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校計十方成敗牽證用示人。
是爲菩薩牽證校計解人法。
三者菩薩當校計十方人所有皆坐貪故著以貪著皆爲癡。
菩薩常當爲人解貪著解人癡。
菩薩亦當持貪癡還自況。
我未知菩薩道時貪癡亦劇。
是菩薩得是校計。
常當慈心解人貪癡。
是爲菩薩校計。
四者菩薩常當校計百八牽十方癡人作證。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牽十方癡人作證。
佛言。
十方人所念皆坐百八癡故。
菩薩去百八乃爲不癡。
菩薩失行百八行便爲癡。
常當牽十方癡人作證不得失。
是爲菩薩校計法。
五者菩薩當復校計百八牽十方阿羅漢作證者。
諸菩薩言。
復校計百八牽阿羅漢作證雲何。
佛言。
菩薩失行但坐貪著故。
當牽阿羅漢泥洹去無所有。
我何爲所念失行。
何爲當坐是苦所念。
牽阿羅漢泥洹常作證。
是爲菩薩校計法。
六者若復失行。
當校計百八牽辟支佛泥洹無所有作證。
是爲菩薩校計法。
七者菩薩若失行。
當復校計百八無所有。
當牽十方過去佛泥洹無所有。
十方過去佛皆我師。
皆取泥洹去。
我何爲失行行在世間。
菩薩已牽證便還攝行。
是爲菩薩牽證校計法。
八者菩薩復失行。
當復牽現在十方佛亦當泥洹去。
常當牽自證已自證當即還行。
是爲菩薩百八牽證還行校計法。
九者菩薩當校計百八復失行。
佛言。
我今作釋迦文佛。
我所主天地帝王人民皆屬我。
自在飛行大威神。
我要般泥洹去歸無所有。
常當牽我作證。
常當堅意求佛。
持我作證意不轉。
轉者爲失行。
便墮盛百八愛行中。
是爲菩薩校計。
十者菩薩常當盡力卻貪令不得受求。
受求者爲不應菩薩。
菩薩諦求分別思惟我所校計。
是爲菩薩五十校計。
佛言。
諸菩薩行安般守意常苦失行。
無有不失行。
時諸菩薩問佛。
何以故。
我曹作菩薩常苦失行。
佛言。
菩薩不厭生死苦習故。
不自覺生死習故。
不諦知生死盡無所有。
不諦知有佛泥洹道故。
佛言。
諸菩薩不可自用作菩薩道故。
貢高勝十方人。
佛言。
未得佛生死苦習未與盡合未與道合。
常有身體苦痛。
亦有寒熱苦。
亦有飢渴苦惱不能斷。
如是菩薩未可自怙其善。
佛言。
我未得佛時。
自謂智慧無能及者。
自謂知禪無能及者。
自謂知細微滅心無有及者。
佛言。
我已立身作釋迦文佛。
還自校計作菩薩時所知譬如一菩薩智。
今已作佛有所知譬如十方佛國中所有萬物菩薩。
佛言。
十方佛所有菩薩智慧。
未能得一方佛一小塵智。
菩薩即稽首問佛言。
我曹癡何以多不能及佛一塵智佛言。
用汝不厭生死苦習故。
不早取佛故。
不知細微意故。
不知滅本斷根故。
汝曹盡力精進行。
亦當知十方佛智慧。
諸菩薩問佛。
我何因緣生死多如是。
佛言。
汝曹不諦行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十二問三向中微意。
不知分別校計生死百八中細微意故。
使生死多難得佛。
佛言。
汝心未起時。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心轉作意。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意轉作識。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眼。
眼所見好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中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惡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耳。
耳所聞好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中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惡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鼻。
鼻所聞好香。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中香。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惡臭。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口。
口所得好味美好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身。
身所得好細軟可身。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中細軟。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惡粗堅苦痛不可身。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佛言。
一心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中。
一愛者當受一生死。
一愛者當受一身。
如是不盡五百四十爲受。
五百四十生死身。
意亦爾識亦爾。
好色亦爾中色亦爾惡色亦爾。
好聲亦爾中聲亦爾惡聲亦爾。
好香亦爾中香亦爾惡臭亦爾。
美味好語言亦爾。
中味中語言亦爾。
惡味惡語言亦爾。
好細軟可身亦爾。
中細軟亦爾。
惡粗堅苦痛不可身亦爾。
佛問諸菩薩。
寧知是不。
諸菩薩言。
聞佛說皆知。
佛言諸菩薩。
汝曹寧信有是無。
諸菩薩言。
信有是眾不疑但不解。
佛問諸菩薩汝曹發起來至我所。
寧知汝意中幾轉。
汝聞我造說經以來。
知汝意幾轉。
諸菩薩報佛言。
不知幾轉。
佛問諸菩薩。
何以故不知幾轉。
諸菩薩言。
我聞佛說經。
歡喜不知覺幾轉。
佛言。
汝曹來至今不覺意轉墮生死。
譬如是摩竭國中塵不知多少。
菩薩但坐失行。
不自知覺生死多少。
是故不即時得佛。
諸菩薩各各稽首歡喜受行。
諸菩薩各各稽首言。
未聞佛五十校計時。
自用不失行。
聞佛解五十校計。
自知失行。
佛言。
汝亦失行亦不失行。
菩薩復問。
何以失行亦不失行。
佛言。
汝至十方佛前自貢高自譽言。
我解無有是五十校計罪。
便墮罪失行。
是爲亦失行。
佛言。
不失行者。
菩薩至十方佛前。
常當自慚身體自慚生死自慚。
生墮罪不能校計知。
常持五十校計還自慚是爲菩薩不失行。
不自慚者常失行。
佛說如是。
諸菩薩各各自慚。
各各自悔。
各各自念滅盡非常苦空非身。
諸菩薩聞經皆大歡喜。
前爲佛作禮頭面著佛足。
受行而去。
是爲菩薩牽證校計解人法。
三者菩薩當校計十方人所有皆坐貪故著以貪著皆爲癡。
菩薩常當爲人解貪著解人癡。
菩薩亦當持貪癡還自況。
我未知菩薩道時貪癡亦劇。
是菩薩得是校計。
常當慈心解人貪癡。
是爲菩薩校計。
四者菩薩常當校計百八牽十方癡人作證。
諸菩薩復問佛。
何等爲牽十方癡人作證。
佛言。
十方人所念皆坐百八癡故。
菩薩去百八乃爲不癡。
菩薩失行百八行便爲癡。
常當牽十方癡人作證不得失。
是爲菩薩校計法。
五者菩薩當復校計百八牽十方阿羅漢作證者。
諸菩薩言。
復校計百八牽阿羅漢作證雲何。
佛言。
菩薩失行但坐貪著故。
當牽阿羅漢泥洹去無所有。
我何爲所念失行。
何爲當坐是苦所念。
牽阿羅漢泥洹常作證。
是爲菩薩校計法。
六者若復失行。
當校計百八牽辟支佛泥洹無所有作證。
是爲菩薩校計法。
七者菩薩若失行。
當復校計百八無所有。
當牽十方過去佛泥洹無所有。
十方過去佛皆我師。
皆取泥洹去。
我何爲失行行在世間。
菩薩已牽證便還攝行。
是爲菩薩牽證校計法。
八者菩薩復失行。
當復牽現在十方佛亦當泥洹去。
常當牽自證已自證當即還行。
是爲菩薩百八牽證還行校計法。
九者菩薩當校計百八復失行。
佛言。
我今作釋迦文佛。
我所主天地帝王人民皆屬我。
自在飛行大威神。
我要般泥洹去歸無所有。
常當牽我作證。
常當堅意求佛。
持我作證意不轉。
轉者爲失行。
便墮盛百八愛行中。
是爲菩薩校計。
十者菩薩常當盡力卻貪令不得受求。
受求者爲不應菩薩。
菩薩諦求分別思惟我所校計。
是爲菩薩五十校計。
佛言。
諸菩薩行安般守意常苦失行。
無有不失行。
時諸菩薩問佛。
何以故。
我曹作菩薩常苦失行。
佛言。
菩薩不厭生死苦習故。
不自覺生死習故。
不諦知生死盡無所有。
不諦知有佛泥洹道故。
佛言。
諸菩薩不可自用作菩薩道故。
貢高勝十方人。
佛言。
未得佛生死苦習未與盡合未與道合。
常有身體苦痛。
亦有寒熱苦。
亦有飢渴苦惱不能斷。
如是菩薩未可自怙其善。
佛言。
我未得佛時。
自謂智慧無能及者。
自謂知禪無能及者。
自謂知細微滅心無有及者。
佛言。
我已立身作釋迦文佛。
還自校計作菩薩時所知譬如一菩薩智。
今已作佛有所知譬如十方佛國中所有萬物菩薩。
佛言。
十方佛所有菩薩智慧。
未能得一方佛一小塵智。
菩薩即稽首問佛言。
我曹癡何以多不能及佛一塵智佛言。
用汝不厭生死苦習故。
不早取佛故。
不知細微意故。
不知滅本斷根故。
汝曹盡力精進行。
亦當知十方佛智慧。
諸菩薩問佛。
我何因緣生死多如是。
佛言。
汝曹不諦行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十二問三向中微意。
不知分別校計生死百八中細微意故。
使生死多難得佛。
佛言。
汝心未起時。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心轉作意。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意轉作識。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眼。
眼所見好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中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眼所見惡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耳。
耳所聞好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中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耳所聞惡聲。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鼻。
鼻所聞好香。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中香。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鼻所聞惡臭。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口。
口所得好味美好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中味中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口所得惡味惡語言。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身。
身所得好細軟可身。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中細軟。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身所得惡粗堅苦痛不可身。
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佛言。
一心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中。
一愛者當受一生死。
一愛者當受一身。
如是不盡五百四十爲受。
五百四十生死身。
意亦爾識亦爾。
好色亦爾中色亦爾惡色亦爾。
好聲亦爾中聲亦爾惡聲亦爾。
好香亦爾中香亦爾惡臭亦爾。
美味好語言亦爾。
中味中語言亦爾。
惡味惡語言亦爾。
好細軟可身亦爾。
中細軟亦爾。
惡粗堅苦痛不可身亦爾。
佛問諸菩薩。
寧知是不。
諸菩薩言。
聞佛說皆知。
佛言諸菩薩。
汝曹寧信有是無。
諸菩薩言。
信有是眾不疑但不解。
佛問諸菩薩汝曹發起來至我所。
寧知汝意中幾轉。
汝聞我造說經以來。
知汝意幾轉。
諸菩薩報佛言。
不知幾轉。
佛問諸菩薩。
何以故不知幾轉。
諸菩薩言。
我聞佛說經。
歡喜不知覺幾轉。
佛言。
汝曹來至今不覺意轉墮生死。
譬如是摩竭國中塵不知多少。
菩薩但坐失行。
不自知覺生死多少。
是故不即時得佛。
諸菩薩各各稽首歡喜受行。
諸菩薩各各稽首言。
未聞佛五十校計時。
自用不失行。
聞佛解五十校計。
自知失行。
佛言。
汝亦失行亦不失行。
菩薩復問。
何以失行亦不失行。
佛言。
汝至十方佛前自貢高自譽言。
我解無有是五十校計罪。
便墮罪失行。
是爲亦失行。
佛言。
不失行者。
菩薩至十方佛前。
常當自慚身體自慚生死自慚。
生墮罪不能校計知。
常持五十校計還自慚是爲菩薩不失行。
不自慚者常失行。
佛說如是。
諸菩薩各各自慚。
各各自悔。
各各自念滅盡非常苦空非身。
諸菩薩聞經皆大歡喜。
前爲佛作禮頭面著佛足。
受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