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品
關燈
小
中
大
由此其村民等依布令者之言而忙集,告村主言:[P.203]『主!一切村民已集。
請卿處置。
』大王!如是,彼之村主令集戶主,命令一切村民。
彼等所命令,非全部之集,唯戶主之集。
然,村主言:『我之村命隻有此。
』如是承認。
然,其他不來者更多。
即婦人、男子、下婢、下仆、雇人、使用人、病者、盲人、驢馬、山羊、羊、象、犬、牡牛、牝牛。
所不來之彼等一切不計算,唯有戶主,而命令『集合一切人』。
大王!如是,此言關於阿羅漢非世尊所說,於此事阿羅漢除外。
阿羅漢已絕怖畏之因。
大王!一切有情有煩惱,又有強我之随見,又浮沈於苦樂之中,關於此等之人,依世尊說:『一切者恐懼刀杖,一切者怖畏死亡。
』是故,阿羅漢由一切怖畏而不戰栗。
大王!有言有餘而義有餘,有言有餘而義無餘。
有言無餘而義有餘。
有言無餘而義無餘。
義者依各各可認受。
大王!義乃依五種可認受。
即依引用句、依内容、依師傳、依思量、依充分之根據。
此中,引用句即經之意義。
内容即随順經〔之内容〕。
師傳即師之所說。
思量即自己之見解。
充分之根據即此等四種所結合之根據。
大王!義依此等五種之根據可以認受。
如是,此問能判決矣。
」 「尊者那先!其應然。
其如是予認受。
阿羅漢於此事除外,其他之人人應怖畏。
然,堕獄之有情,於地獄感受苦痛、痛烈、激烈、酷烈之受,燃燒、極燒全肢節,其面流涕、憐憫、涕泣、悲歎、恸哭,無法忍受痛烈被苦痛所征,無所守護,無歸[P.204]依處,無歸依處者,惱於大憂苦,到極惡最低之趣,一向終於憂苦,燒於燒熱、酷烈、激烈、慘酷之火焰,生起恐懼、叫喚怖畏、作大聲,錯綜六種火焰之鬘所包圍者,此等徧擴於百由旬,迅速逼迫來火焰之慘,由炎熱大地獄中脫離之時,亦恐怖其死耶?」 「然,大王!」 「尊者那先!地獄是一向無苦之感受耶?然,何故彼等堕獄有情一向苦之感受,由地獄脫離之時,亦恐怖其死耶?彼等於地獄歡愉耶?」 「大王!彼等堕獄有情於地獄不歡愉,彼等欲由地獄脫出。
大王!對於彼等所生畏懼是其死之威力。
」 「尊者那先!欲由地獄脫出者對死生畏懼者予不信。
尊者那先!彼等獲得所希求,是可欣喜之理由。
以其事例,令予理解。
」 「大王!言死是不見此〔四〕谛,是怖畏之理由。
此等之人随此怖畏戰栗。
大王!恐懼黑蛇者,彼恐懼死亡故以恐懼黑蛇。
大王!恐懼大象者……乃至……恐懼獅子、虎、豹、熊、鬣狗、水牛、牛、火、水、刺、夜叉、羅刹者,彼恐懼死亡故以恐懼〔羅刹〕。
大王!此是死亡真實本性之威力。
因此真本性之威力,伴煩惱之有情,恐懼戰栗死亡。
大王!堕獄之有情是欲由地獄脫出,為恐懼戰栗死亡。
大王!譬如有人,身生癰腫。
彼為其病患所苦,欲由脫其癰腫,請外科醫生,其外科醫生允諾彼,為[P.205]除彼病患,令準備醫療器具,使用銳利之刀針,置入腐蝕針於火中,以加裡鹽摺石擦潰。
大王!由於以銳利刀針切開,由於以一雙之腐蝕針加以焚燒,由流入加裡鹽,於其患者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其患者欲由脫激烈之病患,由苦痛之怖畏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但亦由死亡之怖畏生畏懼。
大王!譬如有人,犯國事之犯,以鎖束縛,投身於牢獄,欲以釋放。
國王傳喚彼令以釋放。
大王!犯其國事之犯,若識知『我作惡事』,由於國王之接見而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犯其國事之犯者,雖欲釋放,亦對國王之怖畏而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由死之怖畏而生畏懼。
」 「尊者!予得以承服,更示彼以上之事例。
」 「大王!譬如有人,被毒蛇咬傷,彼因其毒之作用而颠倒、轉、反轉。
爾時,有[P.206]人依有效之呪文,将其毒蛇帶來,令吸出其毒。
大王!為痊癒而近其毒蛇,對受其毒之人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為痊癒而近如是之蛇,彼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由死之怖畏而生畏懼。
大王!死是一切有情之所不欲。
是故,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怖畏死亡。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四 脫死魔羂縛之問 「尊者那先!依世尊如是說: 即於虛空或海中 或入山間之洞窟 其得脫死魔羂縛 世界中無如是處 然,又依世尊說護呪。
即蘊護呪、安全護呪、孔雀護呪、幢首護呪、阿吒曩胝護呪。
尊者那先!若行於虛空,行於海中,行於樓閣、房屋、洞窟、山穴、穴、洞穴、山間、山中,亦不得脫死魔之羂縛者,然,作護呪是邪。
若由作護呪,能得脫死魔之羂縛,然者『雖行於空中……乃至……得脫死魔羂縛之處世界中無』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比結節更連結。
此向卿提出,此可依卿而解。
」 [P.207]「大王!依世尊如是說: 即於虛空或海中 或入山間之洞窟 其得脫死魔羂縛 世界中無如是處 然,又依世尊說護呪。
然其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對於無業障者。
大王!令壽命盡者久住,所作或方法不存在。
大王!譬如枯死、乾、乾燥、無生氣、失去活力之樹木,雖撒布千桶之水,亦無欣欣之生,又無出芽翠綠。
大王!如是,由於醫藥、護呪,令壽命盡者久住,無所作或方法。
大王!存地上一切藥草、醫藥,對壽命盡者無用處。
大王!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護呪守護、保護無業障者。
為如是之人,依世尊說護呪。
大王!譬如有農夫,谷物成熟,谷粒與稻稈枯死時,當停止引水入田。
然谷粒之未熟,而無如雲之色,有生氣者依增大其水而成長。
大王!如是,對於壽命已盡者停止棄掉所用醫藥、護呪。
然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護呪醫藥一切[P.208]人人所宣示,其人人依護呪醫藥而有增益。
」 「尊者那先!若壽命已盡者死,壽命有殘餘者存命,然者,護呪醫藥無益。
」 「大王!卿曾見病患依醫藥而恢複者耶?」 「尊者!然。
見幾百之〔病患依醫藥而恢複〕。
」 「然者,大王!『護呪醫藥無益』之言是邪。
」 「尊者那先!見〔患者〕随醫師之處置而飲用、塗用醫藥。
病患依醫師之處置而恢複。
」 「大王!聞唱誦護呪者之音聲,舌頭乾燥,心藏靜止,咽喉嘶啞,依其所作之讀誦,一切病平息,一切疾離散。
又,大王!為〔毒〕蛇咬傷之人,依呪文驅除〔毒蛇咬傷之〕毒,吸出上下〔之毒〕,卿曾見耶?」 「尊者!然。
其今日亦尚行於世間。
」 「然者,大王!『護呪醫藥無益』之言是邪。
唱護呪之人人,欲毒蛇咬不咬,閉開之口。
盜賊揮動打棒而不打彼,盜賊放棄
請卿處置。
』大王!如是,彼之村主令集戶主,命令一切村民。
彼等所命令,非全部之集,唯戶主之集。
然,村主言:『我之村命隻有此。
』如是承認。
然,其他不來者更多。
即婦人、男子、下婢、下仆、雇人、使用人、病者、盲人、驢馬、山羊、羊、象、犬、牡牛、牝牛。
所不來之彼等一切不計算,唯有戶主,而命令『集合一切人』。
大王!如是,此言關於阿羅漢非世尊所說,於此事阿羅漢除外。
阿羅漢已絕怖畏之因。
大王!一切有情有煩惱,又有強我之随見,又浮沈於苦樂之中,關於此等之人,依世尊說:『一切者恐懼刀杖,一切者怖畏死亡。
』是故,阿羅漢由一切怖畏而不戰栗。
大王!有言有餘而義有餘,有言有餘而義無餘。
有言無餘而義有餘。
有言無餘而義無餘。
義者依各各可認受。
大王!義乃依五種可認受。
即依引用句、依内容、依師傳、依思量、依充分之根據。
此中,引用句即經之意義。
内容即随順經〔之内容〕。
師傳即師之所說。
思量即自己之見解。
充分之根據即此等四種所結合之根據。
大王!義依此等五種之根據可以認受。
如是,此問能判決矣。
」 「尊者那先!其應然。
其如是予認受。
阿羅漢於此事除外,其他之人人應怖畏。
然,堕獄之有情,於地獄感受苦痛、痛烈、激烈、酷烈之受,燃燒、極燒全肢節,其面流涕、憐憫、涕泣、悲歎、恸哭,無法忍受痛烈被苦痛所征,無所守護,無歸[P.204]依處,無歸依處者,惱於大憂苦,到極惡最低之趣,一向終於憂苦,燒於燒熱、酷烈、激烈、慘酷之火焰,生起恐懼、叫喚怖畏、作大聲,錯綜六種火焰之鬘所包圍者,此等徧擴於百由旬,迅速逼迫來火焰之慘,由炎熱大地獄中脫離之時,亦恐怖其死耶?」 「然,大王!」 「尊者那先!地獄是一向無苦之感受耶?然,何故彼等堕獄有情一向苦之感受,由地獄脫離之時,亦恐怖其死耶?彼等於地獄歡愉耶?」 「大王!彼等堕獄有情於地獄不歡愉,彼等欲由地獄脫出。
大王!對於彼等所生畏懼是其死之威力。
」 「尊者那先!欲由地獄脫出者對死生畏懼者予不信。
尊者那先!彼等獲得所希求,是可欣喜之理由。
以其事例,令予理解。
」 「大王!言死是不見此〔四〕谛,是怖畏之理由。
此等之人随此怖畏戰栗。
大王!恐懼黑蛇者,彼恐懼死亡故以恐懼黑蛇。
大王!恐懼大象者……乃至……恐懼獅子、虎、豹、熊、鬣狗、水牛、牛、火、水、刺、夜叉、羅刹者,彼恐懼死亡故以恐懼〔羅刹〕。
大王!此是死亡真實本性之威力。
因此真本性之威力,伴煩惱之有情,恐懼戰栗死亡。
大王!堕獄之有情是欲由地獄脫出,為恐懼戰栗死亡。
大王!譬如有人,身生癰腫。
彼為其病患所苦,欲由脫其癰腫,請外科醫生,其外科醫生允諾彼,為[P.205]除彼病患,令準備醫療器具,使用銳利之刀針,置入腐蝕針於火中,以加裡鹽摺石擦潰。
大王!由於以銳利刀針切開,由於以一雙之腐蝕針加以焚燒,由流入加裡鹽,於其患者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其患者欲由脫激烈之病患,由苦痛之怖畏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但亦由死亡之怖畏生畏懼。
大王!譬如有人,犯國事之犯,以鎖束縛,投身於牢獄,欲以釋放。
國王傳喚彼令以釋放。
大王!犯其國事之犯,若識知『我作惡事』,由於國王之接見而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犯其國事之犯者,雖欲釋放,亦對國王之怖畏而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由死之怖畏而生畏懼。
」 「尊者!予得以承服,更示彼以上之事例。
」 「大王!譬如有人,被毒蛇咬傷,彼因其毒之作用而颠倒、轉、反轉。
爾時,有[P.206]人依有效之呪文,将其毒蛇帶來,令吸出其毒。
大王!為痊癒而近其毒蛇,對受其毒之人生畏懼耶?」 「尊者!然。
」 「大王!如是,為痊癒而近如是之蛇,彼生畏懼。
大王!如是,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由死之怖畏而生畏懼。
大王!死是一切有情之所不欲。
是故,堕獄之有情雖欲脫地獄,亦怖畏死亡。
」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 第四 脫死魔羂縛之問 「尊者那先!依世尊如是說: 即於虛空或海中 或入山間之洞窟 其得脫死魔羂縛 世界中無如是處 然,又依世尊說護呪。
即蘊護呪、安全護呪、孔雀護呪、幢首護呪、阿吒曩胝護呪。
尊者那先!若行於虛空,行於海中,行於樓閣、房屋、洞窟、山穴、穴、洞穴、山間、山中,亦不得脫死魔之羂縛者,然,作護呪是邪。
若由作護呪,能得脫死魔之羂縛,然者『雖行於空中……乃至……得脫死魔羂縛之處世界中無』之言是邪。
此亦兩刀論法之問,比結節更連結。
此向卿提出,此可依卿而解。
」 [P.207]「大王!依世尊如是說: 即於虛空或海中 或入山間之洞窟 其得脫死魔羂縛 世界中無如是處 然,又依世尊說護呪。
然其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對於無業障者。
大王!令壽命盡者久住,所作或方法不存在。
大王!譬如枯死、乾、乾燥、無生氣、失去活力之樹木,雖撒布千桶之水,亦無欣欣之生,又無出芽翠綠。
大王!如是,由於醫藥、護呪,令壽命盡者久住,無所作或方法。
大王!存地上一切藥草、醫藥,對壽命盡者無用處。
大王!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護呪守護、保護無業障者。
為如是之人,依世尊說護呪。
大王!譬如有農夫,谷物成熟,谷粒與稻稈枯死時,當停止引水入田。
然谷粒之未熟,而無如雲之色,有生氣者依增大其水而成長。
大王!如是,對於壽命已盡者停止棄掉所用醫藥、護呪。
然壽命有殘餘,富於春秋,護呪醫藥一切[P.208]人人所宣示,其人人依護呪醫藥而有增益。
」 「尊者那先!若壽命已盡者死,壽命有殘餘者存命,然者,護呪醫藥無益。
」 「大王!卿曾見病患依醫藥而恢複者耶?」 「尊者!然。
見幾百之〔病患依醫藥而恢複〕。
」 「然者,大王!『護呪醫藥無益』之言是邪。
」 「尊者那先!見〔患者〕随醫師之處置而飲用、塗用醫藥。
病患依醫師之處置而恢複。
」 「大王!聞唱誦護呪者之音聲,舌頭乾燥,心藏靜止,咽喉嘶啞,依其所作之讀誦,一切病平息,一切疾離散。
又,大王!為〔毒〕蛇咬傷之人,依呪文驅除〔毒蛇咬傷之〕毒,吸出上下〔之毒〕,卿曾見耶?」 「尊者!然。
其今日亦尚行於世間。
」 「然者,大王!『護呪醫藥無益』之言是邪。
唱護呪之人人,欲毒蛇咬不咬,閉開之口。
盜賊揮動打棒而不打彼,盜賊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