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超百品

關燈
就一個怯懦的比丘說的。

    相傳.他是舍衛城某家之子.曾聞佛說法而出家.可是非常怕死。

    不論在日間或是夜間.隻要聽到風聲、鳥獸聲、或是見到枯木的搖顫.就會感到死的威脅.發出大聲四處奔逃。

    原來.他不曾想到自己也總有一日非死不可的。

    假使他知道自己不久也會死.就不該怕死.正因他還未曾仔細對死作過瞑想.所以怕死而無可如何。

    他怕死的事.不久即為别的比丘們所知。

    一日.他們在法堂上談論道.『法友啊.比丘某為死所脅.十分怕死。

    做比丘的人不是都應确信自己非死不可.仔細瞑想死之一事的嗎。

    』那時佛出來問道.『比丘們啊.此刻會集於此.作何談論。

    』比丘衆答以『是在作如此的談論。

    』佛就把那比丘喚出來.問道.『聽說你很怕死.真的嗎。

    』他回答道.『世尊啊.那是真的。

    』於是佛道.『比丘們啊.不可對這比丘動怒。

    他之非常怕死并不始於今日。

    在前生也是如此。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而為雪山的樹神。

    時波羅奈王将禦用的寶象交給飼象者.叫他施以不動術的訓練。

    於是人們将象吊在木椿上.使之不能動彈.然後持槍将四周圍繞起來.開始不動術的訓練。

    象忍不了受訓練的苦.毀了木椿.沖開了人們.奔入雪山去。

    人們捕他不住隻好回來了。

    象到了山中.就怕死起來.聽了風聲也會戰栗着怕死.拚命地逃來逃去.好像仍被縛在木椿上.受不動術的訓練似的。

    他這樣地失了身心之樂老是戰栗着在徘徊。

    樹神見了他那情形.就在樹叢中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弱樹在林中被風吹折.  亦非稀有之事。

     象啊.你若對此恐懼.  無疑會瘦損而死。

     樹神這樣地與以激勵之語.因此他後來也不恐懼了。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那比丘就證得預流果。

    佛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象就是這個比丘.樹神則就是我。

    』 一〇六 汲桶女本生因緣 (菩薩=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肥胖姑娘的誘惑說的。

    這事件在第十三編小那羅陀苦行者本生因緣〔第四七七〕中亦将講到。

    佛向那比丘問道.『比丘.你真的害着相思嗎。

    』比丘答道.『世尊.真的。

    』佛問.『牽引你的心的是誰呢。

    』比丘禀告說.『是一個肥胖的姑娘。

    』於是佛道.『比丘啊.那是使你入迷的惡姑娘。

    前生你也曾為她之故而破戒.怯怯地在四處旁徨.後來幸而遇到賢人.得入幸福的生活。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這事件發生於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之時.在小那羅陀苦行者本生因緣中也要講到。

    那時菩薩於黃昏時拿了果子回到仙居.推開了門以後.就對兒子小苦行者說道.『愛子啊.你平常總是給我搬柴、取飲食物、燃火.然而今日卻一事不作.隻坐在這裡歎息.究竟是為了甚麽緣故呢。

    』兒子道.『爸爸.當你出去拾果子時.有一個女子走來.誘我與她同去。

    但我想向你拜别後再走.所以不曾去.隻叫她在如此這般的地方等着我。

    待你來後再去。

    』菩薩知道無法使兒子斷念.就許其離家.說道.『愛子啊.那麽你就到那裡去吧。

    但那女人如果想吃魚肉.想要牛油、鹽、米等物.她就會說「把這拿來.」「把那拿來.」使你疲於奔命吧。

    那時你可想起我的住處.逃回到這裡來。

    』於是他與那女人一同出發到村裡去了。

    可是當那女人到了自己的家宅時.卻說『拿肉來.』『拿魚來』凡有所欲.不論何物.都叫他拿給她。

    他覺得那女子竟把自己當作奴隸、仆人而役使.於是逃回父親的地方.與父親招呼畢.就站着唱起下面的偈語來。

     我本幸福度日.  那汲桶般的女子使我受苦。

     她是以妻的美名作掩護的竊賊.  向我要油、要鹽求索不伏。

     菩薩安慰他道.『愛子啊.在這裡修習慈、修習悲吧。

    』於是就為他說四梵住.又為他說遍處定。

    他不久就獲得了神通與等至.修習梵住.與父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明四谛。

    說畢四谛.那比丘就證得預流果。

    佛乃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肥胖姑娘即今之肥胖姑娘.小苦行者即那煩惱的比丘.其父親則就是我。

    』 一〇七 投擲術本生因緣 (菩薩=大臣)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擊落白鳥的比丘說的。

    他是舍衛城的良家之子.精於投彈術。

    某日.聽佛說法.遂歸依了佛教.出家受具足戒。

    然而他不好學問.品行也不好。

    一日.他帶了一個年青的比丘.到阿契羅婆底河去洗浴.當站在堤岸時.有兩隻白鳥正在空中翺翔。

    他就對年青的比丘道.『用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