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谛 苦之集聖谛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是苦之起源的神聖真理呢?
苦之起源的神聖真理就是渴愛,它能導緻再生,并且與歡娛與強烈的欲望有密切的關系,而到處去尋歡作樂。
三愛 渴愛有三,就是: 欲愛(kāma-ta?hā)、有愛(bhava-ta?hā)及無有愛(vibhava-ta?hā)。
‘欲愛’是想要五種感官的享受。
‘有愛’是想要繼續生存或永生,特别是指那些活在優秀物質世界(色界天rūpa-bhava)和無物質世界(無色界天arūpa-bhava)的高上世間裡的衆生。
這與“有見的信仰”有關系,即相信個人的身體是一個實際存在但永恒不朽的自我實質。
‘無有愛’(直譯是欲求不存在vibhava-ta?hā)是‘消失的信仰’所造成的(vibhava-或uccheda-di??hi);例如:虛幻的物質概念即死後就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的信仰是在死亡之前及死亡之後的情況是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
愛(渴望)的開端 這些愛是從哪裡生起的呢?它又是在哪裡紮根的呢? 隻要世間那個地方有給人快感和逸樂的東西,愛就從那裡生起,并在那裡紮根。
例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是有給人快感和逸樂的東西,愛就從那裡生起,并在那裡紮根。
這即稱為苦之起源的神聖真理。
《長部》22 諸法的緣起 當眼看到色,耳聽見聲,鼻嗅到香,舌嘗到味,身覺得觸,意想到法時,如果那個色、聲、香、味、觸、法是合意的,他就依戀;若是不合意的,他就反感。
因此,當一個人産生任何的感覺(vedanā)——苦、樂或不苦不樂時,如果他接受它,并且熱愛而執著它,當時,就生起貪欲。
貪欲于感覺就是取(upādāna)。
由于‘取’而緣起‘有’,由于‘有’(bhava在此是kamma-bhava業的過程)而緣起‘生’(jāti),由于‘生’而緣起老、死、傷心、悲鳴、痛苦、憂悶與絕望。
因此,整個苦蘊就呈現了。
《中部》38 前一段文已提到過的十二因緣(pa?icca-samuppāda)的程序中的一些環節,也可以當作是第二聖谛的徹底解析。
現今的業報 确實,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為此,王鬥王,貴族鬥貴族,學者鬥學者,平民鬥平民,母子相鬥,父子相鬥,兄弟姐妹之間互相争鬥,乃至朋友之間也在相鬥。
由于意見分歧、争吵,乃至要以拳、棍或武器來打打殺殺,所以才會有喪亡或緻命的痛苦。
還有,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為此破戶、偷盜、搶劫、掠奪、路劫及誘奸人妻。
過後,被國王逮捕,用種種的刑罰來處罰他們,所以就有了喪亡或緻命的痛苦。
這即是情欲所帶來的苦難。
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完全依賴于情欲,所以今生就累積了一大堆的痛苦。
未來的業報 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情欲亦導緻人們造身語意惡業,由
三愛 渴愛有三,就是: 欲愛(kāma-ta?hā)、有愛(bhava-ta?hā)及無有愛(vibhava-ta?hā)。
‘欲愛’是想要五種感官的享受。
‘有愛’是想要繼續生存或永生,特别是指那些活在優秀物質世界(色界天rūpa-bhava)和無物質世界(無色界天arūpa-bhava)的高上世間裡的衆生。
這與“有見的信仰”有關系,即相信個人的身體是一個實際存在但永恒不朽的自我實質。
‘無有愛’(直譯是欲求不存在vibhava-ta?hā)是‘消失的信仰’所造成的(vibhava-或uccheda-di??hi);例如:虛幻的物質概念即死後就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的信仰是在死亡之前及死亡之後的情況是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
愛(渴望)的開端 這些愛是從哪裡生起的呢?它又是在哪裡紮根的呢? 隻要世間那個地方有給人快感和逸樂的東西,愛就從那裡生起,并在那裡紮根。
例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是有給人快感和逸樂的東西,愛就從那裡生起,并在那裡紮根。
這即稱為苦之起源的神聖真理。
《長部》22 諸法的緣起 當眼看到色,耳聽見聲,鼻嗅到香,舌嘗到味,身覺得觸,意想到法時,如果那個色、聲、香、味、觸、法是合意的,他就依戀;若是不合意的,他就反感。
因此,當一個人産生任何的感覺(vedanā)——苦、樂或不苦不樂時,如果他接受它,并且熱愛而執著它,當時,就生起貪欲。
貪欲于感覺就是取(upādāna)。
由于‘取’而緣起‘有’,由于‘有’(bhava在此是kamma-bhava業的過程)而緣起‘生’(jāti),由于‘生’而緣起老、死、傷心、悲鳴、痛苦、憂悶與絕望。
因此,整個苦蘊就呈現了。
《中部》38 前一段文已提到過的十二因緣(pa?icca-samuppāda)的程序中的一些環節,也可以當作是第二聖谛的徹底解析。
現今的業報 确實,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為此,王鬥王,貴族鬥貴族,學者鬥學者,平民鬥平民,母子相鬥,父子相鬥,兄弟姐妹之間互相争鬥,乃至朋友之間也在相鬥。
由于意見分歧、争吵,乃至要以拳、棍或武器來打打殺殺,所以才會有喪亡或緻命的痛苦。
還有,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為此破戶、偷盜、搶劫、掠奪、路劫及誘奸人妻。
過後,被國王逮捕,用種種的刑罰來處罰他們,所以就有了喪亡或緻命的痛苦。
這即是情欲所帶來的苦難。
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完全依賴于情欲,所以今生就累積了一大堆的痛苦。
未來的業報 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驅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情欲亦導緻人們造身語意惡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