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與品
關燈
小
中
大
伴一同到他家裡去.聲言『為取大蒜而來。
』他家說.『這裡已沒有大蒜了.請到農園去取。
』她便轉赴農園.與其夥伴拿了許多大蒜回去。
農園的園丁發了怒.告訴人們說.『這些比丘尼怎麽無限制地拿了許多大蒜回去呢。
』少欲的比丘尼衆聽了這話.也動了氣。
比丘尼衆更訴諸比丘衆。
他們也生了氣.将此事禀告佛世尊。
佛将那比丘尼譴責了一頓以後.向比丘衆随機說法道.『比丘們啊.貪欲之人對於生身的母親.也是不親切、不順從的。
要這樣的人去教化無信心者.使信者的信仰加深.希圖得到未得的施物.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絕.凡此種種.沒有一件會成功。
反之.少欲的人能教化無信心者.能使信者愈加深信.能得到未得的施物.能使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絕。
』又道.『偷羅難陀比丘尼的貪欲.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是貪婪的。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某婆羅門的家裡。
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齡.娶婆羅門之女為妻.生了三個女兒.名叫南陀、南陀婆蒂、升達利南陀。
菩薩死後.妻與三個女兒投靠在别人家裡。
菩薩那時生而為鵝.具宿命智。
成長後.羽毛金色.很是美麗。
他看着自己的雄大的形姿.心想.『我是死於何處而生在這裡的呢.』立刻了解『是在人類的世界。
』其次觀察『我妻婆羅門與女兒們怎樣生活着』時.知道『替别人做事.度着困苦的生活。
』因此他心裡想道.『遮蔽我身體的黃金羽毛.具有可以拉長的性質。
今後給她們每人一把羽毛吧。
我妻與女兒們由此得以安樂過活了吧。
』於是他到她們的住處.停在棟梁上。
女兒們與妻見了.問道.『喂.你是從甚麽地方來的。
』他道.『我是你們的父親。
在這世間死後.投身為金色鵝。
現在我來與你們相會。
嗣後你們毋須再被雇於人.過困苦的生活了。
我給你們每人一把羽毛吧。
将這毛賣了.安樂度日就是。
』說後就給以羽毛而飛去。
於是那為妻的婆羅門女就富裕而幸福了。
卻說有一日.那婆羅門女對女兒們說道.『女兒啊.畜生的心是不可靠的。
你們的父親總會有一日不到這裡來吧。
這次他來時.将他的羽毛一概拔掉.收歸我們所有吧。
』女兒們道.『倘如此做.父親會覺得痛吧.』表示不贊成。
婆羅門女性本貪婪.一日.金色鵝來時.便招呼道.『請到這邊來.』等他到了她手邊.就用雙手将他捉住.把羽毛統統拔了下來。
因她違反菩薩的意志.用暴力拔取之故.所拔下的羽毛都變成了鶴的羽毛.一根不剩。
於是菩薩雖鼓起翅膀.也飛不得了。
婆羅門女便将他放入大壺中.給以餌食。
可是後來所生的羽毛都是白色。
羽翼生成以後.他飛往自己的栖所.不再來了。
結分 佛講述此過去的故事畢.說道.『比丘們啊.偷羅難陀比丘尼的貪欲.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是貪得無厭的。
那時她因貪欲失去黃金.現在又因自己貪婪之故.得不到大蒜。
今後她将吃不到大蒜了吧。
别的比丘尼也因偷羅難陀比丘尼之故.同樣地吃不到大蒜了。
所以.即使可以多得.也非知适量不可。
又.所得不多時.也非如所得甚多一樣地滿足不可。
決不可作過分的希望。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須知足於所得. 貪欲是惡事。
因捕住鵝鳥王. 黃金遂從她們手中失去。
佛說此事.從種種方面加以譴責.然後規定了『凡食大蒜的比丘尼皆非忏悔不可』的學處。
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婆羅門的妻即今之偷羅難陀比丘尼.三個女兒即今之三個比丘尼.而那金色的鵝王則就是我。
』 一三七 貓本生因緣 (〔菩薩=石匠〕)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迦那之母』的教誡說的。
當時舍衛城有一個優婆夷.叫做『迦那之母。
』她因女兒的名字得名.優婆夷是已得預流果的聖聲聞。
她把女兒迦那嫁給某村的同族男子。
某時.迦那因事回娘家來。
住了二三日後.丈夫遣使者來說.『迦那速歸.務望即叫迦那回來。
』迦那聽了使者的話.對母親道.『母親.那麽我得回去了。
』母親道.『你在這裡滞留如此長久.須得帶點土産回去。
』就做起糕來。
恰巧那時有一個托鉢僧.站在她家的門口。
這位優婆夷叫那僧就了座.給他在鉢中盛滿了那糕。
這比丘回去後.把這事告知别的比丘.别一比丘也來取糕。
那比丘又将此事告知别一比丘.别一比丘也來取糕。
這樣把糕給了四個比丘。
所做的全數糕施完.迦那仍不能回去。
迦那的丈夫兩三次地差使者來。
第三次差使者來時.叫他傳言道.『如迦那不回來.我就要迎娶他女為妻了。
』然而因了這緣由.迦那到第三次催促後依然不歸.迦那的丈夫便另行迎娶了。
迦那接到報告悲傷哭泣。
佛知道了這事.於清晨着衣持鉢.到迦那之母的住處來.就了所設之座坐下.向迦那的母親問道.『迦那因何哭泣。
』其母答道.『因如此這般之故。
』佛乃安慰迦那的母親.說法後離座而起.回到精舍去了。
卻說.因三次做好的糕給那四個比丘拿去.以緻迦那不能回至夫家的事.給僧團中知道了。
有一日.比丘衆集合法堂.開始談論道.『法友啊.四個比丘三次吃了迦那之母所做的糕.緻迦那不能回去。
大優婆夷因女兒迦那為夫所遺棄.聽說非常傷悲呢。
』這時佛進來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在談論如此之事。
』佛道.『這四個比丘吃了迦那之母的食物.使她陷於悲歎.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曾使迦那之母苦惱過.』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石工的家裡.成長後.巧於鑿石之技。
迦屍國某市鎮上.有一個大富豪。
他在庫中藏有四億金财産。
他的妻亡故後.因對於金錢的愛着之心很深的緣故.轉生為鼠.栖居在寶物庫之上。
後來.那富豪的家族都陸續死去.富豪自己也死去.連那村子也消滅了。
那時.菩薩在從前有村子的廢墟.鑿開了石頭雕刻着。
那鼠每次出來求食時.見到菩薩.便對他起
』他家說.『這裡已沒有大蒜了.請到農園去取。
』她便轉赴農園.與其夥伴拿了許多大蒜回去。
農園的園丁發了怒.告訴人們說.『這些比丘尼怎麽無限制地拿了許多大蒜回去呢。
』少欲的比丘尼衆聽了這話.也動了氣。
比丘尼衆更訴諸比丘衆。
他們也生了氣.将此事禀告佛世尊。
佛将那比丘尼譴責了一頓以後.向比丘衆随機說法道.『比丘們啊.貪欲之人對於生身的母親.也是不親切、不順從的。
要這樣的人去教化無信心者.使信者的信仰加深.希圖得到未得的施物.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絕.凡此種種.沒有一件會成功。
反之.少欲的人能教化無信心者.能使信者愈加深信.能得到未得的施物.能使既得的施物源源不絕。
』又道.『偷羅難陀比丘尼的貪欲.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是貪婪的。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某婆羅門的家裡。
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齡.娶婆羅門之女為妻.生了三個女兒.名叫南陀、南陀婆蒂、升達利南陀。
菩薩死後.妻與三個女兒投靠在别人家裡。
菩薩那時生而為鵝.具宿命智。
成長後.羽毛金色.很是美麗。
他看着自己的雄大的形姿.心想.『我是死於何處而生在這裡的呢.』立刻了解『是在人類的世界。
』其次觀察『我妻婆羅門與女兒們怎樣生活着』時.知道『替别人做事.度着困苦的生活。
』因此他心裡想道.『遮蔽我身體的黃金羽毛.具有可以拉長的性質。
今後給她們每人一把羽毛吧。
我妻與女兒們由此得以安樂過活了吧。
』於是他到她們的住處.停在棟梁上。
女兒們與妻見了.問道.『喂.你是從甚麽地方來的。
』他道.『我是你們的父親。
在這世間死後.投身為金色鵝。
現在我來與你們相會。
嗣後你們毋須再被雇於人.過困苦的生活了。
我給你們每人一把羽毛吧。
将這毛賣了.安樂度日就是。
』說後就給以羽毛而飛去。
於是那為妻的婆羅門女就富裕而幸福了。
卻說有一日.那婆羅門女對女兒們說道.『女兒啊.畜生的心是不可靠的。
你們的父親總會有一日不到這裡來吧。
這次他來時.将他的羽毛一概拔掉.收歸我們所有吧。
』女兒們道.『倘如此做.父親會覺得痛吧.』表示不贊成。
婆羅門女性本貪婪.一日.金色鵝來時.便招呼道.『請到這邊來.』等他到了她手邊.就用雙手将他捉住.把羽毛統統拔了下來。
因她違反菩薩的意志.用暴力拔取之故.所拔下的羽毛都變成了鶴的羽毛.一根不剩。
於是菩薩雖鼓起翅膀.也飛不得了。
婆羅門女便将他放入大壺中.給以餌食。
可是後來所生的羽毛都是白色。
羽翼生成以後.他飛往自己的栖所.不再來了。
結分 佛講述此過去的故事畢.說道.『比丘們啊.偷羅難陀比丘尼的貪欲.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是貪得無厭的。
那時她因貪欲失去黃金.現在又因自己貪婪之故.得不到大蒜。
今後她将吃不到大蒜了吧。
别的比丘尼也因偷羅難陀比丘尼之故.同樣地吃不到大蒜了。
所以.即使可以多得.也非知适量不可。
又.所得不多時.也非如所得甚多一樣地滿足不可。
決不可作過分的希望。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須知足於所得. 貪欲是惡事。
因捕住鵝鳥王. 黃金遂從她們手中失去。
佛說此事.從種種方面加以譴責.然後規定了『凡食大蒜的比丘尼皆非忏悔不可』的學處。
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婆羅門的妻即今之偷羅難陀比丘尼.三個女兒即今之三個比丘尼.而那金色的鵝王則就是我。
』 一三七 貓本生因緣 (〔菩薩=石匠〕)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迦那之母』的教誡說的。
當時舍衛城有一個優婆夷.叫做『迦那之母。
』她因女兒的名字得名.優婆夷是已得預流果的聖聲聞。
她把女兒迦那嫁給某村的同族男子。
某時.迦那因事回娘家來。
住了二三日後.丈夫遣使者來說.『迦那速歸.務望即叫迦那回來。
』迦那聽了使者的話.對母親道.『母親.那麽我得回去了。
』母親道.『你在這裡滞留如此長久.須得帶點土産回去。
』就做起糕來。
恰巧那時有一個托鉢僧.站在她家的門口。
這位優婆夷叫那僧就了座.給他在鉢中盛滿了那糕。
這比丘回去後.把這事告知别的比丘.别一比丘也來取糕。
那比丘又将此事告知别一比丘.别一比丘也來取糕。
這樣把糕給了四個比丘。
所做的全數糕施完.迦那仍不能回去。
迦那的丈夫兩三次地差使者來。
第三次差使者來時.叫他傳言道.『如迦那不回來.我就要迎娶他女為妻了。
』然而因了這緣由.迦那到第三次催促後依然不歸.迦那的丈夫便另行迎娶了。
迦那接到報告悲傷哭泣。
佛知道了這事.於清晨着衣持鉢.到迦那之母的住處來.就了所設之座坐下.向迦那的母親問道.『迦那因何哭泣。
』其母答道.『因如此這般之故。
』佛乃安慰迦那的母親.說法後離座而起.回到精舍去了。
卻說.因三次做好的糕給那四個比丘拿去.以緻迦那不能回至夫家的事.給僧團中知道了。
有一日.比丘衆集合法堂.開始談論道.『法友啊.四個比丘三次吃了迦那之母所做的糕.緻迦那不能回去。
大優婆夷因女兒迦那為夫所遺棄.聽說非常傷悲呢。
』這時佛進來問道.『比丘們.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在談論如此之事。
』佛道.『這四個比丘吃了迦那之母的食物.使她陷於悲歎.并不始於今日。
前生也曾使迦那之母苦惱過.』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石工的家裡.成長後.巧於鑿石之技。
迦屍國某市鎮上.有一個大富豪。
他在庫中藏有四億金财産。
他的妻亡故後.因對於金錢的愛着之心很深的緣故.轉生為鼠.栖居在寶物庫之上。
後來.那富豪的家族都陸續死去.富豪自己也死去.連那村子也消滅了。
那時.菩薩在從前有村子的廢墟.鑿開了石頭雕刻着。
那鼠每次出來求食時.見到菩薩.便對他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