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

關燈
唵 呼盧 呼盧 社曳 契 莎诃 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  二回向無上佛果菩提念念圓滿  三回向法界一切衆生同生淨土 朱進士 宋朝蘇州府朱進士。

    服儒衣冠。

    習舉士業。

    平昔罔知佛法之妙。

    一日閑遊。

    偶至虎丘寺。

    正值佛印禅師講演 金剛般若經。

    至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師逐一解說佛法大意。

    朱聞之甚喜。

    自念平日未嘗聞此佛法。

    深有理焉。

    惜乎圓滿。

    歡喜回家。

    次日午刻。

    忽睡去。

    夢一鬼吏。

    押五個罪人。

    朱亦随後。

    約行二裡許。

    見一大街。

    入巷門。

    挂青布簾人家。

    鬼吏揭簾。

    罪人皆入。

    至廚房。

    見竈上桶内有湯。

    罪人皆去吃。

    朱亦覺渴。

    方欲飲。

    被鬼吏喝住曰。

    聽佛法之人不得飲。

    因此驚覺。

    心疑此夢。

    信步行至大街。

    入巷。

    果有人家與夢中無異。

    朱扣門入。

    其家主翁見進士至。

    急忙相接。

    朱問。

    适來使宅廚房。

    有何動靜。

    主翁遂問家人。

    言廚下方養得六個小犬。

    内一枚死者。

    朱即驚惶流汗。

    自謂若不得聞佛法之力。

    遂入狗胎。

    化為畜類矣。

    因棄其舊習。

    專心持念 金剛般若經。

    寒暑不辍。

    壽至八十九歲。

    功行圓滿。

    於八月十五日。

    遍請諸山師德道友親朋相送。

    就升於後園樹枝梢上。

    說四句偈。

    與衆相别。

    端然立化去矣。

    偈曰 八十九年朱公兩手劈破虛空腳蹈浮雲粉碎立化菩提樹東。

     揚琰 宋乾道七年。

    三月十三日。

    左中太夫龍圖閣待制提舉佑神觀揚琰。

    和王之子也。

    偶夢見父和王偕母夫人。

    龍圖省記考妣已棄諸孤。

    恐亟去。

    懇留為十月之欵。

    和王許之。

    龍圖再拜。

    勸酒委曲如生之禮。

    龍圖泣。

    和王及夫人亦泣。

    龍圖禀考和王。

    尋常所修功德。

    燒獻錢焉人物。

    用得否。

    和王曰。

    用得。

    再問。

    釋道功果孰勝。

    和王雲。

    一日但舉手翻覆。

    龍又問。

    世間經文孰勝。

    和王答。

    陰府深敬重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汝若為吾印施得一千卷。

    最為第一。

    龍圖意謂欲冥器。

    即對雲。

    容造以獻。

    和王曰。

    可。

    時以暮矣。

    頃刻有一急足從水中行來。

    報覆酉時有金字牌過楚州。

    龍圖再禀。

    大人今在何處。

    和王雲。

    吾管地部。

    方眷戀間。

    忽然睡覺。

    不勝悲感。

    淚流枕席。

    遂念和王英爽不昧。

    神色如生。

    蓋和王為宋大将。

    曆百戰戡定禍亂。

    大功不一。

    受降不殺。

    全活甚衆。

    入扈殿垂四十年。

    未嘗妄刑一人。

    忠厚明恕。

    宜得功德之助。

    有所主宰。

    且晤人間所修功德。

    看誦 金剛經文。

    所焚冥器。

    陰府皆得用之。

    又知善惡報應。

    冥陽一趣。

    無間彼此。

    亦足以勸世之為善者也。

    龍圖恭睹 釋迦世尊降生之日。

    就禅福資寺。

    修設天地冥陽水陸大齋一會。

    及齋僧若幹。

    如法修禮 金光明三德妙忏一七晝夜。

    命僧衆看誦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藏。

    計五千四十八卷。

    用資二親冥福也。

     承局周興 宋淳熙元年。

    楊州府承局周興。

    自幼日誦 金剛經一卷。

    公私不易其心。

    嘗承太守莫隊差興赍弊帛香燭壽禮約有一千餘貫。

    往行在送朝貴生日。

    行至瓜洲渡客店郁三家投宿。

    其夫妻見承局行李重貨。

    喚兄郁二謀意商量。

    夜至三更入房。

    将周興潛地打殺。

    離店五裡許。

    埋在路傍。

    行李财物。

    盡行劫已。

    緣承局過限。

    回劄延引杳無所歸。

    其妻子被官府兩次監禁杖限。

    倐經一年。

    實難追獲。

    後因太守被召赴行在。

    一行人從起程。

    未乃到瓜洲渡。

    尚有五裡許。

    忽有一朵蓮花。

    攔在路上。

    太守令從者折之。

    刀斫亦不斷。

    遂掘至四五尺。

    隻見一死人。

    其蓮花從口中出。

    衆人慶護取出。

    子細看時。

    尚自眼動。

    再三熟視去。

    是周承局也。

    取到人家。

    以粥徐徐調理。

    次日方能言語。

    雲。

    被客店郁二等劫死。

    埋地已得十六個月。

    太守驚問。

    因甚活。

    且不饑。

    答曰。

    得日前持誦 金剛經力。

    被埋在地如夢中。

    見有一金剛神。

    将一朵蓮花插在周興口中。

    至今不覺饑渴。

    太守合拳贊歎雲。

    嘗聞此經有不可思議功德。

    自愧将渠妻子經年監禁。

    悔何及矣。

    且平日所理公案。

    不無冤枉。

    即移牒楊州府官。

    請速為釋放周興妻子。

    立便差人追捉郁二郁三并妻等人。

    究問明白。

    郁二等招伏。

    打死周興。

    劫了錦段拾疋。

    沉香一塊。

    壽燭十根。

    并獻壽禮物等欵成。

    具錄聞奏。

    奉旨議得。

    周興承佛法功德力。

    故神天守護。

    今已得活。

    其郁二郁三謀劫。

    罪情實重。

    若與貸命。

    慮後再有陰謀害人。

    并與重杖處死。

    其妻決脊二十。

    編管海外軍州。

    永不放還。

    善既有報。

    其惡亦然。

    可不誡哉。

    (出雜爼記)。

     郭承思 紹興府寄居郭承思。

    新除溫州參軍。

    将欲之任。

    親詣天甯寺佛菩薩之前。

    焚香發願雲。

    挈家九口赴任溫州。

    一願到任。

    合家不食牛肉。

    二願掌權處政。

    常行方便。

    恤念孤貧。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俟考滿還鄉。

    誓舍财金。

    書 金剛般若經一卷。

    恭入佛殿。

    永遠供養。

    後得三考滿。

    與同寮官司法元珍迪功。

    共買舟涉海還鄉。

    參軍家眷居船前倉。

    司法居後倉。

    行至紹興府界首。

    偶值風濤大作。

    四面昏黑。

    衆皆驚懼。

    隻見海内鬼神。

    将船鑿為兩段。

    郭思承前倉。

    風帆順便。

    徑直到岸。

    司法後船。

    人口行李盡皆沉溺海中。

    蓋緣司法任政徇私。

    拗曲作直。

    緻招此報。

    郭參軍秉心良善。

    奉公執法。

    誓願救人又承 金剛般若之力救護。

    平複還鄉。

    善惡報應。

    如指諸掌。

    見者聞者。

    無不感歎。

     趙璧 泗州書生趙璧。

    赴京應舉。

    其妻已亡。

    後趙璧及第還鄉。

    離家十裡許。

    似夢非夢。

    見亡妻在路傍。

    哀告甚切。

    雲。

    念奴在生之日。

    殺害物命。

    每於蠏出之時。

    買作醉蠏。

    恣意食啖。

    自死之後。

    準閻摩天子勑馳入蟹山。

    被群蟹鉗其眼目。

    及徧身流血。

    晝夜受苦。

    又生前不合吐酒餘殘飲剩盞腳。

    陰司積聚五石九鬥七升五合。

    使奴陽壽。

    先減一紀。

    又受三七日大地獄苦。

    再準王勑。

    若獄吏監奴賣酒。

    以俟無常鬼追到亡魂。

    俱勒來買酒。

    卻就奴身上刺血應賣。

    升合務要補填原數足日。

    别受地獄。

    今聞夫主及第榮歸。

    特來哀告。

    陰府深敬書寫 金剛般若經。

    乞将奴房奁變賣。

    若為奴寫得七卷。

    仗此般若之功。

    實可救拔地獄之苦。

    其夫允諾。

    才到家。

    即便舍财。

    請僧寫經。

    方了兩卷。

    一日備祭祀禮。

    為妻上墳。

    方到暮側。

    忽見一老翁。

    言。

    吾是小神土地。

    汝妻承寫經功德。

    昨日午時。

    準閻摩王勑。

    上升天界。

    地下不複見矣。

    豈不見佛印禅師戒殺文曰。

    鱗甲羽毛諸品類。

    衆生與佛心無二。

    隻為當時錯用心。

    緻使今生頭角異。

    水中遊。

    林裡戲。

    何忍将來充日計。

    磨刀煮火或研齑。

    口不能言眼還觑。

    或槌榼。

    或刀刺。

    牽入镬湯深可畏。

    追燖毛羽括皮鱗。

    刮脊剜心猶吐氣。

    美君喉。

    誇好味。

    勸子勸妻言俊利。

    隻知恣性縱無明。

    不懼陰司毫發記。

    命才終。

    冤對至。

    面睹閻王争敢諱。

    從頭一一報無差。

    爐炭镬湯何處避。

    勸賢豪。

    須戒忌。

    莫把衆生當容易。

    食他一脔脔還他。

    古聖賢言終不僞。

    戒殺兼能買放生。

    免入阿鼻無間地。

    又滿庭芳詞。

    鱗甲何多。

    羽毛無數。

    悟來佛性。

    皆同世人。

    何事剛受口頭肥。

    痛把衆生剖割刀。

    頭轉鮮血飛紅。

    零炮碎炙。

    不忍見渠。

    侬喉嚨才咽罷。

    龍肝鳳髓。

    畢竟無蹤。

    謾羸得。

    生前夭壽多兇。

    奉勸世人省悟。

    休恣意。

    擊惱閻翁。

    輪回本來面目。

    改換眨時中。

     李玄宗女 荊州江陵縣李玄宗女。

    年十三歲時。

    夢見一梵僧。

    謂女曰。

    汝有善根。

    何不持念 金剛經。

    又雲。

    世間若有男子女人。

    每日淨心能誦一卷。

    陽間增延壽算。

    百年命終。

    即生天界。

    若能究竟般若。

    宜到涅盤彼岸。

    或有看經。

    雖未圓就。

    死入陰府。

    不能拘錄。

    即判生富貴之家。

    受諸勝報。

    玄宗女依僧之囑。

    日誦三卷。

    年二十四歲。

    不願有家。

    忽患傷寒。

    三日而卒。

    有二使者。

    引見閻摩天子。

    照勘其女無罪。

    及見女子頭上有佛顯現。

    王雲。

    此女既有般若之功。

    即判還魂。

    臨放時。

    王囑曰。

    汝父有仇雠。

    遂使陽間。

    先減二紀之壽。

    不久追入陰司對證。

    因汝父好将活魚切鲙。

    今有魚七千餘頭。

    狀訴索命。

    汝若不信。

    歸陽間問父。

    每夜夢見落在網中。

    日日頭痛。

    此是魚求報也。

    女得還魂。

    以陰府事。

    逐一白父。

    其父聞之。

    驚惶無措。

    遂同女往天甯寺大佛殿内。

    齋僧百員。

    發願斷除葷酒。

    手寫 金剛般若經四十九卷。

    寫經已畢。

    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