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塗毒品

關燈
.這般美麗得像花環一般的黃金色的妙齡女子.棄了自己的家.為愛慕你而追随着你.你為甚麽要與她為難.不與她同行呢。

    』菩薩道.『諸位.這不是我的配偶者.是女夜叉。

    我有随從者五人.全被她吃掉了。

    』女夜叉道.『諸位.男人這東西.動起怒來.就會把自己的配偶者稱作夜叉、稱作餓鬼的。

    』女夜叉複向前行.裝出懷孕的樣子.後來又裝出一度生過兒子的樣子.腰裡抱着孩子.随在菩薩之後而來。

    每當有人見到.必作如前的詢問。

    菩薩也如前地回答。

    最後到了得叉屍羅了。

    女夜叉藏過了孩子.獨自随之而行。

    菩薩到了都門.在一家人家中坐下。

    女夜叉因了菩薩的威光.不能走進那家去.化成天女.站在門口。

     這時.得叉屍羅的國王正到禦苑去.中途見到她.就動了心.差人前去探聽這女子有沒有丈夫。

    那人走近了她.問道.『你有丈夫嗎。

    』女夜叉道.『有的.老爺.那個坐在屋中的就是。

    』菩薩道.『這不是我的配偶者.這是女夜叉.我有五個伴侶.全被她吃掉了。

    』女夜叉道.『老爺.男人這東西.動怒時就會随便胡說的。

    』那人把雙方所說告訴國王。

    王道.『無主之物.是屬於王的。

    』遂喚那女夜叉來.同騎在象背上.在城中右繞巡遊一周.回到宮中.立此女為第一個王妃。

    國王洗澡、塗油、吃完了晚餐.就上牀去睡。

    那女夜叉也吃了些自己所愛吃的食物.化粧之後.上牀與王同眠。

    王滿足了欲望睡去時.女的轉身背着王哭起來了。

    王問她道.『你為甚麽哭泣。

    』女夜叉道.『大王.我是你在路旁看到帶來的。

    你宮中女人很多。

    我恰如住在敵人之間。

    将來談話時.她們如果說.「你的雙親、姓氏、出身有誰知道。

    你是路旁被人拾來的。

    」我将羞得不能擡頭。

    假如你把全國的主權與命令權交付給我.那就誰也不敢對我說我所不願聽的話了。

    』王道.『妃子啊.國中的人民與我并無何種關系。

    我不是人民之主。

    隻在有人背叛國王.作不軌之事時.我才是他們之主。

    以此理由.我不能把全國的主權與命令權讓給你。

    』女夜叉道.『那麽.大王.倘不能将全國與都中的命令權交給我.至少可将宮中的命令權交給我.使我對宮中所有的人行使權威吧.大王。

    』王因與天女似的她相接觸.弄得神魂颠倒了.不能拒絕她的要求.便說.『妃子啊.好的.把對宮内之人的命令權讓給你吧。

    你對他們行使你的權威就是了。

    』她答應道『是。

    』 當王入了睡鄉時.那女夜叉偷偷地回到夜叉之城.喚了夜叉們來.親自結果了王的性命.把筋、皮、肉、血等都吃得乾乾淨淨.隻剩了一點骨頭。

    其餘的夜叉們也在大門口.自雞犬起.把宮内的東西統統吃掉.隻剩骨頭。

    第二日.人們見宮門盡是關着便用斧破門而入.隻見宮中遍地都是骨頭.便道.『那人說「這不是我的配偶者.是女夜叉.」确實不錯。

    然而大王毫不曉得.把她帶到宮中來.立為王妃。

    一定是那女夜叉喚了夜叉們來.把所有的人統統吃去了。

    』 卻說.那日.菩薩在那人家.頭上頂了守護之砂.身上系了守護之絲.執着刀.正在等待日出。

    人民将宮殿角角落落都掃除過.在地上鋪了綠葉.塗香於葉.又撒了花.解開了花環.薰香後再編成花鬘。

    他們一面做着這些工作.一面互相商議道.『竟有這樣的人.雖那女夜叉化成天女.緊緊跟在後面.諸根不為所攪亂.甚至對她不看一眼.真是有勇氣、智慧的偉大人物。

    如由這樣的人執政.則國内将和平而治吧。

    我們願擁戴這樣的人做國王。

    』於是大臣與市民齊心一緻去見菩薩.說道.『大王.請為本國執政。

    』遂迎入城中.使乘在堆着寶玉的東西上.舉行灌頂儀式.任作得叉屍羅之王。

    王不作國王所不應做的四事.不破十種王法.依正義治國.行施與等善事.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等正覺者的佛既述此本生因緣.又唱出下面的偈語。

     未曾到過的地方.  人若要去. 須謹護着自己的心.  猶如手捧滿盈的油鉢。

     如是.佛以涅盤為目的.把法話說到了頂點.又将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國王的從者即今佛之從者.登王位的王子則就是我。

    』 九七 因名得福本生因緣 (〔菩薩=阿闍棃〕)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相信可因名得福的比丘說的。

    相傳.某門第之家有一子.取名『惡者。

    』他衷心歸依此教.就出了家。

    他因比丘衆向他說.『法友惡者.來呀。

    法友惡者.給我站住。

    』心裡忖道.『在這世間.說到「惡.」總是指可厭的、不幸的事。

    請改取一個吉祥的名字吧。

    』於是到阿闍棃與和尚那裡去.說道.『尊師們啊.我的名字不吉.請給我改取一個别的名字。

    』他們告訴他道.『法友啊.名字不過是符号罷了。

    隻靠名字.是甚麽利益也得不到的。

    所以請你仍滿足於自己的名字吧。

    』他再三懇求不已。

    他想因名得福的事.在僧團中是無人不知了。

    一日.比丘衆會集法堂.互相談論道.『法友們.比丘某想靠名字獲得福運.他似乎以為吉祥是随意可得的。

    』佛走進法堂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此刻會集於此.有何談話。

    』比丘衆道.『是如此這般的事。

    』佛道.『那并不自今日始.在前生他也是一個認福運可因名而招得的人。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菩薩在得叉屍羅是個有名的阿闍棃.對五百個弟子教授吠陀。

    在弟子中有個名曰『惡者』的少年。

    他對别人說『惡者來呀、惡者去呀』等類的話.心裡忖道.『我的名字不吉.請人改取一個名字吧。

    』於是到師傅的地方來.說道.『師父.我的名字不吉。

    請為我換一個别的名字。

    』師傅告訴他道.『你去巡曆全城.調查合乎自己心意的吉利名字.回來以後.就改變名字.另用新名吧。

    』他答說『是。

    』就帶了盤費出發.從這一村走到那一村.最後到了某城。

    那城中有一個人死了.那人名曰『有命。

    』他〔惡者〕見親族與其他人們正在把那人扛到墓地去.便問道.『這人叫甚麽名字。

    』人們道.『他的名字叫做「有命。

    」』惡者道.『名曰有命之人也會死的嗎。

    』人們道.『不論曰有命或曰無命.人都不免一死。

    名字隻不過是符号罷了。

    你像是個不懂事的人哩。

    』他聽了這話.就棄了對於名字的偏見.入都城去了。

     這時.有一個婢女因借了錢不還.她的主人等使她坐在門口.用繩抽打她。

    那婢女名曰『守寶。

    』他在街上走着.見這女人正被人毆打着.便問.『為甚麽毆打此人。

    』人們道.『因為這女人借了錢不還。

    』惡者道.『她叫甚麽名字。

    』人們道.『她曰「守寶。

    」』惡者道.『名字既曰「守寶.」為甚麽連所借之欵都不償還呢。

    』人們道.『不論名曰守寶或曰無寶.她總是一個窮人。

    名字隻不過是符号罷了。

    你像是個不懂事的人哩。

    』 他更進一層棄了對於名字的偏見了。

    出了都城在大路上行走.途中見一迷路者.問道.『你走來走去幹甚麽。

    』那人道.『實在是因為迷了路。

    』惡者道.『你叫甚麽名字。

    』那人道.『我曰「善旅。

    」』惡者道.『善旅也會迷路嗎。

    』那人道.『不論名字是否曰善旅者.都會迷路的。

    名字隻不過是符号罷了.你像是個不懂事的人哩。

    』 他完全棄了對於名字的偏見.回到菩薩的地方來了。

    菩薩問道.『如何.你已找到稱心的名字了嗎。

    』他回答道.『師父啊.不論名曰有命或曰無命都要死的。

    不論名曰守寶或曰無寶都是貧乏的。

    不論名曰善旅或不曰善旅都會迷路的。

    名字隻不過是符号罷了。

    福運不能靠了名字招緻.是靠行事才得到的。

    不改名字也罷了。

    』菩薩将他所見之事與所為之事聯結起來.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有命的死去.  守寶的貧窮. 善旅者迷路.  惡者見了這些便回來了。

     結分 佛既述此本生因緣.又道.『比丘們.不但今日.即在前生.這人也以福運是靠名字而得的。

    』最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男子即今日這個男子.師傅之從者即佛之從者.師傅則就是我。

    』 九八 邪商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不正商人說的。

    舍衛城有甲乙二人合做生意。

    他們把貨物裝載在車上.下鄉銷售.獲利而返。

    不正商人思忖道.『他已多時吃粗惡的食物.睡在不舒服的地方.很是疲乏着。

    回到自己家中以後.會任性吃各種美味的飲食.因消化不良而死吧。

    那時我就把這貨物分作三分.把其中的一分給他的兒子們.我取其餘二分吧。

    』因此之故.他嘴上雖說『今天分吧.明天分吧.』卻始終沒有分貨物的意思。

     他雖不願分.那個好商人卻強迫他把貨物分開了。

    好商人分了貨物以後.到精舍去.禮拜世尊.寒暄畢.佛道.『很遲呢。

    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