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品

關燈
,伴随悲愍。

    大王!如來之言雖是粗,亦斷有情之煩惱。

    大王!譬如令飲之惡臭牛糞、不味之藥,有情之病則痊癒。

    大王!如是,如來之言雖是粗,亦有利益,伴随悲愍。

    大王!譬如大量之兜羅綿落於身上,不起苦痛。

    大王!如是,如來之言雖是粗,任何人亦不生苦痛。

    」 「尊者那先!問者依許多之事例而善解。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三 樹無思之問 「尊者那先!依如來如是說: 無思而無以聞分物 能知者於此無識之蘇芬樹 汝婆羅門!勤精進不放逸 何故起居問安穩耶? 然,又言: 如是般達那樹 不直接招喚 婆羅堕闍!對我言 聞我之所言 尊者那先!若樹是無思之物,然者『般達那樹與婆羅堕闍對話』之言是邪。

    若[P.233]般達那樹與婆羅堕闍之對話,然者,『樹是無思』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向卿所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依世尊如是說:『樹是無思。

    』然又般達那樹與婆羅堕闍對話。

    然,此言是由世間通稱之言。

    大王!對話不存在於無思之樹。

    大王!然,樹神止住其樹。

    於此言樹者即其同義語。

    言樹對話,此是世間之通稱。

    大王!譬如人稱滿載谷物之車是谷物車。

    然,其車非由谷物而成,谷物滿載於車故,人稱谷物車。

    大王!如是,非與樹對話,樹是無思。

    然,於此言樹者與樹神止住其樹是同義語。

    言與樹對話此是世間之通稱。

    大王!又譬如稱攪拌乳攪拌酪。

    彼所攪伴非酪。

    彼稱攪拌乳攪拌酪。

    大王!如是,非與樹對話,樹是無思。

    然,於此言樹者即與住其樹之樹神是同義語。

    言與樹對話此是世間之通稱。

    大王!又譬如稱欲成就未存在者,我成就未存在者。

    以未成就為稱已成就,此是世間之通稱。

    大王!如是,非與樹對話,樹是無思。

    然,[P.234]於此言樹者與樹神止住其樹是同義語。

    言與樹對話,此是世間之通稱。

    大王!如來亦依人用其世間之通稱,宣示法於有情。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四 二施食大果之問 「尊者那先!依法合誦之諸長老如是說: 鍛工淳陀之〔所供養〕 食食已耶?——我聞 劇烈遂至死 智者不罹重病。

     然,又依世尊如是言:『阿難!此等二之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何等為二耶?如來食其食已證無上正等覺之施食與如來食其食已於無餘涅盤界般涅盤之施食,此等二之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尊者那先!若淳陀之〔所供養〕,以食食已耶!如來生劇烈之病,痛烈遂至死而生苦受者,然者,『此等二之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之言是邪。

    若此等二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P.235]有大功德,然者,『世尊受淳陀之〔供養〕,以食食已耶!生劇烈之病,痛烈遂至死而生苦受』之言是邪。

    尊者那先!其施食含毒故有大果耶?起病之故有大果耶?滅壽之故有大果耶?滅人天之眼故有大果耶?奪世尊之命故有大果耶?為折伏反對者之說而說明其理由。

    人人混迷〔世尊〕因貪欲過食而赤痢生。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

    向卿提出。

    此可依卿而解。

    」 「大王!依法合誦之長老而如是說: 鍛工淳陀之〔所供養〕 食食已耶?——我聞 劇烈遂至死 智者不罹重病。

     然又依世尊如是言:『阿難!此等之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何等為二耶?如來食其食已證無上正等覺之施食與如來食其食已於無餘涅盤界般涅盤之施食,此等二之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大王!其施食有多功德、多異熟、種種功德。

    大王!天神言:『此是世尊[P.236]最後之施食。

    』而滿足、意歡喜,以天撒入樹茸之滋養素。

    其食充分地烹煮,美味而胃易於消化。

    大王!依其食,世尊非未生之病生。

    大王!世尊之身自然衰弱,壽行已盡時,所生之病愈增進。

    大王!譬如自然流之流於降大雨時,成愈〔大暴流〕激流。

    大王!如是世尊之身自然衰弱,壽行已盡之時,所生之病愈增進。

    大王!自然燃燒之火,加其他之燃料時,燃點愈盛。

    如是,大王!世尊之身自然衰弱,壽行已盡之時,所生之病愈增進。

    大王!又譬如自然膨脹於腹中,若咽下其他之物時,則愈膨脹。

    大王!世尊之身自然衰弱,壽行已盡之時,所生之病愈增進。

    大王!其施食非為有罪,不得歸罪於彼〔施食〕。

    」 「尊者那先!依如何之理由其等二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耶?」 「大王!依入法之繼續思惟此等二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 「尊者那先!依如何入法之繼續思惟此等二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耶?」 [P.237]「大王!依入順逆於九次等住定此等二施食是等果、等異熟,比其他之施食更有大果,有大功德。

    」 「尊者那先!如來唯二日深入順逆於九次第住定耶?」 「大王!然。

    」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對此佛田所作無比、最勝之布施,亦無法比拟此等二之施食。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九次第住定是大也。

    依九次第住定而布施更有大果,更有大功德。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五 佛〔舍利〕供養之問 「尊者那先!依世尊如是說:『阿難!汝等依供養如來之舍利而不無障礙。

    』然,又如是言: 供養應供養者其馱都,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