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品
關燈
小
中
大
作者由此往天上。
尊者那先!若依如來而言:『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然者 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之言是邪。
尊者那先!若依如來言: [P.238]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然者,『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無不障礙』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向卿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依世尊如是說:『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然,又依世尊言: 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然,言『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者,非關於一切人而言,關於勝者(佛)之子言。
大王!蓋取勝者之子而供養非此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之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大王!譬如象、馬、車、弓、劍、書、印算之學與刹帝利之秘典、傳承、思慮、戰術、作戰之實習是於地上之王子所應作。
耕作、商業、牧牛是餘他大多數之毘舍、首陀羅之所應作。
大王!如是,供養非此勝者子之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之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大王!又譬如梨俱吠[P.239]陀、耶柔吠陀、沙磨吠陀、阿闼婆吠陀、〔大人相〕、古傳說、古話、語彙、儀軌、音韻語源、語法、文法、語法論、前兆占、夢判斷、占相、吠陀之六支、月蝕、日蝕、慧星之飛行、月與遊星之相克、天鼓鳴、相合、流星之隕下、地震、天火、電光、地空、天文、世間相、犬鹿之占、中間占、混合占、鳥之啭聲鳴聲之學是婆羅門青年所應作。
耕作、商業、牧牛是餘他之毘舍、首陀羅之所應作。
大王!如是,供養此非勝者子之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是故,大王!如來言:『勿專心於非此等之本務,專心於此等之本務。
』又說示:『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大王!若如來對彼等勝者之子不如是說,彼等舍棄自己之依、鉢而作佛之供養。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六 石片落於世尊足之問 「尊者那先!卿等言:『如來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
』然而又言:『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
』彼石之破片落於世尊之足,何故不避開世尊之足耶?尊者那先!若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P.240]屈沒隆起,然者,『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之言是邪。
若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然者『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甚深而難解。
〔此〕向卿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是真實。
然,又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
然,其石之破片非依自己之法性而落,依提婆達多之策略而落。
大王!提婆達多幾百千年之間對世尊懷有憎惡。
彼依其憎惡,幾以重閣般之大石放下言:『應落於世尊之〔頭〕上。
』然,爾時二石由地中飛出令受其石。
其時,因與其等之石相沖突,由大石斷片碎破於彼方,落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 「尊者那先!然,恰如二石以受大石。
破片亦應受阻。
」 「大王!雖某物受阻,亦至於洩、流、失。
大王!譬如以手握水,亦由指間洩漏、流、失;乳、酪、糖、蜜、熟酥、油、魚肉汁以拳握,亦由指間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因受而接近,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於彼方此方時,落[P.241]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微、細、小、塵之砂以拳握,亦由指間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為受阻而接近,因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彼方,此方之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一塊之飯雖含嘴於,如至由口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為受阻而接近,因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 「然,尊者那先!大石因二石受阻。
然,恰如大地之所作,破片亦〔對世尊〕有所崇敬。
」 「大王!此等之十二人不崇敬。
何等為十二耶?貪者因貪欲而不崇敬,怒者因瞋恚而不崇敬,癡者因愚癡而不崇敬,掉舉者因我慢,無德者因非殊勝,過頑者因無慎、卑劣者因卑劣之性、饒舌家因無主、不喜舍者因悭貪、苦痛者因複仇、貪婪者因貪所征服、專收利者不崇敬。
大王!此等之十二人不崇敬。
大王!若其破片不由大石〔飛〕離,二石飛出,亦應阻止其大石之破片大王!然,破片亦不受止於址[P.242]上,亦不止於空中,因石沖突之勢而碎破,不定方角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因旋風而吹枯葉,不定落方角之彼方於此方。
大王!如是,此破片不止於地上,不止於空中,因石沖突之勢而碎破,不方角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然而,其破片因落於世尊之足,亡恩悭貪之提婆達多至受〔地獄〕苦。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七 唱偈而得食與作施論之問 「尊者那先!依世尊如是說: 唱偈〔得食〕我非應食, 婆羅門!此非諸正觀者之法, 諸佛斥唱偈〔而得食〕, 婆羅門!法存之時,此〔諸佛之〕生活法。
然,又世尊對衆宣示其法,宣說之時,次第說法,即先作施論,後作戒論。
一切聞彼世間主世尊之所說耶!人天準
尊者那先!若依如來而言:『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然者 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之言是邪。
尊者那先!若依如來言: [P.238]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然者,『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無不障礙』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向卿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依世尊如是說:『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然,又依世尊言: 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作者由此往天上。
然,言『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者,非關於一切人而言,關於勝者(佛)之子言。
大王!蓋取勝者之子而供養非此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之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大王!譬如象、馬、車、弓、劍、書、印算之學與刹帝利之秘典、傳承、思慮、戰術、作戰之實習是於地上之王子所應作。
耕作、商業、牧牛是餘他大多數之毘舍、首陀羅之所應作。
大王!如是,供養非此勝者子之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之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大王!又譬如梨俱吠[P.239]陀、耶柔吠陀、沙磨吠陀、阿闼婆吠陀、〔大人相〕、古傳說、古話、語彙、儀軌、音韻語源、語法、文法、語法論、前兆占、夢判斷、占相、吠陀之六支、月蝕、日蝕、慧星之飛行、月與遊星之相克、天鼓鳴、相合、流星之隕下、地震、天火、電光、地空、天文、世間相、犬鹿之占、中間占、混合占、鳥之啭聲鳴聲之學是婆羅門青年所應作。
耕作、商業、牧牛是餘他之毘舍、首陀羅之所應作。
大王!如是,供養此非勝者子之本務。
專心於諸行之把持、如理作意、念處随觀、把握所緣之精髓、與煩惱之戰、真實義者,此是勝者子所應作。
供養是餘他之人天所應作。
是故,大王!如來言:『勿專心於非此等之本務,專心於此等之本務。
』又說示:『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大王!若如來對彼等勝者之子不如是說,彼等舍棄自己之依、鉢而作佛之供養。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六 石片落於世尊足之問 「尊者那先!卿等言:『如來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
』然而又言:『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
』彼石之破片落於世尊之足,何故不避開世尊之足耶?尊者那先!若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P.240]屈沒隆起,然者,『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之言是邪。
若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然者『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甚深而難解。
〔此〕向卿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世尊行〔於大地〕時,此無思之大地隆起屈沒,屈沒隆起是真實。
然,又世尊之足因石之破片而受傷。
然,其石之破片非依自己之法性而落,依提婆達多之策略而落。
大王!提婆達多幾百千年之間對世尊懷有憎惡。
彼依其憎惡,幾以重閣般之大石放下言:『應落於世尊之〔頭〕上。
』然,爾時二石由地中飛出令受其石。
其時,因與其等之石相沖突,由大石斷片碎破於彼方,落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 「尊者那先!然,恰如二石以受大石。
破片亦應受阻。
」 「大王!雖某物受阻,亦至於洩、流、失。
大王!譬如以手握水,亦由指間洩漏、流、失;乳、酪、糖、蜜、熟酥、油、魚肉汁以拳握,亦由指間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因受而接近,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於彼方此方時,落[P.241]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微、細、小、塵之砂以拳握,亦由指間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為受阻而接近,因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彼方,此方之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一塊之飯雖含嘴於,如至由口洩漏、流、失。
大王!如是,為受阻而接近,因與二石沖突,由大石之斷片碎破而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 「然,尊者那先!大石因二石受阻。
然,恰如大地之所作,破片亦〔對世尊〕有所崇敬。
」 「大王!此等之十二人不崇敬。
何等為十二耶?貪者因貪欲而不崇敬,怒者因瞋恚而不崇敬,癡者因愚癡而不崇敬,掉舉者因我慢,無德者因非殊勝,過頑者因無慎、卑劣者因卑劣之性、饒舌家因無主、不喜舍者因悭貪、苦痛者因複仇、貪婪者因貪所征服、專收利者不崇敬。
大王!此等之十二人不崇敬。
大王!若其破片不由大石〔飛〕離,二石飛出,亦應阻止其大石之破片大王!然,破片亦不受止於址[P.242]上,亦不止於空中,因石沖突之勢而碎破,不定方角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又譬如因旋風而吹枯葉,不定落方角之彼方於此方。
大王!如是,此破片不止於地上,不止於空中,因石沖突之勢而碎破,不方角落彼方此方時,落於世尊之足。
大王!然而,其破片因落於世尊之足,亡恩悭貪之提婆達多至受〔地獄〕苦。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七 唱偈而得食與作施論之問 「尊者那先!依世尊如是說: 唱偈〔得食〕我非應食, 婆羅門!此非諸正觀者之法, 諸佛斥唱偈〔而得食〕, 婆羅門!法存之時,此〔諸佛之〕生活法。
然,又世尊對衆宣示其法,宣說之時,次第說法,即先作施論,後作戒論。
一切聞彼世間主世尊之所說耶!人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