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司南抄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誦且行。
時有長者怪而問之。
沙彌爾時具以事答。
長者聞之即語沙彌:勿生憂惱!從今已後,常相供給。
宜常精勤誦習經典。
時此沙彌賴此長者,不複乞食。
專心誦經,常得充足。
爾時師長乃往過去光佛是,誦經沙彌今釋迦佛是,施食長者今阿難是。
由過去時常施誦經沙彌食故,有大功德,智惠淵廣,多聞博達,佛所咨嗟,總持第一。
能自開智 開者,顯也。
此本智起,顯真理二障,雲亡能自生起故。
如睡覺智 如人夢中作夢,唯自知故,餘人不了。
此智亦爾,唯佛自知,十地不了。
寫瓶有寄,故囑傳燈 《涅盤經》第二十八雲:師子吼言:「阿難,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為人開說正語正義,猶如寫水置之異器。
阿難,比丘亦複如是,從佛所聞,如聞轉說。
」 菩薩形異處疎 疎,遠也。
佛剃發染衣,菩薩寶冠璎珞,故雲形異;菩薩随緣利生,故雲處疎。
羯尼迦樹 此雲黃金花樹,似此方槐樹。
其花稍似花。
又金花樹花色如金,含異香。
将此花和巨勝押油塗身,逆風五十步聞香。
八戒中不得香油塗身者是。
頻毗娑羅 此雲影肩,即阿闍世王之父。
阿闍世此雲未生怨。
其子名阿輸迦,又雲阿育,此雲無憂。
罹災 上音離,憂也。
又罹者,被也。
攘 以手禦人。
又卻。
乃命太子 即阿闍世知東宮之事。
命,囑也。
監攝 監臨,察明也。
憲 法也。
時吠舍離主 吠舍離城去王舍城二百餘裡。
戎裝欲襲 戎服。
戎,武,軍也,兵也。
襲者,有鐘鼓曰伐,無曰讨,掩其不備曰襲。
邊侯聞命 命,告也。
基 本也。
趾 音止。
足也。
鹫 即鵰也。
鹫鳥黑色多子也。
釋迦菩薩化受鹫身 如來過去為鹫鳥,多取水谷米,於此山中養育父母。
今日成佛,於此說法,報昔日恩爾。
接北山之陽 山南曰陽,山北曰陰。
若是河,南岸曰陰,北岸曰陽。
孤标特起 近有諸小山,象頭山、毗富羅山等,此鹫峰山最高,故雲孤标。
垂五十年 垂,近也。
自麓(音鹿)之峰 麓者,山腳也。
之,往也。
山頂曰峰。
跨壑淩岩 跨,越也。
又逾陰曰跨,登峻曰淩。
一為下乘 「即王至此下乘」,彼法重人顯為後軌。
二謂退凡 一雲凡者凡庶。
意者是皇親帝戚即得同往,不是者即簡退。
二雲凡者凡夫。
有經說王宮總是初果聖人,簡凡夫不令用往。
大軍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如共一船,憂喜同故 《易》雲:同舟而濟,則胡越何患乎異? 印玺(斯爾反) 玺,印也。
又曰天子之玺,以玉為之。
古者尊卑通用,自秦以來唯天子得其稱也。
法謂軌持 軌謂軌則,令生解故;持謂任持,持自性故。
待衆緣故 待,藉也。
大蟒(摸朗反) 大蝦蟆也。
或長二十裡,或三十裡,或四十裡,準下經長五百由旬。
田蛗 正作蛗(房久反)。
蛗螽音終,秋蟲也。
《法華疏》作田蚥(扶宇反)。
《玉燭》雲:即旱地蝦蟆。
蟲蛇水蛤等,皆是腹行之類。
此等皆上山聽經來。
悭儉(巨險反) 去奢縱約謂之險。
或眉間流照表示一乘 是《法華經》第一雲:「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乇天。
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四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得聞諸佛所說經法。
」 或合蓋現奇,彰難思德 是《維摩經》:爾時毗耶離大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
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皇唐禦曆,建寅為正。
西國三際,際各四月。
即同往古,建子為正,黑半标元 《書》雲:周統天,以建子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養根於黃泉之下,色尚赤。
赤主太陽,太陽者天也,故稱天統。
以夜半為朔。
殷統地,以建醜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始萌牙,色尚白。
白者陰氣,陰氣者地也,故稱地統。
以雞鳴為朔。
夏統人,以建寅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敷甲而出,革變人眼目,色尚黑。
人得加功,故稱人統。
以平旦為朔。
《最勝王疏》雲:三際者,謂寒、熱、雨際。
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寒際,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熱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雨際。
間錯 錯雜也。
為經之主 主,謂宗主也。
明其報得 謂天帝釋、斑足王講讀般若。
又「過去複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現生獲報」等。
此兼人法,雲觀如來 此《觀如來品》據羅什譯本,雲《觀空品》。
初一善哉,贊他心德 「吾知十六諸國王等鹹作是念」等。
次一善哉,贊起悲深 「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诃薩」等。
涉有未始迷空 始,曾也。
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 且觀阿耨池革竿大千界。
又雲摩竭陀國西北有黑山,三大六小九黑山。
北有雪山,雪山北有香醉山。
何雲香醉山?香氣芬馥,人聞即醉。
春夏秋時人不得過,冬月方得,香氣歇故。
阿羅漢受變易身 《最勝王疏》第五卷雲:雙賢法将以前導,群聖象子而後随。
迦葉入雞山而不皈,阿難蹈恒水而長往等,不入無餘涅盤,皆是變易身也。
雙賢法将以前導 者,《論》雲二月十五日臨般涅盤時,舍利弗不忍見佛涅盤,辭佛於羅閱城,於摩庾村本生處入涅盤。
目連見舍利弗入涅盤,亦辭佛於摩庾村本生處入涅盤。
此二尊者并才識明敏,位望崇高,夙契蘭芳,終嘗露味。
加以侍佛,即各居一面,和僧即共号雙賢。
群聖象子而後随 者,《智度論》第二雲:佛滅度後,迦葉召千羅漢會耆闍山,将集法藏,時夏三月初十五日。
說戒時坐定,諸羅漢議雲:誰能結集毗尼法藏?阿泥盧豆言:憍梵鉢頭能知毗尼法藏。
今在天上屍利沙樹園,住三十三天上合棔樹,遣使請來。
迦葉差下座比丘名善覺往召。
彼憍梵見來,非常怪異,問彼使曰:何事得來閻浮提中?不有魔事,乃至佛滅不耶?我師和尚舍利弗在不?我同和尚目乾連在不?使言:并不忍見佛涅盤,於先滅度。
更問使言:佛已滅度,更有何事?應盡說之。
答言:佛已涅盤,結集三藏。
故請尊者,傳受律文。
唯願慈悲,降臨彼衆。
彼聞佛及本師舍利弗、目連等已入涅盤,遂歎無常。
化火焚身,應時滅度。
火中流乳,乳中有聲,說伽他曰:憍梵鉢提稽首禮,妙衆第一大德僧。
聞佛涅盤我亦爾,如大象去象子随。
時使從天收三衣鉢,還至石室。
迦葉入雞山而不歸 者,《賢劫章疏》雲:迦葉在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下生。
将三衣鉢及十八種物現見彌勒龍華會,助佛揚化。
雞足山者,何雲雞足山?三峰仰如雞足,迦葉以神力入此山坐,還合此山。
其十八種物,定力任持。
阿難蹈恒水而長往 者,《付法藏傳》雲:大迦葉以法付阿難,阿難承命廣宣正法。
有一比丘妄說《法句》,阿難示教,彼不從命,因此感歎,往毗舍離恒河中流入般涅盤。
又《西域記》第七雲:阿難到殑伽河昇空入滅,化火焚骸,骸中又析舍利,分為二分。
一堕南岸與摩竭陀王,一堕北岸與吠舍厘王。
帝釋往昔有三十二人以為同伴,有善法夫人、歡喜園生人歡喜夫人、設支夫人同修勝業,故生天中。
有善法堂、園生樹、歡喜園、設支夫人,此等因緣,如餘處說 帝釋過去名繭兒,即是賤人。
曹主艱貧,令其與人家作,為他守獄。
其性多慈,每見獄囚,心生不忍,方便安隐,令常歡喜。
諸囚賀鬼,如得出已,各留一事衣賞。
不經年内财物盈家。
曹主見喜,遂放從良。
其人得放已後,與朋友三十二人因茲結會,同修勝業。
相謂曰:宿種盜因,今為仆隸,從□宜阪修尊勝業。
每見險道,往來效力,平治修饬,日陪功多,不經歲月,險路皆平。
後有相君行此國境,至此縣境,見道平坦,裁莳蒙密,便問縣令宰君。
答雲:此縣有一賤人,結人引修結善,非其□□。
聞□己,乃為奏聞。
得為本郡縣令。
後為本部縣令,遂聘一妻,目為善法夫人。
勝心不止,又納一妻,漸取至三。
謂歡喜、園生、設支夫人。
置立一堂,善法夫人施寶瓶,須雲善法堂。
第二夫人種樹,名花異果供養,感遂目為歡喜園。
第三夫人複買地栽樹,既蘊清涼,林木繁密,号為生樹。
第四夫人唯事嬌妍,不修勝福。
三個謂曰:汝何不修福乎?第四夫人雲:汝三個夫人既被輕賤,曲求其意。
所以修福,欲貪寵愛。
我自得寵,何用福乎?其縣令生忉利天中殊勝殿内,三十二人亦同生彼。
於城西面各有八宮,為帝臣釋,輔翼而住。
即有善法法堂、歡喜園,園生樹。
時帝釋觀天眼,見設支作水劄鳥,在於池邊,食諸水族。
時帝釋化其身為水劄鳥同居,此鳥其後即将水劄鳥上天,安其架上。
未盈暑夕,三介夫人同見,各述往因。
禅鳥笑弄,鳥慚無措,因即欲歸舊居。
帝釋與三皈五戒言:第一不煞生,是水劄鳥或能持不?答言:能持。
乃至四戒亦爾。
既受戒已,後帝釋禮之於上士,變化身為死魚,随流而下,至於鳥薮,如是忍餓不食七日,遂緻命終。
若持戒時心生念言:我若生天,不如三界中□。
為此之願,不生天中,乃於修羅宮中。
時帝釋觀察,見不昇天,生於何處?後乃於修羅宮中生作美女,為帝釋夫人。
餘家釋修羅女最妖娆。
天帝聞之,遣使求索。
修羅雲:帝釋福德,令我得座七寶宮殿,我女與之。
帝釋以寶冠拟海,即成寶殿,修羅歡喜,遂即嫁與。
因以帝釋修羅相戰。
言修羅亦雲執日 者執者,障也。
修羅名曰非天。
四天王天先與其戰,日月天子放盛光明,射非天之眼。
此為非天前鋒,以手執日,障蔽其光,故曰執日。
日月薄蝕,自此而興。
此事廣如《司南》第三内釋。
此是略抄□□。
三焦(咋焦反) 音顀。
僥(五聊反) 國名也。
人長一尺五寸。
音堯。
阿難結集 今略陳綱要,以作五了。
一結集時,二結集主,三結集處,四結集衆,五結集人。
初時者,為佛涅盤,大地六種震動,江河倒流,暴風卒起,百獸哮吼命盡,諸天人神号咷悲泣哽咽,法大聖人亦皆滅度。
佛滅度後,第一七日造棺椁成。
第二七日佛在棺中,於俱屍那城四門出入,一切
時有長者怪而問之。
沙彌爾時具以事答。
長者聞之即語沙彌:勿生憂惱!從今已後,常相供給。
宜常精勤誦習經典。
時此沙彌賴此長者,不複乞食。
專心誦經,常得充足。
爾時師長乃往過去光佛是,誦經沙彌今釋迦佛是,施食長者今阿難是。
由過去時常施誦經沙彌食故,有大功德,智惠淵廣,多聞博達,佛所咨嗟,總持第一。
能自開智 開者,顯也。
此本智起,顯真理二障,雲亡能自生起故。
如睡覺智 如人夢中作夢,唯自知故,餘人不了。
此智亦爾,唯佛自知,十地不了。
寫瓶有寄,故囑傳燈 《涅盤經》第二十八雲:師子吼言:「阿難,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為人開說正語正義,猶如寫水置之異器。
阿難,比丘亦複如是,從佛所聞,如聞轉說。
」 菩薩形異處疎 疎,遠也。
佛剃發染衣,菩薩寶冠璎珞,故雲形異;菩薩随緣利生,故雲處疎。
羯尼迦樹 此雲黃金花樹,似此方槐樹。
其花稍似花。
又金花樹花色如金,含異香。
将此花和巨勝押油塗身,逆風五十步聞香。
八戒中不得香油塗身者是。
頻毗娑羅 此雲影肩,即阿闍世王之父。
阿闍世此雲未生怨。
其子名阿輸迦,又雲阿育,此雲無憂。
罹災 上音離,憂也。
又罹者,被也。
攘 以手禦人。
又卻。
乃命太子 即阿闍世知東宮之事。
命,囑也。
監攝 監臨,察明也。
憲 法也。
時吠舍離主 吠舍離城去王舍城二百餘裡。
戎裝欲襲 戎服。
戎,武,軍也,兵也。
襲者,有鐘鼓曰伐,無曰讨,掩其不備曰襲。
邊侯聞命 命,告也。
基 本也。
趾 音止。
足也。
鹫 即鵰也。
鹫鳥黑色多子也。
釋迦菩薩化受鹫身 如來過去為鹫鳥,多取水谷米,於此山中養育父母。
今日成佛,於此說法,報昔日恩爾。
接北山之陽 山南曰陽,山北曰陰。
若是河,南岸曰陰,北岸曰陽。
孤标特起 近有諸小山,象頭山、毗富羅山等,此鹫峰山最高,故雲孤标。
垂五十年 垂,近也。
自麓(音鹿)之峰 麓者,山腳也。
之,往也。
山頂曰峰。
跨壑淩岩 跨,越也。
又逾陰曰跨,登峻曰淩。
一為下乘 「即王至此下乘」,彼法重人顯為後軌。
二謂退凡 一雲凡者凡庶。
意者是皇親帝戚即得同往,不是者即簡退。
二雲凡者凡夫。
有經說王宮總是初果聖人,簡凡夫不令用往。
大軍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
如共一船,憂喜同故 《易》雲:同舟而濟,則胡越何患乎異? 印玺(斯爾反) 玺,印也。
又曰天子之玺,以玉為之。
古者尊卑通用,自秦以來唯天子得其稱也。
法謂軌持 軌謂軌則,令生解故;持謂任持,持自性故。
待衆緣故 待,藉也。
大蟒(摸朗反) 大蝦蟆也。
或長二十裡,或三十裡,或四十裡,準下經長五百由旬。
田蛗 正作蛗(房久反)。
蛗螽音終,秋蟲也。
《法華疏》作田蚥(扶宇反)。
《玉燭》雲:即旱地蝦蟆。
蟲蛇水蛤等,皆是腹行之類。
此等皆上山聽經來。
悭儉(巨險反) 去奢縱約謂之險。
或眉間流照表示一乘 是《法華經》第一雲:「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乇天。
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四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得聞諸佛所說經法。
」 或合蓋現奇,彰難思德 是《維摩經》:爾時毗耶離大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
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皇唐禦曆,建寅為正。
西國三際,際各四月。
即同往古,建子為正,黑半标元 《書》雲:周統天,以建子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養根於黃泉之下,色尚赤。
赤主太陽,太陽者天也,故稱天統。
以夜半為朔。
殷統地,以建醜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始萌牙,色尚白。
白者陰氣,陰氣者地也,故稱地統。
以雞鳴為朔。
夏統人,以建寅之月為正者,其時萬物敷甲而出,革變人眼目,色尚黑。
人得加功,故稱人統。
以平旦為朔。
《最勝王疏》雲:三際者,謂寒、熱、雨際。
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寒際,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熱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雨際。
間錯 錯雜也。
為經之主 主,謂宗主也。
明其報得 謂天帝釋、斑足王講讀般若。
又「過去複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現生獲報」等。
此兼人法,雲觀如來 此《觀如來品》據羅什譯本,雲《觀空品》。
初一善哉,贊他心德 「吾知十六諸國王等鹹作是念」等。
次一善哉,贊起悲深 「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诃薩」等。
涉有未始迷空 始,曾也。
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 且觀阿耨池革竿大千界。
又雲摩竭陀國西北有黑山,三大六小九黑山。
北有雪山,雪山北有香醉山。
何雲香醉山?香氣芬馥,人聞即醉。
春夏秋時人不得過,冬月方得,香氣歇故。
阿羅漢受變易身 《最勝王疏》第五卷雲:雙賢法将以前導,群聖象子而後随。
迦葉入雞山而不皈,阿難蹈恒水而長往等,不入無餘涅盤,皆是變易身也。
雙賢法将以前導 者,《論》雲二月十五日臨般涅盤時,舍利弗不忍見佛涅盤,辭佛於羅閱城,於摩庾村本生處入涅盤。
目連見舍利弗入涅盤,亦辭佛於摩庾村本生處入涅盤。
此二尊者并才識明敏,位望崇高,夙契蘭芳,終嘗露味。
加以侍佛,即各居一面,和僧即共号雙賢。
群聖象子而後随 者,《智度論》第二雲:佛滅度後,迦葉召千羅漢會耆闍山,将集法藏,時夏三月初十五日。
說戒時坐定,諸羅漢議雲:誰能結集毗尼法藏?阿泥盧豆言:憍梵鉢頭能知毗尼法藏。
今在天上屍利沙樹園,住三十三天上合棔樹,遣使請來。
迦葉差下座比丘名善覺往召。
彼憍梵見來,非常怪異,問彼使曰:何事得來閻浮提中?不有魔事,乃至佛滅不耶?我師和尚舍利弗在不?我同和尚目乾連在不?使言:并不忍見佛涅盤,於先滅度。
更問使言:佛已滅度,更有何事?應盡說之。
答言:佛已涅盤,結集三藏。
故請尊者,傳受律文。
唯願慈悲,降臨彼衆。
彼聞佛及本師舍利弗、目連等已入涅盤,遂歎無常。
化火焚身,應時滅度。
火中流乳,乳中有聲,說伽他曰:憍梵鉢提稽首禮,妙衆第一大德僧。
聞佛涅盤我亦爾,如大象去象子随。
時使從天收三衣鉢,還至石室。
迦葉入雞山而不歸 者,《賢劫章疏》雲:迦葉在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下生。
将三衣鉢及十八種物現見彌勒龍華會,助佛揚化。
雞足山者,何雲雞足山?三峰仰如雞足,迦葉以神力入此山坐,還合此山。
其十八種物,定力任持。
阿難蹈恒水而長往 者,《付法藏傳》雲:大迦葉以法付阿難,阿難承命廣宣正法。
有一比丘妄說《法句》,阿難示教,彼不從命,因此感歎,往毗舍離恒河中流入般涅盤。
又《西域記》第七雲:阿難到殑伽河昇空入滅,化火焚骸,骸中又析舍利,分為二分。
一堕南岸與摩竭陀王,一堕北岸與吠舍厘王。
帝釋往昔有三十二人以為同伴,有善法夫人、歡喜園生人歡喜夫人、設支夫人同修勝業,故生天中。
有善法堂、園生樹、歡喜園、設支夫人,此等因緣,如餘處說 帝釋過去名繭兒,即是賤人。
曹主艱貧,令其與人家作,為他守獄。
其性多慈,每見獄囚,心生不忍,方便安隐,令常歡喜。
諸囚賀鬼,如得出已,各留一事衣賞。
不經年内财物盈家。
曹主見喜,遂放從良。
其人得放已後,與朋友三十二人因茲結會,同修勝業。
相謂曰:宿種盜因,今為仆隸,從□宜阪修尊勝業。
每見險道,往來效力,平治修饬,日陪功多,不經歲月,險路皆平。
後有相君行此國境,至此縣境,見道平坦,裁莳蒙密,便問縣令宰君。
答雲:此縣有一賤人,結人引修結善,非其□□。
聞□己,乃為奏聞。
得為本郡縣令。
後為本部縣令,遂聘一妻,目為善法夫人。
勝心不止,又納一妻,漸取至三。
謂歡喜、園生、設支夫人。
置立一堂,善法夫人施寶瓶,須雲善法堂。
第二夫人種樹,名花異果供養,感遂目為歡喜園。
第三夫人複買地栽樹,既蘊清涼,林木繁密,号為生樹。
第四夫人唯事嬌妍,不修勝福。
三個謂曰:汝何不修福乎?第四夫人雲:汝三個夫人既被輕賤,曲求其意。
所以修福,欲貪寵愛。
我自得寵,何用福乎?其縣令生忉利天中殊勝殿内,三十二人亦同生彼。
於城西面各有八宮,為帝臣釋,輔翼而住。
即有善法法堂、歡喜園,園生樹。
時帝釋觀天眼,見設支作水劄鳥,在於池邊,食諸水族。
時帝釋化其身為水劄鳥同居,此鳥其後即将水劄鳥上天,安其架上。
未盈暑夕,三介夫人同見,各述往因。
禅鳥笑弄,鳥慚無措,因即欲歸舊居。
帝釋與三皈五戒言:第一不煞生,是水劄鳥或能持不?答言:能持。
乃至四戒亦爾。
既受戒已,後帝釋禮之於上士,變化身為死魚,随流而下,至於鳥薮,如是忍餓不食七日,遂緻命終。
若持戒時心生念言:我若生天,不如三界中□。
為此之願,不生天中,乃於修羅宮中。
時帝釋觀察,見不昇天,生於何處?後乃於修羅宮中生作美女,為帝釋夫人。
餘家釋修羅女最妖娆。
天帝聞之,遣使求索。
修羅雲:帝釋福德,令我得座七寶宮殿,我女與之。
帝釋以寶冠拟海,即成寶殿,修羅歡喜,遂即嫁與。
因以帝釋修羅相戰。
言修羅亦雲執日 者執者,障也。
修羅名曰非天。
四天王天先與其戰,日月天子放盛光明,射非天之眼。
此為非天前鋒,以手執日,障蔽其光,故曰執日。
日月薄蝕,自此而興。
此事廣如《司南》第三内釋。
此是略抄□□。
三焦(咋焦反) 音顀。
僥(五聊反) 國名也。
人長一尺五寸。
音堯。
阿難結集 今略陳綱要,以作五了。
一結集時,二結集主,三結集處,四結集衆,五結集人。
初時者,為佛涅盤,大地六種震動,江河倒流,暴風卒起,百獸哮吼命盡,諸天人神号咷悲泣哽咽,法大聖人亦皆滅度。
佛滅度後,第一七日造棺椁成。
第二七日佛在棺中,於俱屍那城四門出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