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品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 還俗之問
「尊者那先!此如來之教是宏大、堅實、最勝、最秀、極勝、無比、清淨、無垢、純白、無瑕。
令在家者立速出家者不宜,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不再轉歸者之時,可令出家。
所以者何,此等之邪人若立速於其清淨之教出家,轉變還俗,彼等還〔俗〕之故,此衆多之世人如是思惟:『沙門瞿昙之教實是空洞而彼等退轉。
』此是其理由。
」 「大王!如有充滿清淨無垢之冷水池,塗垢泥、污穢之人,行其池,不浴而穢還。
大王!世人對此污穢之人與池,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污穢之人,言:『彼行於池,不浴而穢還。
不欲浴之彼如何池自令浴耶?池有何過耶?』」 「大王!如是,如來滿最勝解脫之水,造最勝正法之池,言:『污穢於煩惱垢,有思之智者,於此浴可除一切之煩惱。
』若某人,行其最勝正法之池,不浴而煩惱如常,若轉變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而出家,於是不得安立而[P.319]還俗。
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如有重病之人,知病因,見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不受治療,如常有病而還者,世人對此病人與醫師,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病人,言:『彼知病因,見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不受治療,如常有病而還。
不受治療之彼如何醫師自己令治療耶?醫師有何過耶?』」 「大王!如來,於如來教之藥籠中,鎮治一切煩惱之病,入癒一切不死之靈藥。
言:『惱於煩惱之病,有思之智者飲此不死之靈藥,鎮息一切煩惱之病。
』若某人。
不飲其不死靈藥,如常有煩惱,轉變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出家,因此不得安立而還俗,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又如有空腹之人,行往盛大福食配分之處,不食其食,如常空腹而還,世人對此空腹者與福食,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空腹者,言:『彼為饑餓所迫得福食,不食如常空腹而還。
[P.320]對不食之彼口如何食物令自入耶?食物有何過耶?』」 「大王!如是,於如來教籠之中、入最極勝、善美、祥福、殊妙、不死、最甘美、身至念之食,言:『内疲於煩惱,征服意之渴愛,有思之智者食此食,於欲有、色有、無色有,可放舍一切之渴愛。
』若某人,不食其食,如常執着渴愛而還,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而出家,因此不得安立而還俗,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若如來教導在家者而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其出家不為煩惱之舍離,不為清淨,出家為無用。
大王!如有人,依數百人之作業而掘池,對衆人如是告言:『諸賢!污穢之人勿入予之此池,除去塵垢而清淨、無垢、清潔者入此池。
』大王!除去塵垢而清淨、無垢、清潔者需要其池耶?」 「否,尊者!彼等至其池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要其池!」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P.321]大王!又如為真性仙人之後裔,憶持所聞秘典之句,不思索,知病因,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收集治癒一切病之良藥,對衆人告言:『諸賢!有病之人勿來予之處,無病無疾人來予之處。
』大王!彼等無病、無疾、健全、快活之人需要其醫師耶?」 「否,尊者!彼等至其醫師之處,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需其醫師。
」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令在家者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大王!又如鍋準備煮數百盤之食物,對衆人告言:『諸賢!空腹之人勿來此食配分之處,充分食、滿腹、飽滿、飽食、飽足、滿足之人來此食施。
』大王!彼等食已,滿腹、飽滿、飽食、飽足、滿足之人需要其食物耶?」 「否,尊者!彼等來其食配分之處,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需其食施。
」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P.322]大王!然,還俗者顯示勝者之教五種無比之德。
何等為五?即顯示〔勝者教之〕地大,顯示清淨無垢之事,顯示不得與惡人共住,顯示難通達,顯示應護衆多之律儀者。
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地大耶?大王!譬如有人,無财、卑賤而不殊勝,無覺慧掌握大政亦不久,由聲望颠落、失腳、衰退、不能保持主權。
何故耶?以主權之大故。
大王!如是,不殊勝,不作福,無覺慧之人,即於勝者之教出家,彼等亦不能保持其極勝最上之出家,不久而由勝者之教颠落、失腳、衰退、還俗,不能保持勝者之教。
何故耶?以勝者教之地大故。
如是,顯示〔勝者教之〕地大也。
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清淨無垢耶?大王!如蓮葉上之水離散、落、颠、失、不凝着。
何故耶?以蓮葉清淨無垢之故。
大王!如是,诳、欺、詐、曲、惡見者即於勝者之教出家,不久亦由清淨無垢、無棘、淨白、最勝、極勝之教而散、落、颠,不安立,不凝着而還俗。
何故耶?以勝者教之地大故。
如是,顯示〔勝者教之〕清淨無垢者。
[P.323]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不得與惡人共住耶?大王!如大海不與屍體共住,若大海有屍體,則迅速被推上岸,或推上陸地。
何故耶?以大海是大有類栖之處故。
大王!如是,惡者、無行作、抛棄精進、腐敗、雜染之邪人,即於
令在家者立速出家者不宜,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不再轉歸者之時,可令出家。
所以者何,此等之邪人若立速於其清淨之教出家,轉變還俗,彼等還〔俗〕之故,此衆多之世人如是思惟:『沙門瞿昙之教實是空洞而彼等退轉。
』此是其理由。
」 「大王!如有充滿清淨無垢之冷水池,塗垢泥、污穢之人,行其池,不浴而穢還。
大王!世人對此污穢之人與池,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污穢之人,言:『彼行於池,不浴而穢還。
不欲浴之彼如何池自令浴耶?池有何過耶?』」 「大王!如是,如來滿最勝解脫之水,造最勝正法之池,言:『污穢於煩惱垢,有思之智者,於此浴可除一切之煩惱。
』若某人,行其最勝正法之池,不浴而煩惱如常,若轉變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而出家,於是不得安立而[P.319]還俗。
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如有重病之人,知病因,見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不受治療,如常有病而還者,世人對此病人與醫師,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病人,言:『彼知病因,見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不受治療,如常有病而還。
不受治療之彼如何醫師自己令治療耶?醫師有何過耶?』」 「大王!如來,於如來教之藥籠中,鎮治一切煩惱之病,入癒一切不死之靈藥。
言:『惱於煩惱之病,有思之智者飲此不死之靈藥,鎮息一切煩惱之病。
』若某人。
不飲其不死靈藥,如常有煩惱,轉變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出家,因此不得安立而還俗,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又如有空腹之人,行往盛大福食配分之處,不食其食,如常空腹而還,世人對此空腹者與福食,該責難何者耶?」 「尊者!世人應責難空腹者,言:『彼為饑餓所迫得福食,不食如常空腹而還。
[P.320]對不食之彼口如何食物令自入耶?食物有何過耶?』」 「大王!如是,於如來教籠之中、入最極勝、善美、祥福、殊妙、不死、最甘美、身至念之食,言:『内疲於煩惱,征服意之渴愛,有思之智者食此食,於欲有、色有、無色有,可放舍一切之渴愛。
』若某人,不食其食,如常執着渴愛而還,還俗,世人應責難彼人,言:『彼於勝者之教而出家,因此不得安立而還俗,不行道之彼如何勝者之教令自淨耶?勝者之教有何過耶?』 大王!若如來教導在家者而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其出家不為煩惱之舍離,不為清淨,出家為無用。
大王!如有人,依數百人之作業而掘池,對衆人如是告言:『諸賢!污穢之人勿入予之此池,除去塵垢而清淨、無垢、清潔者入此池。
』大王!除去塵垢而清淨、無垢、清潔者需要其池耶?」 「否,尊者!彼等至其池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要其池!」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P.321]大王!又如為真性仙人之後裔,憶持所聞秘典之句,不思索,知病因,不妄、确實、有效處置之醫師,收集治癒一切病之良藥,對衆人告言:『諸賢!有病之人勿來予之處,無病無疾人來予之處。
』大王!彼等無病、無疾、健全、快活之人需要其醫師耶?」 「否,尊者!彼等至其醫師之處,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需其醫師。
」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令在家者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大王!又如鍋準備煮數百盤之食物,對衆人告言:『諸賢!空腹之人勿來此食配分之處,充分食、滿腹、飽滿、飽食、飽足、滿足之人來此食施。
』大王!彼等食已,滿腹、飽滿、飽食、飽足、滿足之人需要其食物耶?」 「否,尊者!彼等來其食配分之處,目的之所作,於他處作已,彼等何需其食施。
」 「大王!如是,若如來教導在家者令入一果,唯令出家,彼等之應作者於其處作已,彼等何需出家。
[P.322]大王!然,還俗者顯示勝者之教五種無比之德。
何等為五?即顯示〔勝者教之〕地大,顯示清淨無垢之事,顯示不得與惡人共住,顯示難通達,顯示應護衆多之律儀者。
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地大耶?大王!譬如有人,無财、卑賤而不殊勝,無覺慧掌握大政亦不久,由聲望颠落、失腳、衰退、不能保持主權。
何故耶?以主權之大故。
大王!如是,不殊勝,不作福,無覺慧之人,即於勝者之教出家,彼等亦不能保持其極勝最上之出家,不久而由勝者之教颠落、失腳、衰退、還俗,不能保持勝者之教。
何故耶?以勝者教之地大故。
如是,顯示〔勝者教之〕地大也。
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清淨無垢耶?大王!如蓮葉上之水離散、落、颠、失、不凝着。
何故耶?以蓮葉清淨無垢之故。
大王!如是,诳、欺、詐、曲、惡見者即於勝者之教出家,不久亦由清淨無垢、無棘、淨白、最勝、極勝之教而散、落、颠,不安立,不凝着而還俗。
何故耶?以勝者教之地大故。
如是,顯示〔勝者教之〕清淨無垢者。
[P.323]如何而顯示〔勝者教之〕不得與惡人共住耶?大王!如大海不與屍體共住,若大海有屍體,則迅速被推上岸,或推上陸地。
何故耶?以大海是大有類栖之處故。
大王!如是,惡者、無行作、抛棄精進、腐敗、雜染之邪人,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