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卷二

關燈
發等颠倒性淨眼所見被體性乃是實體此亦爾 如眩翳人由眩翳力,見自手所持器皿中有毛發等相,為除彼故遂将彼器數數傾覆,此時諸無翳人行至其前,用目審視彼毛發處,毛發等相都無可得,更不分别彼毛發為有事無事,是發非發,及青色等差别。

    若有翳人述自心意,告無翳者曰:見有毛發。

    爾時若為除彼分别,告有翳人曰:此中無發。

    然此說者無損減過,毛發之真實義是無翳人所見實非有也。

    如是患無明翳者,不見真實義而見蘊界處等自性,此是諸法世俗性,即是蘊等。

    諸佛世尊永離無明習氣者所見自性,如無翳人不見毛發,此即諸法真勝義谛。

     設作是念:如是行相之自性豈非無可見,諸佛如何見彼性耶?曰:實爾!然即無可見名之日見。

    入二谛經雲:[天子!若勝義中真勝義谛是身語意所行境性者,則彼不入勝義谛數,成世俗谛性。

    天子!于勝義中真勝義谛,超出一切言說,無有差别,不生不滅,離于能說所說,能知所知。

    天子!真勝義谛,超過具一切勝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勝谛,一切諸法皆是虛妄欺诳之法。

    天子!真勝義谛不能顯示。

    何以故?以一切能說所說,為誰說等法,于勝義中皆是無生。

    諸無生法不能宣說無生之法]。

    是故緣真實義之智,全無有性、無性,自性、他性,實、非實,常、斷,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空、不空,能相、所相,一性、異性,生、滅等差别,以彼自性不可得故。

    如是思擇真實義時,唯諸聖者方是正量,異生則非。

     若舉世間妨難者,觀真實義時亦許世間知見是正量者,頌曰: 若許世間是正量世見真實聖何為所修聖道複何用愚人為量亦非理 既許世間是正量,此量現見真實義,故應許已斷無明。

    故許愚人為正量不應道理。

    若人有緣何法之無知,此人于彼法即非正量,如不識寶者觀寶珠等。

    若眼識等已現見真實義,則為求證聖道故勤修淨戒聞思修等應空無果。

    此亦不爾。

    頌曰: 世間一切非正量故真實時無世難 由前道理,于觀真實義時,世間一切非是正量,故無世間妨難。

     若爾,何境有世間妨難?頌曰: 若以世許除世義即說彼為世妨難 如有人雲:我物被劫。

    餘人問曰:為是何物?告曰是瓶。

    他若破曰:瓶非是物,是所量故,如夢中瓶。

    從世間共許事破除世間義,如是等境即有世間妨難。

    若時安住聖人知見,以善丈夫而為定量,則無世間妨難。

    智者當以此理觀諸餘事。

     如是已依世間許有他生。

    釋世間妨難。

    今當更說世間亦無他生,故住彼見破他生,亦無世間妨難。

    頌曰: 世間僅殖少種子便謂此兒是我生亦覺此樹是我栽故世亦無從他生 如指一有男相者雲:此兒是我生。

    非将如是相者,從自身出納入母腹,唯是殖彼不淨種子;由此僅殖彼因,便雲自生兒。

    故世間亦不許種子與兒為他,若是他者,應如他補特伽羅,不可說為吾子矣。

    種子與樹如是應知。

     由此所說道理,顯示緣起無常斷過。

    頌曰: 由芽非離種為他故于芽時種無壞由其非有一性故芽時不可雲有種 若芽是離種他者,則有芽時種亦可間斷。

    如有青牛,黃牛死非不間斷,及有異生,聖人非不涅槃也。

    以無他性故,如芽體性種亦不斷,故離斷失。

    由無一性故,非種子即芽,破種子不滅,故離常失。

    如經雲:[有種芽亦爾,非種即成芽,非異亦非一,法性非斷常]。

    言有種者,謂若有種子。

    問:亦應有芽生,且非離種别生。

    曰:非種即成芽。

    何故非種子即芽耶?曰:非異亦非一。

    由一性異性俱非有故,若異非異皆不應理。

    由其雙破二邊,即明法性非常非斷也。

    當知此中真實義,謂若種子與芽少有自性,則彼二法或是一性或是異性。

    若時彼等如夢中所見之種芽全無自性,況雲一性異性。

    前經更說此義雲:[諸行無明緣,行非真實有,行無明俱空,自性離動搖]。

    中論亦雲:[若法從緣生,非即彼緣性,亦非異緣性,故非斷非常]。

     所雲全無少法自性由因緣生,決定應許此義。

    若不爾者,頌曰: 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 若謂色受等法各有自相自性自體,是由因緣生故,則修觀行者見諸法性空,了達一切法皆無自性時,應是毀謗生之自性而證空性。

    如錘是擊毀瓶等之因,如是空性亦應是毀謗諸法自性之因。

    然實不應理,故一切時不應許諸法有自法性自空。

    如寶積經雲:[複次迦葉!中道正觀諸法者,不以空性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令諸法無相,但法性自無相。

    不以無願令諸法無願,但法性自無願。

    不以無作令諸法無作,但法性自無作。

    不以無生令諸法無生,但法性自無生。

    不以無起令諸法無起,但法性自無起]。

    如是廣說。

     有許依他起有自性,依他起之空性,以無能取所取為相,如無常性等不可說為一性異性,若如彼意,則當說唯以空性令諸法空,非自性空。

    四百論雲:[願我得涅槃,非不空觀空,以佛說邪見,不能得裡盤]。

    中論亦雲:[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問:以無勝義生故,雖破自他生,然色受等法,是現比二量所得,應許彼等之自性是從他生。

    若不許爾,如何說有二谛,應唯一谛,故定有他生。

    答:此實如是,于勝義中非有二谛。

    經雲:[諸菽刍,勝谛唯一,謂涅槃不欺诳法。

    一切諸行皆是虛妄欺诳之法]。

    以世俗谛,是悟入勝義谛之方便故,不應觀察自生他生,應如世間規律而許。

    頌曰: 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 謂若觀察此色受等法,為從自生?為從他生?離勝義不生不滅之性外,别無其餘生等可得,故當不觀自他生等。

    唯如世人所見,由此有故被法生等,是令世人悟人之門,故當受許。

    如聖天雲:[如于蔑戾車,餘言不能化,如是世未知,不能教世間]。

    中論亦雲:[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若妄觀察世間名言皆當失壞。

    如經雲]喻如依木弦,及合手動作,便從瑟琵等,而發妙音聲。

    若有聰智者,觀聲何來去,遍觀諸方隅,來去不可得。

    如是從因緣,出生一切行,正見修行者,見行空不動,蘊處及諸界,内空外亦空,有性空無住,法相虛空性]。

    如是廣說。

     若見如是斷除一切實執之法,其貪著名言谛者,驚惶失措,謂諸法實體染淨之因,定當有生。

    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