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與品

關燈
一三一 不與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說的。

    恰巧那時.比丘衆集合法堂.談論道.「法友啊.提婆達多不知感恩.不知如來之德。

    」佛走進法堂來.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在談論如此這般的事。

    」佛道.「比丘們啊.提婆達多不知恩德.并不始於今日。

    他在前生也曾不知恩義。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摩揭陀王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治國時.菩薩是擁有八億金财産的長者.名曰螺長者。

    當時波羅奈也有個有八億金财産的辟利耶長者。

    這兩位長者非常莫逆。

    可是因了某種事情.波羅奈的辟利耶長者遭了不幸.全部财産都喪失光了。

    他因陷於窮困.無處投靠.便帶了妻去投靠螺長者.從波羅奈出發.徒步走到王舍城.來訪螺長者的住宅。

    螺長者道.「好友來了.」擁抱相迎.殷懃地加以款待。

    過了幾日.螺長者問道.「哦.朋友.你來此何事。

    」他回答道.「我遭了不幸.全部财産都喪失了.沒有可以投靠的地方。

    」螺長者道.「原來如此。

    你不必焦憂。

    」說着便叫人開了自己的寶庫.取了四億金給他.此外.财産、從者、甚至家畜與物品也全部分作二分.将一半給他。

    辟利耶帶了财産回到波羅奈.就重興家門了。

     後來.同樣的不幸降臨到螺長者身上了。

    那時螺長者想道.「我以前曾大大地扶助過朋友.将财産平分了給他。

    如今那友人見了我當不緻拒絕.去投靠吧。

    」於是帶了妻.步行到波羅奈。

    向妻說道.「妻啊.跟我在街市上一同行走.於你是不相稱的。

    我雇馬車來接你.你乘着馬車.率同許多從者随後來吧。

    在我打發馬車來以前.請暫在這裡等候。

    」乃将妻留在城門口的一家人家的屋裡。

     於是自己進了波羅奈城來訪問長者之家.告以「友人螺長者從王舍城來了。

    」辟利耶迎接他說.「請進來。

    」可是見了他的服裝.不站起身來.也不向他寒暄.隻問.「你來此為了何事。

    」螺長者答道.「為拜望你而來。

    」他又問道.「你耽擱在何處。

    」螺長者道.「宿處還沒有定。

    我把妻留在城門口的一家人家的屋裡而來。

    」他道.「我這裡沒有地方留你們住宿。

    現在我将食物送給你.請你拿了到甚麽地方去烹調來吃吧。

    」就吩咐仆人道.「用布片包一頓婆粉糠給他。

    」據說那日.他曾叫人篩淨了裝在一千輛左右車子上的糙米.貯藏在倉庫裡。

    他以前曾從螺長者處得四億金而歸的.這忘恩的大惡徒.隻以一頓婆的粉糠贈給恩友.仆人将一頓婆的粉糠盛入籃中.拿到菩薩的地方來。

    菩薩心中想道.「這惡徒以前曾受過我四億金.而現在他隻給我一頓婆粉糠。

    我收不收呢。

    」一種念頭随即浮現在腦中了。

    「這不可信賴的忘恩者.因我零落之故.棄絕了與我的友情。

    若說他所給的粉糠是粗惡之食而不收受.那我也棄絕了友情了。

    世間愚人以所給之物微薄而拒絕收受.因此常破壞友情。

    我把他所給的粉糠收下.用自己之力建立友情吧。

    」便将那粉糠包在布片中.走向街頭.回到妻所停留的家裡來了。

     妻向他問道.「你得到了甚麽。

    」他回答道.「妻啊.我的朋友辟利耶長者給了我一頓婆粉糠.叫我走出。

    」妻道.「你為何領受了呢。

    這樣的東西怎能報謝四億金呢。

    」說着.就嗚咽起來。

    菩薩道.「妻啊.你不要哭。

    我因怕斷絕了與他的友情.想用自己的力來建立友情.所以把那東西收下了。

    你為甚麽悲傷呢。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吝惜而不與.  愚人彼此的友情便斷絕。

     所以雖隻半摩那糠.  我也并不辭謝。

     如是則友誼不斷.  必能永久。

     長者之妻聽了此偈.仍然哭泣不止。

    恰巧那時.有一個螺長者送給辟利耶長者的農仆.從門口進來。

    這農仆聽到了長者之妻的泣聲.便走了進來.遇見昔日的主人夫婦。

    這時農仆俯伏在主人的腳下.哭着問道.『主人.你因何事來此。

    』長者将經過情形全盤坦白地告訴了他。

    農仆安慰他道.『主人.我知道了。

    請你不必憂慮。

    』說後就伴送到自己家中.叫夫妻二人洗了澡.勸他們用飯。

    又去關照别的人們。

    說.『舊主人來了。

    』過了幾日以後.所有的農仆.喧擾着到宮庭去控訴。

     國王喚他們近前.問道.『究竟是甚麽一回事呢。

    』他們将事件毫無遺漏地禀告國王.國王聽了他們的話.便喚兩長者來.先向螺長者問道.『大長者.聽說你曾将四億金給與辟利耶長者.這話是真的嗎。

    』他回答道.『大王啊.我的朋友為求助於我到王舍城來時.四億金自不消說了.且曾不問生物與無生物.将所有的财産平分了.以一半給與他。

    』國王又問辟利耶長者道.『那是事實嗎。

    』他回答道.『大王.是的。

    』於是國王又問.『此次螺長者來訪你時.你可曾好好款待他呢。

    』他默然不答。

    國王複對他道.『那時你不是叫人用布片包了一頓婆粉糠給與他的嗎。

    』他聽了這話.依然不答。

    國王與各大臣商議『應如何處置』後.命令臣下道.『你們去到辟利耶家中.将他家中的全部财産給與螺長者。

    』菩薩禀道.『大王啊.我不要别人的财産。

    隻将從前我所給他的交還我就好了。

    』於是國王命将屬於菩薩的财産交還。

     菩薩複得了從前給與辟利耶長者的财産.與許多農仆回王舍城.重興家業.作布施等善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辟利耶長者是提婆達多.螺長者則就是我。

    』 一三二 五師本生因緣 (〔菩薩=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阿闍波剌榕樹下三魔女誘惑之經說的。

    佛引用了以下面的句子開始的經。

     愛、嫌惡與染的三女.  豔冶奪目而出現。

     然而如風吹飄落的綿毛一般.  佛将她們屏退了。

     佛這樣地将此經說至最後時.比丘衆集合法堂.談論起來道.『法友啊.三魔女現出美若天女的幾百種姿态.走近佛去誘惑他。

    但佛竟連眼睛也不曾張開。

    佛的威力不是驚人嗎。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