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然後窮盡觀想津液精血大小便利等等,它們在身體内漩流往複與水沒有什麽不同。
身内是這樣,外部世界的浮幢、玉刹、種種香水海等等,其水性都是一樣,沒有什麽差别。
那時,我還隻是初步修得水觀,隻看得到水在身内身外,證得身心内外相應無間,但是還沒有觀見到無身,即還沒有證得五蘊皆空。
那時,我還是一個比丘,在禅室裡坐禅,我有一個弟子隔窗窺視,隻見滿室隻是一泓清水,沒有其它東西,弟子年少無知,拿一塊石頭投進室内清水之中,水聲濺響,然後離去。
到我從禅坐中出定時,頓時感覺到心有疼痛,就像當初舍利弗定中遭傷害一樣。
當時我想,我已證得阿羅漢果,脫離病緣很久了,今天怎麽會有疼痛呢?難道道果有所退失了嗎?這時弟子前來告訴我他剛才所做的事,我就告訴,如再看到室内清水就開門進來,把水中的石塊撿走。
童子後來照辦了。
當我禅坐入定後,他又看到滿室清水,于是開門進來撿去了水中石塊。
我出定後,感覺身體安然如初并無疼痛。
從無量佛現示世間,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來現示世間時,我才觀想到了亡身除蘊的境地,才能達緻内外如一,此時我的身軀已經可以化水,與十方世界諸香水海的水性融洽無間了。
佛稱我為童真,從此我得入了菩薩位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的修證,我以為觀想水性融洽,流通無礙,由此證得無生忍,成就圓滿菩提是第一法門。
榴璃光法王子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憶想起在恒河沙數劫以前,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無量聲佛。
此佛開示菩薩們,本覺是靈明妙用的,而這個娑婆世界和衆生的身心,都是妄念攀緣的結果,都被妄念風力所轉動。
那時,我就觀察這個世界是如何安立的,我谛觀到這世界依空間而立,依時間而遷流,我谛觀到身心是外止而内動,谛觀到心随念想而搖動。
我觀見到這些種種動并沒有什麽差别,一時我就覺悟到這些種種動靜,都是無處而來無所而去的。
覺悟到十方微塵世界一切颠倒衆生,以至于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切衆生,都像是盛在一個容器裡的百千隻蚊蟲,在那裡面哄哄亂鳴,分寸之間竟能狂鳴如雷響。
沒有多久,我就得入了無生法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中安忍不動心念了。
開悟之時,我看到東方不動佛國,作為法王子,我侍奉十方如來佛,身心俱發智慧光芒,能洞澈一切而無阻礙。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我以為,觀察妄念風力本來無所依持,能悟得菩提心,證入三摩地,能應和十方如來傳播唯一妙明真心,這應當是最上法門。
虛空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和如來佛曾在定光佛那裡,我修得了無邊身虛空相,能以虛空證知一切法為虛空所印。
那時,我手持四大寶珠,照明如十方微塵多的寶刹,一齊化成十方虛空。
我又在自心中間現示大圓鏡,大圓鏡内放射十種微妙寶光,寶光能流灌十方,盈盡無邊虛空,并能将諸幢王刹攝入鏡内,涉入我的無邊身中,因為我的身軀如虛空一般,所以、并沒有什麽障礙。
我的身軀又能散入到和微塵一樣多的國土裡去,以便廣行佛事,同時亦達到了大随順心,能應機通感一切而不有染,妙用與佛一樣。
這等大神力,是由我谛觀到四大本來無依,一切皆是妄想生滅,與虛空并無差别,與佛國原來一緻而得到的。
如此谛觀之時,我就證得了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的法性之中安忍不動一切心念。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所證,我以為谛觀虛空無邊,證入三摩地,生發無上妙力是第一法門。
彌勒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日月燈明佛,我跟從此佛出家後,卻仍然追逐世間榮名,攀附高貴種姓。
後來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證入了三摩地。
又經曆了無數劫以後,我以此正覺三昧,侍奉随順恒河沙數諸佛,追求世間榮名的心念歇滅無有。
又到了燃燈佛出現于世間時,我就成就了無上妙圓識心,直至成就了三昧也無,盡空一切的境界。
此時,我已明悟,無盡如來國土,不論是穢是淨,是有是無,都是識心變現而成。
世尊,由于我了知這樣的唯心識的緣故,所以,從我識心裡能湧流出無數量的如來佛。
現在我已得如來印證,得入菩薩位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修證,我以為谛觀十方世界隻是識心所成,識心一旦圓明,就能證入圓明真實之性,從而遠離依他起性和遍計執心,從而能得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性中安忍不動心念,這應是第一法門。
大勢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位菩薩從座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于世,叫做無量光佛,十二位如來前後相續共一個劫時,其中最後一個佛叫超日月光佛,這佛教我持念佛法的奧妙法門。
譬如有人能擅記憶,有人擅忘卻,這兩個人,不論是能遇在一起還是不能遇在一起,或者能相見還是不能相見,隻要兩人間相互生起憶想,心念深切,憶念的力量自然加深,就能夠在生生世世之中,如影随形一樣不相分離,他們之間也不會有任何相互抵觸分别的事情發生。
十方如來憐憫衆生的心,就像母親憶念孩子一樣,假若孩子逃逝不見了,這個憶念又有什麽用處?假如孩子憶念母親,也像母親想念孩子那樣,兩個憶念深深切切,那麽,母親與孩子就能生生世世都不會分離。
如果衆生對佛心生憶念,那麽憶念一起必能見佛,如此則離佛不會遙遠,則可以不假借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開。
這就好比專事染香的工匠,身上必定有香氣溢出,這就叫做香光莊嚴。
我的修習本因地是以憶念佛的心,證入無生法忍。
現在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能攝受所有憶念佛的衆生統統歸于佛國淨土之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所證,我沒有什麽選擇,而是收攝起全部六根,心心念念相續不斷,和合歸于精明心,離于分别,如此清淨念佛,必能證入三摩地,得入無上正等正覺,我以為,這應是第一法門。
身内是這樣,外部世界的浮幢、玉刹、種種香水海等等,其水性都是一樣,沒有什麽差别。
那時,我還隻是初步修得水觀,隻看得到水在身内身外,證得身心内外相應無間,但是還沒有觀見到無身,即還沒有證得五蘊皆空。
那時,我還是一個比丘,在禅室裡坐禅,我有一個弟子隔窗窺視,隻見滿室隻是一泓清水,沒有其它東西,弟子年少無知,拿一塊石頭投進室内清水之中,水聲濺響,然後離去。
到我從禅坐中出定時,頓時感覺到心有疼痛,就像當初舍利弗定中遭傷害一樣。
當時我想,我已證得阿羅漢果,脫離病緣很久了,今天怎麽會有疼痛呢?難道道果有所退失了嗎?這時弟子前來告訴我他剛才所做的事,我就告訴,如再看到室内清水就開門進來,把水中的石塊撿走。
童子後來照辦了。
當我禅坐入定後,他又看到滿室清水,于是開門進來撿去了水中石塊。
我出定後,感覺身體安然如初并無疼痛。
從無量佛現示世間,直至山海自在通王如來現示世間時,我才觀想到了亡身除蘊的境地,才能達緻内外如一,此時我的身軀已經可以化水,與十方世界諸香水海的水性融洽無間了。
佛稱我為童真,從此我得入了菩薩位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的修證,我以為觀想水性融洽,流通無礙,由此證得無生忍,成就圓滿菩提是第一法門。
榴璃光法王子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憶想起在恒河沙數劫以前,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無量聲佛。
此佛開示菩薩們,本覺是靈明妙用的,而這個娑婆世界和衆生的身心,都是妄念攀緣的結果,都被妄念風力所轉動。
那時,我就觀察這個世界是如何安立的,我谛觀到這世界依空間而立,依時間而遷流,我谛觀到身心是外止而内動,谛觀到心随念想而搖動。
我觀見到這些種種動并沒有什麽差别,一時我就覺悟到這些種種動靜,都是無處而來無所而去的。
覺悟到十方微塵世界一切颠倒衆生,以至于三千大千世界裡的一切衆生,都像是盛在一個容器裡的百千隻蚊蟲,在那裡面哄哄亂鳴,分寸之間竟能狂鳴如雷響。
沒有多久,我就得入了無生法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中安忍不動心念了。
開悟之時,我看到東方不動佛國,作為法王子,我侍奉十方如來佛,身心俱發智慧光芒,能洞澈一切而無阻礙。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我以為,觀察妄念風力本來無所依持,能悟得菩提心,證入三摩地,能應和十方如來傳播唯一妙明真心,這應當是最上法門。
虛空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和如來佛曾在定光佛那裡,我修得了無邊身虛空相,能以虛空證知一切法為虛空所印。
那時,我手持四大寶珠,照明如十方微塵多的寶刹,一齊化成十方虛空。
我又在自心中間現示大圓鏡,大圓鏡内放射十種微妙寶光,寶光能流灌十方,盈盡無邊虛空,并能将諸幢王刹攝入鏡内,涉入我的無邊身中,因為我的身軀如虛空一般,所以、并沒有什麽障礙。
我的身軀又能散入到和微塵一樣多的國土裡去,以便廣行佛事,同時亦達到了大随順心,能應機通感一切而不有染,妙用與佛一樣。
這等大神力,是由我谛觀到四大本來無依,一切皆是妄想生滅,與虛空并無差别,與佛國原來一緻而得到的。
如此谛觀之時,我就證得了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的法性之中安忍不動一切心念。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所證,我以為谛觀虛空無邊,證入三摩地,生發無上妙力是第一法門。
彌勒菩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在世間,叫做日月燈明佛,我跟從此佛出家後,卻仍然追逐世間榮名,攀附高貴種姓。
後來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證入了三摩地。
又經曆了無數劫以後,我以此正覺三昧,侍奉随順恒河沙數諸佛,追求世間榮名的心念歇滅無有。
又到了燃燈佛出現于世間時,我就成就了無上妙圓識心,直至成就了三昧也無,盡空一切的境界。
此時,我已明悟,無盡如來國土,不論是穢是淨,是有是無,都是識心變現而成。
世尊,由于我了知這樣的唯心識的緣故,所以,從我識心裡能湧流出無數量的如來佛。
現在我已得如來印證,得入菩薩位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修證,我以為谛觀十方世界隻是識心所成,識心一旦圓明,就能證入圓明真實之性,從而遠離依他起性和遍計執心,從而能得無生忍,能于不生不滅之法性中安忍不動心念,這應是第一法門。
大勢至法王子和同道的五十二位菩薩從座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憶想過去無數劫時,有佛出現于世,叫做無量光佛,十二位如來前後相續共一個劫時,其中最後一個佛叫超日月光佛,這佛教我持念佛法的奧妙法門。
譬如有人能擅記憶,有人擅忘卻,這兩個人,不論是能遇在一起還是不能遇在一起,或者能相見還是不能相見,隻要兩人間相互生起憶想,心念深切,憶念的力量自然加深,就能夠在生生世世之中,如影随形一樣不相分離,他們之間也不會有任何相互抵觸分别的事情發生。
十方如來憐憫衆生的心,就像母親憶念孩子一樣,假若孩子逃逝不見了,這個憶念又有什麽用處?假如孩子憶念母親,也像母親想念孩子那樣,兩個憶念深深切切,那麽,母親與孩子就能生生世世都不會分離。
如果衆生對佛心生憶念,那麽憶念一起必能見佛,如此則離佛不會遙遠,則可以不假借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開。
這就好比專事染香的工匠,身上必定有香氣溢出,這就叫做香光莊嚴。
我的修習本因地是以憶念佛的心,證入無生法忍。
現在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能攝受所有憶念佛的衆生統統歸于佛國淨土之中。
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所證,我沒有什麽選擇,而是收攝起全部六根,心心念念相續不斷,和合歸于精明心,離于分别,如此清淨念佛,必能證入三摩地,得入無上正等正覺,我以為,這應是第一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