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
關燈
小
中
大
忽一夜夢見有數百青衣童子。
俱拜玄宗。
口稱我等昔日被君殺戮。
各經陰府欣其冤。
索君性命。
今蒙寫經功德。
我等鹹承善力。
出離三[除/土]苦趣。
各得往生善道。
君既釋冤。
陰司複還原壽。
又添遐算。
玄宗聞之。
不勝欣喜。
自爾持誦經文不辍。
為善不廢。
壽至百二十歲。
無疾索浴告終。
(出雜爼記)。
王迪功 縣尉王迪功。
好鷹獵殺害衆生為樂。
有妻在家。
日誦金剛經。
一日妻正念經。
見夫出獵方歸。
其妻苦勸夫。
從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同念此一分。
不肯終卷。
竟入廚房。
烹炮物命。
恣意飲宴。
後過五年。
迪功忽患風中在床。
經年不愈。
一日自見二使者來追。
命盡而卒。
唯心頭有氣。
二使者引見閻摩天子。
怒責迪功曰。
汝既受爵祿。
何不福上增修。
卻好殺害生命。
減算絕祿。
令獄驅入镬湯之内。
其鬼吏撿簿。
告王曰。
此人雖有殺業。
善籍重如山。
生前嘗得其妻勸念 金剛經一分。
功德雖片紙。
重如惡簿。
合與免罪。
放還陽間。
天天勑曰。
就镬湯内取一杓湯。
淋其背。
然後放還。
因得再活。
後患背疽。
遍體潰爛。
痛不可忍。
百藥不能治。
一日令妻就佛前代發願雲。
今後誓不殺生。
候病痊日。
願自手書 金剛經。
齋素受持。
忽一夜夢見一僧。
用手摩迪功背三匝。
至天明視其疽已痊。
更無痕瘾。
善惡之報如此。
(出報應記)。
馮察院 馮察院日持誦 金剛般若經三卷。
年至二十八歲。
一日為國事。
修劄具奏至帝。
當夜四更。
忽見兩使者追入冥府。
引見閻摩天子。
勑曰。
汝壽合至七十九。
官至樞府。
緣汝奏劄。
於國損民。
汝當絕祿除算。
馮驚愕。
俯伏告曰。
臣既陽壽未盡。
乞賜再生。
誓當畢世持經。
常行陰骘。
不造罪僭。
有犯天律。
王憫其回心向善。
放回陽間。
再三誡谕曰。
凡掌權政。
可制簿一面。
日間作事。
夜必書之。
既不可書。
必不可作。
此延年之術也。
才舉一善。
專民恤物。
增延福壽。
若用刻剝之心。
上帝惡之。
則促壽減祿。
馮得再生。
日行方便。
利國施民。
陰德日着。
壽至九十八。
官拜丞相。
忽一日卧疾。
有第九子方十一歲。
出廳前嬉戲。
見無數牛頭馬面獄卒。
子問諸鬼曰。
何緣來此。
鬼吏答曰。
我等特來迎接閻摩天子。
其子驚惶。
哭入堂内。
以所見白父。
亟相笑而撫掌曰。
生為上柱國。
死作閻摩王。
是吾職也。
頌曰。
休将鉛筆逞文筆。
回禮空王樂出家。
已發一心歸大道。
不須六賊苦攔遮。
勸同妻妾終成疾。
位極公卿一似花。
從此晚年憑惠劍。
願将名字寄丹霞。
索浴更朝衣坐化。
又頌曰。
大洋海裡打鼓。
須彌頂上聞鐘。
業鏡将來。
爍破翻身。
透出虛空。
姜學生 送州姜學生。
村居二十三歲。
暴疾夭亡。
見二使者追魂。
引見閻摩天子。
勑曰。
汝前身修福。
注今生壽年八十二歲。
丁醜科赴試得舉。
官至公卿。
汝不合殺牛食肉。
有犯天律。
準玉帝勅。
令汝減算絕祿。
汝既讀書。
豈不聞海州雷雨七日七夜。
天降石鼓。
記曰。
萬物唯心造。
為牛最苦辛。
君看橫死者。
盡是食牛人。
昔有進士庾信。
殺牛食肉。
恃文章聰明。
毀謗三寶。
自死之後。
受諸地獄。
今變為烏龜。
王勑鬼吏牽烏龜至殿下。
令姜學生看。
其龜有九頭。
頭目并皆流血。
苦痛不已。
此即庾信也。
有一鬼吏語生曰。
汝急告天子。
改惡修善。
乞賜還魂。
若判入地獄。
無有出期。
生曰。
有何門路。
願求指教。
鬼吏曰。
陰府深敬重書寫受持 妙法蓮花經 金剛般若經。
汝若發心。
即獲脫免。
得此遂告天子曰。
念生雙親垂老。
别無兄弟侍養處世。
年幼不知罪福。
緻犯重罪。
雖讀庾信文詞。
卻不曾毀謗佛僧。
既陽壽未終。
乞賜放回陽間。
孝養父母。
發願書寫 妙法蓮花經 金剛般若經。
畢世食素。
精勤受持。
天子憫其回心。
改惡從善。
責放還魂。
天子誡曰。
汝回陽間。
孝養父母。
恭敬三寶。
誦持經典。
修行善業。
若再違犯。
卒入黃泉。
千佛出世。
不通忏悔。
姜學生既得還魂。
親識鄰裡。
鹹來詢問其由。
無不慚愧。
改過自新矣。
霍參軍 霍參軍誦持金剛經。
忽見廳下地裂。
湧出包龍圖。
稱吾是速報司。
參軍問速報司曰。
報惡不報善。
善者受饑寒。
惡者豐衣飯。
清者難度日。
濁者多榮變。
孝順多辛苦。
五逆人愛見。
速報司唯當靈不靈。
唯當現不現。
既靈須顯靈。
既現須教現。
願賜一明言。
免使閻浮衆生怨。
包龍圖答曰。
吾掌速報司。
非是不報惡。
非是不報善。
善者暫時貧。
惡者權飽暖。
濁逆曲惡輩。
報案盡抄名。
第一抄名姓。
二除福祿神。
三教絕後代。
四遣禍星臨。
五使狂心計。
六被惡人親。
七須壽命短。
八報病纏身。
九遭水火厄。
十被王法刑。
如此十苦難。
盡是十惡人。
參軍休問我。
照鑒甚分明。
一朝天地見。
萬福一齊臨。
詩曰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速與來遲。
霍參軍再問速報司。
陽間有僧尼善友及士夫黎庶。
有受持金剛般若經之人。
将來百年命盡。
死入幽冥。
得超升否。
包龍圖答曰。
用得。
張隐 張隐年方弱冠。
食素。
常誦 金剛經。
同裡屠兒亦名張隐。
為殺豬羊數多。
被冤仇院府欣冤。
準閻摩天子勑。
陰使誤追持經張隐。
責曰。
汝生處世。
何得殺害生靈。
隐答曰。
看經為務。
不曾宰殺。
王索業鏡照看。
果有善根。
天子問鬼吏曰。
張隐合得壽命多少。
鬼吏閱簿。
壽至九十歲。
天子語隐曰。
汝既不曾宰殺。
兼乃持經。
今汝放還魂。
隐死時。
正當仲夏。
已經三七。
屍體腐壞。
不任再附。
後來告王曰。
汝屍既不任托。
勅使者急追屠兒張隐來受報。
王謂持經張隐曰。
汝與屠兒同名同姓。
同年月日時。
宜托彼屍而活。
屠家見夫死三日複省。
不勝欣喜。
略不顧。
徑走歸元居。
語本妻與子曰。
我再得還生。
屠家認作夫。
看經之家認作父。
兩家各诤。
孰能甄别。
於是經官。
乃明準刺吏判曰。
身魂兩生。
姓名不殊。
生本各枝。
死回同氣。
身屬屠家。
其情性聲音。
卻是持經之人。
實難分辨。
仰兩家輪流各養一月。
仍具實表奏朝廷。
以為罕事。
屠兒子孫。
改惡從善矣。
徐玘 徐玘乃杭州人吏。
每夜五更。
持誦 金剛經三卷畢。
方入公門。
其家富。
一日有劫賊百餘人。
竟入徐玘家。
将老小并用拘縛。
将徐玘縛在箭垛上。
玘雲。
金剛不壞身。
今如之何。
須臾隻見佛現空中。
畏心稍釋。
衆賊鹹放箭射之。
連發百箭。
或中垛墜地。
玘身上下俱無所傷。
衆賊驚駭。
問玘。
汝有何術。
答曰。
無術。
每日專心受持 金剛般若經。
想是三寶龍天救護。
有此感應。
衆賊合掌驚悟。
并釋放之。
陸翁 湖州城南屠戶陸翁。
年二十三歲時。
門前見一雲水僧彌。
教化有緣人。
陸不領解。
僧雲。
汝殺豬羊不計其數。
何不改業。
陸曰。
承襲祖業。
不忍棄舍。
僧雲。
汝若不改。
後世必堕此類。
仍被他殺。
冤冤相報。
無有出期。
貧僧觀汝。
宿有善根。
何不受持 妙法蓮花經。
及 金剛般若經。
汝若受持。
消除惡業。
增長善福。
豈不見仁宗皇帝禦贊蓮經雲。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内含藏溢心甘露時時潤灌頂醍醐滴滴涼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假饒造罪如山嶽隻消妙法兩三行僧言訖。
回頭不見。
陸遂省悟。
想是佛及觀音菩薩化身來勸化我。
即請畫工。
繪裝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相一軸。
設席供養。
投師習誦 妙法蓮花經金剛般若經。
未及五年。
自能暗誦。
且如明日宰殺豬羊幾許。
預夜躬就佛前焚香。
持誦 蓮經一部。
金剛經一七卷。
對佛忏悔。
口稱來晨殺豬羊幾口。
願将看經功德超度被殺豬羊。
盡此報身。
早生淨土。
願我命終之時。
免斯冤對。
朝日相似。
陸反覺身輕體徤。
自得其樂。
年至八十一歲。
将死半月之前。
徧請親戚朋友.市戶鄰居。
言在十一月初九日辭世。
至日。
聊備蔬食。
祇迎相别。
至期俱赴齋罷。
果能索浴更衣。
端然坐化。
凡士夫鄉友。
無不瞻仰稱歎。
時周璟親見。
亦同相送。
頌曰。
陸翁處世實奇哉。
兒女親繡笑滿腮。
八十一年如夢覺。
百千三昧絕疑猜。
殺生不礙真如性。
念佛先空罪福堆。
感得慈尊來接引。
水晶宮裡白蓮開。
頌曰。
六十餘年專殺業。
手提刀秤暗修行。
今朝得趣菩提路。
水裡蓮花火裡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終)
俱拜玄宗。
口稱我等昔日被君殺戮。
各經陰府欣其冤。
索君性命。
今蒙寫經功德。
我等鹹承善力。
出離三[除/土]苦趣。
各得往生善道。
君既釋冤。
陰司複還原壽。
又添遐算。
玄宗聞之。
不勝欣喜。
自爾持誦經文不辍。
為善不廢。
壽至百二十歲。
無疾索浴告終。
(出雜爼記)。
王迪功 縣尉王迪功。
好鷹獵殺害衆生為樂。
有妻在家。
日誦金剛經。
一日妻正念經。
見夫出獵方歸。
其妻苦勸夫。
從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同念此一分。
不肯終卷。
竟入廚房。
烹炮物命。
恣意飲宴。
後過五年。
迪功忽患風中在床。
經年不愈。
一日自見二使者來追。
命盡而卒。
唯心頭有氣。
二使者引見閻摩天子。
怒責迪功曰。
汝既受爵祿。
何不福上增修。
卻好殺害生命。
減算絕祿。
令獄驅入镬湯之内。
其鬼吏撿簿。
告王曰。
此人雖有殺業。
善籍重如山。
生前嘗得其妻勸念 金剛經一分。
功德雖片紙。
重如惡簿。
合與免罪。
放還陽間。
天天勑曰。
就镬湯内取一杓湯。
淋其背。
然後放還。
因得再活。
後患背疽。
遍體潰爛。
痛不可忍。
百藥不能治。
一日令妻就佛前代發願雲。
今後誓不殺生。
候病痊日。
願自手書 金剛經。
齋素受持。
忽一夜夢見一僧。
用手摩迪功背三匝。
至天明視其疽已痊。
更無痕瘾。
善惡之報如此。
(出報應記)。
馮察院 馮察院日持誦 金剛般若經三卷。
年至二十八歲。
一日為國事。
修劄具奏至帝。
當夜四更。
忽見兩使者追入冥府。
引見閻摩天子。
勑曰。
汝壽合至七十九。
官至樞府。
緣汝奏劄。
於國損民。
汝當絕祿除算。
馮驚愕。
俯伏告曰。
臣既陽壽未盡。
乞賜再生。
誓當畢世持經。
常行陰骘。
不造罪僭。
有犯天律。
王憫其回心向善。
放回陽間。
再三誡谕曰。
凡掌權政。
可制簿一面。
日間作事。
夜必書之。
既不可書。
必不可作。
此延年之術也。
才舉一善。
專民恤物。
增延福壽。
若用刻剝之心。
上帝惡之。
則促壽減祿。
馮得再生。
日行方便。
利國施民。
陰德日着。
壽至九十八。
官拜丞相。
忽一日卧疾。
有第九子方十一歲。
出廳前嬉戲。
見無數牛頭馬面獄卒。
子問諸鬼曰。
何緣來此。
鬼吏答曰。
我等特來迎接閻摩天子。
其子驚惶。
哭入堂内。
以所見白父。
亟相笑而撫掌曰。
生為上柱國。
死作閻摩王。
是吾職也。
頌曰。
休将鉛筆逞文筆。
回禮空王樂出家。
已發一心歸大道。
不須六賊苦攔遮。
勸同妻妾終成疾。
位極公卿一似花。
從此晚年憑惠劍。
願将名字寄丹霞。
索浴更朝衣坐化。
又頌曰。
大洋海裡打鼓。
須彌頂上聞鐘。
業鏡将來。
爍破翻身。
透出虛空。
姜學生 送州姜學生。
村居二十三歲。
暴疾夭亡。
見二使者追魂。
引見閻摩天子。
勑曰。
汝前身修福。
注今生壽年八十二歲。
丁醜科赴試得舉。
官至公卿。
汝不合殺牛食肉。
有犯天律。
準玉帝勅。
令汝減算絕祿。
汝既讀書。
豈不聞海州雷雨七日七夜。
天降石鼓。
記曰。
萬物唯心造。
為牛最苦辛。
君看橫死者。
盡是食牛人。
昔有進士庾信。
殺牛食肉。
恃文章聰明。
毀謗三寶。
自死之後。
受諸地獄。
今變為烏龜。
王勑鬼吏牽烏龜至殿下。
令姜學生看。
其龜有九頭。
頭目并皆流血。
苦痛不已。
此即庾信也。
有一鬼吏語生曰。
汝急告天子。
改惡修善。
乞賜還魂。
若判入地獄。
無有出期。
生曰。
有何門路。
願求指教。
鬼吏曰。
陰府深敬重書寫受持 妙法蓮花經 金剛般若經。
汝若發心。
即獲脫免。
得此遂告天子曰。
念生雙親垂老。
别無兄弟侍養處世。
年幼不知罪福。
緻犯重罪。
雖讀庾信文詞。
卻不曾毀謗佛僧。
既陽壽未終。
乞賜放回陽間。
孝養父母。
發願書寫 妙法蓮花經 金剛般若經。
畢世食素。
精勤受持。
天子憫其回心。
改惡從善。
責放還魂。
天子誡曰。
汝回陽間。
孝養父母。
恭敬三寶。
誦持經典。
修行善業。
若再違犯。
卒入黃泉。
千佛出世。
不通忏悔。
姜學生既得還魂。
親識鄰裡。
鹹來詢問其由。
無不慚愧。
改過自新矣。
霍參軍 霍參軍誦持金剛經。
忽見廳下地裂。
湧出包龍圖。
稱吾是速報司。
參軍問速報司曰。
報惡不報善。
善者受饑寒。
惡者豐衣飯。
清者難度日。
濁者多榮變。
孝順多辛苦。
五逆人愛見。
速報司唯當靈不靈。
唯當現不現。
既靈須顯靈。
既現須教現。
願賜一明言。
免使閻浮衆生怨。
包龍圖答曰。
吾掌速報司。
非是不報惡。
非是不報善。
善者暫時貧。
惡者權飽暖。
濁逆曲惡輩。
報案盡抄名。
第一抄名姓。
二除福祿神。
三教絕後代。
四遣禍星臨。
五使狂心計。
六被惡人親。
七須壽命短。
八報病纏身。
九遭水火厄。
十被王法刑。
如此十苦難。
盡是十惡人。
參軍休問我。
照鑒甚分明。
一朝天地見。
萬福一齊臨。
詩曰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速與來遲。
霍參軍再問速報司。
陽間有僧尼善友及士夫黎庶。
有受持金剛般若經之人。
将來百年命盡。
死入幽冥。
得超升否。
包龍圖答曰。
用得。
張隐 張隐年方弱冠。
食素。
常誦 金剛經。
同裡屠兒亦名張隐。
為殺豬羊數多。
被冤仇院府欣冤。
準閻摩天子勑。
陰使誤追持經張隐。
責曰。
汝生處世。
何得殺害生靈。
隐答曰。
看經為務。
不曾宰殺。
王索業鏡照看。
果有善根。
天子問鬼吏曰。
張隐合得壽命多少。
鬼吏閱簿。
壽至九十歲。
天子語隐曰。
汝既不曾宰殺。
兼乃持經。
今汝放還魂。
隐死時。
正當仲夏。
已經三七。
屍體腐壞。
不任再附。
後來告王曰。
汝屍既不任托。
勅使者急追屠兒張隐來受報。
王謂持經張隐曰。
汝與屠兒同名同姓。
同年月日時。
宜托彼屍而活。
屠家見夫死三日複省。
不勝欣喜。
略不顧。
徑走歸元居。
語本妻與子曰。
我再得還生。
屠家認作夫。
看經之家認作父。
兩家各诤。
孰能甄别。
於是經官。
乃明準刺吏判曰。
身魂兩生。
姓名不殊。
生本各枝。
死回同氣。
身屬屠家。
其情性聲音。
卻是持經之人。
實難分辨。
仰兩家輪流各養一月。
仍具實表奏朝廷。
以為罕事。
屠兒子孫。
改惡從善矣。
徐玘 徐玘乃杭州人吏。
每夜五更。
持誦 金剛經三卷畢。
方入公門。
其家富。
一日有劫賊百餘人。
竟入徐玘家。
将老小并用拘縛。
将徐玘縛在箭垛上。
玘雲。
金剛不壞身。
今如之何。
須臾隻見佛現空中。
畏心稍釋。
衆賊鹹放箭射之。
連發百箭。
或中垛墜地。
玘身上下俱無所傷。
衆賊驚駭。
問玘。
汝有何術。
答曰。
無術。
每日專心受持 金剛般若經。
想是三寶龍天救護。
有此感應。
衆賊合掌驚悟。
并釋放之。
陸翁 湖州城南屠戶陸翁。
年二十三歲時。
門前見一雲水僧彌。
教化有緣人。
陸不領解。
僧雲。
汝殺豬羊不計其數。
何不改業。
陸曰。
承襲祖業。
不忍棄舍。
僧雲。
汝若不改。
後世必堕此類。
仍被他殺。
冤冤相報。
無有出期。
貧僧觀汝。
宿有善根。
何不受持 妙法蓮花經。
及 金剛般若經。
汝若受持。
消除惡業。
增長善福。
豈不見仁宗皇帝禦贊蓮經雲。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内含藏溢心甘露時時潤灌頂醍醐滴滴涼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假饒造罪如山嶽隻消妙法兩三行僧言訖。
回頭不見。
陸遂省悟。
想是佛及觀音菩薩化身來勸化我。
即請畫工。
繪裝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相一軸。
設席供養。
投師習誦 妙法蓮花經金剛般若經。
未及五年。
自能暗誦。
且如明日宰殺豬羊幾許。
預夜躬就佛前焚香。
持誦 蓮經一部。
金剛經一七卷。
對佛忏悔。
口稱來晨殺豬羊幾口。
願将看經功德超度被殺豬羊。
盡此報身。
早生淨土。
願我命終之時。
免斯冤對。
朝日相似。
陸反覺身輕體徤。
自得其樂。
年至八十一歲。
将死半月之前。
徧請親戚朋友.市戶鄰居。
言在十一月初九日辭世。
至日。
聊備蔬食。
祇迎相别。
至期俱赴齋罷。
果能索浴更衣。
端然坐化。
凡士夫鄉友。
無不瞻仰稱歎。
時周璟親見。
亦同相送。
頌曰。
陸翁處世實奇哉。
兒女親繡笑滿腮。
八十一年如夢覺。
百千三昧絕疑猜。
殺生不礙真如性。
念佛先空罪福堆。
感得慈尊來接引。
水晶宮裡白蓮開。
頌曰。
六十餘年專殺業。
手提刀秤暗修行。
今朝得趣菩提路。
水裡蓮花火裡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