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與品

關燈
時佛來到法堂.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在談論如此這般之事。

    』佛道.『比丘們啊.我已滅盡一切漏.獲得一切智了。

    不看魔女.毫不足怪。

    前生我煩惱未盡.希求菩提時.也未嘗因煩惱而破了根之自制去看天女般美容.以是遂獲得了大王國。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一百個兄弟中之最年少者.詳情與前面得叉屍羅本生因緣中所說相同。

    那時得叉屍羅的市民.來訪住在市外的菩薩.要求獻呈王權.行了灌頂禮。

    後來他們以天都般的飾物裝飾得叉屍羅.以帝釋宮的莊嚴裝飾宮城。

    菩薩進了得叉屍羅市.在宮城的樓閣上揭起純白的天蓋.昇至鑲着寶石的玉座.以天王般的尊嚴儀容就位。

    又有大臣、婆羅門、居士、刹帝利的王子等.身上着了種種華美的服裝.侍立在國王的周圍。

    一萬六千個美若天女的舞妓.都是跳舞、歌謠、音樂的名手.熟練最上的遊藝.她們一齊跳舞、唱歌、奏樂.宮城充滿了歌謠、音樂的聲響.宛如海上雷鳴。

     菩薩見自己的榮光如是之盛.心想.『我若瞧這些夜叉的天女般的美姿.則是自招滅亡.這旺盛的榮光便看不到了吧。

    我因遵守辟支佛的訓戒.得到了這榮光。

    』不覺因感激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守持辟支佛的良訓.  剛毅不動.不懷怖畏. 不落夜叉的誘惑之網.  大怖畏消滅.而得到安穩。

     大薩埵〔菩薩〕如是以偈說法。

    後以正法治國.作布施等善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赴得叉屍羅獲得王權的天子就是我。

    』 一三三 火焰本生因緣    (菩薩=鳥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某比丘說的。

    那比丘從佛受了業處.前往邊境.在某村附近的森林地方定住下來.那時适逢雨期。

    在雨期的第一月.他出外托鉢時.所住的小舍燒毀了。

    他因失了住家.非常困苦.遂與信徒們商量。

    他們說.『曉得了.立刻建造小屋吧。

    』可是并未着手.三個月便過去了。

    他因沒有适當的住家.遂不能獲得業處。

    雨期終了以後.他未曾得到一分業處.便赴隻園來到佛的地方.恭敬地作禮.而後坐在一隅。

    佛親切地打了招呼.問道.『比丘啊.你順利地得到業處了嗎。

    』他将經過情形.不論吉兇.從頭細述一遍。

    佛道.『比丘啊.在前生.畜生也能辨别於自己利或不利.利時就居住下來.不利時就棄了住所遷移至他處。

    你怎麽不知道那住所對自己利或不利呢。

    』接着就應他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鳥。

    他年長後交了好運.成為百鳥之王。

    那時.在某森林地方的湖邊.有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

    他在那樹的附近.率領一羣鳥類栖居着。

    因那大樹的枝葉伸展到湖的水面.許多鳥栖在枝頭上.常将糞落到水面上去。

     那湖中有一個名叫犍陀的龍王居住着。

    龍王心想.『這些鳥常将糞落在我所住的湖中。

    現在從水面上生起火來.燒了那樹.把這些鳥趕走了吧。

    』他這樣地發了怒.於衆鳥栖宿在樹枝上的夜半.先使湖水如湯般沸騰起來.其次使冒出煙來.最後使發出火焰.高如多羅樹。

    菩薩見火焰從湖面上沖起.便告大家道.『哦.朋友啊.火能燒物.而水能滅火。

    然而如今水已燃燒起來.我們不能再留在此地了。

    非遷到别處去不可。

    』說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安穩之地似已有了敵人.  水中冒着煙火. 此大樹上如今已無我們的住所.  走吧.湖已為我們所畏怖。

     菩薩如是唱了偈後.便帶領了聽從警告的鳥飛到别的場所去了。

    而那些不聽菩薩的話.留在那樹上的鳥.終於被焚死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那比丘證得阿羅漢位。

    佛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聽從菩薩之言的鳥是佛的從者.鳥王則就是我。

    』 一三四 禅定清淨本生因緣 (〔菩薩=大梵天〕)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法将舍利弗敷衍佛自己在僧迦舍城門所提出的簡單問題之事說的。

    下面的過去的故事便是。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在森林地方臨終之際.說道.『非想.非無想.』〔中略〕然而仙人們不信菩薩的高足弟子的說明。

    因此菩薩從光音天降下.站在空中.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有想者常苦.  無想者亦常苦。

     舍離有想.無想的兩端啊.  等至之樂才真清淨。

     菩薩如是說法.講述高足弟子之德.然後回梵天界。

    於是仙人們始信高足弟子之言。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将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高足弟子即是今之舍利弗.那大梵天則就是我。

    』 一三五 月光本生因緣 (菩薩=大梵天)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長老舍利弗在僧迦舍城門敷衍問題之事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在森林地方.臨終之際.應弟子們的質問.答說『月光、日光』後.生於光音天。

    然而仙人們不信長老的解釋。

    因此菩薩從光音天降下.站在空中.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如在此世以智慧  修無念定。

     思惟月色、日光.  未來當生光音天。

     菩薩如是教示弟子的仙人們.講說高足弟子之德.複返於梵天界。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将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高足弟子是舍利弗.大梵天則就是我。

    』 一三六 金色鵝本生因緣 (〔菩薩=鵝鳥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偷羅難陀比丘尼說的。

    舍衛城有一個優婆塞.以大蒜贈給比丘尼團。

    并且吩咐司農園的園丁道.『若有比丘尼來.每人贈二把或三把。

    』後來比丘尼衆常為取大蒜到他家中或農園裡去。

    卻說.一日.适逢休息日.他家裡已沒有大蒜了。

    偷羅難陀比丘尼與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