頭流血。
鬼曰。
王範既為事主。
當先殺之。
賈景伯孫文度。
在泰山玄堂下。
共定死生名錄。
桃英魂魄。
亦取在女青亭。
至天明。
失鬼所在。
超至楊都。
詣範未敢謝之。
便見鬼從外來徑入範帳。
至夜範始眠。
忽然大魇。
連呼不醒。
家人牽青牛臨範上。
并加桃人左索。
向明小蘇。
十數日而死。
妾亦暴亡。
超乃逃走長千寺。
易性名為何規。
後五年。
二月三日。
臨水酒酣。
超雲。
今當不複畏此鬼也。
低頭便見鬼影已在水中。
以手搏超鼻。
血大出。
可一升許。
數日而死。
宋沙門僧規者 武當寺僧也。
時京兆張瑜。
于此縣常請僧規在家供養。
永初元年十二月五日。
無痾忽暴死。
二日而蘇愈。
自說雲。
五日夜二更中。
聞門衖間哓哓有聲。
須臾見有五人炳炬火執信幡徑來入屋。
叱喝僧規。
規因頓卧怳然。
五人便以赤繩縛将去。
行至一山都無草木。
土色堅黑有類石鐵。
山側左右白骨填積。
山數十裡至三岐路。
有一人甚長壯。
被铠執杖。
問曰。
五人有幾人來。
答正一人耳。
五人又将規入一道中。
俄至一城。
外有屋數十。
築壤為之。
屋前有立木。
長十餘丈。
上有鐵梁。
形如楔槔。
左右有匮貯土。
土有品數。
或有十斛形。
亦如五升大者。
有一人衣帻并。
赤。
語規曰。
汝生世時有何罪福。
依實說之。
勿妄言也。
規惶悑未答。
赤衣人如局吏雲。
可開簿檢其罪福也。
有頃吏至長木下。
提一匮土懸鐵梁上稱之。
如覺低仰。
吏謂規曰。
此稱量罪福之秤也。
汝福少罪多。
應先受罰。
俄有一人衣冠長者。
謂規曰。
汝沙門也。
何不念佛。
我聞悔過可度八難。
規於是一心稱佛。
衣冠人謂吏曰。
可更為此人稱之。
既是佛弟子。
幸可度脫。
吏乃複上匮稱之。
秤乃正平。
既而将規至監官前辯之。
監官執筆觀簿遲疑久之。
又有一人朱衣玄冠佩印绶執玉版。
來曰。
算簿上未有此人名也。
監官愕然。
命右右收錄雲。
須臾見反縛向五人來。
監官曰。
殺鬼何以濫将人來。
乃鞭之。
少頃有使者。
稱天帝喚道人來。
既至帝宮經見踐曆。
略皆金寶。
精光晃昱。
不得凝視。
帝左右朱衣寶冠飾以華珍。
帝曰。
汝是沙門。
何不勤業。
而為小鬼橫收捕也。
規稽首諸佛祈思請福。
帝曰。
汝命未盡。
今當還生。
宜勤精進。
勿屢遊白衣家。
殺鬼取人亦多枉濫。
如汝比也。
規曰。
橫濫之厄。
當以何方而濟免之。
帝曰。
廣設福業最為善也。
若不辦爾可作八關齋。
生免橫禍死離地獄。
亦其次也。
語畢遣規去。
行還未久。
見一精舍。
大有沙門。
見武當寺主白法師弟子慧進皆在焉。
居宇宏整資待自然。
規請欲居之。
有一沙門曰。
此是福地非君所得處也。
使者将規還至瑜家而去。
何澹之。
東海人。
宋大司農。
不信經法多行殘害。
永初中得病見一鬼。
形甚長壯牛頭人身。
手執鐵叉晝夜守之。
憂悑屏營。
使道家作章符印錄。
備諸禳絕而猶見如故。
相識沙門慧義。
聞其病往候之。
澹為說所見。
慧義曰。
此是牛頭阿旁也。
罪福不昧唯人所招。
君能轉心向法。
則此鬼自消。
澹之迷俍不革。
頃之遂死(〔右一〕驗出冥祥記)。
宋司馬文宣 河内人也。
頗信法。
元嘉九年丁母難弟喪。
月望旦忽見其弟。
身形於靈座上不異平日。
回遑歎嗟諷求飲食。
文乃試與言曰。
汝平生時修行十善。
若如經言應得生天。
若在人道。
何故乃生此鬼中耶。
說吟俯仰默然無對。
文宣即夕夢見其弟。
雲生所修善。
蒙報生天。
旦靈床之鬼是魔魁耳。
非其身也。
恐兄疑怪。
故詣以白兄。
文宣明旦請僧轉首楞嚴經。
令人撲系之。
鬼乃逃入床下。
又走戶外。
形稍醜惡舉家駭懼詈叱遣之。
鬼雲。
餓乞食耳。
積日乃去。
頃之母靈床頭有一鬼。
膚體赤色身甚長壯。
文宣長息。
孝祖與言往反。
答對周悉。
初雖恐懼末稍安習之。
鬼亦轉相附狎。
居處出入殆同家人。
於時京師傳相報告。
往來觀者門巷疊迹。
時南林寺有僧。
與靈味寺僧含沙門。
與鬼言論亦甚欵曲。
鬼雲。
昔世嘗為尊貴以犯衆惡。
受報未竟果此鬼身。
去寅年有四百部鬼。
大行疾疠。
所應锺災者。
不忓道人耳。
而犯橫極衆多濫福善。
故使我來監察之也。
僧以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