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交織妄成,這是第一重濁,叫做劫濁。
你的身體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見聞覺知種種知覺的局限使你産生滞礙,水火土風的旋轉使你能知覺,四大與覺性如此妄亂交織,這是第二重濁,叫做見濁。
在你心中憶想記誦,生發起認知覺見,從而現出六根六塵,它們離開塵物無自己的相,離開覺知無自己本性,如此二種矛盾,也隻能是妄亂交織而成,這是第三重濁,叫做煩惱濁,你朝夕之間都在生滅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見卻每每想要滞留于世間,可是你的欲求業力又常要追随于種種環境,如此妄亂矛盾交織而成、就是第四重濁,叫做衆生濁。
你們的見聞本來并沒有差異,由于種種塵物的隔絕,莫名的差異就由此生出來,本性上你們可以相知,但是一經适用見聞,你們之間就生出對立,從而使同和異失去标準,如此妄亂交織而成,是第五重濁,叫做命濁, 阿難,你想要讓你的見聞覺知能夠契合于如來的常、樂、我、淨四種涅槃功德,就應當選擇識生死的根本,依憑不生不滅圓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淨妙性去旋轉種種虛妄生滅,歸返本覺,得獲本真明覺的無生無滅的真性,這才叫做因地心。
以此為因地初心,然後方能圓成你的果地修證,這就像是澄清濁水,将其貯藏于靜器之中,盛器長靜不動,泥土灰沙等就會沈澱,清水就會現出。
這就叫做初伏客塵煩惱。
去掉泥土,澄純清水,就叫永斷根本無明,此時,認知了别是精純無雜,其中一切變現出來的事物都不能成為煩惱阻礙,都能契合于涅槃清淨妙德。
發覺菩提心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個是,你們決定發菩提心求取無上菩提,于菩薩乘中生出大無畏勇猛,決定舍棄種種有為相,就應當詳審出煩惱的根本,本是從無始中來,因業力的發動而滋長生發。
并且,還要詳審是誰在造作,誰死領受。
阿難,修證菩提如果不能詳細審視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根塵在哪裡發生颠倒。
不知道颠倒處,怎麽去降伏它呢?又怎麽去求取如來果位呢?阿難,你看世間的人在解結,但又不知道結在哪裡,怎麽知道如何去解開它呢?但當你欲解結時,你不知虛空已經被你肢解分裂了。
為什麽呢?因為虛空并無形相,本來就無結可解。
如果虛空被肢解,這就無異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緣知見等、都是竊賊的作為,都在盜竊自己的寶藏。
由此無始以來衆生世界就生出種種纏繞束縛,沉淪于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阿難,什麽是衆生世界?世對時間而言,就是遷流輾轉,界對空間而書,就是方位界限,你應當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
方位有十個,世數有三個,一切衆生的妄亂交織,就在這當中貿然遷流、與世和界相互牽涉。
雖然設立了十個方位界别,并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間隻看到東、西、南、北、上和下沒有定位,這是因為中間方位難以定位。
東、西、南、北這四個數是分明的、将它與世的數相乘,那麽,就得到了一十二這個數,再将一十二這個數與流變的世數作三次重疊計算,就有了無計數量來總括這個世界。
阿難,你再在這當中去判斷它們的優和劣。
眼睛可以看,但眼睛後面的卻看不到,而眼睛前面的能夠看見,這是後暗前明,前面的全明,後面的全暗,左面、右面可以看到的各是三分之二,總括來看,眼睛的功德并不在全面,三分功能之中,就缺失了一分。
所以眼睛隻有八百種功德。
耳朵能周遍聆聽,十方聲音都能聽到,聲音升起時,可以聽到遠和近,聲音寂止時則能聽到無邊無際的寂靜,所以,耳朵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鼻子可以嗅聞,吸入呼出,有出有入,但是兩孔之中則不能嗅聞,所以,鼻根的功能也是三分缺一,隻有八百種功德。
舌可以用來宣揚世間與出世間種種智慧,其可言說各種各樣,道理無窮無盡,所以,舌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
身體能夠觸知,能夠知覺到舒适與不适,但是須觸摸時才能夠知覺,離開了觸摸就不能夠覺知,這當中,觸摸時占二分,離開時占一分、于是檢驗身根,也是三分缺一,所以,身根隻有八百種功德。
意識能領會到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物,這其間種種凡與聖的事物,無所不能包容、盡其涯際,所以意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能。
阿難,你想要逆轉生死欲流,就要回來窮究六根流轉的源頭,從而能獲不生不滅境地。
那麽,你應當檢驗這六種受用根,它們當中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是圓通,誰是不圓滿,如果能夠就此而悟解到圓通根本,那麽你就能夠逆轉那無始以來就妄亂交織的業力的流轉,從而能夠循入到圓通之中,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頭那裡,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現在我已将六根的湛靜圓明本性,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顯示出來,他們各自功能就是這樣,你詳細選擇其中可以方便進入的受用根,我會為你發明它的功德,由此令你增進無上智慧。
十方如來都能夠在十八界裡一一修行,不論從哪裡進入都能得到圓滿無上菩提,這當中并沒有什麽優劣之分。
但是你仍處劣下智慧之中,還不能夠在十八界中圓滿自在,所以,我幫助你,讓你從一種根裡深入進去,隻要此一門仍獲無妄,那麽,全部六種識根就都能夠得到清淨無妄的真知真覺。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為什麽說要能逆轉根塵遷流,隻須返回來深入一門就能令六根一時清靜? 如來告訴阿難:你現在已經進到須陀洹果位,初入了聖道,你已滅絕了三界衆生的世間識見。
但是你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久遠以來早已積聚了無數量的滞礙虛物,這個虛物要經修習才可以斷絕,何況根中虛物的生、住、異、滅,各自有别又齊頭并進,現在你來看面前的六根,它們是一種還是六種?阿難,如果說隻是一種,那麽耳朵為什麽不能看,眼睛為什麽不能聽,頭為什麽不能走路,腳為什麽不能言語?如果說六根就是六種根,那麽,我在這裡宣揚微妙法門,你用六根中的哪一根來領受? 阿難說:我用耳朵來聽。
如來說:你的耳朵在聽、關身和口什麽事?但你卻同時用口來問這微妙義,起身領承佛旨。
所以,不是一根就是六根,若不是六根就是一根,你的根識不能既是一根又是六根。
阿難,應當知道,這個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
它從無始以來就已經颠倒交替,沉淪于六塵境象,更替于見聞覺知,因此,在圓湛不動的覺性當中,才産生一根和六根等概念和意義。
你初入聖道,雖然能夠銷解六根的概念,但是仍沒有最終消除那一根的概念。
就如太虛空參合種種器物,由于這些器物形狀各異,所以稱這個太虛空為多種事物相異并存的空,除去種種器物後再來觀視虛空,這空就還是個虛廓澄明的空。
其實,這個虛空怎麽會一下是同,一下又不同呢?更何況說它是一個虛空或者不是一個虛空?那麽,應知六種受用根也是如此。
由于明、暗二相的現示,于妙圓之中湛然生出觀見,觀見精微映現色塵,色塵凝結成為眼根,根的本真原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說眼睛是像葡萄串那樣的物體。
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色境塵物。
由于動靜二相的剌潋,于圓妙之中湛然生發聽聞,聽聞精微映現聲音,汲納聲音成為耳根,其本真耳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耳朵體像嫩卷葉,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向聲音塵物。
由于通塞二相的激發,于妙圓之中湛然發用嗅聞,嗅聞精微映現香味,香味聚集成為鼻根,其本真鼻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鼻子體像雙垂爪。
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
你的身體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見聞覺知種種知覺的局限使你産生滞礙,水火土風的旋轉使你能知覺,四大與覺性如此妄亂交織,這是第二重濁,叫做見濁。
在你心中憶想記誦,生發起認知覺見,從而現出六根六塵,它們離開塵物無自己的相,離開覺知無自己本性,如此二種矛盾,也隻能是妄亂交織而成,這是第三重濁,叫做煩惱濁,你朝夕之間都在生滅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見卻每每想要滞留于世間,可是你的欲求業力又常要追随于種種環境,如此妄亂矛盾交織而成、就是第四重濁,叫做衆生濁。
你們的見聞本來并沒有差異,由于種種塵物的隔絕,莫名的差異就由此生出來,本性上你們可以相知,但是一經适用見聞,你們之間就生出對立,從而使同和異失去标準,如此妄亂交織而成,是第五重濁,叫做命濁, 阿難,你想要讓你的見聞覺知能夠契合于如來的常、樂、我、淨四種涅槃功德,就應當選擇識生死的根本,依憑不生不滅圓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淨妙性去旋轉種種虛妄生滅,歸返本覺,得獲本真明覺的無生無滅的真性,這才叫做因地心。
以此為因地初心,然後方能圓成你的果地修證,這就像是澄清濁水,将其貯藏于靜器之中,盛器長靜不動,泥土灰沙等就會沈澱,清水就會現出。
這就叫做初伏客塵煩惱。
去掉泥土,澄純清水,就叫永斷根本無明,此時,認知了别是精純無雜,其中一切變現出來的事物都不能成為煩惱阻礙,都能契合于涅槃清淨妙德。
發覺菩提心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個是,你們決定發菩提心求取無上菩提,于菩薩乘中生出大無畏勇猛,決定舍棄種種有為相,就應當詳審出煩惱的根本,本是從無始中來,因業力的發動而滋長生發。
并且,還要詳審是誰在造作,誰死領受。
阿難,修證菩提如果不能詳細審視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根塵在哪裡發生颠倒。
不知道颠倒處,怎麽去降伏它呢?又怎麽去求取如來果位呢?阿難,你看世間的人在解結,但又不知道結在哪裡,怎麽知道如何去解開它呢?但當你欲解結時,你不知虛空已經被你肢解分裂了。
為什麽呢?因為虛空并無形相,本來就無結可解。
如果虛空被肢解,這就無異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緣知見等、都是竊賊的作為,都在盜竊自己的寶藏。
由此無始以來衆生世界就生出種種纏繞束縛,沉淪于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阿難,什麽是衆生世界?世對時間而言,就是遷流輾轉,界對空間而書,就是方位界限,你應當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
方位有十個,世數有三個,一切衆生的妄亂交織,就在這當中貿然遷流、與世和界相互牽涉。
雖然設立了十個方位界别,并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間隻看到東、西、南、北、上和下沒有定位,這是因為中間方位難以定位。
東、西、南、北這四個數是分明的、将它與世的數相乘,那麽,就得到了一十二這個數,再将一十二這個數與流變的世數作三次重疊計算,就有了無計數量來總括這個世界。
阿難,你再在這當中去判斷它們的優和劣。
眼睛可以看,但眼睛後面的卻看不到,而眼睛前面的能夠看見,這是後暗前明,前面的全明,後面的全暗,左面、右面可以看到的各是三分之二,總括來看,眼睛的功德并不在全面,三分功能之中,就缺失了一分。
所以眼睛隻有八百種功德。
耳朵能周遍聆聽,十方聲音都能聽到,聲音升起時,可以聽到遠和近,聲音寂止時則能聽到無邊無際的寂靜,所以,耳朵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鼻子可以嗅聞,吸入呼出,有出有入,但是兩孔之中則不能嗅聞,所以,鼻根的功能也是三分缺一,隻有八百種功德。
舌可以用來宣揚世間與出世間種種智慧,其可言說各種各樣,道理無窮無盡,所以,舌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
身體能夠觸知,能夠知覺到舒适與不适,但是須觸摸時才能夠知覺,離開了觸摸就不能夠覺知,這當中,觸摸時占二分,離開時占一分、于是檢驗身根,也是三分缺一,所以,身根隻有八百種功德。
意識能領會到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物,這其間種種凡與聖的事物,無所不能包容、盡其涯際,所以意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能。
阿難,你想要逆轉生死欲流,就要回來窮究六根流轉的源頭,從而能獲不生不滅境地。
那麽,你應當檢驗這六種受用根,它們當中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是圓通,誰是不圓滿,如果能夠就此而悟解到圓通根本,那麽你就能夠逆轉那無始以來就妄亂交織的業力的流轉,從而能夠循入到圓通之中,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頭那裡,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現在我已将六根的湛靜圓明本性,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顯示出來,他們各自功能就是這樣,你詳細選擇其中可以方便進入的受用根,我會為你發明它的功德,由此令你增進無上智慧。
十方如來都能夠在十八界裡一一修行,不論從哪裡進入都能得到圓滿無上菩提,這當中并沒有什麽優劣之分。
但是你仍處劣下智慧之中,還不能夠在十八界中圓滿自在,所以,我幫助你,讓你從一種根裡深入進去,隻要此一門仍獲無妄,那麽,全部六種識根就都能夠得到清淨無妄的真知真覺。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啊!為什麽說要能逆轉根塵遷流,隻須返回來深入一門就能令六根一時清靜? 如來告訴阿難:你現在已經進到須陀洹果位,初入了聖道,你已滅絕了三界衆生的世間識見。
但是你仍然不知道,六根之中久遠以來早已積聚了無數量的滞礙虛物,這個虛物要經修習才可以斷絕,何況根中虛物的生、住、異、滅,各自有别又齊頭并進,現在你來看面前的六根,它們是一種還是六種?阿難,如果說隻是一種,那麽耳朵為什麽不能看,眼睛為什麽不能聽,頭為什麽不能走路,腳為什麽不能言語?如果說六根就是六種根,那麽,我在這裡宣揚微妙法門,你用六根中的哪一根來領受? 阿難說:我用耳朵來聽。
如來說:你的耳朵在聽、關身和口什麽事?但你卻同時用口來問這微妙義,起身領承佛旨。
所以,不是一根就是六根,若不是六根就是一根,你的根識不能既是一根又是六根。
阿難,應當知道,這個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
它從無始以來就已經颠倒交替,沉淪于六塵境象,更替于見聞覺知,因此,在圓湛不動的覺性當中,才産生一根和六根等概念和意義。
你初入聖道,雖然能夠銷解六根的概念,但是仍沒有最終消除那一根的概念。
就如太虛空參合種種器物,由于這些器物形狀各異,所以稱這個太虛空為多種事物相異并存的空,除去種種器物後再來觀視虛空,這空就還是個虛廓澄明的空。
其實,這個虛空怎麽會一下是同,一下又不同呢?更何況說它是一個虛空或者不是一個虛空?那麽,應知六種受用根也是如此。
由于明、暗二相的現示,于妙圓之中湛然生出觀見,觀見精微映現色塵,色塵凝結成為眼根,根的本真原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說眼睛是像葡萄串那樣的物體。
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弛向色境塵物。
由于動靜二相的剌潋,于圓妙之中湛然生發聽聞,聽聞精微映現聲音,汲納聲音成為耳根,其本真耳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耳朵體像嫩卷葉,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向聲音塵物。
由于通塞二相的激發,于妙圓之中湛然發用嗅聞,嗅聞精微映現香味,香味聚集成為鼻根,其本真鼻根原來是清淨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稱鼻子體像雙垂爪。
如此浮根和四塵,一起流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