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品第三

關燈
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

    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内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别。

    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譯文 六祖惠能又說:明心見性就是功,平等對待一切衆生就是德;念念之間沒有滞礙,常能見到真如本性的真實妙用,這就叫作功德;内心謙虛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禮而行就是德;從真如自性中建立萬法就是功,心體遠離一切妄念就是德;念念不離自性就是功,運用自心本性而無所浸染是德。

    如果尋求功德法身,隻要依此去做,就是真正的功德。

    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中就不會輕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衆生。

     心中時常輕視他人,我執不能斷除,自然不會有功;自我心性如果虛妄不真實,自然沒有德。

    是因為一貫以自我為大,我執太重,時常輕視一切的緣故。

     善知識!時時刻刻、念念之間無有中斷就是功,依平常心順直而行就是德。

    自我修行本性是功,自我修行身行是德。

     善知識!功德必須在自心本性中識見,而不是通過布施舍予、供養奉侍來求得的,所以福德與功德是有區别的。

    梁武帝正是不能認識到這個真理,這并非是達摩祖師言行有錯誤。

     賞析與點評 據《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記載,在威音王如來時期,有位常不輕比丘無論遇到僧俗賢愚,都會叩頭禮拜,并恭敬贊歎說,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有些自愛又自負的比丘認為常不輕比丘行為怪異,給僧人丢臉,更趁常不輕比丘禮拜他們時辱罵他,甚至用棍棒、瓦塊、石頭等打他,但常不輕比丘非但不生氣,反而一邊避走遠住,一邊高聲唱言:“我不敢輕于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 普通人有一點小成就得意忘形,目空一切,“心常輕人”,皆因人我不斷。

    惠能認為,這種人不但無功,反而有過。

    常不輕比丘則不同,他通過修行終于領悟到衆生皆有佛性,故能去除我執,平等地對待所有的人。

    這正是惠能所描述的真修行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布施是修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行布施時,心中沒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品,布施後更不存有求福報的念頭,心中對施者、受者與施物皆不執着,這種“三輪體空”的無相布施,才能使人悟入自性本空的境界,獲得無上的功德。

    很顯然,梁武帝并沒有明白達摩祖師所說的這一層深義。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

    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譯文 韋刺史又問:弟子常常看到出家人、在家人口中念誦阿彌陀佛名号,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請大師為我們解說,念佛是否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大師為我們破除心中的疑惑。

     賞析與點評 《大乘起信論》說,衆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随願得生他方佛土,常見于佛,永離惡道。

    這段經文揭示了解脫的兩種方式:他力與自力。

    人生存的環境往往不太理想,使人難以安心修道。

    在這種情況下,佛陀無問自說,講述念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殊勝法門,念佛便能往生極樂世界。

    持名念佛在唐代十分流行,與惠能所主張的靠自力轉迷成悟的修行方法有沖突,韋刺史故有此問。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

    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裡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1八邪2,便是說遠。

    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

    迷悟有殊,見有遲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淨,即佛土淨』。

     1十惡:指能招感餓鬼、畜生、地獄三惡道報的十種惡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嗔恚(huì)、邪見。

     2八邪:八正道的反面,即邪見、邪思維、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

     譯文 大師說:請韋刺史用心聽!我為你解說。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舍衛城裡,宣說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文中,很清楚地指出,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的世界并不遙遠。

    但如果從事相上來說,西方距離我們現實世界有十萬八千裡之遙;這十萬八千裡其實就是象征衆生的十惡八邪,因為十惡八邪的障礙,所以便說西方遙遠。

    說西方淨土遙遠,是針對根器下等的一般悟性之人随相而說;說西方淨土很近,是針對根性銳利的上智人随性而說。

    人的根性确有利、鈍之分,但佛法卻沒有這樣的兩種分别。

    因為衆生有迷與悟之不同,所以見性就有快、慢之别。

    執迷的人“着相”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覺悟的人隻求淨化自己的心,所以佛說:随着自心清淨,自然佛土清淨。

     賞析與點評 《阿彌陀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