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關燈
藏菩薩,求諸所願速得滿足。

    所以者何?地藏菩薩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令諸有情所願滿足。

    如如意寶,亦如伏藏。

    如是大士,為欲成熟諸有情故,久修堅固大願大悲,勇猛精進過諸菩薩。

    是故汝等應當供養。

     佛既廣述地藏菩薩不可思議諸功德已,衆會興供。

    文雲: 爾時十方諸來大衆一切菩薩摩诃薩及諸聲聞天人藥叉健達縛等,皆從座起,随力所能,各持種種金銀等屑衆寶花香,奉散地藏菩薩摩诃薩;複持種種上妙衣服末尼寶珠真珠花鬘真珠璎珞金銀寶縷幢幡蓋等,奉上地藏菩薩摩诃薩;複以無量上妙音樂種種贊頌,恭敬供養地藏菩薩。

     衆會既興供已。

    地藏菩薩轉供世尊,兼說神咒利益一切。

     以上悉為序品第一大旨。

    此品之文,多贊地藏菩薩功德。

    故挈錄較繁。

    以下諸品,多從略錄。

     十輪品第二: 地藏菩薩問佛,雲何于五濁世能轉佛輪。

    佛答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居此土。

    即十力也。

    一一喻如轉輪聖王。

     無依行品第三: 爾時會中有大梵天,名曰天藏。

    問佛禅定讀誦營福等。

    佛言二種十無依行,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終不能成諸三摩地。

    世尊複贊修定行者,應受釋梵護世四王轉輪王等贊歎禮拜恭敬承事,奉施百千那庾多供。

    及說偈頌。

    文雲: 修定能斷惑,餘業所不能。

    故修定為尊,智者應供養。

     次明出家破戒,猶能生人十種殊勝思惟,國王大臣不宜非理辱害。

     次明五無間罪,四根本罪,謗正法及疑三寶罪,名為極重大罪惡業無依行法,皆非佛之弟子。

    宜極護持四根本戒。

     次因尊者優波離問,未來世有惡行苾刍,雲何方便呵舉驅擯及以治罰。

    佛具答之。

     次因地藏菩薩願救末世,為說末世有十惡輪。

    謂國王宰官等護惡苾刍,惱害淨衆,即名為旃荼羅。

    乃至破戒無戒不應辱害,引古羅刹醉象敬重袈裟為證。

    若能遠離十惡輪者,則得十法增長,離二十過。

     天藏複說護國不退輪心神咒。

     有依行品第四: 金剛藏菩薩問。

    既言破戒非佛弟子,雲何不許辱害。

    又他經處處獨贊大乘,今經雲何說三乘法,悉皆不許隐沒。

    佛答十種有情,難得人身。

    複有十種無依行法差别,有四種僧及四沙門。

    是故破戒雖非佛子,不應受供。

    猶有聖賢幢相,不得辱害。

    三乘并是如來度生方便,雖修大乘不得廢二。

     次示十有依行,三乘所共。

    複有十有依行,獨覺大乘所共。

     次複廣示大乘無塵垢行輪,無取行輪。

    随衆生根說三乘法。

    戒淨慈悲安樂一切,乃名大乘。

     忏悔品第五: 衆會聞法,各忏先罪。

    佛為說十種法,能令菩薩獲得無罪正路法忍。

     次明已得法忍,許處王位。

    或行十善,或信三寶,亦可為王。

    否則決當堕落。

     善業道品第六: 金剛藏菩薩複問,雲何于三乘人法得無過失,乃至菩提行願心無厭足。

    佛答十善業道即菩薩十輪,廣說因果利益。

    以下又複斥非勸修。

    文雲: 是故善男子!若不真實希求如是十善業道所證佛果,及不真實下至守護一善業道。

    乃至命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無上正等菩提。

    當知如是補特伽羅,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間,無慚無愧,說空斷見,誘诳愚癡。

    身壞命終,堕諸惡趣。

     善男子!若但言說及但聽聞,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

    于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衆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

    然無是事。

    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大乘本,是菩提因,是證涅槃堅固梯蹬。

     善男子!若但發心發誓願力,不由修行十善業道,能得菩提般涅槃者。

    于一劫中,或一念頃,可令十方一切佛土地界微塵算數衆生皆登正覺,入般涅槃。

    然無是事。

    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世出世殊勝果報功德根本。

     善男子!若不修行十善業道,設經十方一切佛土微塵數劫,自号大乘,或說或聽或但發心或發誓願,終不能證菩提涅槃,亦不令他脫生死苦。

    善男子!要由修行十善業道,世間方有諸刹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族。

    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或聲聞乘或獨覺乘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皆由修行十善業道品類差别。

     是故善男子!若欲速滿無上正等菩提願者,當修如是十善業道以自莊嚴。

    非住十惡不律儀者,能滿如是無上正等菩提大願。

    若求速悟大乘境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速滿一切善法願者,先應護持十善業道。

    所以者何?十善業道是能安立一切善法功德根本,是世出世勝果報因。

    是故應修十善業道。

     福田相品第七: 複明菩薩十财施大甲胄輪,十法施大甲胄輪,淨戒大甲胄輪,安忍大甲胄輪,精進大甲胄輪,靜慮大甲胄輪,般若及善巧方便大甲胄輪,大慈大甲胄輪,大悲大甲胄輪,堅固大忍大甲胄輪。

    故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獲益囑累品第八: 衆各獲益無量。

    佛以此法付囑虛空藏菩薩。

    文雲: 善男子!吾今持此地藏十輪大記法門付囑汝手。

    汝當受持廣令流布。

    若諸衆生于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住正行者。

    汝當為彼守護十法,令于長夜利益安樂。

    一者為彼守護一切财位,令無損乏;二者為彼守護一切怨敵,令不侵害;三者為彼守護,令舍一切邪見邪歸十惡業道;四者為彼守護,令免一切身語谪罰;五者為彼守護,遮斷一切謗毀輕弄;六者為彼守護,令于一切軌範屍羅皆得無犯;七者為彼守護,令悉除滅一切非人、四大乖反、非時老病;八者為彼守護,不遭一切非時非理災橫夭殁;九者為彼守護,命欲終時,得見一切諸佛色像;十者為彼守護,令其終後,往生善趣,利益安樂。

    善男子!若諸有情,于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為他解說,住正行者。

    汝當為彼勤加守護如是十法,令于長夜利益安樂。

     附:地藏菩薩陀羅尼,一卷,唐慧琳譯,載一切經音義卷第十八中。

    即是十輪經序品陀羅尼别譯本。

     唐慧琳法師雲:地藏菩薩陀羅尼,經中本為是古譯。

    或有音旨不切,用字乖僻。

    今有自受持梵本,因修音義,依文再譯。

    識梵文者,請校勘前後二譯,方知疏密。

     案:此陀羅尼先後共三譯。

    一載北涼錄十輪經序品中,二載唐譯十輪經序品中,三即今譯别行之本。

     第三章 占察經大旨 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明蕅益大師雲:此經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

     卷上,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堅淨信菩薩為末世衆生請問方便。

    文雲: 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說。

    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

    如是之時,衆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嗔嫉妒我慢。

    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為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

    爾時衆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

    以如此等衆多障礙因緣故,于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

    乃至漸漸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複甚鮮。

    所有修學世間禅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

    如是于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禅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我今為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問如來,設何方便,開示化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

    以彼衆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

    于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專求善法。

    如是衆生可愍可救。

    世尊大慈,一切種智,願興方便而曉喻之,令離疑網,除諸障礙,信得增長,随于何乘速獲不退。

     佛令轉問地藏菩薩。

    并示位高,兼明緣勝。

    文雲: 地藏菩薩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

    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

     雖複普遊一切刹土,常起功業。

    而于五濁惡世,化益偏厚。

    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衆生應受化業故也。

    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衆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

    又于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

    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衆生一切所求,能滅衆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隐。

     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

    所謂巧說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等因緣,于此世界,衆生渴仰,受化得度。

    是故我今令彼說之。

     地藏菩薩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

    兼示忏悔之法。

    如經廣說。

     卷下,地藏菩薩複示一實境界,及唯心識觀、真如實觀二種觀法。

     地藏菩薩又複為善根薄煩惱厚多疑多障者,别示方便。

    令離障緣,求生淨土。

    文雲: 若人雖學如是信解,而善根業薄未能進趣,諸惡煩惱不得漸伏。

    其心疑怯,畏堕三惡道生八難處,畏不常值佛菩薩等,不得供養聽受正法,畏菩提行難可成就,有如此疑怖及種種障礙等者,應于一切時一切處,常勤誦念我之名字。

    若得一心,善根增長,其意猛利。

    當觀我法身及一切諸佛法身,與己自身體性平等,無二無别,不生不滅,常樂我淨,功德圓滿,是可歸依。

    又複觀察己身心相,無常苦無我不淨,如幻如化,是可厭離。

     若能修學如是觀者,速得增長淨信之心,所有諸障漸漸損減。

    何以故?此人名為學習聞我名者,亦能學習聞十方諸佛名者。

    名為學至心禮拜供養我者,亦能學至心禮拜供養十方諸佛者。

    名為學聞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執持書寫供養恭敬大乘深經者,名為學受持讀誦大乘深經者;名為學遠離邪見于深正義中不堕謗者,名為于究竟甚深第一實義中學信解者;名為能除諸罪障者,名為當得無量功德聚者。

    此人舍身,終不堕惡道八難之處,還聞正法習信修行。

    亦能随願往生他方淨佛國土。

     複次,若人欲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随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念,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善根增長速獲不退。

     複示三忍四佛以彰圓位。

    及善巧說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

     地藏菩薩說法已,佛囑付受持。

    文雲: 爾時佛告諸大衆言。

    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随所住處廣令流布。

    所以者何?如此法門甚為難值,能大利益。

    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诃薩名号及信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疾至無上道。

     于是大衆皆同發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

    不敢令忘。

     第四章 本願經大旨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流通本作三卷,唐于阗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十方諸佛菩薩集會贊歎。

    如來含笑,放光明雲,出微妙音。

    十方天龍鬼神亦皆集會。

    佛為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往因。

     分身集會品第二: 十方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與諸受化衆生來見世尊。

    世尊摩頂付囑。

    文雲: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衆生。

    其有未調伏者,随業報應,若堕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 摩耶夫人問業報所感惡趣。

    地藏菩薩略答五無間事。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定自在王菩薩更問往因,佛又略說二事。

     四天王請問菩薩大願方便,佛述其所說報應之法。

     地獄名号品第五: 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答。

     如來贊歎品第六: 佛放身光,出大音聲,贊歎地藏菩薩。

     普廣菩薩請問利益。

    佛為說供像讀經持名等,分别答之。

     利益存亡品第七: 地藏菩薩白佛,普勸衆生斷惡修善。

     大辨長者請問薦亡功德,地藏菩薩為說七分獲一。

     閻羅王衆贊歎品第八: 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菩薩神力,俱詣忉利,請問衆生不依善道之故。

    佛以如迷路人喻之。

     次有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各發善願。

    佛贊印之,并授主命道記。

     稱佛名号品第九: 地藏菩薩為利衆生,演說過去諸佛名号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地藏菩薩請問,佛分别答。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堅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佛放頂光,妙音稱贊地藏菩薩。

    觀世音菩薩請問不思議事。

    佛為說供像持名等,分别答之。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佛又摩地藏菩薩頂,以諸衆生付囑令度。

    文雲: 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衆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于汝。

    無令是諸衆生堕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地藏!是南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

    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

    吾今殷勤以人天衆付囑于汝。

    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

     複次地藏。

    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随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堕趣中,或至門首。

    是諸衆生若能念得一佛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衆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