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避役品
關燈
小
中
大
、醬油等物取出來.給與他們。
可是她突然患病而死了。
因此這些長老們回到精舍來.互相抱住了頭頸.在精舍附近大聲叫喚着說道.『那個優良而親切的優婆夷亡故了。
』有許多比丘聽見他們的泣聲.從這裡那裡集攏來.問道.『你們究為甚麽這樣哭泣。
』他們答道.『有一個朋友.也就是以前的妻.她是個優良、親切的人.而今死了。
她一晌照拂我們.真是很好。
從此以後我們怎能再得這樣的人呢。
因此悲泣着啊。
』 比丘衆見了他們的狂态.便集合法堂談論起來。
『法友啊.長老們互相摟抱着頭頸.在精舍附近叫喚的.原來為了這理由。
』那時佛來到那裡.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說明理由道.『在談論如此之事。
』佛道.『比丘們啊.他們因她之死而悲泣、呼喚.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她投生為雌鳥.當她墜海溺死之際.友伴的羣烏.也說「我們要汲乾了海水将她救出.」而作無益的努力。
那時他們的生命因賢者而得救。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為海神。
那時有一隻鳥與其妻一同到某海岸去覓食。
該地方适值舉行龍神祭.衆人在海岸設了祭壇.以乳酪、米飯、魚肉、火酒等物供祀龍神.祭事完畢.便各自回家去了。
烏來到那祭場.見到了乳酪等祭品.便一同将這些乳酪、米飯、魚肉等大嚼起來.并且痛飲了酒。
他們夫婦都喝得酩酊大醉.說是『我們要下海去逛逛.』來到沙汀開始洗澡。
一個大浪忽然襲來.将雌鳥卷入海中深處。
有一條大魚過來啄住她的身體.把她吞食了。
雄鳥揚聲悲泣道.『唉.糟了.我的妻死了。
』許多鳥聽到了他的悲泣聲.聚集攏來.齊聲問道.『你究為了甚麽而哭泣。
』他道.『諸位.我妻在這沙汀上洗澡.被大浪卷去了。
』他們聽了這話。
便也異口同聲地号淘大哭起來。
那時他們之中有作這樣想的。
『我們把這海水來處置吧。
将水汲出.使海空了.救出我友之妻如何。
』這樣一說.他們立即表示贊成.各自用口去滿含海水.汲出於外。
可是海水是鹹的.他們的咽喉漸漸地感到渴了.遂站起身來.走到乾燥的陸地上去休息。
這時腮部感到疲乏了.口乾渴了.眼睛合攏來倦頹欲睡了。
於是他們互相齊聲說道.『唉.隻要我們能力所及.自必将海水汲來.排出於外。
然而一面汲出一面海水卻滿起來。
我們終究不能使海空虛的。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我們的腮疲了。
我們的嘴乾了。
可是海水并不減少。
而且愈益增多。
那些鳥這樣唱後.仍齊聲說道.『那雌鳥實有美好的嘴.有可愛的眼睛.容姿絕美。
又有悅耳的聲音。
然而被這盜賊般的海所殺了。
』浩歎不已。
他們這樣悲歎着時.海神出來.現出可怕的形姿.将他們逐走。
於是他們才得幸福。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雌鳥是他的舊妻.雄鳥是那長老.其他的鳥是長老們.而海神則就是我。
』 一四七 花祭本生因緣 (〔菩薩=虛空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起不淨之念的比丘說的。
佛向他問道.『比丘啊.聽說你心懷不淨之念.真的嗎。
』他回答道.『是.真的。
』佛追問道.『你究對誰起了這種不淨之念呢。
』他回答道.『對於原來的妻。
世尊啊.她實在是個美麗而溫柔的女人。
我沒有她.是一刻也不能安住的。
』那時佛對他道.『她於你是個一無好處的女人。
前生你曾因她而受磔刑之苦。
而你常為她神魂颠倒.因而命終後堕入地獄。
現在你何以還這般愛着她呢。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虛空神。
那時恰值波羅奈城舉行迦底加祭的夜祭。
各街道裝飾得如美麗的天國.全城人們興高彩烈.作着各種餘興。
時有一個窮漢.他隻有一襲粗劣的衣服。
因屢經洗濯着用。
到處都滿了摺皺。
然而他的妻卻帶執拗向他說道.『喂.我想穿了濃染的紅藍華服.再披上外衣.與你一同出去看迦底加祭的夜祭。
』男的聽了很窘.說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的話來。
我們窮人能穿了濃染的紅藍華服.悠閑地散步嗎。
』那女的嗔怒道.『沒有紅藍的華服.我不出去看夜祭了。
請你帶别的女子同去吧。
』男的問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無理的話來與我為難。
究竟要怎樣做才能得到紅藍的華服呢。
』女的教他道.『男子漢有志氣.甚麽事做不來。
哪.國王的紅藍園裡就有許多紅藍草啦。
』男的道.『啊.你這個人啊.那地方好比鬼神所管領的蓮池.而且監視極嚴.無論怎樣也不能走近去的。
你不要起這種無理的妄想.還是滿足於現在所有的吧。
』女的強勸道.『現在是夜半.黑暗無光。
一個男子單身總可去得吧。
』他被她如是再三地勸唆.遂為愛情所縛.終於答應下來了。
『安心吧.你勿焦憂。
』他安慰了她一番.就在那夜抱着犧牲性命的決心.離了那街.來到國王的紅藍園中.破了籬笆潛入内苑。
守衛聽到了破籬的聲音.說『有賊.』将他圍住.捉住了他的手足.打罵一頓.然後将他綁起來。
天亮以後.他被拉到國王的面前來了。
國王命令道.『拉去遊街.并處以磔刑.将他刺死。
』於是把他反綁起來.鳴鐘擊鼓.押着遊街示衆.然後用銳利的槍刺他。
那苦痛真是難熬。
又有一隻鳥停在他的頭上.用尖銳如刺的嘴去啄他的眼珠。
然而他對於這種苦痛毫不介意.隻是一昧想着他妻子的事自想『我不能使你穿了紅藍的濃染華服.兩手搭在肩上.一同去看迦底加祭的夜景.非常覺得可惜。
』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鳥雖來啄我眼. 我卻不覺得怎麽痛。
不能與穿濃染的紅藍服的妻。
互攜着手. 去看迦底加的星祭. 真是恨事。
他臨終如是悲痛着妻子的事.死後堕入地獄。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夫妻二人即今之夫妻二人.而在虛空中明見此事的虛空神則就是我。
』 一四八 豺本生因緣 (〔菩薩=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離欲說的。
舍衛城有钜商之子弟五百人.聽了佛的說法.專心歸向佛教.都出了家.住在給孤獨長者在隻園中所築造的精舍裡修行。
可是有一日晚上.他們的心中萌起可厭的煩惱之念來了。
他們懊悔自己不該出家希求遠離諸欲煩惱.想再使欲念得到滿足。
那夜.佛即以神通力.放出不可思議的光明.觀察祇園精舍中的比丘衆内心究為何種妄念所囚.看破了他們心中正在萌動的貪愛妄念。
佛守護自己的弟子.宛如母親之守護其獨子.獨眼者之珍護其一目。
他們朝夕生起欲念時.就立即使之消滅.不使那欲念滋長。
因此佛自己想道.『我像那轉輪聖王馳驅.遍曆其國土那樣來幹吧。
我今向他們說法.使他們舍離欲念而證得阿羅漢位吧。
』 佛從香室中出來.用了甘露似的聲音。
呼喚具壽的法寶長老阿難道.『阿難啊。
』長老阿難走來向佛禮拜.恭敬待命問道.『世尊.有甚麽事。
』佛命令道.『阿難.叫那些住在給孤獨長者所建造的精舍中的比丘們全體在這香室前集合。
』阿難心中暗想.『如果現在我隻召集他們五百個比丘.他們會想到「佛已知道煩惱的妄念在我們的内心萌動.」心裡抱着畏懼之念.對於佛的說法不能發問了吧。
所以還是叫他們「一人不剩地去參集」吧。
』於是答道.『世尊.遵命.』便拿了鑰匙.來訪各庵室。
當所有的比丘衆參集於香室之前時.佛的寶座業已預備好了。
佛結跏趺坐其上.端正其身.如聳峙於大磐石上的須彌山。
六色的佛的大光明兩兩成對.環繞周圍.那光明普遍放散.其大或如大鉢.或如天蓋.或如圓塔.終至到處透徹.如天際閃耀的電光.如動蕩大海水底而上昇的朝陽。
比丘衆向佛稽首禮拜.圍坐四周。
佛居其中.如被绯紅的布衣圍繞着一般。
於是佛發出梵音.為比丘衆說妙法道.『比丘們啊.為比丘者切勿起欲覺、瞋覺、害覺.是謂三不善覺。
切莫以為内心所起的煩惱無足輕重。
煩惱實是大敵。
敵
可是她突然患病而死了。
因此這些長老們回到精舍來.互相抱住了頭頸.在精舍附近大聲叫喚着說道.『那個優良而親切的優婆夷亡故了。
』有許多比丘聽見他們的泣聲.從這裡那裡集攏來.問道.『你們究為甚麽這樣哭泣。
』他們答道.『有一個朋友.也就是以前的妻.她是個優良、親切的人.而今死了。
她一晌照拂我們.真是很好。
從此以後我們怎能再得這樣的人呢。
因此悲泣着啊。
』 比丘衆見了他們的狂态.便集合法堂談論起來。
『法友啊.長老們互相摟抱着頭頸.在精舍附近叫喚的.原來為了這理由。
』那時佛來到那裡.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說明理由道.『在談論如此之事。
』佛道.『比丘們啊.他們因她之死而悲泣、呼喚.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她投生為雌鳥.當她墜海溺死之際.友伴的羣烏.也說「我們要汲乾了海水将她救出.」而作無益的努力。
那時他們的生命因賢者而得救。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為海神。
那時有一隻鳥與其妻一同到某海岸去覓食。
該地方适值舉行龍神祭.衆人在海岸設了祭壇.以乳酪、米飯、魚肉、火酒等物供祀龍神.祭事完畢.便各自回家去了。
烏來到那祭場.見到了乳酪等祭品.便一同将這些乳酪、米飯、魚肉等大嚼起來.并且痛飲了酒。
他們夫婦都喝得酩酊大醉.說是『我們要下海去逛逛.』來到沙汀開始洗澡。
一個大浪忽然襲來.将雌鳥卷入海中深處。
有一條大魚過來啄住她的身體.把她吞食了。
雄鳥揚聲悲泣道.『唉.糟了.我的妻死了。
』許多鳥聽到了他的悲泣聲.聚集攏來.齊聲問道.『你究為了甚麽而哭泣。
』他道.『諸位.我妻在這沙汀上洗澡.被大浪卷去了。
』他們聽了這話。
便也異口同聲地号淘大哭起來。
那時他們之中有作這樣想的。
『我們把這海水來處置吧。
将水汲出.使海空了.救出我友之妻如何。
』這樣一說.他們立即表示贊成.各自用口去滿含海水.汲出於外。
可是海水是鹹的.他們的咽喉漸漸地感到渴了.遂站起身來.走到乾燥的陸地上去休息。
這時腮部感到疲乏了.口乾渴了.眼睛合攏來倦頹欲睡了。
於是他們互相齊聲說道.『唉.隻要我們能力所及.自必将海水汲來.排出於外。
然而一面汲出一面海水卻滿起來。
我們終究不能使海空虛的。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我們的腮疲了。
我們的嘴乾了。
可是海水并不減少。
而且愈益增多。
那些鳥這樣唱後.仍齊聲說道.『那雌鳥實有美好的嘴.有可愛的眼睛.容姿絕美。
又有悅耳的聲音。
然而被這盜賊般的海所殺了。
』浩歎不已。
他們這樣悲歎着時.海神出來.現出可怕的形姿.将他們逐走。
於是他們才得幸福。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雌鳥是他的舊妻.雄鳥是那長老.其他的鳥是長老們.而海神則就是我。
』 一四七 花祭本生因緣 (〔菩薩=虛空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起不淨之念的比丘說的。
佛向他問道.『比丘啊.聽說你心懷不淨之念.真的嗎。
』他回答道.『是.真的。
』佛追問道.『你究對誰起了這種不淨之念呢。
』他回答道.『對於原來的妻。
世尊啊.她實在是個美麗而溫柔的女人。
我沒有她.是一刻也不能安住的。
』那時佛對他道.『她於你是個一無好處的女人。
前生你曾因她而受磔刑之苦。
而你常為她神魂颠倒.因而命終後堕入地獄。
現在你何以還這般愛着她呢。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虛空神。
那時恰值波羅奈城舉行迦底加祭的夜祭。
各街道裝飾得如美麗的天國.全城人們興高彩烈.作着各種餘興。
時有一個窮漢.他隻有一襲粗劣的衣服。
因屢經洗濯着用。
到處都滿了摺皺。
然而他的妻卻帶執拗向他說道.『喂.我想穿了濃染的紅藍華服.再披上外衣.與你一同出去看迦底加祭的夜祭。
』男的聽了很窘.說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的話來。
我們窮人能穿了濃染的紅藍華服.悠閑地散步嗎。
』那女的嗔怒道.『沒有紅藍的華服.我不出去看夜祭了。
請你帶别的女子同去吧。
』男的問道.『你怎麽說出這樣無理的話來與我為難。
究竟要怎樣做才能得到紅藍的華服呢。
』女的教他道.『男子漢有志氣.甚麽事做不來。
哪.國王的紅藍園裡就有許多紅藍草啦。
』男的道.『啊.你這個人啊.那地方好比鬼神所管領的蓮池.而且監視極嚴.無論怎樣也不能走近去的。
你不要起這種無理的妄想.還是滿足於現在所有的吧。
』女的強勸道.『現在是夜半.黑暗無光。
一個男子單身總可去得吧。
』他被她如是再三地勸唆.遂為愛情所縛.終於答應下來了。
『安心吧.你勿焦憂。
』他安慰了她一番.就在那夜抱着犧牲性命的決心.離了那街.來到國王的紅藍園中.破了籬笆潛入内苑。
守衛聽到了破籬的聲音.說『有賊.』将他圍住.捉住了他的手足.打罵一頓.然後将他綁起來。
天亮以後.他被拉到國王的面前來了。
國王命令道.『拉去遊街.并處以磔刑.将他刺死。
』於是把他反綁起來.鳴鐘擊鼓.押着遊街示衆.然後用銳利的槍刺他。
那苦痛真是難熬。
又有一隻鳥停在他的頭上.用尖銳如刺的嘴去啄他的眼珠。
然而他對於這種苦痛毫不介意.隻是一昧想着他妻子的事自想『我不能使你穿了紅藍的濃染華服.兩手搭在肩上.一同去看迦底加祭的夜景.非常覺得可惜。
』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鳥雖來啄我眼. 我卻不覺得怎麽痛。
不能與穿濃染的紅藍服的妻。
互攜着手. 去看迦底加的星祭. 真是恨事。
他臨終如是悲痛着妻子的事.死後堕入地獄。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夫妻二人即今之夫妻二人.而在虛空中明見此事的虛空神則就是我。
』 一四八 豺本生因緣 (〔菩薩=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離欲說的。
舍衛城有钜商之子弟五百人.聽了佛的說法.專心歸向佛教.都出了家.住在給孤獨長者在隻園中所築造的精舍裡修行。
可是有一日晚上.他們的心中萌起可厭的煩惱之念來了。
他們懊悔自己不該出家希求遠離諸欲煩惱.想再使欲念得到滿足。
那夜.佛即以神通力.放出不可思議的光明.觀察祇園精舍中的比丘衆内心究為何種妄念所囚.看破了他們心中正在萌動的貪愛妄念。
佛守護自己的弟子.宛如母親之守護其獨子.獨眼者之珍護其一目。
他們朝夕生起欲念時.就立即使之消滅.不使那欲念滋長。
因此佛自己想道.『我像那轉輪聖王馳驅.遍曆其國土那樣來幹吧。
我今向他們說法.使他們舍離欲念而證得阿羅漢位吧。
』 佛從香室中出來.用了甘露似的聲音。
呼喚具壽的法寶長老阿難道.『阿難啊。
』長老阿難走來向佛禮拜.恭敬待命問道.『世尊.有甚麽事。
』佛命令道.『阿難.叫那些住在給孤獨長者所建造的精舍中的比丘們全體在這香室前集合。
』阿難心中暗想.『如果現在我隻召集他們五百個比丘.他們會想到「佛已知道煩惱的妄念在我們的内心萌動.」心裡抱着畏懼之念.對於佛的說法不能發問了吧。
所以還是叫他們「一人不剩地去參集」吧。
』於是答道.『世尊.遵命.』便拿了鑰匙.來訪各庵室。
當所有的比丘衆參集於香室之前時.佛的寶座業已預備好了。
佛結跏趺坐其上.端正其身.如聳峙於大磐石上的須彌山。
六色的佛的大光明兩兩成對.環繞周圍.那光明普遍放散.其大或如大鉢.或如天蓋.或如圓塔.終至到處透徹.如天際閃耀的電光.如動蕩大海水底而上昇的朝陽。
比丘衆向佛稽首禮拜.圍坐四周。
佛居其中.如被绯紅的布衣圍繞着一般。
於是佛發出梵音.為比丘衆說妙法道.『比丘們啊.為比丘者切勿起欲覺、瞋覺、害覺.是謂三不善覺。
切莫以為内心所起的煩惱無足輕重。
煩惱實是大敵。
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