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避役品

關燈
吃其肥美之肉.然後将吃剩的分給豺吃。

    豺吃飽了肉.回到自己的栖所來愉快地睡眠。

     随着時日的經過.豺的心漸漸傲慢起來了。

    他想.『我也有很好的四足.何必每日依人過活呢。

    從今以後.我也要自己殺了象與其他動物.而吃其肉了。

    百獸之王的獅子.靠了「請你顯威光」這一句話.竟能殺死精氣飽滿的象。

    如果我也使獅子對我喊「豺啊.請顯威光.」則我也能将精氣飽滿的象殺死.而吃其肉吧。

    』於是來到獅子王的地方.說道.『我領受你所殺的象肉.日子已很長久.現在我想自己殺死一隻象.而吃其肉。

    請讓我坐在你所坐的黃金窟中。

    你如發見到在山麓徘徊的象.可否請到我這裡來.說一句「豺啊.請顯威光」呢。

    我别無其他願望。

    這是我對於你唯一的懇求。

    』 那時獅子王對豺說道.『豺啊.能殺象的隻有獅子族。

    我敢說.能殺象而吃其肉的豺.這世間是一隻也不會有的。

    你還是将這樣大的野心打消.吃着我所殺的象肉過活吧。

    』豺雖經獅子王這樣告誡.卻仍不能放棄他的希望.再三懇求。

    獅子王因不能拒絕他的要求.遂答應下來。

    說『那麽請進我的住家去坐着.』叫豺坐在黃金窟中。

     獅子在山麓發見了一隻精氣飽滿的象.便跑到洞窟的入口來告訴道.『豺啊.請顯你的威光。

    』豺從黃金窟中悠然站起來.睥睨着四方.咆哮了三次.說道.『好.那麽讓我咬住象的面額的性徵吧.』便撲了過去.可是誤摔落在象的腳下了。

    象舉起了右腳踏住他的頭.頭蓋骨碎為微塵。

    象乃用腳将他的死骸湊集成一塊.把糞尿撒在上面.然後一聲高叫.逃入森林深處去。

    菩薩見這光景.說道.『豺啊.快顯你的威光.』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你的頭蓋碎了.  頭破裂了.  你的胸骨都已成粉了。

      現在正是顯你威靈之時了。

     菩薩如是唱偈.於天年終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豺是提婆達多.獅子則就是我。

    』 一四四 象尾本生因緣 (〔菩薩=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邪命外道說的。

    從前有許多邪命外道住在祇園精舍的後院.作着種種的苦行。

    許多比丘們見這些苦行者.或蹲踞以支持身體.或如蝙蝠般從樹枝上挂下.或坐在荊棘上.或以五火焦身.作着種種錯誤的苦行.便來到佛的地方.問道.『世尊.靠着這些苦行.會有甚麽利益呢。

    』那時佛答道.『比丘啊.這種苦行決不能産生善果。

    據說前生曾有賢人.以為這種苦行可以産生善果.帶了聖火到林中去。

    然而靠了那聖火供養等等的力.并沒有甚麽功德利益顯現出來.因而終於以水澆火.把火熄滅。

    終於因凝思而獲得神通力與禅定力.生於梵天界哩。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西北部某婆羅門的家裡。

    當他誕生之日.他的父母點了聖火.盛作供養。

    到了十六歲時.父母喚他近前.對他說道.『兒啊.我們曾在你誕生日.點了聖火而供養。

    如果你欲過在家生活的話.那麽你得學習三吠陀。

    若欲赴梵天界.那麽就拿了聖火到林中去.點燃聖火不絕.供養大梵天.以祈求功德.将來能生於梵天界吧。

    』他答說.『不願在家.』便拿着聖火前往林中.結了小庵.燃點聖火.住在那裡。

     有一日.他在某村盡端受了牛的供養.便牽着那牛回庵來了。

    那時他想.『若以此牛供聖火之神.那是很好的吧。

    』既而轉念一想.『唉唉.剛巧沒有鹽了。

    沒有鹽.聖火之神怕不會吃的吧。

    到村中去讨點鹽來.用鹽腌過了供祀聖火之神吧。

    』他将牛系在那裡.到村中讨鹽去了。

     他去後.有一羣獵師到那裡來.他們看見了那隻牛.就撲殺、烹調.吃了個飽.然後将牛的尾巴、腳爪與皮撒散在一邊.把吃剩的肉統統收集起來拿走了。

    那婆羅門回來.見了牛尾等殘物.便傾側着頭想道.『這個聖火之神.連屬於自己的東西也不能充分守護.何能守護我呢。

    尊敬、供養這聖火之神.并無利益功德可得.自是無益之事。

    』 他已失去了尊敬聖火之神的心思了.自語道.『啊.聖火之神啊.你連自己之物也守不住.怎能守護你以外的我呢。

    肉已失去了.這些殘餘的東西.請你忍耐受用吧。

    』說着就将牛尾等殘物擲向火神.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沒有威力的聖火之神啊.  這裡雖有幾多供物.  那不過是牛尾之類罷了。

      肉被吃去.  而今已空無所有.  快将牛尾等吃了吧。

     菩薩這樣唱畢.澆水将火滅了。

    後出家為仙人隐士.獲得神通力與禅定力.死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滅火的仙人就是我。

    』 一四五 羅陀鹦鹉本生因緣 (〔菩薩=鹦鹉〕)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前妻的愛着說的。

    其故事也見於根本生因緣〔第四二三〕中。

    佛對那比丘說道.『比丘啊.女人是難以守護的東西。

    即使能夠守護而守護之.但欲繼續守護卻也困難。

    你在前生能守護女人而曾守護過.但.并不能繼續守護下去。

    現在如何能夠守護呢。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為鹦鹉。

    迦屍國有一個婆羅門.飼養菩薩與其弟弟.恰如父親一般。

    并替菩薩起名為褒多婆達.把他的弟弟喚作羅陀。

     那婆羅門之妻品行不端。

    某時.婆羅門因商事須往遠方旅行.招了菩薩兄弟來.吩咐道.『我不在家時.如果你們的母親有不端的行為.你們須加以阻止。

    』菩薩答道.『是.父親.如果我們有這能力.自當加以阻止.但若為我們的能力所不及.則除沈默旁觀之外别無他法。

    』婆羅門委托鹦鹉監督其妻.自己便作長途旅行去了。

     從他出發之日起.他的妻的亂行日甚一日。

    出入全無限制。

    弟弟羅陀不忍見母親的行為.向菩薩勸告道。

    『兄啊.父親出發之前.曾吩咐我們說.若母親有不端的行為.叫我們加以阻止。

    然而現在母親的亂行.隻是一日比一日加甚。

    我們不可不加以阻止。

    』菩薩道.『你智慧淺.經驗也沒有.所以說出這樣的話來。

    實際上.縱使抓住了母親的身子.把她帶了來.也是管不住她的。

    我們能力所不及的事.怎麽能夠做呢。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羅陀啊.  你連夜半來訪者有幾多也不知道。

      力所不及的事莫去想.  拘悉耶女情火熾燃.其欲難遏。

     他如是制止羅陀向母親進忠告。

    於是她於丈夫不在家的期間.任意妄為。

    婆羅門回來後.喚褒多婆達去.問道.『母親如何。

    』菩薩據實詳細告知婆羅門.又改了話頭道.『父親啊.你為何要與這樣的女人同居呢。

    我們現已将母親的惡行完全說出.所以已沒有住在這裡的必要了。

    』說畢.丁甯地在那婆羅門的腳下行了敬禮.與其弟羅陀同向森林方面飛去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那不幸的比丘證得須陀洹果。

    又說.『那時的婆羅門夫妻即今之二人.羅陀是阿難.褒多婆達則就是我。

    』 一四六 鳥本生因緣 (〔菩薩=海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幾個老比丘說的。

    他們出家以前.住在舍衛城.都是富豪的家長.互相作着友誼的交際。

    大家在勵行善事的期間.傾聽了佛的說法.這樣想道.『我們對於家庭生活還有甚麽期望呢。

    假如随侍在佛左右.加入美的佛的教團而出家.舍離此世的憂患勞苦.多好啊。

    』於是将一切财産給與子女.抛棄了咽着眼淚的家族.加入佛的教團而出家了。

    然而他們雖出了家.卻不能遵守與出家人相應的沙門法.因為年老的緣故.也不能如實地修行佛法。

    雖出了家.卻與在家一樣.在精舍中造了小屋.獨自居住着。

    不出外乞食.也不到别的地方去.隻往來於自己的妻子之家.暗中行樂。

     在這些長老之中.某長老有一個舊妻.她照顧所有的長老們。

    因此他們也将自己所得的食物拿了來。

    會集於她家中.一同恣意作樂。

    她也将貯藏着的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