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關燈
淨,則不需要教導者。

    大王!一切之物若非生來清淨,則必須聽聞。

    大王!長老舍利弗積無量阿僧隻劫間之善根,達慧之究竟,雖彼不聞亦不能達於漏盡。

    故大王!聞者多益。

    總說亦然,質問亦然。

    故總說、質問是為無障礙而無為。

    」 「尊者那先!問之善解。

    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三 在家者阿羅漢之問 「尊者那先!卿等言:『在家達阿羅漢果者有二趣而無他。

    即即日出家或般涅盤。

    彼不能越過其日。

    』尊者那先!若彼即日不得阿闍梨、和尚、衣鉢者,彼阿羅漢自己出家耶?或越過其日耶?或其他有神通力之阿羅漢來,令彼出家耶?或彼般涅盤耶?」 「大王!彼阿羅漢自己不出家。

    自己出家者即犯盜。

    又不越過其日。

    其他阿羅漢亦無來至,彼即日應般涅盤。

    」 「尊者那先!然者,達阿羅漢果者失去生命之故。

    則阿羅漢果之寂靜性要舍離。

    」 「大王!在家者之特相不适當〔於阿羅漢〕,特相不适當時,為相無力故,達阿[P.301]羅果之在家者即日出家?或般涅盤。

    大王!其過非在阿羅漢果,其過於在家者之特相,即特相是無力。

    大王!譬如食物護一切有情之壽命,亦護持生命,胃弱、消化力微弱時,因不消化而奪命。

    大王!其過非在食物,其過在胃,即消化力弱。

    大王!如是,特相不适當時,特相無力故,達於阿羅漢果之在家者即日出家?或般涅盤。

    大王!此過非在於阿羅漢果,此過於在家者之特相,即特相無力。

     大王!又譬如置重石於小草葉上時,〔草葉〕無力故折倒。

    大王!如是達於阿羅漢果之在家者,其特相故,不能持阿羅漢果,即日出家?或般涅盤。

     大王!又譬如無力、無能、生卑、無慧之人執持大政,刹那颠落、凋落、颠倒、不能維持主權。

    大王!如是,達於阿羅漢果之在家者,其特相故,不持維持阿羅漢果,依此理由,即日出家?或般涅盤。

    」 「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四 羅瑪沙迦沙婆仙之問 「尊者那先!又依世尊如是說:『我於前生為人時,不害有情。

    』然,又言:[P.302]『為羅瑪沙迦沙婆仙人時,殺戮幾百之有類,從事蘇摩大祭。

    』尊者那先!若世尊言:『我於前生為人時,不害有情。

    』然者,『羅瑪沙迦沙婆仙人殺戮幾百之有類,從事蘇摩大祭』之言是邪。

    若羅瑪沙迦沙婆仙人殺戮幾百之有類,從事蘇摩大祭,然者,『我於前生為人時,不害有情』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性之窮問,向卿提出,此依卿而解。

    」 「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說:『我於前生為人時,不害有情。

    』又:『為羅瑪沙迦沙婆仙人殺戮幾百之有類,從事蘇摩大祭。

    』然,此是貪欲而亂想,非有思。

    」 「尊者那先!此等八人是殺戮有類。

    何等為八耶?貪者為貪欲而殺戮有類,怒者為瞋恚而殺戮有類,昏昧者為愚癡而殺戮有類,慢者為慢而殺戮有類,貪婪者為貪欲而殺戮有類,無财者為生計而殺戮有類,愚癡者為戲笑而殺戮有類,國王者為禁令而殺戮有類。

    尊者那先!此等八人殺戮有類。

    尊者那先!菩薩由本心而作。

    」 [P.303]「大王!菩薩非由本心而作。

    大王!若菩薩從事大祭,由本心而心傾者, 我如何以海為周邊   以海帶所成之大地 欲受诽謗責難耶?   薩伊哈如是了知。

     不說此偈。

    大王!如是言菩薩見王女姜達韋提,則亂想、散心、愛染。

    亂想、焦燥之彼,以其錯亂、奔放、動亂之心,令滴入大屠獸之首血,以行蘇摩大祭。

    大王!譬如狂亂散心者進入炎上之火中,又捉住激怒之毒蛇,又近狂奔大象,又跳入不見岸之海,又蹈入污澤與污沼,又登上棘路,又掉落懸崖,又食不淨之食,又裸體步行,又作其他各種之非行。

    大王!如是而言菩薩見王女姜達韋提,則亂想、散心、愛染、亂想、焦燥之彼,以其錯亂、奔放、動亂之心,令滴入大屠獸之首血,以行蘇摩大祭。

    大王!依散心所作之罪,於現法,不為大罪,即使於未來之報,亦不然。

    大王!此處若某狂人犯殺人罪,卿科如何之刑耶?」 「尊者那先!對於狂人有何種之刑。

    予令毆打彼而釋放。

    此為對彼之刑。

    」 [P.304]「大王!如是,對狂人之犯罪者無刑。

    故對狂人所為無咎,應赦免。

    大王!如是,羅瑪沙迦沙婆仙人是否見王女姜達瓦提,亂想、散心、愛染,亂想、焦燥之彼,以其錯亂、奔放、動亂之心,令滴入大屠獸之首血,以行蘇摩大祭。

    然,本心歸於正念之時,再行出家,現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