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司南抄卷第一

關燈
逢師子王,侍送之人怖畏逃散,唯女獨在車中。

    師子來見,負女而去,遠入深山,采果逐禽以用資給。

    歲月既淹,生育男女,形雖類人,而性暴惡。

    男漸長大,白其母曰:我為何類?父獸母人。

    母乃為陳昔事。

    子曰:人畜既殊,何不舍去而相守耶?母曰:非不有心,但無由免脫。

    子後逐父登履山谷,察其經涉。

    他日伺父遠去,即擔攜母妹,下投人裡,至母本國。

    訪問舅氏,宗嗣已絕,寄止村闾。

    其師子王還,不見妻子,憤恚出山,咆吼人裡,男女往來多被其害。

    百姓以事啟王。

    王率四兵,簡募猛士,将欲圍射師子。

    師子見已,發聲瞋吼,人馬傾墜,無敢赴者。

    如是多日,竟無其功。

    王複賞告令,有能煞師子者,當賜億金。

    子白母曰:饑寒難處,赴王募如何?母曰:不可。

    彼雖是獸,仍為汝父,若其煞者,豈複名人?子曰:若不如是,彼終不去,或當尋逐我等,來人村闾。

    一旦王知,我等還死,亦不相留。

    何者?師子為暴,緣娘及我,豈有為一而惱多人?二三思之,不如應募。

    於是遂行。

    師子見已,馴伏歡喜,都無害心。

    子遂以利刀開喉破腹。

    雖加此苦,而慈愛情深,含忍不動,因即命絕。

    王初聞歡喜,怪而問之:何因爾也?竟不實言。

    種種窮迫,方乃具述。

    王曰:磋乎!非畜種者,誰辦此心?雖然,我先許賞,終不違言。

    但汝煞父,悖逆之人,不得更居我國。

    敕有司多與金寶,逐之荒外,即莊兩船,多置黃金及資糧等,送着海中,任随流逝。

    男船泛海至此寶渚,見豐奇玩,即便止住。

    後商人将家屬采寶,複至其間,乃煞商人,留其婦女。

    如是産育子孫,經無量代,人衆漸多,乃立君臣。

    以其遠祖執煞師子,因為國稱。

    女船泛海至婆剌斯西,為鬼魅所得,生育群女,今西大國是也。

     竹林園、白鹭池 《止迷記》雲:即迦蘭陀長者施此竹林以為精舍。

    迦蘭陀者,雲好鳥,類以鹄,群飛,多栖竹林。

    昔有國王出城遊觀,息此竹下。

    王時正睡,有蛇來,欲螫王。

    鳥見蛇來,一時驚飛以寤王睡。

    王因鳥覺得免蛇災,便以竹林将養此鳥,乃命林主以時散食養鳥。

     迦蘭陀鳥 故林主以養迦蘭陀鳥,時人謂之迦蘭陀長者。

    林側有陀曰鹭栖集其中,謂鹭陀長者。

    於此池側建立精舍,亦是如來說經之處。

    又依唐三藏說雲:長者先以林将施以外道,後生悔心,欲以施佛。

    是時地神知長者意,乃於林中現龍蛇等種種怪異驚之,欲令出去。

    外道惶怖仍不出,地神顯形而怒之曰:汝宜速出,不得住此,主人以林欲将施佛。

    外道懷慚,舍之而去。

    外道去已,便将施佛。

     最勝天王 《止迷記》雲:他化自在天王,亦名最勝。

     曼殊室利 《止迷記》雲:此雲妙吉祥,亦雲妙德。

    是過去平等龍種上智尊王佛。

     那伽室利 《止迷記》雲:那伽,此雲龍。

    室利,此雲吉祥。

     蕩洋 《切韻》:上緒朗反。

    蕩,滌除也。

    非此之意,合作「蕩」字。

    《切韻》:蕩,大搖放動也。

    又廣遠也。

    水在河内也。

    下指音,水流音也。

     渤澥 海别名也。

     佛果久近,握鏡融心 時久成佛者,如下經雲:此十四忍「若佛菩薩不由此門得一切智者,無有是處。

    」又如疏雲:「大果難感,故經五忍;萬行難備,漸次而修。

    從因至果為十四忍」,時近成。

    如下經雲:「但斷三界無明盡者即名為佛。

    」握,持也。

    融,明也。

    修行之人若遇此經,即知成佛久近。

    加持明鏡,心中明白也。

     淨信則福越河沙 如經雲:「若有人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為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於此經中,乃至起於一念淨信。

    」 持讀乃災殃霧卷 如下經雲:「若國欲亂,鬼神先亂。

    鬼神亂故,即萬人亂。

    當有賊起,百姓喪亡。

    國王太子,王子百官,互相是非。

    天地變怪,日月衆星失時失度。

    大火、大水及大風等,是諸難起,皆應受持講讀此般若波羅蜜多」,乃至「無量過咎,悉皆消滅。

    」 現迹王宮 現八相:生天、降神、納妃、出家、苦行、成佛、轉法輪、入涅盤。

     教理行果 教謂音聲言教,理謂法界,行謂般方便,果謂淨土法身。

     如意寶 者,《維摩疏》雲:此四天下有一金翅鳥,食四生龍,名曰正音,壽八千歲,日食一龍。

    命欲終時,諸龍吐毒,不複能食。

    罪於金剛山頂,毒氣發火。

    難陀龍王恐燒寶山,降雨澆之。

    身肉消盡,唯餘其心,大如人髀,純琉璃色。

    帝釋得之,為髻中珠。

     三寶於是現世間 疏雲:覺道既成,佛寶也;法輪即轉,法寶也;五人出家得道,僧寶也。

     因犯制戒 如律中雲:時阿那律迂行,有一女人随那律後。

    女人夫智求妻不得,複見阿那律後行。

    夫言那律共其女人,其遂亂打那律。

    從此佛制比丘,不得共女人同道行也。

     梗概 《切韻》雲:謂大略也。

     雞薗 《西域記》雲:王舍城東南「有屈吒阿濫摩僧伽藍唐言雞園,無憂王之所建也。

    無憂王初信佛法也,式遵崇建,修植善種,召集千僧,凡聖兩衆,四事供養,什物周給,」造此伽藍所居之也。

     無憂王 者,如來入涅盤後第一百年,有阿輸迦,唐言無憂。

    舊曰阿育者,訛也。

     阿[少/兔]樓豆 阿那律,或雲阿奴侯反樓豆。

     《大術經》 《大術經》即是《摩诃摩耶經》。

    是佛親生之母有大幻術,故名大術。

     揚摧(音崔) 《莊子音義》雲:粗略法門也。

    又雲:摧,略也。

    而揚,顯之也。

     因或具阙 衆生因中具有實相性,阙觀照用。

    具實相性者,如下經雲:「一切有情,此為覺性」等。

    阙觀照用者,有全阙者,有得者。

    若十信已前,有退有進,如輕毛等。

    全阙觀照用,若十住已後,依五忍法以為修行。

    疏雲:「經說五忍,即是慧故。

    」分得觀照用也。

     諒在 上信也,實也。

     周星隐耀 客準《周書異記》雲: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神光五色貫入太微,先遍西方,漸入東夏。

    問太史蘇由曰:是何祥也?由曰:有大聖人生在西域,一千年外聲教被此。

    镌石理之,在於西郊。

    佛生時也。

    《普曜經》雲:普放大光,照三千界。

    即《左傳》說恒星不現夜明也。

     漢日通津 《法本記》及《釋迦方志》雲:後漢明帝永平三年夜夢金人,身長丈餘,項佩日月光,飛行殿前。

    帝問:何瑞?傅毅答曰:臣聞西域有神名佛,陛下所夢,将必是乎?敕遣郎中蔡愔(上七蓋反,下於淫反)博士秦景等,從雪嶺南西入天竺,圖佛形像,尋訪沙門。

    摩騰法蘭同屆東洛。

    佛滅至今大唐大曆十二年丁巳歲,計有一千七百五十六年。

     勿懷取舍而欲指南 若取空舍有,須道一邊,非契中道。

    如車上人常指南方,便着一邊也。

    《書》雲:如□□□□郊谒太清太廟。

    用指南車将引天子東西南北行,時車上人常隻指南。

    既知南已,即知三定所也。

     仁王則請主,彰廣敬之令暮 仁王則請主者,下經雲:「時波斯匿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雲何護佛果?雲何護十地行?』」疏雲:「三業至誠利樂故問」。

    問:仁王何須為請主耶?答:是彰廣敬之令暮也。

    故下疏雲:「上行下化。

    」令,去聲;善也,美也。

    又暮計有作謀、谟,皆同。

     護國則所為陳博愛之鴻業 據《法華疏》,為去聲,求也。

    護國則所為者,下經雲:「世尊大慈,普皆利樂。

    我等諸王,雲何護國?」此護國之法,是仁王所願求者也。

    故下《觀如來品疏》雲:「次為外護,滿本所求。

    」又《護國品疏》雲:「遂諸王願,有此品故。

    」又《囑累品疏》雲:「此令三寶久住,非王不能建立誦讀之所。

    滿請主所為,故囑付非餘。

    」問:仁王何須求護國法耶?答:是陳博愛之鴻業也。

    博,廣也。

    鴻,大也。

     有恩親故 親,愛也。

     拱揖 《爾雅》雲:兩手持為拱。

    又《論語疏》:拱,宗也。

    拱,崇敬也。

    揖,讓也,謂讓位也。

     遜接 遜(蘇困反),懼也。

     毅 《音義》:嚴也。

    又果敢也。

     儒者 儒者,濡也。

    夫習學事久,則濡潤其身,故謂久習者為儒也。

     《說文》王字德貫三才 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而中貫之為王。

    三者,天地人也。

    有德者道貫此三,名為王矣。

     兆庶乂安 萬萬億曰兆。

    庶,衆也。

    乂,康也。

    《詞》雲:天子曰兆民、兆庶,諸侯曰萬民。

     序者因由也 東西牆謂之序。

    此人作舍宅,先作東西牆弁其内外,而為堂宇之由漸,又序别内外也。

    何者?如宅無牆,客來則不别内外宅之深淺也。

    學者非覽序,終不測作者之意、次第深淺也。

    故知見牆方委宅之内外,披序方知作者之意。

     由緻 緻謂引而至之。

    又到也。

     鴻盧卿 九卿中一卿也。

    九卿者,太常卿主禮樂,衛尉卿主甲仗,光祿卿主酒食,鴻盧卿主僧尼賓客,司農卿主薗苑,正卿主宗室,大理卿主囚,太仆卿主馬,太府卿主庫藏。

     東夏西天,處雖懸曠 道安法師在東夏,親光菩薩在西天,故雲懸曠。

    懸,遠也。

    曠,廣也。

     北首而卧 首,向也。

     娑羅樹 者,此雲堅固林,表示如來真身堅固不可破壞。

    《涅盤經》三十七雲:佛告諸弟子:「我今時至,舉身疼痛,」「於七寶床右脅而卧。

    頭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後背東方。

    」「娑羅樹林四雙八隻,西方一雙在如來前,東方一雙在如來後,北方一雙在佛之首,南方一雙在佛之足。

    」 梵壇治之 梵謂梵王,壇是宗法。

    默擯為是,梵壇治也。

    為梵子有過,令諸梵衆默不共語。

    佛令比丘學梵王法,故雲梵壇治。

    又《顯隐》中有二解:一雲梵王治惡性人法,作壇令惡人壇中獨坐,不令共語;二雲約二禅已上,廣如《司南》第二中說。

     梁武帝 姓蕭名衍,在位四十九年。

    雖億兆務繁而卷不釋手,内外典籍皆為訓解。

    受佛得戒,崇信日增。

    自與僧講《涅盤經》,制五時論,常供千僧。

    内并行六齋八戒。

    三度舍身入常住,群臣奉贖。

    日止一食,永絕辛膻莒。

    蜀進藕芋,言似肉味,制不得進。

    敕天下绫錦不許作鳥獸文,裁剪之時,實所不忍。

    太廟祠祀,以蘇麥為三牲。

     阿難過去作長者時,供養誦經沙彌 《金藏要集》雲:昔過去久遠,有一比丘畜一沙彌,常令誦經,晝夜誡勅,無有休廢。

    若誦經少,即被呵責。

    至欲中時,複遣乞食。

    若稽留誦經不充,恐師瞋責,此沙彌甚為愁惱。

    為師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