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序
關燈
小
中
大
永甯大華嚴寺沙門弘一演音敬撰
後二十一年歲次壬申九月,餘居峙山。上海李圓淨居士來書,謂将助編九華山志,屬為供其資料。自惟剃染已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厚。久欲輯錄教迹,流傳于世,贊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後二月,雲遊南閩,住萬壽岩。乃從事輯錄,都為一卷,題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将付書局别以刊布,并貢諸圓淨居士備采擇焉。
近代缁素贊述菩薩化迹等書,已有數帙。然其取材,多據本願一經。今則遍探大藏并及諸家撰述。前詳言者今略指之,如本願大旨及九華垂迹等是也。前阙遺者今補集之,如餘諸文等是也。惟所憾者。餘于十數年來,凡菩薩化迹見于大藏及諸家撰述雖複留意,未嘗剿錄。今以疾遽屬稿,不獲遍檢,唯就其憶及者略集一卷。未免有所遺忘耳。
大分十章:
第一章,譯名辨異。以諸經傳譯地藏名号,文字小有增減不同。今為列舉,示其差别。
第二章,十輪經大旨。提挈經義,錄寫較詳。序品贊地藏菩薩功德之文,錄者尤繁。惟願見聞皆大歡喜,同生深信,至心歸依。
第三章,占察經大旨,亦詳錄之。
第四章,本願經大旨。唯依閱藏知津,錄寫綱要。并錄付囑經文二節,以示我等今日得受化度之因。
第五章,法身贊及儀軌大旨,并滅定業真言。
第六章,他經流傳。
第七章,諸家章疏。
第八章,諸家忏儀。
第九章,諸家贊述。靈峰贊地藏菩薩别集,錄其原文有十之九,共涉十紙。可見蕅益大師一生,銘心瀝血,歸信贊揚之迹。惟冀後之學者,承斯遺範,精進修持,紹隆而光大焉。
第十章,問答遣疑。唯有四問。當不止此,且從阙略也。
錄寫之時,亦以倉卒不及詳斟,故其布列形式高下未能盡善。具錄全文者低二格寫,撮錄原文大意及引文片段者皆頂格寫,微示區别。惟錄寫經文而低二格,非是尊經之道,良用悚懼,未能釋懷。而又别無善法可以變易。且俟當來,重複輯錄,假以歲月,審慎斟定,或可無大過耳。
是稿成就前二日。盧世侯居士割指滴血,繪地藏菩薩聖像一尊,捧奉入山。勝緣巧值,誠不思議。謹以寫影,冠于卷首。盧居士,一字虬兒。善繪畫。随侍老父,旅居思明。天性醇厚,事兩親以孝聞。殆亦多生已來,常受地藏菩薩教化者耶。
┌────────────────────────┐
│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輯寫既竟,悲欣交集。敬挈摭蕅益│
│ 大師續持回向偈中四偈,而為發願回向。 │
│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随于刹塵劫,永處衆苦中。│
│普代衆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願終不改。│
│我所修福業,忏悔發宏願。種種勝善根,體性同法界。│
│一一皆回向,普施諸含識。悉願證真常,同歸寂光土。│
└────────────────────────┘
後二十一年歲次壬申九月,餘居峙山。上海李圓淨居士來書,謂将助編九華山志,屬為供其資料。自惟剃染已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厚。久欲輯錄教迹,流傳于世,贊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後二月,雲遊南閩,住萬壽岩。乃從事輯錄,都為一卷,題曰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将付書局别以刊布,并貢諸圓淨居士備采擇焉。
近代缁素贊述菩薩化迹等書,已有數帙。然其取材,多據本願一經。今則遍探大藏并及諸家撰述。前詳言者今略指之,如本願大旨及九華垂迹等是也。前阙遺者今補集之,如餘諸文等是也。惟所憾者。餘于十數年來,凡菩薩化迹見于大藏及諸家撰述雖複留意,未嘗剿錄。今以疾遽屬稿,不獲遍檢,唯就其憶及者略集一卷。未免有所遺忘耳。
大分十章:
第一章,譯名辨異。以諸經傳譯地藏名号,文字小有增減不同。今為列舉,示其差别。
第二章,十輪經大旨。提挈經義,錄寫較詳。序品贊地藏菩薩功德之文,錄者尤繁。惟願見聞皆大歡喜,同生深信,至心歸依。
第三章,占察經大旨,亦詳錄之。
第四章,本願經大旨。唯依閱藏知津,錄寫綱要。并錄付囑經文二節,以示我等今日得受化度之因。
第五章,法身贊及儀軌大旨,并滅定業真言。
第六章,他經流傳。
第七章,諸家章疏。
第八章,諸家忏儀。
第九章,諸家贊述。靈峰贊地藏菩薩别集,錄其原文有十之九,共涉十紙。可見蕅益大師一生,銘心瀝血,歸信贊揚之迹。惟冀後之學者,承斯遺範,精進修持,紹隆而光大焉。
第十章,問答遣疑。唯有四問。當不止此,且從阙略也。
錄寫之時,亦以倉卒不及詳斟,故其布列形式高下未能盡善。具錄全文者低二格寫,撮錄原文大意及引文片段者皆頂格寫,微示區别。惟錄寫經文而低二格,非是尊經之道,良用悚懼,未能釋懷。而又别無善法可以變易。且俟當來,重複輯錄,假以歲月,審慎斟定,或可無大過耳。
是稿成就前二日。盧世侯居士割指滴血,繪地藏菩薩聖像一尊,捧奉入山。勝緣巧值,誠不思議。謹以寫影,冠于卷首。盧居士,一字虬兒。善繪畫。随侍老父,旅居思明。天性醇厚,事兩親以孝聞。殆亦多生已來,常受地藏菩薩教化者耶。
┌────────────────────────┐
│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輯寫既竟,悲欣交集。敬挈摭蕅益│
│ 大師續持回向偈中四偈,而為發願回向。 │
│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随于刹塵劫,永處衆苦中。│
│普代衆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願終不改。│
│我所修福業,忏悔發宏願。種種勝善根,體性同法界。│
│一一皆回向,普施諸含識。悉願證真常,同歸寂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