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關燈
小
中
大
應於所求。
』[P.309]然者,『施羅!我是王』之言是邪。
若依如來言:『施羅!我是王。
』然者,『諸比丘!我是婆羅門,應於所求』之言是邪。
刹帝利或婆羅門〔各為一〕,一生無二種姓。
此亦兩刀性之窮問,向卿提出。
依卿而解。
」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說:『諸比丘!我是婆羅門,應於所求。
』又言:『施羅!我是王。
』對此,如來是婆羅門且所以為王之理由存。
尊者那先!如來是婆羅門且所以為王之理由者如何?大王!於如來除、舍、離、離去、斷、盡、滅、寂、止息一切惡不善法。
故如來亦稱婆羅門,名超越猶豫、狐疑、疑惑路而為婆羅門。
世尊亦超越猶豫、狐疑、疑惑路,是故稱如來為婆羅門。
遠離一切有、趣、生,超脫垢塵,無侶名為婆羅門。
世尊亦遠離一切有、趣、生、超脫垢塵,無侶。
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是最高、勝妙、最勝、極勝而天住多名為婆羅門。
世尊亦最高、勝妙、最勝、極勝而天住多,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是持讀誦、教授、施受、調禦、自制、制禦、古昔之勝者、習行之教訓、傳習、傳承名婆羅門。
世尊亦持讀誦、教授、施受、[P.310]調禦、自制、制禦、古昔之勝者、習行之教訓、傳習、傳承,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作大樂住之靜慮名婆羅門。
世尊亦作大樂住之靜慮,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知生一切諸有趣之輪轉名婆羅門。
世尊亦知生一切諸有趣之輪轉,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大王!言婆羅門世尊之此名非依母所作,非依父所作,非依兄弟所作,非依姊妹所作,非依朋友同僚所作,非依親族血族所作,非依沙門婆羅門所作,非依天神所作。
言婆羅門諸佛世尊之此名於菩提樹下,摧破魔軍,斥卻過去現在未來之惡不善法,解脫之後,獲得一切知智俱獲〔一切知智〕是否現、生施設。
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 「尊者那先!何故如來稱為王耶?」 「大王!執政治、教世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以法治十千世界,教化含天、魔、[P.311]梵天之世界,含沙門婆羅之人人。
是故如來稱為王。
大王!打勝一切之人人,令親族衆歡喜,令敵衆憂愁,有大名望與光榮,有強壯堅固之身材,舉白色無垢之白傘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令邪行之魔軍憂,令正行之人天喜,於十千世界有大名望與光榮,有強壯堅固忍辱之身材,以百勝智之骨骼而莊嚴,舉白色無垢最高最勝解脫之白傘,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親近、到來之衆人所敬禮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於親近、到來之衆人天所敬禮。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練達,與嘉納、所望,令滿足其欲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於身口意之練達,與嘉納、所望無上之一切苦徧脫,令滿足無缺之勝欲。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譴責背命,科罰金,處死刑名為王。
大王!於世尊之最勝教亦背命無恥者為非行被輕蔑、輕侮、呵責,由勝者之最勝教所除去。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以古昔之正義、諸王之傳習為教、明正不正,以正義治理,於人人所希望、愛好、熱望,依正義之德而确立王家之統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以古昔自存者之傳習為教,明法非法,以法教世,人天所希望、愛好、熱望,依法之德而[P.312]弘揚其教。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大王!如來所以為婆羅門且為王之理由有如是多種。
極賢之比丘列舉於一劫之間亦不可得。
何以喋喋不休耶?應認受略說。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八 二佛不出世之問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說:『諸比丘!無此處,不應有,於一世界,二應供正等覺者出世於非前非後,無有是處。
』尊者那先!一切如來示三十菩提分法,說四聖谛,令學三學,教不放逸以行道。
尊者那先!若一切如來之示是一,說一,學一,教一,何故二如來不出世於一刹那耶?唯一佛之出世,亦生光明於此世,若有第二佛,則依二佛之光明而越生光明於此世。
又教誡,是二如來,則容易教誡,教導容易教。
予應為無疑耶?請語其理由。
」 「大王!此十千世界運載一佛,運載唯一如來之功德。
若第二佛出世,此十千世界無法運載,應震動、動搖、傾、下傾、橫傾、散亂、壞、崩、破滅。
大王!如有[P.313]一人乘渡船,一人乘時,浮於水面;時於壽、容色、年齡、體重、大小一切肢體之前者相等之第二人來,彼乘其船。
大王!其船二人皆運載耶?」 「否,尊者!震動、動搖、傾、下傾、橫傾、散亂、壞、崩、破滅,沈於水中。
」 「大王!如是,此之十千世界
』[P.309]然者,『施羅!我是王』之言是邪。
若依如來言:『施羅!我是王。
』然者,『諸比丘!我是婆羅門,應於所求』之言是邪。
刹帝利或婆羅門〔各為一〕,一生無二種姓。
此亦兩刀性之窮問,向卿提出。
依卿而解。
」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說:『諸比丘!我是婆羅門,應於所求。
』又言:『施羅!我是王。
』對此,如來是婆羅門且所以為王之理由存。
尊者那先!如來是婆羅門且所以為王之理由者如何?大王!於如來除、舍、離、離去、斷、盡、滅、寂、止息一切惡不善法。
故如來亦稱婆羅門,名超越猶豫、狐疑、疑惑路而為婆羅門。
世尊亦超越猶豫、狐疑、疑惑路,是故稱如來為婆羅門。
遠離一切有、趣、生,超脫垢塵,無侶名為婆羅門。
世尊亦遠離一切有、趣、生、超脫垢塵,無侶。
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是最高、勝妙、最勝、極勝而天住多名為婆羅門。
世尊亦最高、勝妙、最勝、極勝而天住多,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是持讀誦、教授、施受、調禦、自制、制禦、古昔之勝者、習行之教訓、傳習、傳承名婆羅門。
世尊亦持讀誦、教授、施受、[P.310]調禦、自制、制禦、古昔之勝者、習行之教訓、傳習、傳承,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作大樂住之靜慮名婆羅門。
世尊亦作大樂住之靜慮,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知生一切諸有趣之輪轉名婆羅門。
世尊亦知生一切諸有趣之輪轉,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大王!言婆羅門世尊之此名非依母所作,非依父所作,非依兄弟所作,非依姊妹所作,非依朋友同僚所作,非依親族血族所作,非依沙門婆羅門所作,非依天神所作。
言婆羅門諸佛世尊之此名於菩提樹下,摧破魔軍,斥卻過去現在未來之惡不善法,解脫之後,獲得一切知智俱獲〔一切知智〕是否現、生施設。
又是故如來稱為婆羅門。
」 「尊者那先!何故如來稱為王耶?」 「大王!執政治、教世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以法治十千世界,教化含天、魔、[P.311]梵天之世界,含沙門婆羅之人人。
是故如來稱為王。
大王!打勝一切之人人,令親族衆歡喜,令敵衆憂愁,有大名望與光榮,有強壯堅固之身材,舉白色無垢之白傘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令邪行之魔軍憂,令正行之人天喜,於十千世界有大名望與光榮,有強壯堅固忍辱之身材,以百勝智之骨骼而莊嚴,舉白色無垢最高最勝解脫之白傘,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親近、到來之衆人所敬禮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於親近、到來之衆人天所敬禮。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練達,與嘉納、所望,令滿足其欲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於身口意之練達,與嘉納、所望無上之一切苦徧脫,令滿足無缺之勝欲。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譴責背命,科罰金,處死刑名為王。
大王!於世尊之最勝教亦背命無恥者為非行被輕蔑、輕侮、呵責,由勝者之最勝教所除去。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以古昔之正義、諸王之傳習為教、明正不正,以正義治理,於人人所希望、愛好、熱望,依正義之德而确立王家之統名為王。
大王!世尊亦以古昔自存者之傳習為教,明法非法,以法教世,人天所希望、愛好、熱望,依法之德而[P.312]弘揚其教。
又是故如來稱為王。
大王!如來所以為婆羅門且為王之理由有如是多種。
極賢之比丘列舉於一劫之間亦不可得。
何以喋喋不休耶?應認受略說。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八 二佛不出世之問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說:『諸比丘!無此處,不應有,於一世界,二應供正等覺者出世於非前非後,無有是處。
』尊者那先!一切如來示三十菩提分法,說四聖谛,令學三學,教不放逸以行道。
尊者那先!若一切如來之示是一,說一,學一,教一,何故二如來不出世於一刹那耶?唯一佛之出世,亦生光明於此世,若有第二佛,則依二佛之光明而越生光明於此世。
又教誡,是二如來,則容易教誡,教導容易教。
予應為無疑耶?請語其理由。
」 「大王!此十千世界運載一佛,運載唯一如來之功德。
若第二佛出世,此十千世界無法運載,應震動、動搖、傾、下傾、橫傾、散亂、壞、崩、破滅。
大王!如有[P.313]一人乘渡船,一人乘時,浮於水面;時於壽、容色、年齡、體重、大小一切肢體之前者相等之第二人來,彼乘其船。
大王!其船二人皆運載耶?」 「否,尊者!震動、動搖、傾、下傾、橫傾、散亂、壞、崩、破滅,沈於水中。
」 「大王!如是,此之十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