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關燈
小
中
大
永甯大華嚴寺沙門弘一演音敬撰
第一章 譯名辯異
梵名乞叉底檗沙,此雲地藏。
而諸經譯傳,亦有增文,列舉如下: 地藏菩薩,此為諸經論通譯之名。
地藏之義,如明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廣釋。
大地藏菩薩,出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持地藏菩薩,出西秦譯佛說羅摩伽經,即是入法界品。
地藏王菩薩,出唐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清來舟釋雲:主執幽冥,随願自在,故尊為王。
然王義甚廣,此釋未能盡也。
第二章 十輪經大旨 以下三章大旨,皆依明蕅益大師閱藏知津文而增減之。
此經共有兩譯。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八卷,出北涼錄失譯人名,與後同本,而文缺略。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唐玄奘譯,今依此本,略錄大旨。
是經執筆譯文者為大乘昉師,并撰序文冠于經首。
師謂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教也。
何以明之?佛以末法惡時,去聖寖遠。
敗根比之壞器,空見借喻生盲,沉醉五欲類石田之不苗,放肆十惡似臭身之垢穢。
故此經能濯臭身,開盲目,陶壞器,沃石田。
觀此數言,可以略知是經所被之機矣。
序品第一: 佛在佉羅帝耶山。
南方雲來,雨諸供養,演諸法聲。
衆會手中,各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
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
有天帝釋,名無垢生,以頌問佛。
佛為廣歎地藏菩薩功德。
文雲: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帝釋曰:汝等當知。
有菩薩摩诃薩,名曰地藏。
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
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
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随喜故。
并諸眷屬,作聲聞像,将來至此。
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
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衆财寶,随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幾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為作橋梁;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恒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衆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諠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淨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衆結縛,如利刀劍;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冷水;與饑乏者,作諸甘果;為露形者,作諸衣服;為熱乏者,作大密雲;為貧匮者,作如意寶;為恐懼者,作所歸依;為諸稼穑,作甘澤雨;為諸濁水,作月愛珠;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衆欣悅;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滞,如水激輪;攝事系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如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遊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法輪。
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
菩薩尋與無量眷屬,現聲聞像,來禮佛足,贊歎供養。
彿複因好疑問菩薩問,廣述地藏菩薩無量功德。
文雲: 佛言:谛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略說少分。
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于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諸佛國土,随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熟無量所化有情。
以下廣說地藏菩薩入種種定,由此定力,令彼有情利益安樂。
今舉其概,列表如下。
┌─皆悉同見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随其所應,能以無量上妙供具,恭敬供養諸佛世尊; ├─皆悉同見諸欲境界無量過患,心得清淨; ├─皆得具足增上慚愧,離諸惡法,心無忘失; ├─皆得善巧天眼智通等,了達此世他世因果; ├─皆離一切愁憂昏昧; ├─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令┐├─普見十方諸佛國土; 彼│├─舍邪歸正,歸依三寶; 佛│├─皆悉遠離後世恐怖,得法安慰; 土┼┼─随念皆得飲食充足; 一│├─無不皆得增上力勢,離諸病苦; 切│├─随樂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寶飾,諸資身具無所乏少,殊妙端嚴甚可愛樂; 有│├─身心勇健,遠離一切怨憎系縛,和順歡娛,愛樂具足,施戒安忍,勇猛 情┘│ 精進,心無散亂,成就智慧; ├─皆受無量勝妙歡喜; ├─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 ├─皆得諸根具足無缺,常樂遠離,其心寂靜; ├─皆深呵厭自惡業過,鹹善護持十善業道生天要路; ├─皆悉發起慈心悲心,無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樂之心; └─離諸鬥诤;疾疫饑馑,非時風雨,苦澀辛酸,諸惡色觸,悉皆消滅。
┌─所有一切小輪圍山大輪圍山蘇迷盧山及諸餘山,溪澗溝壑,瓦礫毒刺, 令┐│ 諸穢草木,皆悉不現;所有一切衆邪蠱毒,諸惡蟲獸,災橫疫疠,昏暗 彼││ 塵垢,不淨臭穢,悉皆銷滅;地平如掌,種種嘉祥自然湧現,清淨殊勝 佛├┤ ,衆相莊嚴; 土┘├─一切魔王及諸眷屬,皆悉驚怖,歸依三寶; ├─一切大地衆寶合成;一切過患皆悉遠離;種種寶樹衣樹器樹諸璎珞樹花 └ 樹果樹諸音樂樹,無量樂具,周遍莊嚴。
以下又廣說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所獲種種利益安樂。
文雲: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饑渴所逼。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飲食充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乏少種種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無不備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愛樂别離,怨憎合會。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愛樂合會,怨憎别離;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衆病所惱。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身心安隐,衆病除愈;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互相乖違,興諸鬥诤。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舍毒害心,共相和穆,歡喜忍受,展轉悔愧,慈心相向;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閉在牢獄,杻械枷鎖檢系其身,具受衆苦。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牢獄杻械枷鎖,自在歡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應被囚執,鞭撻拷楚,臨當被害。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免離囚執鞭撻加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疲倦,氣力羸惙。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身心暢适,氣力強盛;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諸根不具,随有損壞。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諸根具足,無有損壞;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颠狂心亂,鬼魅所著。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心無狂亂,離諸擾惱;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欲、嗔恚、愚癡、忿恨、悭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盛,惱亂身心常不安樂。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貪欲等,身心安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火所焚,為水所溺,為風所飄,或于山岩崖岸樹舍颠墜堕落,其心慞惶。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危難,安隐無損;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毒蛇毒蟲所螫,或被種種毒藥所中。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惱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惡鬼所持,成諸瘧病,或日日發或隔日發或三四日而一發者。
或令狂亂,身心顫掉,迷悶失念,無所了知。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無畏,身心安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藥叉、羅刹、餓鬼、畢舍遮鬼、布怛那鬼、鸠畔茶鬼、羯吒布怛那鬼、吸精氣鬼,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及餘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
身心慞惶,懼失身命,惡死貪生,厭苦求樂。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布畏,保全身命;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或為淨信,或為淨戒,或為靜慮,或為神通,或為般若,或為解脫,或為妙色,或為妙聲,或為妙香,或為妙味,或為妙觸,或為利養,或為名聞,或為功德,或為工巧,或為花果,或為樹林,或為床座,或為敷具,或為道路,或為财谷,或為醫藥,或為舍宅,或為仆使,或為彩色,或為甘雨,或為求水,或為稼穑,或為扇拂,或為涼風,或為求火,或為車乘,或為男女,或為方便,或為修福,或為溫暖,或為清涼,或為憶念,或為種種世出世間諸利樂事。
于追求時,為諸憂苦之所逼切。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願滿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于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實豐稔,所以者何?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于過數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種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須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藥谷苗稼花果茂實成熟潤澤香潔軟美。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貪嗔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诳語、或粗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嗔、或複邪見、十惡業道。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煩惱悉皆銷滅,遠離十惡,成就十善,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于一食頃,能于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衆苦皆得安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佛複廣說地藏菩薩現種種身,于十方界,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文雲: 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複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天身,或作四大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戌達羅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達縛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羅刹身,或作鸠畔茶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奧阇诃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随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佛複較量,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最為殊勝。
文雲: 假使有人,于其彌勒及妙吉祥并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诃薩所,于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
不如有人,于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
而諸經譯傳,亦有增文,列舉如下: 地藏菩薩,此為諸經論通譯之名。
地藏之義,如明蕅益大師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廣釋。
大地藏菩薩,出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持地藏菩薩,出西秦譯佛說羅摩伽經,即是入法界品。
地藏王菩薩,出唐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清來舟釋雲:主執幽冥,随願自在,故尊為王。
然王義甚廣,此釋未能盡也。
第二章 十輪經大旨 以下三章大旨,皆依明蕅益大師閱藏知津文而增減之。
此經共有兩譯。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八卷,出北涼錄失譯人名,與後同本,而文缺略。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唐玄奘譯,今依此本,略錄大旨。
是經執筆譯文者為大乘昉師,并撰序文冠于經首。
師謂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教也。
何以明之?佛以末法惡時,去聖寖遠。
敗根比之壞器,空見借喻生盲,沉醉五欲類石田之不苗,放肆十惡似臭身之垢穢。
故此經能濯臭身,開盲目,陶壞器,沃石田。
觀此數言,可以略知是經所被之機矣。
序品第一: 佛在佉羅帝耶山。
南方雲來,雨諸供養,演諸法聲。
衆會手中,各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
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
有天帝釋,名無垢生,以頌問佛。
佛為廣歎地藏菩薩功德。
文雲: 爾時世尊告無垢生帝釋曰:汝等當知。
有菩薩摩诃薩,名曰地藏。
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
今與八十百千那庾多頻跋羅菩薩俱。
為欲來此禮敬親近供養我故,觀大集會生随喜故。
并諸眷屬,作聲聞像,将來至此。
以神通力,現是變化。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
此大菩薩,是諸微妙功德伏藏;是諸解脫珍寶出處;是諸菩薩明淨眼目;是趣涅槃商人導首;如如意珠雨衆财寶,随所希求皆令滿足;譬諸商人所采寶渚;是能生長善根良田;是能盛貯解脫樂器;是出妙寶功德賢瓶;照行善者,猶如朗日;照失道者,猶如明炬;除煩惱熱,如月清涼;如無足者,所得車乘;如遠涉者,所備資糧;如迷方者,所逢示導;如狂亂者,所服妙藥;如疾病者,所遇良醫;如羸老者,所憑幾杖;如疲倦者,所止床座;度四流者,為作橋梁;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惠施,如輪恒轉;持戒堅固,如妙高山;精進難壞,如金剛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等至嚴麗,如妙花鬘;智慧深廣,猶如大海;無所染著,譬太虛空;妙果近因,如衆花葉;伏諸外道,如師子王;降諸天魔,如大龍象;斬煩惱賊,猶如神劍;厭諸諠雜,如獨覺乘;洗煩惱垢,如清淨水;能除臭穢,如疾飄風;斷衆結縛,如利刀劍;護諸怖畏,如親如友;防諸怨敵,如塹如城;救諸危難,猶如父母;藏諸怯劣,猶若叢林;如夏遠行,所投大樹;與熱渴者,作清冷水;與饑乏者,作諸甘果;為露形者,作諸衣服;為熱乏者,作大密雲;為貧匮者,作如意寶;為恐懼者,作所歸依;為諸稼穑,作甘澤雨;為諸濁水,作月愛珠;令諸有情,善根不壞;現妙境界,令衆欣悅;勸發有情,增上慚愧;求福慧者,令具莊嚴;能除煩惱,如吐下藥;能攝亂心,如等持境;辯才無滞,如水激輪;攝事系心,如觀妙色;安忍堅住,如妙高山;總持深廣,猶如大海;神足無礙,譬如虛空;滅除一切惑障習氣,猶如烈日銷釋輕冰;常遊靜慮無色正道;一切智智妙寶洲渚;能無功用,轉大法輪。
善男子!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具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與諸眷屬欲來至此,先現如是神通之相。
菩薩尋與無量眷屬,現聲聞像,來禮佛足,贊歎供養。
彿複因好疑問菩薩問,廣述地藏菩薩無量功德。
文雲: 佛言:谛聽。
善思念之。
吾當為汝略說少分。
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于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已能安住師子奮迅幢三摩地,善能登上一切智山,已能摧伏外道邪論;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如是大士,随所止住諸佛國土,随所安住諸三摩地,發起無量殊勝功德,成熟無量所化有情。
以下廣說地藏菩薩入種種定,由此定力,令彼有情利益安樂。
今舉其概,列表如下。
┌─皆悉同見諸三摩地所行境界; ├─随其所應,能以無量上妙供具,恭敬供養諸佛世尊; ├─皆悉同見諸欲境界無量過患,心得清淨; ├─皆得具足增上慚愧,離諸惡法,心無忘失; ├─皆得善巧天眼智通等,了達此世他世因果; ├─皆離一切愁憂昏昧; ├─皆得具足神通善巧; 令┐├─普見十方諸佛國土; 彼│├─舍邪歸正,歸依三寶; 佛│├─皆悉遠離後世恐怖,得法安慰; 土┼┼─随念皆得飲食充足; 一│├─無不皆得增上力勢,離諸病苦; 切│├─随樂皆得床座敷具衣服寶飾,諸資身具無所乏少,殊妙端嚴甚可愛樂; 有│├─身心勇健,遠離一切怨憎系縛,和順歡娛,愛樂具足,施戒安忍,勇猛 情┘│ 精進,心無散亂,成就智慧; ├─皆受無量勝妙歡喜; ├─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 ├─皆得諸根具足無缺,常樂遠離,其心寂靜; ├─皆深呵厭自惡業過,鹹善護持十善業道生天要路; ├─皆悉發起慈心悲心,無怨害心,普平等心,更相利益安樂之心; └─離諸鬥诤;疾疫饑馑,非時風雨,苦澀辛酸,諸惡色觸,悉皆消滅。
┌─所有一切小輪圍山大輪圍山蘇迷盧山及諸餘山,溪澗溝壑,瓦礫毒刺, 令┐│ 諸穢草木,皆悉不現;所有一切衆邪蠱毒,諸惡蟲獸,災橫疫疠,昏暗 彼││ 塵垢,不淨臭穢,悉皆銷滅;地平如掌,種種嘉祥自然湧現,清淨殊勝 佛├┤ ,衆相莊嚴; 土┘├─一切魔王及諸眷屬,皆悉驚怖,歸依三寶; ├─一切大地衆寶合成;一切過患皆悉遠離;種種寶樹衣樹器樹諸璎珞樹花 └ 樹果樹諸音樂樹,無量樂具,周遍莊嚴。
以下又廣說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所獲種種利益安樂。
文雲: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饑渴所逼。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飲食充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乏少種種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無不備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愛樂别離,怨憎合會。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愛樂合會,怨憎别離;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衆病所惱。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身心安隐,衆病除愈;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互相乖違,興諸鬥诤。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舍毒害心,共相和穆,歡喜忍受,展轉悔愧,慈心相向;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閉在牢獄,杻械枷鎖檢系其身,具受衆苦。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牢獄杻械枷鎖,自在歡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應被囚執,鞭撻拷楚,臨當被害。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免離囚執鞭撻加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疲倦,氣力羸惙。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身心暢适,氣力強盛;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諸根不具,随有損壞。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諸根具足,無有損壞;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颠狂心亂,鬼魅所著。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心無狂亂,離諸擾惱;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欲、嗔恚、愚癡、忿恨、悭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盛,惱亂身心常不安樂。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貪欲等,身心安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火所焚,為水所溺,為風所飄,或于山岩崖岸樹舍颠墜堕落,其心慞惶。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危難,安隐無損;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毒蛇毒蟲所螫,或被種種毒藥所中。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惱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惡鬼所持,成諸瘧病,或日日發或隔日發或三四日而一發者。
或令狂亂,身心顫掉,迷悶失念,無所了知。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解脫無畏,身心安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為諸藥叉、羅刹、餓鬼、畢舍遮鬼、布怛那鬼、鸠畔茶鬼、羯吒布怛那鬼、吸精氣鬼,及諸虎狼師子惡獸,蠱毒厭禱諸惡咒術,怨賊軍陣,及餘種種諸怖畏事之所纏繞。
身心慞惶,懼失身命,惡死貪生,厭苦求樂。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皆得離諸布畏,保全身命;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或為多聞,或為淨信,或為淨戒,或為靜慮,或為神通,或為般若,或為解脫,或為妙色,或為妙聲,或為妙香,或為妙味,或為妙觸,或為利養,或為名聞,或為功德,或為工巧,或為花果,或為樹林,或為床座,或為敷具,或為道路,或為财谷,或為醫藥,或為舍宅,或為仆使,或為彩色,或為甘雨,或為求水,或為稼穑,或為扇拂,或為涼風,或為求火,或為車乘,或為男女,或為方便,或為修福,或為溫暖,或為清涼,或為憶念,或為種種世出世間諸利樂事。
于追求時,為諸憂苦之所逼切。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離憂苦,意願滿足;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于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果實豐稔,所以者何?此善男子曾過無量無數大劫,于過數量佛世尊所發大精進堅固誓願;由此願力,為欲成熟諸有情故,常普任持一切大地,常普任持一切種子,常普令彼一切有情随意受用;此善男子威神力故,能令大地一切草木根須芽莖枝葉花果皆悉生長,藥谷苗稼花果茂實成熟潤澤香潔軟美。
随所在處,若諸有情,貪嗔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诳語、或粗惡語、或離間語、或雜穢語、或貪、或嗔、或複邪見、十惡業道。
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者,一切煩惱悉皆銷滅,遠離十惡,成就十善,于諸衆生起慈悲心及利益心。
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于一食頃,能于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衆苦皆得安樂;随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佛複廣說地藏菩薩現種種身,于十方界,為諸有情如應說法。
文雲: 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複現作大自在天身,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身,或作樂變化天身,或作睹史多天身,或作夜摩天身,或作帝釋天身,或作四大王天身,或作佛身,或作菩薩身,或作獨覺身,或作聲聞身,或作轉輪王身,或作刹帝利身,或作婆羅門身,或作筏舍身,或作戌達羅身,或作丈夫身,或作婦女身,或作童男身,或作童女身,或作健達縛身,或作阿素洛身,或作緊捺洛身,或作莫呼洛伽身,或作龍身,或作藥叉身,或作羅刹身,或作鸠畔茶身,或作畢舍遮身,或作餓鬼身,或作布怛那身,或作羯吒布怛那身,或作奧阇诃洛鬼身,或作師子身,或作香象身,或作馬身,或作牛身,或作種種禽獸之身,或作剡魔王身,或作地獄卒身,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随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佛複較量,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求諸所願,最為殊勝。
文雲: 假使有人,于其彌勒及妙吉祥并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大菩薩摩诃薩所,于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
不如有人,于一食頃,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