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避役品
關燈
小
中
大
一四一 蜥蜴.本生因緣 (〔菩薩=蜥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一個背叛佛的比丘說的。
其故事的内容.與女顔象本生因緣〔第二六〕中所述者相同。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受生於蜥蜴的胎裡.長大後.率領許多蜥蜴的眷屬.住在某河畔的大洞穴中。
他的孩子的小蜥蜴.與一隻避役非常親密.遂成了遊伴。
說『我來抱你吧.』就将避役摟抱起來。
有将他與避役親近之事秘密告知蜥蜴之王者.蜥蜴之王立刻喚兒子來.告訴他道.『唉.你竟在與惡者交際。
避役乃賤種.與那樣東西為友是不行的。
你如繼續與他交際.則所有蜥蜴的種族.都将被那避役所污辱吧。
此後不可再與他交際了。
』但那小蜥蜴依然與那避役作着親密的交際。
菩薩〔蜥蜴之王〕雖再三勸告他.他仍不能與避役斷絕往來。
菩薩覺得『在不遠的将來.因那避役之故.也許會有災禍臨到我們身上。
為預防起見.實有豫造遁路的必要.』因令部下在一方造了非常通風的出路。
這時.他的孩子小蜥蜴身體漸漸發育起來了。
但那避役卻與以前一樣大小.毫無甚麽變化。
他屢次地說『摟抱吧.』而爬到避役身上來。
這與以前完全不同了.在避役覺得宛如一座小山壓在身上。
他開始感到苦惱.心想.『如果他數日間盡是這樣地來摟抱.則我的生命危險了。
不如串通獵師.将這蜥蜴一族完全除滅了吧。
』 在一個大雨停止後的暑日.蟻穴的羽蟻從穴中飛出來.蜥蜴到那裡來捉羽蟻來吃。
那時有一個捉蜥蜴的獵師.為了想破壞蜥蜴的洞穴.一手拿了鋤.一手牽着犬.到那森林中來。
避役見了那獵師.心想.『今天我要達到自己的願望.』便走近獵師旁邊.在他面前坐下.問道.『喂.你究為甚麽在森林中行走的。
』獵師答道.『為捉蜥蜴而來。
』避役道.『我知道許多蜥蜴所居的洞穴。
你有火與稻草嗎。
』說着就領獵師到那裡去了。
他對獵師說道.『喂.請将稻草放在這裡.點了火使冒出煙來。
在這四周叫你的犬看守着.你自己則拿着大棍棒将那接連出來的家夥盡行擊斃.使屍骸堆積如山。
』他如是教唆畢.心想.『現在讓我來看仇人的結局吧。
』於是躲在隐處.隻将頭露出了看着。
獵師把稻草一薰.蜥蜴被煙所困.從穴中接連飛出來了。
獵師将飛出來的盡行擊斃。
有從他手邊逃出的.則被犬所捉。
於是蜥蜴一族的大滅亡便到臨了。
菩薩覺到『果因避役而生禍患了.惡人誠不可與之交際.幸福決不依惡而生。
徒因一隻惡的避役之故.緻許多蜥蜴陷於滅亡.』便從遁路裡脫出.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與惡人親昵. 不會有真的樂。
反足使自己受災禍. 如蜥蜴族之與避役。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避役是提婆達多.菩薩之子即不聽告誡的蜥蜴之子.是背叛的比丘.蜥蜴之王則就是我。
』 一四二 豺本生因緣 (〔菩薩=豺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圖謀殺佛之事而說的。
某時.有許多比丘集合法堂.就此事紛紛談論。
佛聽了說道.『比丘們啊.提婆達多企圖殺我.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曾有此企圖。
但他不僅不能殺害我.反而自陷苦境。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投生在豺的胎裡.後為豺王.被許多豺羣圍繞着.住在墓地的林中。
某時.王舍城舉行熱鬧的祭典。
那簡直可說是酒祭.人們任性飲酒。
有許多無賴漢帶了許多酒肉來參加.一面叫豔裝的妓女唱歌.一面飲酒吃肉。
到了深更.肉已吃盡.而酒則尚有不少餘剩。
那時他們中的一人喊道.『拿肉來。
』有人應道.『肉已吃盡了。
』那人道.『我在時非有肉不可。
既然如此.我就到那墓地去.把來吃新的死人肉的豺殺死.拿豺肉來吃吧。
』說着就執了大棍棒.走出街道.從間道來到墓地.手持棍棒.假裝死人.仰卧在地上。
時菩薩與豺羣一同來到那裡.見到了他.心想.『這不是死人.』打算『試探一下.』便向下風走去.試嗅他身體的氣味。
知道不是死人的氣味.心想.『調戲他一下将他趕走.』遂來到他旁邊.咬住了棍棒之端而強拉。
那人不但不放開棍棒.卻連菩薩近來都不知道.所以把那棍棒握得更緊了。
菩薩稍向後退.說道.『你這人啊.如果你是死人.則我拉棍棒時.你不會握得更緊。
你以為你這樣做.我就辨不出你是活的還是死的嗎。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你雖假裝死人而躺着. 可是拉你的棍棒時. 你牢執不放. 你以為這樣就能瞞過去了嗎。
菩薩如是高聲唱着.那無賴漢覺得『他已發覺我沒有死.』便站起身來.将棍棒擲過去。
可是沒有擲中。
無賴漢叫喊道.『糟糕.這回我失察了。
』菩薩回過頭去.說道.『啊.你用棍棒擲我.你一定要堕入八大地獄十六小地獄了。
』說了便去。
無賴漢毫無所得.空手離開墓地.沿着水溝回到街上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無賴漢是提婆達多.豺王則就是我。
』 一四三 威光本生因緣 (〔菩薩=獅子〕)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在象頭山自許為佛之事而說的。
提婆達多早失禅力.聲名堕地。
他自以為『還有恢複的方法.』向佛提出了五項請願。
但這些請願全被拒絕了.於是他在佛弟子二長老所率領的教團沙門中.把尚未熟達律法的比丘五百人.帶引到恒河之畔.另組了一個教團.在該地營其獨立自主的教團生活。
佛察知那些比丘們的知識已達圓熟的時機.便遣二長老前往。
提婆達多見二位長老來訪.非常歡喜.打算『今夜要向他們說法.顯示我佛陀的威儀.』遂自正威儀.顯現如來似的相好.告訴他們道.『尊者舍利弗啊.比丘們尚未疲勞.也不感倦怠。
你若欲作法的問答.請與比丘們為之。
我因畧患背痛.想去伸了手腳休息一下。
』就躺下入睡。
於是二長老就向比丘衆說法.使他們領悟了沙門的道果.率引他們全體上竹林精舍去了。
拘迦利發見那精舍已空無一人.便到提婆達多那裡.說道.『提婆達多啊.那二長老說服了你的弟子.把他們帶走.隻留了一個空精舍了。
你為甚麽眠着的呢。
』說着就剝去他的衣服.用腳踢他的胸部.如蹴瓦礫一般。
他口中吐出血來.苦痛得昏暈過去.倒在地上。
佛向長老問道.『舍利弗啊.你去時.提婆達多如何。
』舍利弗答道.『世尊.提婆達多見了我們很高興。
他為了要顯示佛陀的威相.現作如來般的相好.卻招緻了大禍。
』佛聽了他的回答.說道.『舍利弗啊.提婆達多模拟我的相好而招禍.并不始於今日。
在前生也曾招過禍的。
』接着答應了長老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長鬣獅子.住在雪山的黃金窟中。
一日.他離開那洞窟.悠然而起.睥睨四方.一聲咆哮.跑向遠處覓食去了。
不久.咬死了一隻大水牛.隻将其肥美部分的肉吃了.便下山來.行至某湖之畔.飽飲了清鮮之水.然後回到自己的洞窟去。
那時.有一隻豺正在覓食.突然遇見了這獅子.無法逃避.不得已俯伏在獅子的腳下。
獅子問道.『豺啊.你怎麽了。
』豺回答道.『我願做你的奴仆。
』獅子道.『好.你服侍我吧。
我給你好的肉吃。
』說着就帶那豺回到黃金窟來。
從此以後.豺老是取獅子王的殘食過日。
不消數日.漸漸地肥大起來了。
一日.獅子王躺在洞窟中向豺吩咐道.『豺.你試出去.站在山頂上.如果見到在山麓遊玩的象、馬、牛或其他任何動物.隻要是你所想吃的.你就說「我要吃他的肉.」向我行一個敬禮.說「請你顯威光.」如此我就殺而吃其肉.将吃剩的分給你吧。
』豺站在山頂上.一經發見他所想吃的各種動物.就回到黃金窟來報告.俯伏在獅子王的腳下.說道.『請你顯威光。
』於是獅子便迅雷似地撲過去.縱使是精氣飽滿的象.也結果了他的性命.
其故事的内容.與女顔象本生因緣〔第二六〕中所述者相同。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受生於蜥蜴的胎裡.長大後.率領許多蜥蜴的眷屬.住在某河畔的大洞穴中。
他的孩子的小蜥蜴.與一隻避役非常親密.遂成了遊伴。
說『我來抱你吧.』就将避役摟抱起來。
有将他與避役親近之事秘密告知蜥蜴之王者.蜥蜴之王立刻喚兒子來.告訴他道.『唉.你竟在與惡者交際。
避役乃賤種.與那樣東西為友是不行的。
你如繼續與他交際.則所有蜥蜴的種族.都将被那避役所污辱吧。
此後不可再與他交際了。
』但那小蜥蜴依然與那避役作着親密的交際。
菩薩〔蜥蜴之王〕雖再三勸告他.他仍不能與避役斷絕往來。
菩薩覺得『在不遠的将來.因那避役之故.也許會有災禍臨到我們身上。
為預防起見.實有豫造遁路的必要.』因令部下在一方造了非常通風的出路。
這時.他的孩子小蜥蜴身體漸漸發育起來了。
但那避役卻與以前一樣大小.毫無甚麽變化。
他屢次地說『摟抱吧.』而爬到避役身上來。
這與以前完全不同了.在避役覺得宛如一座小山壓在身上。
他開始感到苦惱.心想.『如果他數日間盡是這樣地來摟抱.則我的生命危險了。
不如串通獵師.将這蜥蜴一族完全除滅了吧。
』 在一個大雨停止後的暑日.蟻穴的羽蟻從穴中飛出來.蜥蜴到那裡來捉羽蟻來吃。
那時有一個捉蜥蜴的獵師.為了想破壞蜥蜴的洞穴.一手拿了鋤.一手牽着犬.到那森林中來。
避役見了那獵師.心想.『今天我要達到自己的願望.』便走近獵師旁邊.在他面前坐下.問道.『喂.你究為甚麽在森林中行走的。
』獵師答道.『為捉蜥蜴而來。
』避役道.『我知道許多蜥蜴所居的洞穴。
你有火與稻草嗎。
』說着就領獵師到那裡去了。
他對獵師說道.『喂.請将稻草放在這裡.點了火使冒出煙來。
在這四周叫你的犬看守着.你自己則拿着大棍棒将那接連出來的家夥盡行擊斃.使屍骸堆積如山。
』他如是教唆畢.心想.『現在讓我來看仇人的結局吧。
』於是躲在隐處.隻将頭露出了看着。
獵師把稻草一薰.蜥蜴被煙所困.從穴中接連飛出來了。
獵師将飛出來的盡行擊斃。
有從他手邊逃出的.則被犬所捉。
於是蜥蜴一族的大滅亡便到臨了。
菩薩覺到『果因避役而生禍患了.惡人誠不可與之交際.幸福決不依惡而生。
徒因一隻惡的避役之故.緻許多蜥蜴陷於滅亡.』便從遁路裡脫出.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與惡人親昵. 不會有真的樂。
反足使自己受災禍. 如蜥蜴族之與避役。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避役是提婆達多.菩薩之子即不聽告誡的蜥蜴之子.是背叛的比丘.蜥蜴之王則就是我。
』 一四二 豺本生因緣 (〔菩薩=豺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圖謀殺佛之事而說的。
某時.有許多比丘集合法堂.就此事紛紛談論。
佛聽了說道.『比丘們啊.提婆達多企圖殺我.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曾有此企圖。
但他不僅不能殺害我.反而自陷苦境。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投生在豺的胎裡.後為豺王.被許多豺羣圍繞着.住在墓地的林中。
某時.王舍城舉行熱鬧的祭典。
那簡直可說是酒祭.人們任性飲酒。
有許多無賴漢帶了許多酒肉來參加.一面叫豔裝的妓女唱歌.一面飲酒吃肉。
到了深更.肉已吃盡.而酒則尚有不少餘剩。
那時他們中的一人喊道.『拿肉來。
』有人應道.『肉已吃盡了。
』那人道.『我在時非有肉不可。
既然如此.我就到那墓地去.把來吃新的死人肉的豺殺死.拿豺肉來吃吧。
』說着就執了大棍棒.走出街道.從間道來到墓地.手持棍棒.假裝死人.仰卧在地上。
時菩薩與豺羣一同來到那裡.見到了他.心想.『這不是死人.』打算『試探一下.』便向下風走去.試嗅他身體的氣味。
知道不是死人的氣味.心想.『調戲他一下将他趕走.』遂來到他旁邊.咬住了棍棒之端而強拉。
那人不但不放開棍棒.卻連菩薩近來都不知道.所以把那棍棒握得更緊了。
菩薩稍向後退.說道.『你這人啊.如果你是死人.則我拉棍棒時.你不會握得更緊。
你以為你這樣做.我就辨不出你是活的還是死的嗎。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你雖假裝死人而躺着. 可是拉你的棍棒時. 你牢執不放. 你以為這樣就能瞞過去了嗎。
菩薩如是高聲唱着.那無賴漢覺得『他已發覺我沒有死.』便站起身來.将棍棒擲過去。
可是沒有擲中。
無賴漢叫喊道.『糟糕.這回我失察了。
』菩薩回過頭去.說道.『啊.你用棍棒擲我.你一定要堕入八大地獄十六小地獄了。
』說了便去。
無賴漢毫無所得.空手離開墓地.沿着水溝回到街上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無賴漢是提婆達多.豺王則就是我。
』 一四三 威光本生因緣 (〔菩薩=獅子〕)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在象頭山自許為佛之事而說的。
提婆達多早失禅力.聲名堕地。
他自以為『還有恢複的方法.』向佛提出了五項請願。
但這些請願全被拒絕了.於是他在佛弟子二長老所率領的教團沙門中.把尚未熟達律法的比丘五百人.帶引到恒河之畔.另組了一個教團.在該地營其獨立自主的教團生活。
佛察知那些比丘們的知識已達圓熟的時機.便遣二長老前往。
提婆達多見二位長老來訪.非常歡喜.打算『今夜要向他們說法.顯示我佛陀的威儀.』遂自正威儀.顯現如來似的相好.告訴他們道.『尊者舍利弗啊.比丘們尚未疲勞.也不感倦怠。
你若欲作法的問答.請與比丘們為之。
我因畧患背痛.想去伸了手腳休息一下。
』就躺下入睡。
於是二長老就向比丘衆說法.使他們領悟了沙門的道果.率引他們全體上竹林精舍去了。
拘迦利發見那精舍已空無一人.便到提婆達多那裡.說道.『提婆達多啊.那二長老說服了你的弟子.把他們帶走.隻留了一個空精舍了。
你為甚麽眠着的呢。
』說着就剝去他的衣服.用腳踢他的胸部.如蹴瓦礫一般。
他口中吐出血來.苦痛得昏暈過去.倒在地上。
佛向長老問道.『舍利弗啊.你去時.提婆達多如何。
』舍利弗答道.『世尊.提婆達多見了我們很高興。
他為了要顯示佛陀的威相.現作如來般的相好.卻招緻了大禍。
』佛聽了他的回答.說道.『舍利弗啊.提婆達多模拟我的相好而招禍.并不始於今日。
在前生也曾招過禍的。
』接着答應了長老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長鬣獅子.住在雪山的黃金窟中。
一日.他離開那洞窟.悠然而起.睥睨四方.一聲咆哮.跑向遠處覓食去了。
不久.咬死了一隻大水牛.隻将其肥美部分的肉吃了.便下山來.行至某湖之畔.飽飲了清鮮之水.然後回到自己的洞窟去。
那時.有一隻豺正在覓食.突然遇見了這獅子.無法逃避.不得已俯伏在獅子的腳下。
獅子問道.『豺啊.你怎麽了。
』豺回答道.『我願做你的奴仆。
』獅子道.『好.你服侍我吧。
我給你好的肉吃。
』說着就帶那豺回到黃金窟來。
從此以後.豺老是取獅子王的殘食過日。
不消數日.漸漸地肥大起來了。
一日.獅子王躺在洞窟中向豺吩咐道.『豺.你試出去.站在山頂上.如果見到在山麓遊玩的象、馬、牛或其他任何動物.隻要是你所想吃的.你就說「我要吃他的肉.」向我行一個敬禮.說「請你顯威光.」如此我就殺而吃其肉.将吃剩的分給你吧。
』豺站在山頂上.一經發見他所想吃的各種動物.就回到黃金窟來報告.俯伏在獅子王的腳下.說道.『請你顯威光。
』於是獅子便迅雷似地撲過去.縱使是精氣飽滿的象.也結果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