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品第九

關燈
不是恒常,沒有來,也沒有去,不在中間,也不在内外。

    不生不滅,性相一如,永不改變,稱之為道。

     賞析與點評 有一位很自負的年輕人為自己屢戰屢敗而痛苦不堪,朋友隻好講笑話使他暫時忘記痛苦:一個探險家出發去北極,最後卻到了南極,人們問為什麼,探險家答:“因為我帶的是指南針,我找不到北。

    ” 沒等朋友把話說完,這位年輕人立即插話:“怎麼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個身就可以了。

    ”朋友反問:“那麼失敗的對面,不就是成功嗎?” 是啊,如果說失敗是成功的指南針,那麼,無明就是智慧的催化劑,煩惱則是菩提的肥料。

    換而言之,看似對立的事物,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惠能便使用這種辯證的思維來破除二元對立的思維,以空、有“不二”的中道觀,引導人們了悟佛教超越對立的真理及宇宙人生的真實本性。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 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将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

    禮辭歸阙,表奏師語。

     譯文 薛簡說:大師所說的不生不滅,和外道所說的有什麼不同之處? 六祖惠能說: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以滅來終止生,以生來顯現滅,如此滅還是不滅,生也隻是說不生。

    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本來就是無生,現在也無所謂滅,所以和外道不同。

    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隻須對一切善惡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淨心體,澄明常寂,妙用無窮。

     薛簡受到了指點教化,豁然開悟。

    禮敬辭别六祖惠能而回歸宮中,上表報奏了六祖惠能的教說。

     賞析與點評 世人對自我與身外之物的執着,成為煩惱、痛苦的根源。

    生滅無常的教法因而成為破除各種執着的利器而被重視。

    當薛簡聽惠能講述“不生不滅”的無上大法時,心有不解,甚誤認為是外道之說。

    其實,外道所說的生、滅,屬常、斷兩種邊見,而惠能所說的“不生不滅”,如同落花、流水,無時無刻不在變化。

    這種無常變化之規律是“不生不滅”的。

     其年九月三日,有诏獎谕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

    師若淨名托疾毘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

    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

    并奉磨衲袈裟1,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1磨衲袈裟:袈裟之一種,相傳乃高麗所産,以極精緻之織物制成。

    磨,即指紫磨,屬于绫羅類。

     譯文 這一年的九月三日,朝廷下诏褒獎贊譽六祖惠能,說:大師以年老多病辭去诏請,一心修行佛道,這是國家的福報啊。

    大師就如同維摩诘居士一樣,推托有病而居住于毘耶離城中,從而大力弘揚大乘佛法,傳授一切佛的心印,宣講佛性平等無二的法門。

    薛簡已經上表奏明大師所傳授的佛智見解,是朕積善而有餘慶,宿世種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師出世教化,得到頓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師法恩,當頂戴感激不盡!同時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賜名六祖的新州故居為國恩寺。

     賞析與點評 衆所周知,維摩诘居士稱病是假,趁機調教執着小乘的聲聞弟子是真;惠能年老多病是托辭,抗旨不遵是實,武則天心知肚明。

    然而她不但沒有加罪惠能,反而對他贊賞有加,稱能聽聞無上甚深的頓教法門妙法,是其人生中最大的幸事,亦是國家之幸。

    這不能不讓我們敬佩武則天的氣度,更深感正法感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