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問

關燈
要目 「尊者那先!具足何支之比丘以作證阿羅漢果耶?」 「大王!此處,欲作證阿羅漢果之比丘應把持驢馬之一支,應把持雞之五支,應把持栗鼠之一支,應把持牝豹之一支,應把持牡豹之二支,應把持龜之五支,應把持竹之一支,應把持 弓之一支,應把持烏之二支,應把持猿之二支。

     應把持葫蘆之一支,應把持蓮華之三支,應把持種子之二支,應把持美沙羅樹之一支,應把持船之三支,應把持錨之二支,應把持樯之一支,應把持操縱者之三支,應把持水夫之一支,應把持海之五支。

     應把持地之五支,應把持水之五支,應把持火之五支,應把持風之五支,應把[P.469]持岩之五支,應把持虛空之五支,應把持月之五支,應把持太陽之七支,應把持帝釋之三支,應把持轉輪王之四支。

     應把持白蟻之一支,應把持貓之二支,應把持鼠之一支,應把持蠍之一支,應把持鼬之一支,應把持老野幹之二支,應把持鹿之三支,應把持牡牛之四支,應把持豬之二支,應把持象之五支。

     應把持獅子之七支,應把持鴛鴦之三支,應把持培那喜迦鳥之二支,應把持家鸠一支,應把持枭之一支,應把持啄木鳥之一支,應把持蝙蝠之二支,應把持蛭之一支,應把持蛇之三支,應把持大蛇之一支。

     應把持路蜘蛛之一支,應把持乳兒之一支,應把持斑龜之一支,應把持杯之五[P.470]支,應把持樹之三支,應把持雨之五支,應把持摩尼寶之三支,應把持獵夫之四支,應把持漁夫 之二支,應把持木匠之二支。

     應把持瓶之一支,應把持鐵之二支,應把持傘之三支,應把持田之三支,應把持阿伽陀藥(解毒劑)之二支,應把持食物之三支,應把持射手之四支,應把持王之四支,應把持看門者之二支,應把持砥石之一支。

     應把持燈火之二支,應把持孔雀之二支,應把持馬之二支,應把持酒屋之二支,應把持門阈之二支,應把持秤之一支,應把持劍之二支,應把持魚之二支,應把持負債者之一支。

     應把持病者之二支,應把持死者之二支,應把持河之二支,應把持牡牛之一支,[P.471]應把持道之二支,應把持收稅官之一支,應把持盜賊之三支,應把持鷹之一支,應把持犬之一支,應把持醫師之三支,應把持姙婦之二支。

     應把持黎牛之一支,應把持牝鷄之二支,應把持鸠之三支,應把持一眼者之二支,應把持農夫之三支,應把持牝豺之一支,應把持濾水器之二支,應把持匙之一支,應把持負債支辨者之三支,應把持舵手之一支。

     應把持馭者之二支,應把持食者之二支,應把持裁縫師之一支,應把持乘船者之一支,應把持蜂之二支。

    」 要目  畢 第一 驢馬品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驢馬之一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 [P.472]「大王!譬如驢馬雖於應塵之堆積,於四衢,於十字路,於村裡之門,於稻殼之聚積,於任何之處亦卧,無貪卧牀。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雖於草座,於葉座,於木牀,於地面,於任何處亦可卧,不貪卧。

    大王!此是應把持驢馬之一支。

    大王!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諸比丘!今我諸弟子以木片為枕,不逸、熱心而住於精勤。

    』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将軍如是說: 結跏之趺坐   專心之比丘 不雨至膝〔高〕   足以安樂住」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雞之五支。

    』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 「大王!譬如雞适時、宜時入雞窩。

    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适時、宜時掃塔廟之庭,準備飲料食物,留意身體,沐浴,禮拜塔廟,為見耆宿比丘而行,應适時宜時入空閑處。

    大王!此是把持雞之第一支。

    大王!其次,雞是如适時、宜時起。

    大[P.473]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适時、宜時而起,掃塔廟之庭,準備飲料食物,留意身體,禮拜塔廟,應再入空閑處。

    大王!此是應把持雞之第二支。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