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七

關燈
,思維當受地獄大苦,聞熱地獄等号叫之聲,自知我亦将往彼處,心生怖畏,身染不淨,心迷悶絕,爾時精進為時已晚,何能為力?應即從今勤修善法也。

     辰二、思維後世苦而斷懈怠。

    分四: 巳一、決定生苦;巳二、其苦難忍;巳三、欲求安樂不勤善法則成相違;巳四、勸勤修脫苦方便。

    今初: 若爾此時尚怖畏,如生魚轉熱沙中, 何況由即所作罪,當受地獄難忍苦。

     汝於死時,如生魚輾轉熱沙之中,其時尚如是怖畏,若真受罪業所感之果難忍地獄諸苦,更何待言。

     巳二、其苦難忍: 如觸熱湯皮肉裂,地獄難堪熱如是, 若人已作如是業,何故似此安然坐。

     先已作衆罪,今仍日日作衆多地獄之因,既已知之,不應懈怠。

    地獄溶銅沸汁,觸之身肉皴裂,極其燒燃,須受如是之苦,若已作生地獄之業,何故今為懈怠主宰,安閑而住?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也。

     巳三、欲求安樂不勤善法則成相違: 不勤修善希樂果,乖戾不忍苦惱多, 死王所執希天壽,哀哉衆苦所摧傷。

     於安樂因之善法不精進,而欲求樂果,於輕微苦亦乖戾不忍者,苦之損害更多,為死所執持而希冀如天人長壽於如是等者,所欲不能得,唯得所不欲,哀哉惟為諸苦之所摧折也。

     巳四、勸勤修脫苦方便: 依此人身如舟航,得渡生死大苦流, 此舟後時難再得,愚夫斯時勿酣卧。

     若爾,當雲何耶?於得暇滿所依勉力,便能渡一切苦,言依此人身如舟航得渡生死大苦流者,謂暇滿大義也。

    暇滿罕能成就,此舟後難再得,故呼愚夫而告之,謂得此舟時,勿貪偃卧,當由小中大三大道之門渡生死河也。

    明暇滿難得,已得之時須勵力也。

     寅二、斷貪着惡事之懈怠: 歡喜之因亦無數,獨舍正法殊勝喜, 好樂散亂及掉舉,是衆苦因汝何取。

     修行正法是此後無量歡喜因之方便,汝何獨舍此殊勝歡喜,而好樂苦果之因,罪惡愦鬧散亂掉舉衆多所不應為之事?不應喜樂,是苦因故。

     寅三、斷於善法怯弱之懈怠。

    分三: 卯一、誓緻力對治怯弱;卯二、引教明雲何修對治之法;卯三、勉力則能斷懈怠而成菩提。

    今初: 無怯弱集精進軍,勤求自身得堪能, 應修自他平等觀,亦修自他易地想。

     如國王由四法之門,能勝強敵,菩提薩埵亦應先高尚其心,由於道學修意無[擇-幸+表]弱之披甲精進,以加行集二資糧軍之加行精進,正修恭謹存正念知,身心堪能自有主宰,然後修如下所述自他平等,自他交換也。

     卯二、引教明雲何修對治之法: 不應怯弱作是言,我何能成大菩提,一切如來真語者,悉皆谛實如是說。

     蚊蠅虻蚋及蜂蟻,乃至任何蟲豸類,若依之生精進力,亦得無上大菩提。

     若謂成佛須利根上智作大精進,集積福德資糧,經衆多無數劫,修極難行苦行,方能成就,我不如是,故我雲何能成菩提?不應如是怯弱畏縮。

    此是如來真實語者所說真實語,非倒說邪因,應可堅信。

    佛語雲何?謂如《妙臂請問經》所說:「複次菩薩如是正真随學,作是思維,随於獅子虎狼鵰鹫鵝鶴烏鴉枭鳥蚊蠅蜂蚋一切身中,悉能成就無上菩提,況我現得人身,甯舍生命,亦應勤精進,求證無上菩提也。

    」《寶雲經》中,亦作如是說。

     卯三、勉力則能斷懈怠而成菩提。

    分四: 辰一、思維起精進力即能得菩提;辰二、成就菩提之難行,不及惡趣之苦一分故應忍;辰三、如醫王以輕方能治重病故應忍;辰四、此中無苦增長安樂故應歡喜。

    今初: 如我生於人類中,已知利害明取舍, 若能不舍菩提行,雲何不證菩提果。

     如前所說經雲蚊蠅蜂蚋蟲豸之微,若發精進力積集資糧,亦能得無上難得之菩提果,如我已生於殊勝種類之人中,具殊勝意樂,於成就菩提能知利害取舍,若不舍修菩提行,我雲何不能證菩提果?決定能證,應如是思維也。

     辰二、成就菩提之難行不及惡趣苦一分故應忍。

    分三: 巳一、不應怖畏舍手足等難行;巳二、不及惡趣之苦一分;巳三、為治重病應忍輕苦。

    今初: 若言須舍手足等,如是難行我所畏, 我今怖畏但愚癡,不能辨别輕重爾。

     若謂雖精進即能成就,而須舍手足頭目等難行苦行,非我所能,故我怖畏。

    怖畏施手足等,惟是於苦之輕重差别未善辨别,昧於取舍之故,不應怖畏也。

     曾於無數俱胝劫,經地獄苦百千返, 割截焚燒并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