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九

關燈
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

    又用這心研究精極,觀見到善知識,其形體不斷變化,一會兒的功夫無端地便有種種變化,這叫做邪心。

    這種心體含受魑魅或遭遇天魔無端為其說一些通達妙義的法的境地,并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心中不作成聖的想法,這些魔事會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聖,立即便會遭遇種種邪魔。

     阿難,像這十種禅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色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因此顯現出這些事境。

    由于衆生頑迷而不能自去思量它,因而相逢這樣的因緣時,自己不能識破它,還聲稱自己登入了聖境,造成大妄語,最終墜入無間地獄。

    你們應當依照如來的說法,在如來滅度以後的末法世代中,宣示這個法義,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持守着正道,從而成就無上道。

     阿難,那些善男子修行正等正覺正持三摩提,在禅定中色蘊消盡,觀見到種種佛心,如同明鏡中顯現出的形像,好像有所得但又無所作用。

    這就像夢魇中的人,手腳都在,對所見所聞不生迷惑,心體在接觸外來的邪魔時卻不能轉動。

    這叫做受陰境地範圍。

    如果夢魇境象消歇,其心便離開了身子而能反觀自己的面目,這心體可以自由自在地離開身子或留住在身子中,不再有任何障礙,這叫做受陰盡。

    那麽,這個人就能夠超越觀見的濁受,這種人這種情形的根由,恐怕其原來仍是虛明妄想所造成的。

     阿難,那些善男子本當在這境地中獲得大光明。

    當其心體靈明發露時,便過于内抑,忽然于其内心深處發出無窮的悲憐。

    這時甚至觀見到蚊蟲也如同看到初生的嬰兒一樣,心中會生出憐憫,不知不覺流下眼淚,這等功用叫做壓抑過分反而摧傷心體抑摧過越。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種境地并不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的話,時間一久自然消歇。

    如果誤解為成就了聖境,那就會有悲魔潛入他的心腑,使他見人産生悲傷,成天哀哭不止,這樣便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阿難,又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受蘊則清晰明白,于是,種種覺受之像呈現于前,而便會過分地感懷激動,忽然從心中生出無限的勇氣,他的心一時便能勇猛銳利,志向要同衆佛平肩,聲稱成佛隻是一念之間便可超越的事,這等功用叫做陵率過越。

    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能保持覺悟而不入迷,久了自然消歇,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狂魔入侵到他的心腑之中,使他逢人便誇耀自己,傲慢無比,其傲慢之心可說是向上傲視佛,向下傲視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絕盡,而受蘊則清晰明白,修道不前沒有新的證悟,便退回到原來的境地,從而智力衰微,進入一種頹壞的境地,繞來繞去無所證見,心中忽然生出大枯渴,任何時候都處于昏沉冥頑之中,并且還将這種境地認為是勤奮精進,這等修心叫做無慧自失,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憶想之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使他一天到晚揪住心思懸在一個地方,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清晰明白,其慧力超過了定力,從而失卻勇猛銳利,使各種的殊勝妙慧反而被此心性毀壞。

    然而己心卻以為自己是盧舍那佛,稍得一點進步便以為滿足,這等用心叫做亡失恒審,是沉溺在短暫知見之中。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智力低下頑劣易知足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逢人便說,我已得了無上第一義谛。

    從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盡絕,但受蘊卻仍清晰明白,新的證悟還沒有獲得,過去的悟心已經亡失了。

    在進不能前,退不能守的境況中,覺得進退都十分艱難,這時忽然從心中生出無盡的憂慮,如坐在燒紅的鐵床上,更如飲了有毒的藥水,萬般痛苦,隻求一死。

    常常希望别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期望早得解脫,這等修行叫做失于方便。

    能悟解則沒有災褐,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常憂愁魔入侵他的心腑之中,緻使他手執刀劍割自己身上的肉,并欣然于這種自殘生命的行為,或者常常憂慮不堪,便躲進深山老林,不耐煩見到人,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色蘊消除盡絕,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見自己處在清淨之中,便會在心體得到安穩之後,忽然生出無限的喜悅,心中歡悅而不能自止,這等輕安叫做無慧自禁。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好喜樂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見人就笑,在路邊旁若無人地自歌自舞,自稱已得了無礙的大解脫,卻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自以為已經具足了功德,忽然從心中無端生起大傲慢,這樣各種的輕慢同時從心中升發,甚至對十方如來也生輕慢心,更何況是對佛之下的聲聞、緣覺,這等見勝叫做無慧自救。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一分大我慢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從此不禮敬佛塔佛廟,随意毀壞經典聖像,并對那些施主說,這些塔廟,隻不過是金銀銅鐵、土木樹葉罷了,肉身才是真正的寶,你不去恭敬身體,卻去崇敬土木,實在是颠倒啊!那些深信他話的人,跟随他毀碎聖物埋在地中。

    他這樣疑誤了衆生從而使他們堕入無間地獄,這便是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盡,但受蘊仍然清晰明白,于是便在如此精湛明白之中圓悟到了精純至理,而獲得大随順心。

    這時他的心中忽然生出了無量的輕安,自己宣稱成就了聖果,得成了大自在,這等因慧叫做獲諸輕清。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如果誤解為成聖,那就會有一分好輕清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自以為圓滿具足了功績而不再求進步。

    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無聞比丘身上,他們如此的輕清妄念将會疑誤衆生,使其堕入阿鼻地獄。

    因而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仍然清晰明白,在此明悟中獲得了虛無的心解,于其心中忽然生出歸向永遠寂滅的願望,于是便以萬物自然造化無因而有果,一意直向虛無,當虛明空無心呈現于前時,心便生出長久斷滅的解悟。

    能悟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聖境。

    如果誤解作成聖,就會有空魔入侵他的心腑,使他毀謗持戒,認為那是小乘之道,說菩薩如能悟解空性,哪裡會有持戒犯戒的事呢?他常常在那些信佛的施主面前,喝酒吃肉,行淫玩樂,因為他有魔力,因此在他面前的人受其魔力的收攝對他竟不生疑謗。

    他的心被魔鬼長久侵入,便會吃屎尿和酒肉而不自悔,此等執持萬物虛無的空性,破壞了佛的禁戒律儀,誤入于人間罪惡之中,從而失卻了正受,而從此沉淪。

     又有那些在禅定中的衆善男子,能觀見到色蘊消除,但其受蘊卻仍然清晰明白,便能體會到虛無空明,當虛明深入他的心骨時,忽然心中會有無限的愛欲生出,愛極發狂,便成為貪欲,這等定境叫做安順入心,其人無智慧能夠持守聖智,便誤堕入種種欲望之中。

    能悟解則沒有災禍,但須知這并非是證得了聖境。

    如果誤解作成聖,那就會有欲魔入侵到他心腑,使他一味地聲言欲念是菩提道。

    于是便與常人未修道者之流一樣行欲無度,其行淫者,叫做持法子。

    由于他有神鬼之功力,因此在末世之中攝收凡愚之人,其數上百、上千,乃至上萬。

    當那魔鬼生厭而離開他的身體時,這時他既無神威也無功德,最終陷入王難之中,因為他使衆生疑誤導緻其堕入無間地獄。

    自己便失卻了正受,從此沉淪。

     阿難,像這十種禅那中顯現的境地,都是受蘊在心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