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與品

關燈
了愛着心.心裡忖道.『我雖有許多财産.但因沒法使用.這财産也許會喪失的。

    不如與這人在一處.靠這财産來過活吧。

    』因此.有一日.鼠用嘴銜了一個金币.到菩薩那裡來。

    菩薩見了.用溫柔的言語說道.『哦.鼠啊.你為甚麽銜了金币來呢。

    』鼠道.『我以此金币給你使用.也請你給我買肉。

    』菩薩答應說.『好.』便拿了金币回家.以别的些少的錢買了肉給鼠。

    鼠得了肉回到自己的栖所.把肉吃了個飽。

    以後鼠便每日給菩薩以金币.菩薩也每日買了肉來給鼠。

     卻說.有一日.那鼠被貓捕住了。

    鼠向貓道.『貓啊.殺我是不行的。

    』貓道.『為甚麽不行呢.我肚子饑餓.要想吃肉了.非把你殺掉不可。

    』鼠問道.『你的想吃肉.隻是一日的事呢.還是每日都如此。

    』貓答道.『那當然是随時要吃肉的。

    』鼠道.『那麽我随時将肉送上吧.請你放了我。

    』於是貓對鼠說了一聲『那麽你得小心.』便把鼠放走了。

    從此以後.鼠将自己所得的肉分作二分.以一分給貓.其餘一分則留作自己享用。

     可是.一日.鼠被别的一隻貓捕住了。

    那時鼠也如以前一樣地對貓說.求貓把他放了。

    從此鼠便将肉分作三分來吃。

    既而鼠又被别的一隻貓捕住了.也以同樣的條件而得釋放。

    從此鼠便将肉分作四分來吃。

    後來又有另一隻貓将鼠捕住了.鼠也以同樣的條件而獲救.從此鼠便将肉分作五分來吃。

    自從将肉分作五分來吃.之後.鼠因食物不足.身體衰弱.肉瘦血減了。

    菩薩見了鼠.問道.『鼠啊.你怎麽瘦弱了。

    』鼠回答道.『因為這個緣故。

    』菩薩安慰鼠道.『那麽你怎麽不早告訴我呢。

    我來救你吧.』 於是菩薩鑿好了一塊透明的晶石.把中間挖空了.拿來吩咐鼠道.『你走入這裡面好了。

    倘貓來了.不論任何一隻.你用強硬的話罵他吧。

    』鼠便走進那水晶石中躺着。

    不久.一隻貓來了.說道.『不給我肉嗎。

    』鼠對貓罵道.『哦.惡貓啊.為甚麽要給你肉呢。

    你去吃自己孩子的肉吧。

    』貓不知鼠躺在水晶石中.怒不可遏.便叫『捕住你.』猛撲過去.胸膛撞着水晶石.立時心髒破裂.眼珠幾乎迸出.當場斃命.倒在一旁。

    其他幾隻貓.以同樣的經過.也都死了。

    從此以後.鼠就毫無恐懼.每日給菩薩兩個或三個金币。

    彼此和洽度日.畢生不破友情.依其業報.各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等正覺者佛述此過去之事畢.複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一隻貓得食以後.  忽然第二隻貓出現了.  第三、第四也跟着而來.  但他們都因水晶石碎身而倒斃。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四隻貓即今之四個比丘.鼠是迦那之母.鑿制晶石的石匠則就是我。

    』 一三八 蜥蜴本生因緣 (〔菩薩=蜥蜴〕)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僞善者說的。

    其故事與前面貓本生因緣〔第一二八〕相同。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為蜥蜴。

    那時在國境以内的村子附近的森林地方.有一個證得五通的仙人作着非常的苦行.住在一小舍中。

    村人對那仙人都極尊敬。

    在仙人不時往來的道路之旁.有一個蟻塚。

    菩薩〔蜥蜴〕便住在那丘中。

    他住在此處.常一日兩三回到那仙人的地方去.傾聽富有教訓、意義深長的話.然後恭敬地向仙人作禮.回到自己的住所。

    後來那仙人向村人辭行.離開該地而他去了。

    自那有德的仙人去後.另有一僞善的仙人來.住在那小舍中。

    菩薩以為『這次來的仙人大概也是有德的.』便到他那裡去。

     卻說.有一日.時當暑季.起了不合時季的風暴.蟻從蟻塚中爬出。

    蜥蜴想吃那蟻.四處匍匐着。

    村人們出去.捉了許多蜥蜴.用那适於烹調油肥之物的酸醋與砂糖把蜥蜴肉加味烹調了送給仙人。

    仙人吃着蜥蜴肉.因其味美.生了味覺欲.尋思『此肉味道極好.究竟是甚麽肉呢.』及知道『是蜥蜴肉.』便想.『我這裡不時有大蜥蜴來的.殺而吃其肉吧。

    』於是仙人把鍋子、酥油與鹽等物放在一邊.又手執木槌藏在黃衣的袖内.坐在小舍的門口.等候菩薩到來.表面上則裝着非常冷靜的樣子。

     菩薩打算『今晚去訪問仙人.』便離住處而去.到了将近仙人的居處.見仙人神情十分興奮.心裡忖道.『仙人的神情不若平日坐着時的平穩.他對我.眼色兇險。

    好生看着吧。

    』那時菩薩适在仙人的下風之處.聞到蜥蜴肉的氣味了。

    想道.『這僞仙人現在一定已吃過蜥蜴肉了.一定是因為此肉味美起了味覺欲.想乘我到他的地方來時用槌将我擊斃.把我的肉烹調來吃。

    』因此之故.他不走近那仙人去.就轉身回去了。

    仙人知菩薩不近前來.心想.『這蜥蜴一定曉得我有殺心.所以不來。

    他現在雖不到我這裡來而想回去.我卻不讓他如此。

    』遂拿出槌來投擲過去。

    那槌碰着了菩薩的尾尖。

    菩薩很快地逃入蟻塚.從另一端的洞口探出頭來叱責他道.『你這僞仙人啊.我之所以到你的地方來.是因了以你為有德的緣故。

    現在我已明白你是虛僞的東西。

    像你這樣的大惡賊.實不配着此種仙人的服裝。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愚人啊.結鬘於你何用.  皮衣於你何用. 你不是隻飾外觀.  心中充滿了貪欲嗎。

     菩薩這樣地把那僞仙人譴責了一頓以後.便爬入蟻塚去了。

    僞仙人也就離那場所而去。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僞仙人即今之僞善者.以前那位有德的仙人是舍利弗.蜥蜴則就是我。

    』 一三九 二重失敗本生因緣 (〔菩薩=樹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提婆達多說的。

    相傳.那時比丘衆在法堂上談論道.『法友啊.如果火葬用之薪.兩端都燃燒了.而中央部分受了沾污.那麽不論在森林中或在村子裡都不能再作柴薪用了。

    提婆達多亦然.他因此解脫之教出家.兩方失敗而遭排斥.其結果遠離了在家的享樂.而於沙門的所作也不能成就。

    』這時佛來到法堂.問道.『比丘們啊.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