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祖法寶記下卷

關燈
言: 大覺滿足尊,入於決定處, 無相無有行,空心寂滅地, 寂滅心無生。

    不壞於三寶,具六波羅蜜。

     佛言:「無忍不生心者,心無形段。

    猶如火性,雖在木中,其在無所決定性。

    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

    欲诠其理,假說為名;名不可得,心相亦爾。

    」 「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

    離諸四謗,言語道斷。

    無生無心,亦複如是。

    」 心王菩薩言:「如無生行,性相空寂。

    無見無聞,無得無失,無言無說,無知無相,無取無舍。

    雲何取證?若取證者,即為诤論;無诤無論,乃無生行。

    」 佛言:「總持無相,則無三受等三,悉皆寂滅,清淨無住。

    不入三昧,不住坐禅,無生無行。

    」 心王菩薩言:「禅能攝動,定諸幻亂,雲何不禅?」 佛言:「菩薩!禅即是動。

    不動不禅,是無生禅。

    禅性無生,離生禅相;禅性無住,離住禅動。

    若知禅性無有動靜,即得無生、無生般若。

    」 無住菩薩言:「一切境空,如何有見?」 佛言:「見即為妄。

    何以故?一切萬有,無生無相,本不自名,悉皆空寂。

    一切法相,亦複如是。

    一切衆生身,亦複如是。

    身尚不有,雲何有見? 「善男子!覺者不住涅盤,何以故?覺本無生,離衆生垢;覺本無寂,離涅盤動。

    住如是地,心無所住,無有出入。

    」 佛言:「一念心動,五陰俱生。

    五陰生中,具六十惡。

    」 無住菩薩言:「十方遍計,皆由一念心生。

     尊者大覺尊,說生無念法, 無念無生心,心常生不滅。

     《入實際品》 大力菩薩白佛言:「尊者!如如所說,五空出入,無有取舍。

    雲何五空而不取舍?」 佛言:「菩薩!五空者,三有是空,六道影是空,法相是空,名相是空,心識義是空。

    菩薩!如是等空,空不住空,空無空相。

    無相之法,有何取舍?入無取地,則入三空。

    」 大力菩薩言:「雲何三空?」 佛言:「三空者,空相亦空,空空亦空,所空亦空。

    如是等空,不住三相,不無真實。

    文言道斷,不可思議。

    」「菩薩!無名義相,不可思議。

    何以故?無名之名,不在於名;無義之義,不無於義。

    」 佛言:「如是。

    衆生之心,實無别境。

    何以故?心本淨故,理無穢故,以染塵故,名為三界。

    三界之心,名為别境。

    是境虛空,從心化生。

    若心無妄,即無别境。

    」 佛言:「菩薩!彼心喘者,以内外使,随使流注,瀝滴成海。

    」 大力菩薩言:「雲何存用?雲何觀之?」 佛言:「心事不二,是名存用。

    内行外行,出入不二,不住一相,心無得失,一不一地,淨心流入,是名觀之。

    」「菩薩!如是之人,不在二相。

    雖不出家,不住在家。

    故雖無法服,不具持波羅提叉,不入布薩。

    能以自心,無為自恣,而獲聖果。

    」 大力菩薩言:「如是之人,應不持戒,於彼沙門,應不敬仰。

    」 佛言:「為說戒者,不善慢故,海波浪故。

    如彼心地,八識海澄,九識流淨,風不能動,波浪不起。

    戒性等空,持者迷倒。

    」 《金剛三昧經.真性空品》下卷 「善男子!善不善法,從心化生。

    一切境界,意言分别。

    制之一處,衆緣斷滅。

    何以故?一本不起,三用無施。

    」 舍利弗言:「不住事相,不無功用;是法真空,常樂我淨;超於二我,大般涅盤;其心不系,是大力觀。

    一切萬法,皆悉言文;言文之相,即非為義。

    如實之義,不可言說。

    今者如來,雲何說法?」 佛言:「我說法者,以汝衆生在生說故。

    說不可說,是故說之。

    我所說者,義語非文;衆生說者,文語非義。

    不言義者,皆是妄語。

    」 「善男子!是法非因非緣,智自用故;非動非靜,用性空故;義非有無,空相空故。

    」 「善男子!若化衆生,令彼衆生觀入是義。

    入是義者,是見如來。

    」 舍利弗言:「如來義觀,不住諸流,應離四禅,而超有頂。

    」 佛言:「如是。

    何以故?一切法名數,四禅亦如是。

    若見如來者,如來心自在,常在寂滅處,不出亦不入,内外平等故。

    」 「善男子!如彼諸禅觀,皆為想空定,是如非複彼。

    何以故?以如觀如,實不見觀;如相諸相,相已寂滅。

    寂滅即如義。

    如彼想禅定,是動非是禅。

    何以故?禅性離諸動,非染非所染,非法非影,離諸分别,本義義故。

    善男子!如是觀定,乃名為禅。

    」 舍利弗言:「不可思議。

    如來常以如實而化衆生,如是實義,多文廣義。

    利根衆生,乃可修之;鈍根衆生,難以措意。

    雲何方便令彼鈍根得入是谛?」 佛言:「令彼鈍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實谛。

    一切佛法,攝在一四偈中。

    」 舍利弗言:「雲何一四句偈?願為說之。

    」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 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

     法從分别生,還從分别滅; 滅諸分别法,是法非生滅。

     離識法即空,故從空處說; 滅諸生滅法,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