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吉祥草品

關燈
薩〔鼠〕從住處出去覓食.見到了這豺.心想.『是有德者吧.』遂走近旁邊.問道.『你叫甚麽名字。

    』豺道.『名曰有法。

    』鼠道.『你本是四足着地的.為甚麽用一腳站着呢。

    』豺道.『我若用四隻腳着地.大地就将不能支持.因此用一腳站着。

    』鼠道.『為甚麽張開了嘴站着呢。

    』豺道.『我是甚麽東西都不吃的.隻吃風而已。

    』鼠道.『那麽為甚麽朝着太陽站着呢。

    』豺道.『因想禮拜太陽。

    』菩薩聽了這話.心想『定是有德者.』從此以後.便與羣鼠朝夕奉侍他。

    但當他們奉侍完畢而回去時.豺攫住列在最後的一鼠.咬其肉.吃完以後.揩揩嘴.仍自站着。

     一羣的鼠漸漸地減少了。

    老鼠們想道.『以前我們住處是不夠的.住着很是擁擠.現在卻有餘地而很寬敞了.這是甚麽緣故呢。

    』乃将此事告知菩薩。

    菩薩一面想.『何以鼠少下去了呢.』一面對豺起了懷疑.打算『試他一下.』便於敬禮之時.使羣鼠先行.自己走在後面。

    豺向他撲來時.菩薩見那家夥飛撲過來.想捕捉自己.便說道.『哦.豺啊.你這樣修行律法不是背叛律法嗎。

    你為了欺騙他人.所以挂着法律的招牌而行走.』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以法為招牌.  暗中作惡. 使人信用.  故人名之為貓。

     鼠王這樣唱着.飛撲過去襲擊豺的頭部.咬住颚下的頸動脈.将脈管咬破.結果了他的性命。

    羣鼠回轉身來吃完了豺而去。

    據說.實際上先來的吃得着肉.後到的并未吃着呢。

    從此以後.羣鼠就毫無憂慮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豺是現在的欺詐的比丘.鼠王則就是我。

    』 一二九 火種本生因緣 (〔菩薩=鼠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欺詐的比丘說的。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羣鼠之王.住在林中。

    那時有一隻豺.當森林中火災勃發之時.不能逃脫.乃将頭靠着一樹站着。

    他全身的毛統燒掉了.隻有頭上靠着樹的一部分尚留有如髻的小小一叢毛。

    一日.他在岩上的蓄水池中飲水.顧影見髻.說道.『我有了經商的資本了.』遂在森林中旁徨.發見了鼠穴.說.『欺騙這些老鼠們.把他們吞食了吧.』就如前〔參閱第一二八〕所述.站在近處。

     那時菩薩出去覓食.見到了他.覺得『是有德者.』走近前去.問道.『你叫甚麽名字。

    』豺道.『我名曰火種。

    』菩薩道.『為甚麽來到此地。

    』豺道.『為保護你們。

    』菩薩道.『打算怎樣保護我們。

    』豺道.『我知道用拇指計數的法術。

    你們明朝出外覓食時我來計數.歸來時再來計數。

    這樣朝夕念着數保護你們。

    』菩薩道.『那麽請保護吧.伯父。

    』他答應說『好.』出去時數『一、二、三.』歸來時也照樣地數着.把列在最後的一隻鼠捉來吃。

    以下與前面一樣。

    隻是在這裡.鼠王回轉來突立着道.『喂.火種啊.你頭上的髻.不是因法而生着.是為了要想肥胃而生着的。

    』接着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那髻不以德為因.  那髻以食為因。

     用拇指數是無用的.  火種啊.你須知足。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豺是那比丘.鼠王則就是我。

    』 一三〇 拘悉耶女本生因緣 (〔菩薩=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舍衛城某女子說的。

    相傳.那女子系某信心甚深的優婆塞婆羅門之妻.無有信心.罪業深重.夜間耽於邪淫.日間不做一事.裝出卧病模樣.躺在牀上呻吟。

    那婆羅門問道.『妻啊.你有甚麽不舒服嗎。

    』妻道.『因為風邪身體作痛。

    』婆羅門道.『那麽你要些甚麽呢。

    』妻道.『請給我拿甘蜜、極好的粥、米飯、油等來。

    』婆羅門将妻所求的東西統統拿來給她.替她做一切事.好像奴隸一樣。

     妻於婆羅門回家時卧在牀上.不在家時就與情夫二人過光陰。

    婆羅門因『妻所患的風邪一點不見痊可.』一日.拿了薰香、花鬘等物.到祇園精舍來.向佛禮拜.然後坐在一隅。

    佛問道.『婆羅門.發生了甚麽事情了嗎。

    』婆羅門答道.『世尊.妻說身患風邪。

    我替她搜求好的酪、油與最上的食物。

    妻的身體已健了.膚色也好。

    隻有風邪沒有痊愈。

    我看護着她.連到這裡來參詣的工夫都沒有。

    』佛知道婆羅門的妻邪惡.便道.『婆羅門啊.前生賢人曾說過.「如果妻這樣地卧牀不起.疾病不好.就以如此這般為藥.」隻因輪回了幾回.所以你不曉得了。

    』接着就應他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於婆羅門的大豪族之家.在得叉屍羅修習一切學藝.成為波羅奈名聞遐迩的阿闍棃。

    王城的刹帝利與婆羅門族的兒童多數來跟他修習學藝。

     那時.有一個住在鄉下的婆羅門.從菩薩學三吠陀與十八學處.定居於波羅奈.每日分二三次來參訪菩薩。

    婆羅門的妻是個無信仰心、罪業深重的女人。

    一切與上面所述的情形一樣。

     菩薩聽了「因此原由.竟連受教誡的閑暇都沒有」的話.曉得「女主人〔妻〕是騙他而卧着的.」心想.「把适於治她的病的藥教他吧.」便對他道.「你嗣後不可給她以酪、牛乳與飲料等物。

    将五種果子投入牛的糞尿之中.盛在新的銅器裡面.使帶點銅臭。

    然後拿着繩、索子或樹藤說.「這是於你的病有效的藥.吃了此藥便去服務.或作與你所吃的食物相當的工作吧。

    」說畢你且唱下面的偈語。

     你若不服藥.  就以繩索、樹藤抽打。

     抽打了幾千下以後.  抓住你的頭發. 将你在地上滾轉.  再用手毆打。

     這樣一來.她從那瞬間起會立刻做事了吧。

    」婆羅門表示同意地說「不錯.」便如所教地制了藥.說道.「妻啊.請服此藥。

    」妻道.「這是誰教你的。

    」婆羅門道.「妻啊.是阿闍棃。

    」妻道.「請丢了。

    我不要服。

    」梵志取出繩子等來道.「你若要不服.那就服這足以治你病的藥吧。

    否則就給我做與所吃的粥、米飯相當的工作。

    」說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當應言語而食.  應食而言語。

     你拘悉耶啊.  言語與食在你是兩不相應。

     婆羅門女拘悉耶聽了此偈感到驚怖.於是受阿闍棃的教誡.開始做事.知道「欺瞞阿闍棃非自己的能力所及.」奮發地着手做事了。

    悟到「阿闍棃知我罪深.從此以後不宜再有此種舉動.」由於對於阿闍棃尊敬之念.從此以後就慎於作惡.保守德操。

     結分 那婆羅門之妻聽了這話.也覺得「正覺者〔佛〕知道了我的事情.」由於對佛的尊敬之念.不再為惡行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婆羅門夫婦即今之婆羅門夫婦.阿闍棃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