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弛向香味塵物。
由于恬、變二相的涉入,于妙圓之中湛然生發舔嘗,舔嘗精微映現滋味,滋味聚集成為舌根,其本真舌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舌頭像初偃月,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滋味塵物。
由于離、合兩種相的摩擦,于妙圓之中湛然發用知覺,知覺精微映現觸摸,觸摸聚集成為身根,其本真身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身體像腰鼓,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觸塵。
由于生滅二相的相續,于妙圓之中湛然生發意知,意知精微映現法塵,法塵攬集成為意根,其本真意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意識像幽室見,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法塵。
阿難,此六根依其所見聞的事物,生發出種種覺知來,它對于覺知的對象無精微分别,而是憑着妄亂的知覺去觀見。
所以,一離開事物的明和暗,就不能看見,離開聲音的動和靜,就不能聽到。
沒有通暢和堵塞,就不能嗅聞。
沒有味道的恬适和變化,就不能舔嘗。
沒有觸摸的離和合,就不能觸知。
沒有事物的生和滅,精微知見就無所安立。
如果你能夠不去循守攀緣在動靜、離合、恬變、通塞、生滅、明暗等這十二種有為事物上,而能令其中之一種根以依守攀緣中拔脫出來,返歸到你的真知真覺的自性,那麽,你的真知真見就會發物出來,其餘五種根也能從依守攀緣中拔脫出來,返歸到真知真覺的圓通妙性。
這時,你所知所見不是由客塵事物而引發決定。
本覺的妙明并不随根而顯妙用,然而随寄在一根當中,都可以顯出同樣的妙用,因此,六種根器受用都能夠互相作用與轉換。
阿難,你難道不知道,在這楞嚴法會中,阿那律托尊者雖然是盲眼卻能夠看見三千大千世界,跋難陀龍神有耳不能聽但是卻能夠用龍角去聽到一切聲音,兢伽神女沒有鼻子卻能夠聞到香味,驕梵缽提侍者雖是牛舌卻能嘗出種種味道,舜若多虛空神沒有形質身體,也就沒有觸覺,由于如來佛放光相助,使他無身亦能觸受,還有那些聲聞修行者,他們已入九次第定,滅掉前五識和第六識,以及受、想兩心所,證得了寂然湛靜的境界。
就像這個法會中的摩诃迦葉尊者,他早就滅絕意根、滅盡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覺圓覺,從而能夠根根了知,并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阿難,如果你的六根已經拔除解脫,那你的自性裡就會發出瑩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間事物的種種變化,都會如滾湯澆冰一般消融淨盡,這時,妄相消除,真相現出,你的智慧相應就成就了無上真知真覺。
阿難,就像世間的人,将觀看隻是寄托在眼睛,這時叫他把眼睛閉上,那麽眼前所見到的隻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見了,連頭和腳都不能辨别了,這個人如果用手繞身體摸上一遍,雖然他還看不見,但是手摸到頭就知道是頭,摸到腳就知道這是腳。
這就是說,種種根塵認知與根本覺見是相通的。
世人因為攀緣在外,所以必須有光明才能看見,沒有光明就不能看見,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覺見,就能夠不依光明而看見,因此,縱然是種種潛隐不明的事物,都能夠被妙明覺知一一照見。
根塵已經消除滅盡,那本覺明心怎麽會不成就圓融的妙用呢?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就像佛曾經說過,因地發心之時就要成就不生滅心,要讓此心常住,那麽,就要與所成就的佛果位相應起來才行。
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種果德,它們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羅摩識、空如來藏、大圓智鏡。
它們名稱雖不同,卻都是清淨不染萬德具足的,都是堅固凝結的,像金剛玉一樣的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如果見和聽等離開了明暗、動靜、通塞等等塵相,就沒有能知能覺的體性,就像思維着的意識離開了法塵事物就沒有什麽本體,那麽,怎麽可以用這些畢竟是斷滅的根性,來做為修心的因地呢?這又怎麽能夠獲得如來七種常住不滅的果位呢?世尊,假如離開了明暗,就沒有了見,如果沒有法塵事物,意識憶念也就消滅了,我前前後後來回究竟推求,覺得本來就沒有我的心體,也沒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麽,以什麽來作為因地心去求取無上的覺見呢?如來說六根本來湛靜精微圓常,但是,如果說話自相矛盾,就會成為兒戲的言說。
倒底什麽是如來的真實話語呢?我是越來越蒙昧無知了,懇請如來降賜大慈悲心為我阙示。
如來告訴阿難:雖然你博學多聞,但是還沒有得以漏盡、無煩惱,你心中隻知道那些颠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颠倒現在面前,你又一點不能認識。
恐怕你的誠心并不能使你服伏我對你說的道理,那麽,我就用塵俗事物的道理來解除你的疑惑。
如來佛實時就令羅侯羅敲一下鐘,然後問阿難:你聽到了嗎?阿難和大衆都說:我們聽到了。
鐘聲停止後,佛又問:你聽到了嗎?阿難和大衆都回答:沒有聽到。
這時,羅侯羅又敲了一下鐘,如來又問:你聽到沒有?阿難和大衆都回答:我們聽到了。
如來問阿難:你說什麽叫做聽到?什麽又叫做沒有聽到?阿難和大家都回答說:鐘被敲擊發出聲音,我們就聽得到,聲音停息了,我們就沒有聽到。
如來又令羅侯羅敲鐘,然後又問阿難:你們現在聽到有聲音嗎?阿難和大家都回笞:有聲音。
過了一會兒,聲音消散了,如來又問到:現在有聲音嗎?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沒有聲音。
過了一會兒,羅侯羅又來敲鐘,如來又問:你們現在有聽到聲音沒有?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有聲音。
如來佛間阿難:你說說,什麽叫做有聲?什麽叫做無聲?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鐘被敲擊有聲音,就叫做有聲,敲擊停下來鐘聲散去,就叫做無聲。
如來對阿難和大衆說:你們所說為什麽是自相矛盾的呢?大衆和阿難都立即問到:我們所說怎麽是自相矛盾的?如來說:我問你們聽見沒有,你們就回答聽見,我又問你們聲音,你們就回答聲音,在回答之中,将聽見和聲音混淆不清,怎麽不是自相矛盾呢?阿難,聲音散了沒有聲響,你就說聽不到,如果真正是聽不到,那麽你的聽聞就已經滅絕了,已經如枯木一般無知無覺了。
當鐘聲又響起,你為什麽又說你聽到了呢?你知道有聲、無聲,都是來自聲音塵物,你有時聽見,有時沒有聽見,哪裡就是你有時有聽聞,有時沒有聽聞。
你已經聽見了無聲卻要說沒有聽見,什麽是沒有聽見?所以說,聲音在聽聞中自己有生有滅,并不是因為聽聞有時有,有時又沒有。
你還在颠倒之中,将聲音誤識為聽聞,難怪你會迷惑昏昧,将常住真心誤識為斷滅之心呢,這确實是不應當啊! 離開種種動靜、通塞、明暗等等塵相來說聽聞的空性妙用,就好比說,有一個人當在沉睡中,聽到家人杵米的聲音,在夢中以為是擊鼓聲、敲鐘聲等等,甚至而嗔怪這聲音怎麽隻像木頭石頭的撞擊聲,直到睡醒時,才知道這是舂米的聲音。
阿難啊!這個人夢中怎麽能夠憶想起種種動靜、通塞的事物?其實,這個人雖然在沉睡,但是他的聽聞本性并沒有昏昧沉睡。
即使你身形銷亡生命遷謝,你的聽聞本性也不會因此銷亡滅絕。
種種衆生從無始久遠以來,便循守攀緣在聲、色之中,追随心的憶念而流轉在煩惱塵物之中,竟不能悟解到自性的清淨常住的妙用。
他們不去循守自性的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種種生滅事物,由此而生生之不停息于六塵雜染流轉之中。
如果離棄生滅事物,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智光便現示面前,那些根塵識心一時就應光而銷亡。
億想思念是識所攀緣的塵,認知情感即是想所依的垢,一旦遠離如是塵垢,那麽,你的清淨法眼一時就應現智光,那無上真知真覺怎麽能夠不得成就呢?
由于恬、變二相的涉入,于妙圓之中湛然生發舔嘗,舔嘗精微映現滋味,滋味聚集成為舌根,其本真舌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舌頭像初偃月,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滋味塵物。
由于離、合兩種相的摩擦,于妙圓之中湛然發用知覺,知覺精微映現觸摸,觸摸聚集成為身根,其本真身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身體像腰鼓,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觸塵。
由于生滅二相的相續,于妙圓之中湛然生發意知,意知精微映現法塵,法塵攬集成為意根,其本真意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意識像幽室見,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法塵。
阿難,此六根依其所見聞的事物,生發出種種覺知來,它對于覺知的對象無精微分别,而是憑着妄亂的知覺去觀見。
所以,一離開事物的明和暗,就不能看見,離開聲音的動和靜,就不能聽到。
沒有通暢和堵塞,就不能嗅聞。
沒有味道的恬适和變化,就不能舔嘗。
沒有觸摸的離和合,就不能觸知。
沒有事物的生和滅,精微知見就無所安立。
如果你能夠不去循守攀緣在動靜、離合、恬變、通塞、生滅、明暗等這十二種有為事物上,而能令其中之一種根以依守攀緣中拔脫出來,返歸到你的真知真覺的自性,那麽,你的真知真見就會發物出來,其餘五種根也能從依守攀緣中拔脫出來,返歸到真知真覺的圓通妙性。
這時,你所知所見不是由客塵事物而引發決定。
本覺的妙明并不随根而顯妙用,然而随寄在一根當中,都可以顯出同樣的妙用,因此,六種根器受用都能夠互相作用與轉換。
阿難,你難道不知道,在這楞嚴法會中,阿那律托尊者雖然是盲眼卻能夠看見三千大千世界,跋難陀龍神有耳不能聽但是卻能夠用龍角去聽到一切聲音,兢伽神女沒有鼻子卻能夠聞到香味,驕梵缽提侍者雖是牛舌卻能嘗出種種味道,舜若多虛空神沒有形質身體,也就沒有觸覺,由于如來佛放光相助,使他無身亦能觸受,還有那些聲聞修行者,他們已入九次第定,滅掉前五識和第六識,以及受、想兩心所,證得了寂然湛靜的境界。
就像這個法會中的摩诃迦葉尊者,他早就滅絕意根、滅盡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覺圓覺,從而能夠根根了知,并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阿難,如果你的六根已經拔除解脫,那你的自性裡就會發出瑩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間事物的種種變化,都會如滾湯澆冰一般消融淨盡,這時,妄相消除,真相現出,你的智慧相應就成就了無上真知真覺。
阿難,就像世間的人,将觀看隻是寄托在眼睛,這時叫他把眼睛閉上,那麽眼前所見到的隻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見了,連頭和腳都不能辨别了,這個人如果用手繞身體摸上一遍,雖然他還看不見,但是手摸到頭就知道是頭,摸到腳就知道這是腳。
這就是說,種種根塵認知與根本覺見是相通的。
世人因為攀緣在外,所以必須有光明才能看見,沒有光明就不能看見,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覺見,就能夠不依光明而看見,因此,縱然是種種潛隐不明的事物,都能夠被妙明覺知一一照見。
根塵已經消除滅盡,那本覺明心怎麽會不成就圓融的妙用呢?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就像佛曾經說過,因地發心之時就要成就不生滅心,要讓此心常住,那麽,就要與所成就的佛果位相應起來才行。
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種果德,它們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羅摩識、空如來藏、大圓智鏡。
它們名稱雖不同,卻都是清淨不染萬德具足的,都是堅固凝結的,像金剛玉一樣的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如果見和聽等離開了明暗、動靜、通塞等等塵相,就沒有能知能覺的體性,就像思維着的意識離開了法塵事物就沒有什麽本體,那麽,怎麽可以用這些畢竟是斷滅的根性,來做為修心的因地呢?這又怎麽能夠獲得如來七種常住不滅的果位呢?世尊,假如離開了明暗,就沒有了見,如果沒有法塵事物,意識憶念也就消滅了,我前前後後來回究竟推求,覺得本來就沒有我的心體,也沒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麽,以什麽來作為因地心去求取無上的覺見呢?如來說六根本來湛靜精微圓常,但是,如果說話自相矛盾,就會成為兒戲的言說。
倒底什麽是如來的真實話語呢?我是越來越蒙昧無知了,懇請如來降賜大慈悲心為我阙示。
如來告訴阿難:雖然你博學多聞,但是還沒有得以漏盡、無煩惱,你心中隻知道那些颠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颠倒現在面前,你又一點不能認識。
恐怕你的誠心并不能使你服伏我對你說的道理,那麽,我就用塵俗事物的道理來解除你的疑惑。
如來佛實時就令羅侯羅敲一下鐘,然後問阿難:你聽到了嗎?阿難和大衆都說:我們聽到了。
鐘聲停止後,佛又問:你聽到了嗎?阿難和大衆都回答:沒有聽到。
這時,羅侯羅又敲了一下鐘,如來又問:你聽到沒有?阿難和大衆都回答:我們聽到了。
如來問阿難:你說什麽叫做聽到?什麽又叫做沒有聽到?阿難和大家都回答說:鐘被敲擊發出聲音,我們就聽得到,聲音停息了,我們就沒有聽到。
如來又令羅侯羅敲鐘,然後又問阿難:你們現在聽到有聲音嗎?阿難和大家都回笞:有聲音。
過了一會兒,聲音消散了,如來又問到:現在有聲音嗎?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沒有聲音。
過了一會兒,羅侯羅又來敲鐘,如來又問:你們現在有聽到聲音沒有?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有聲音。
如來佛間阿難:你說說,什麽叫做有聲?什麽叫做無聲?阿難和大衆都回答說:鐘被敲擊有聲音,就叫做有聲,敲擊停下來鐘聲散去,就叫做無聲。
如來對阿難和大衆說:你們所說為什麽是自相矛盾的呢?大衆和阿難都立即問到:我們所說怎麽是自相矛盾的?如來說:我問你們聽見沒有,你們就回答聽見,我又問你們聲音,你們就回答聲音,在回答之中,将聽見和聲音混淆不清,怎麽不是自相矛盾呢?阿難,聲音散了沒有聲響,你就說聽不到,如果真正是聽不到,那麽你的聽聞就已經滅絕了,已經如枯木一般無知無覺了。
當鐘聲又響起,你為什麽又說你聽到了呢?你知道有聲、無聲,都是來自聲音塵物,你有時聽見,有時沒有聽見,哪裡就是你有時有聽聞,有時沒有聽聞。
你已經聽見了無聲卻要說沒有聽見,什麽是沒有聽見?所以說,聲音在聽聞中自己有生有滅,并不是因為聽聞有時有,有時又沒有。
你還在颠倒之中,将聲音誤識為聽聞,難怪你會迷惑昏昧,将常住真心誤識為斷滅之心呢,這确實是不應當啊! 離開種種動靜、通塞、明暗等等塵相來說聽聞的空性妙用,就好比說,有一個人當在沉睡中,聽到家人杵米的聲音,在夢中以為是擊鼓聲、敲鐘聲等等,甚至而嗔怪這聲音怎麽隻像木頭石頭的撞擊聲,直到睡醒時,才知道這是舂米的聲音。
阿難啊!這個人夢中怎麽能夠憶想起種種動靜、通塞的事物?其實,這個人雖然在沉睡,但是他的聽聞本性并沒有昏昧沉睡。
即使你身形銷亡生命遷謝,你的聽聞本性也不會因此銷亡滅絕。
種種衆生從無始久遠以來,便循守攀緣在聲、色之中,追随心的憶念而流轉在煩惱塵物之中,竟不能悟解到自性的清淨常住的妙用。
他們不去循守自性的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種種生滅事物,由此而生生之不停息于六塵雜染流轉之中。
如果離棄生滅事物,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智光便現示面前,那些根塵識心一時就應光而銷亡。
億想思念是識所攀緣的塵,認知情感即是想所依的垢,一旦遠離如是塵垢,那麽,你的清淨法眼一時就應現智光,那無上真知真覺怎麽能夠不得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