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問
關燈
小
中
大
又次如雞亦幾度掘地而啄食。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亦幾度省察而取食。
不為遊戲,不為憍慢,不為裝飾,不為莊嚴,為此身體之存續,為維持,為防害,言:『如是,我無舊苦痛,不令生新苦痛。
又於我無罪與安樂住。
』隻是為攝益梵行。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三支。
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 如難所〔食〕子肉 如〔注〕油於車〔軸〕 如是不貪取食 唯〔身之〕維持 大王!又次如雞雖有眼,但夜為盲。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不盲而如盲。
即於阿練若,得食物於村裡,為乞食而行乞時,對於愛染之色、聲、香、味、觸、法,如盲、如聾、如啞、不可把持其相,不可把持随相。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四支。
大王!又依長老大迦旃延如是說: 有眼亦如盲 有耳亦如聾 有舌亦如啞 有力如無力 又於利生時 應如死人卧 [P.474]大王!又次如以土塊、杖、棒、鎚打,亦不去自己之家。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為裁縫時,為工事時,為各種勤務時,為誦〔經〕時,為令〔他〕誦念時,不應舍棄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瑜伽者自己之家,謂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五支。
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諸比丘!何等是比丘自己之行境、父祖之境,謂四念處。
』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将軍如是說: 譬如賢明象 不害自己鼻 應保自生命 知食不應食 不放逸佛子 最上之作意 不害勝金言」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栗鼠之一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 「大王!譬如敵人來襲之時,栗鼠敲其尾令變大,其尾以防敵。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煩惱之敵來襲時,敲四念處之棒,令變大,其四念處之棒,以防一切煩惱。
大王!此是應把持栗鼠之一支。
大王!又依長老周梨般特如是說: [P.475]破沙門位德 煩惱來襲時 〔四〕念處之棒 再三以撲滅」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牝豹之一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 「大王!譬如牝豹若一度懷胎,不再近雄豹。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見未來之結生、再生、托胎、死去、壞滅、滅盡、滅亡、輪回之怖畏、危難迫害之惡趣,言:『我不再有結生。
』而應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把持牝豹之一支。
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牧牛者陀尼耶經如是說: 如牛王斷縛 如象切臭蔓 我再宿母胎 天欲則降雨」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牡豹二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牡豹隐於森林之密叢、密林、山薮之附近以捕鹿。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即阿練若、樹下、山、洞穴、山窟、塚間、林薮、露地、藁堆之無音、無騷而無人之警戒,隐密於人而住,受用适於宴默之處。
大王!瑜伽者、瑜伽[P.476]行者受用遠離之時,不久於六通而自在。
大王!此是應把持牡豹之一支。
大王!又依法結集之諸長老如是說: 又譬如牡豹 隐取而捕鹿 瑜伽行正觀 此之佛子者 方入阿練若 把取最上果 大王!又次如牡豹獵殺任何獸,於不倒左脇而食。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雖依竹之施、依葉施、依花施、依果實之施、依沐浴之施、肥皂之施、依肥皂粉之施、依揚枝之施、依漱水之施、依诃谀,依出任之語,依逢迎之語,依走使,依醫業,依各使者之行,依使丁之行,依食之贈答,依施物之贈答,依占家相,依星占,依手足之占,依佛所呵責之任何邪命所得之食物亦不可食。
大王!此是應把持牡豹之第二支。
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将如是說: 語表徧滿得 美味之乳粥 若我欲食者 呵責我活命 [P.477]若我内髒現 即於外亦動 如随而舍命 不破活命戒」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亦幾度省察而取食。
不為遊戲,不為憍慢,不為裝飾,不為莊嚴,為此身體之存續,為維持,為防害,言:『如是,我無舊苦痛,不令生新苦痛。
又於我無罪與安樂住。
』隻是為攝益梵行。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三支。
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 如難所〔食〕子肉 如〔注〕油於車〔軸〕 如是不貪取食 唯〔身之〕維持 大王!又次如雞雖有眼,但夜為盲。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不盲而如盲。
即於阿練若,得食物於村裡,為乞食而行乞時,對於愛染之色、聲、香、味、觸、法,如盲、如聾、如啞、不可把持其相,不可把持随相。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四支。
大王!又依長老大迦旃延如是說: 有眼亦如盲 有耳亦如聾 有舌亦如啞 有力如無力 又於利生時 應如死人卧 [P.474]大王!又次如以土塊、杖、棒、鎚打,亦不去自己之家。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為裁縫時,為工事時,為各種勤務時,為誦〔經〕時,為令〔他〕誦念時,不應舍棄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瑜伽者自己之家,謂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五支。
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諸比丘!何等是比丘自己之行境、父祖之境,謂四念處。
』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将軍如是說: 譬如賢明象 不害自己鼻 應保自生命 知食不應食 不放逸佛子 最上之作意 不害勝金言」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栗鼠之一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 「大王!譬如敵人來襲之時,栗鼠敲其尾令變大,其尾以防敵。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煩惱之敵來襲時,敲四念處之棒,令變大,其四念處之棒,以防一切煩惱。
大王!此是應把持栗鼠之一支。
大王!又依長老周梨般特如是說: [P.475]破沙門位德 煩惱來襲時 〔四〕念處之棒 再三以撲滅」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牝豹之一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 「大王!譬如牝豹若一度懷胎,不再近雄豹。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見未來之結生、再生、托胎、死去、壞滅、滅盡、滅亡、輪回之怖畏、危難迫害之惡趣,言:『我不再有結生。
』而應如理作意。
大王!此是把持牝豹之一支。
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牧牛者陀尼耶經如是說: 如牛王斷縛 如象切臭蔓 我再宿母胎 天欲則降雨」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牡豹二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牡豹隐於森林之密叢、密林、山薮之附近以捕鹿。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即阿練若、樹下、山、洞穴、山窟、塚間、林薮、露地、藁堆之無音、無騷而無人之警戒,隐密於人而住,受用适於宴默之處。
大王!瑜伽者、瑜伽[P.476]行者受用遠離之時,不久於六通而自在。
大王!此是應把持牡豹之一支。
大王!又依法結集之諸長老如是說: 又譬如牡豹 隐取而捕鹿 瑜伽行正觀 此之佛子者 方入阿練若 把取最上果 大王!又次如牡豹獵殺任何獸,於不倒左脇而食。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雖依竹之施、依葉施、依花施、依果實之施、依沐浴之施、肥皂之施、依肥皂粉之施、依揚枝之施、依漱水之施、依诃谀,依出任之語,依逢迎之語,依走使,依醫業,依各使者之行,依使丁之行,依食之贈答,依施物之贈答,依占家相,依星占,依手足之占,依佛所呵責之任何邪命所得之食物亦不可食。
大王!此是應把持牡豹之第二支。
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将如是說: 語表徧滿得 美味之乳粥 若我欲食者 呵責我活命 [P.477]若我内髒現 即於外亦動 如随而舍命 不破活命戒」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