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便辱百八罪不得勝。
是爲辱意入道。
轉入識。
識有所念當辱識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罪不得勝。
是爲辱識入道。
轉入眼。
眼所見好色。
當辱好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色入道。
眼所見中色。
當辱中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色入道。
眼所見惡色。
當辱惡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色入道。
轉入耳。
耳所聞好聲。
當辱好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聲入道。
耳所聞中聲。
當辱中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聲入道。
耳所聞惡聲。
當辱惡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聲入道。
轉入鼻。
鼻所聞好香。
當辱好香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香入道。
鼻所聞中香。
當辱中香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香入道。
鼻所聞惡臭。
當辱惡臭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臭入道。
轉入口。
口所得美味好語言。
當辱美味好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美味好語言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
當辱中味中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味中語言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味惡語言入道。
轉入身。
身所得好細軟可身。
當辱好細軟可身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細軟可身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
當辱中細軟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細軟入道。
身所得惡粗堅苦痛不可身。
當辱惡粗堅苦痛不可身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粗堅苦痛不可身入道。
佛言。
菩薩行如是。
爲應菩薩忍戒行。
菩薩以忍辱便得百八合道願。
便得百八本信入道。
便得百八出癡入慧。
便得百八歡喜還滅。
便得百八佛悲心。
便得百八未得佛道愁。
何等爲佛百八悲心。
何等爲百八未得佛道愁。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十方泥犁中人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禽獸蜎飛蠕動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薜荔中餓鬼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二十八天及諸天長壽憍樂不知苦習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帝王豪貴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癡人不解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人多癡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十方五道一切五道一切同法難得度脫。
如是菩薩爲得佛悲心。
便得佛愁。
謂菩薩念十方五道勤苦難得度脫愁。
菩薩已悲已愁百八愛復增多。
如是菩薩不可用百八愛增多故不悲愁。
佛言。
我但用十方五道勤苦悲愁故得佛。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悲。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愁。
佛言。
復有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爲菩薩百八惱。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
見十方泥犁中人拷掠毒痛。
欲往度脫不能度脫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
見禽獸蜎飛蠕動及人民轉相拷掠毒痛相殺。
菩薩欲度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
見薜荔餓鬼無所食。
欲度脫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作佛。
見世間人所作惡貪淫嗔恚烹殺祠祀貪利強盜快心恣意。
見是曹人死生五道苦痛無有斷絕。
雖上爲諸天無有別異。
要五道死生苦痛。
便不時得佛便生惱。
便增盛百八愛行。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謂菩薩未得佛經要百八黠。
未得佛泥洹要。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百八得佛經黠。
佛言。
謂菩薩能自護六情百八不行。
爲得佛經黠。
何等爲未得佛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
未得泥洹要。
佛言。
諸菩薩當校計百八出罪要。
便得入泥洹要。
菩薩復問。
佛言。
何等爲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所念爲罪出要當滅。
滅者爲得入泥洹要。
一切六情百八滅。
亦爲入泥洹要。
是爲菩薩出百八罪入泥洹要。
是爲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第一菩薩相聚會。
但當校計百八當令盡。
當求入慧出罪。
便應菩薩法。
二者當校計菩薩百八求入空法。
便出罪空法。
是爲菩薩百八校計出罪入道空。
三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罪法初起空生時。
當知校計滅歸空時。
是爲菩薩校計百八生滅。
爲合空以知生滅是爲菩薩諦校計。
四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持空法解盡法。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持空法解盡法。
佛言。
菩薩一切知十方所有本末皆空已。
知空知所有當覆滅盡。
菩薩知盡以爲諦。
即不復貪百八。
不復行著欲。
菩薩能自解當知盡。
是爲菩薩校計持空法解盡法。
是爲菩薩校計百八解盡應法。
五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法不復生。
已知不復生。
是爲菩薩校計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法。
六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
當得泥洹長生不覆滅不死。
菩薩得是校計自知苦。
是爲菩薩法知泥洹樂校計法。
七者菩薩當校計知百八盡泥洹念。
是爲菩薩知泥洹校計相念。
八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滅盡舍相念不復念。
是爲菩薩百八舍相念不復念校計。
九者菩薩當校計所念不盡便生雜相念。
以知雜相念。
當校計泥洹無所有何以故復有雜相念當覆滅。
是爲菩薩知雜相念校計。
十者菩薩當校計自知滅無所有。
長受泥洹相。
泥洹長生不覆滅。
是爲菩薩校計受泥洹相。
是爲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問佛。
何等爲菩薩十校計佛言。
一者菩薩自知百八罪。
亦當爲十方人說百八罪亦當爲人說十方生死五道苦痛。
常當爲十方人說萬物成敗本末生死無所有。
是爲菩薩一校計。
二者菩薩當
是爲辱意入道。
轉入識。
識有所念當辱識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罪不得勝。
是爲辱識入道。
轉入眼。
眼所見好色。
當辱好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色入道。
眼所見中色。
當辱中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色入道。
眼所見惡色。
當辱惡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色入道。
轉入耳。
耳所聞好聲。
當辱好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聲入道。
耳所聞中聲。
當辱中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聲入道。
耳所聞惡聲。
當辱惡聲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聲入道。
轉入鼻。
鼻所聞好香。
當辱好香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好香入道。
鼻所聞中香。
當辱中香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香入道。
鼻所聞惡臭。
當辱惡臭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臭入道。
轉入口。
口所得美味好語言。
當辱美味好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美味好語言入道。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
當辱中味中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味中語言入道。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味惡語言入道。
轉入身。
身所得好細軟可身。
當辱好細軟可身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細軟可身入道。
身所得中細軟。
當辱中細軟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中細軟入道。
身所得惡粗堅苦痛不可身。
當辱惡粗堅苦痛不可身不得令念。
便辱百八不得勝。
是爲辱惡粗堅苦痛不可身入道。
佛言。
菩薩行如是。
爲應菩薩忍戒行。
菩薩以忍辱便得百八合道願。
便得百八本信入道。
便得百八出癡入慧。
便得百八歡喜還滅。
便得百八佛悲心。
便得百八未得佛道愁。
何等爲佛百八悲心。
何等爲百八未得佛道愁。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十方泥犁中人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禽獸蜎飛蠕動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薜荔中餓鬼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二十八天及諸天長壽憍樂不知苦習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帝王豪貴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癡人不解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世間人多癡難得度脫。
謂菩薩得佛悲心。
念十方五道一切五道一切同法難得度脫。
如是菩薩爲得佛悲心。
便得佛愁。
謂菩薩念十方五道勤苦難得度脫愁。
菩薩已悲已愁百八愛復增多。
如是菩薩不可用百八愛增多故不悲愁。
佛言。
我但用十方五道勤苦悲愁故得佛。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悲。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愁。
佛言。
復有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諸菩薩問佛言。
何等爲菩薩百八惱。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
見十方泥犁中人拷掠毒痛。
欲往度脫不能度脫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
見禽獸蜎飛蠕動及人民轉相拷掠毒痛相殺。
菩薩欲度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佛。
見薜荔餓鬼無所食。
欲度脫不能度便生惱。
謂菩薩未得作佛。
見世間人所作惡貪淫嗔恚烹殺祠祀貪利強盜快心恣意。
見是曹人死生五道苦痛無有斷絕。
雖上爲諸天無有別異。
要五道死生苦痛。
便不時得佛便生惱。
便增盛百八愛行。
是爲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謂菩薩未得佛經要百八黠。
未得佛泥洹要。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百八得佛經黠。
佛言。
謂菩薩能自護六情百八不行。
爲得佛經黠。
何等爲未得佛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未得佛。
未得泥洹要。
佛言。
諸菩薩當校計百八出罪要。
便得入泥洹要。
菩薩復問。
佛言。
何等爲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佛言。
謂菩薩所念爲罪出要當滅。
滅者爲得入泥洹要。
一切六情百八滅。
亦爲入泥洹要。
是爲菩薩出百八罪入泥洹要。
是爲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第一菩薩相聚會。
但當校計百八當令盡。
當求入慧出罪。
便應菩薩法。
二者當校計菩薩百八求入空法。
便出罪空法。
是爲菩薩百八校計出罪入道空。
三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罪法初起空生時。
當知校計滅歸空時。
是爲菩薩校計百八生滅。
爲合空以知生滅是爲菩薩諦校計。
四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持空法解盡法。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持空法解盡法。
佛言。
菩薩一切知十方所有本末皆空已。
知空知所有當覆滅盡。
菩薩知盡以爲諦。
即不復貪百八。
不復行著欲。
菩薩能自解當知盡。
是爲菩薩校計持空法解盡法。
是爲菩薩校計百八解盡應法。
五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法不復生。
已知不復生。
是爲菩薩校計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法。
六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
當得泥洹長生不覆滅不死。
菩薩得是校計自知苦。
是爲菩薩法知泥洹樂校計法。
七者菩薩當校計知百八盡泥洹念。
是爲菩薩知泥洹校計相念。
八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滅盡舍相念不復念。
是爲菩薩百八舍相念不復念校計。
九者菩薩當校計所念不盡便生雜相念。
以知雜相念。
當校計泥洹無所有何以故復有雜相念當覆滅。
是爲菩薩知雜相念校計。
十者菩薩當校計自知滅無所有。
長受泥洹相。
泥洹長生不覆滅。
是爲菩薩校計受泥洹相。
是爲菩薩十校計。
佛言。
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問佛。
何等爲菩薩十校計佛言。
一者菩薩自知百八罪。
亦當爲十方人說百八罪亦當爲人說十方生死五道苦痛。
常當爲十方人說萬物成敗本末生死無所有。
是爲菩薩一校計。
二者菩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