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卷一

關燈
不能看見内。

    如果看得到臉,那麽:這識知之心以及眼根必處在虛空之中,哪裡在什麽内呢?如果它們處在虛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體内的東西,而是本來如此存在的東西,現在看見你的臉,就在你的身上,雖然你的眼已知覺到了,你的身體卻不能感覺到它們的統一,此時你必定認為身體與眼是分開的兩個知覺,所以應當有兩個識知之心。

    這就是說,你是一個身體,卻要成就兩個佛。

    所以你應知道,你所說的見暗即是見内,是不對的。

     阿難說:我曾經聆聽如來開示衆人,由于心念的作用,種種事物才生出來,由于事物的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來。

    現在我在思維,我的思維就是思維本體,這其實也就是我的心的本體,随着心與它物的遇合,這心則随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處。

    如來告訴阿難:你說由于事物作用,種種心念才生出,随着與事物的遇合,心才随之而存在。

    但是,如果這個心沒有本體,則無所謂與它物遇合,如果沒有本體而能與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識六種識知之心而無法說清楚了。

    這種說法不對。

    如果說心有本體,那麽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體,你能覺知到身體的心,是從身體往外出來識知的呢,還是以身外往内去識知的呢?如果是從内往外出來,它應當先看見自己的體内,如果是從外往内進去,那它應當先看到你的臉。

    阿難說:看見東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識到東西則不是眼的作用,說心看見并不對。

    如來說:如果眼能夠看見,那麽你坐在房間裡,門能夠看到你嗎?門不能看,那麽不是代表你已經死了嗎?如果眼睛還在,應當看得見東西吧。

    既然能看見東西,為什麽說它已死了呢?阿難,你的能知能覺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體,那它是一個本體,還是有許多個本體?它是遍布在你的身體上呢?還是沒有遍布在你的身上?如果識知之心隻是一個本體,并且分布在于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個肢體時,你的四肢應當同時都有感覺,如果能摸到身體的全部,那就應當無所謂摸了。

    如果隻能摸到某個部位,那麽識知之心遍在身體四周就不會成立。

    如果你的識知之心是許多個本體并且分别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許多個人了,倒底哪一個本體是你呢?如果是那個一心遍布在身體的整體,那你怎麽能夠知道觸摸的身體的哪個部份?如果你是多體之心各遍布在身上,那你摸頭時,也就等于是在摸腳,但是本來情形是你能知覺到頭,就不能知覺到腳。

    可是按你所說,你現在卻不這樣。

    那麽應當知道,心随着與它物的遇合而存在,這種認識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我也曾聽到如來與文殊菩薩等人談論到實相問題。

    那時世尊也說,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

    就像我所想的,心在内不能有所見,心在外,又不能與我相幹,由于在内無所謂認知。

    ,所以心不會在内。

    由于身體和心能相知相識,所以心在外也是不對的。

    由心和身,内和外能夠相知,那麽,它是處在内與外的中間吧?如來說:你說心在内外的中間吧?在中間則不會迷惑,應當确有一個地方。

    但是,你指出中間,這中間又在哪裡?中間是在它在的地方呢?還是就在身上?如果就在身上,那它在身體表面上,就不能說它是在中間。

    如果它在身體的中間,就同在内一樣,也不是在中間。

    如果有所在之處,那就應當能标示出來,如果在無所标示的地方,那就等于沒有這個地方。

    此時,即使有标示,這标示也是無固定場所的。

    為什麽這樣說呢?就像人就是一個标示,這标示是中的時候,如果從東面看他,他則處在西面,從南面看他,他則處在北面。

    标示之物已然如此混亂模糊,心更是會雜亂無章了。

    阿難說:我說的中,不是這兩種,正如世尊所說,眼睛所以能夠以事物為緣而發生作用,那是因為當中生出了眼睛的識知作用。

    眼睛能分别認知事物,事物本來沒有認知,由于識知産生在它那裡,心也就處在那裡了。

    如來說:你的心如果處在「根」和事物世界之中間,那麽,這個心的本體是兼連「根」和「塵」兩端呢?或者不兼連根、塵兩端?如果這個心體兼連根塵兩端,那麽,事物世界體多雜亂,事物又不是心的本體,因此它們勢必矛盾對立,哪裡還能說什麽持中呢!既然不是兼連二體,那麽,心就不能去認知事物,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體性,中也就沒有任何标志了。

    所以你應當知道,說心在内外的中間,也是不對的。

     阿難對如來說:以前我曾看到世尊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在一起宏揚佛法,常常說道,心的知覺認識的本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不在一切地方,心不執着在一切事物之上,這就是心的本性,那麽我不執着于一切之上,這算不算心的本性呢?如來告訴阿難:你說心的知覺認識本性不在一切地方,世間這所有的天上地下水中一切事物,你都不去執着在其中,那麽你的心是在還是不在呢?你的心不在就如龜殼上長毛、兔頭上長角完全空無所有,那還說什麽執着不執着呢?說不執着,就不能說它不在,沒有任何形态外相才是不在,隻要不是空無的就會有形态外相,有外相就是在,這時還說什麽不執着一切事物?所以應當知道,認定不執着一切事物就是知覺認識心的本性,這也是不對的。

     這時候,阿難在大衆中從座上站起來,裸出右肩,跪下右膝,合掌敬禮,恭敬地對如來說:我是如來最小的弟子,一向得到如來的慈愛,現在雖然出家了,但是仍然依持如來的憐愛而驕傲放縱,既使是博學多聞,仍然沒有達到解脫一切煩惱的無上果位,所以不能降伏娑毗羅魔咒,反而被其傷害,陷在淫室之中。

    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