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塗毒品
關燈
小
中
大
處巡查着。
那時路上有一個村夫.捧着供物.将去獻神.聽到這叫嚷之聲.便驚駭而逃。
人們見了他.心想.『他是盜賊吧.』遂追上去把他捉住毆打他.并且罵道.『呸.你這萬惡的盜賊.你想盜取這樣貴重的首飾嗎。
』他想『如果我說「我沒有取.」今日恐怕便要沒有命了。
他們會把我毆斃吧。
倒不如承認了吧。
』於是他說道.『是老爺.是我盜取的。
』他們把他綁了來見國王。
國王問道.『你盜取了那貴重的首飾嗎。
』村夫道.『是.大王。
』王道.『現在放在何處。
』村夫道.『大王說到貴重的東西.我以前連卧榻與椅子都不曾見過。
實在是長者叫我來盜取那貴重的首飾的。
我盜取後就交給他了。
他總知道吧。
』於是王召喚長者來.問道.『你從這人接受了貴重的首飾嗎。
』長者道.『是.大王。
』王道.『那麽放在甚麽地方呢。
』長者道.『我呈獻給祭司了.』於是又召喚祭司來.作同樣的訊問。
他又承認道.『我給與音樂師了。
』王又召喚音樂師來.問道.『你從祭司受到了貴重的首飾嗎。
』音樂師道.『是.大王。
』王道.『放在甚麽地方。
』音樂師道.『由於愛欲之情.我送給了妓女了。
』又喚了妓女來問.答說.『并沒有收受。
』審問到第五個人.天夜下來了。
王道.『時候已經不早.明日再審問吧。
』就将五人交給大臣〔菩薩〕自己進城去了。
菩薩想道.『這首飾是在禦苑中失掉的.而這位村夫卻在苑外。
苑門口又有精悍的守衛者看守着.所以苑内之人.也決不能取了首飾遁走。
這樣看來無論苑内之人.苑外之人.當無盜取的方法。
這不幸者雖說「我交給長者了.」但這恐怕是為想自己得赦才這樣說的吧。
長者說「我呈獻給祭司了.」恐怕是想與祭司一同得脫罪.才這樣說的吧。
祭司說「我給與音樂師了.」怕是因為想托音樂師之福.在牢獄中愉快過日才這樣說的吧。
音樂師說.「已送給妓女了.」想是情願自去尋訪.才這樣說的吧。
這五個人都不是盜賊。
苑中栖着許多的猿。
那首飾一定是入於某雌猿之手了。
』他走到國王那裡.說道.『大王.請把盜賊交給我。
這案件由我去審問明白吧。
』國王道.『好.你去把這事弄明白。
』就把五個人交了給他。
菩薩叫家中的奴仆來.吩咐他們道.『把這五個人留在一處.好好看住他們.留心聽他們互相說些甚麽話。
聽了就來報告我。
』奴仆們依照着吩咐去做。
當那五個人會齊時.長者向村夫道.『喂.你這惡徒.我與你在甚麽地方會見過呢。
甚麽時候你把首飾交給我的。
』村夫道.『老闆.大長者.說到貴重的物品.我是連用樹心作腳的卧榻與椅子都不曾見過。
實在是因為想靠了你脫罪.才這樣說的。
請老闆不要動怒。
』祭司也對長者說道.『大長者.你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怎麽會給與我呢。
』長者道.『我們二人在國内算是有地位者.因此我覺得我們二人倘在一處.事件就可早日解決。
所以這樣說的。
』音樂師也向祭司說道.『婆羅門.你甚麽時候把首飾交給我的。
』祭司道.『我覺得與你住在一起可以愉快過日所以這樣說的。
』妓女也對音樂師說道.『你這音樂師真壞.我甚麽時候到你那裡去來。
還是你甚麽時候到我的地方來過。
你甚麽時候把首飾交給我的。
』音樂師道.『你這女人.何必動怒呢。
我們五人這樣住在一起那就是家族生活。
我想不厭倦地愉快過活所以這樣說的。
』 菩薩從仆人們聽到了這些話知道他們确非盜賊.心想.『用方便叫雌猿把盜去的首飾落下.』便叫人用假珠子造了許多首飾将苑内的雌猿捕來把假珠子的首飾系在她們的手足與頭上.仍放他們回去。
還有一隻雌猿因重視首飾盡躲在苑内不出來。
菩薩吩咐仆人們道.『你們去把苑内所有的猿都調查一遍。
假使看到戴有那首飾的.就恫吓她.把首飾奪回來。
』 那些雌猿們說是『得到首飾了.』非常高興.在苑内跳來跳去.然後來到那隻雌猿的地方來.說道.『請你看看我們的首飾。
』那雌猿終於隐忍不住.說道.『這假珠造的首飾有甚麽用呢.』便把珍珠首飾戴在頭上出來了。
仆人們見了.就使她放下首飾.取回來交給菩薩。
菩薩拿去給王看.禀奏道.『大王.這就是你的首飾。
那五個人都不是盜賊。
這是那栖在苑中的雌猿盜去的。
』王問道.『你何以知道首飾在雌猿的手中。
你又怎樣把他奪回來的呢。
』於是菩薩把經過詳情述了一遍。
國王大喜道.『戰争之時希望有勇士.在别的時候則希望别一種人才.』他褒揚菩薩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戰争時希求勇士。
談話時希求口齒清晰者。
飲食時希求知友。
有變故時希求智人。
王既如斯稱贊菩薩複以七寶供養.厚重猶如雨前密雲。
聽從菩薩的教誡.作施舍等善行.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稱長老之德.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王是阿難.賢明的大臣則就是我。
』 九三 信食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漫然受用資具之事說的。
相傳那時比丘衆常藉口『這是母親給與的那是父親給與的這是兄弟、姊妹、舅母、舅父、從父、從母給與的。
我們如若在家這當然也是可以收受的。
』把親族們所贈的生活四要物.漫然使用.視為當然。
佛曉得了這事.覺得『非為比丘們說法不可.』遂召集比丘衆.告誡他們道.『比丘們.比丘受了親族與他人們所施與的生活四要物.使用時非經過一番思索不可。
漫然使用者.死後就不免為夜叉、餓鬼。
不加思索而使用這些物品.與服毒同。
因為毒之為物.不論是可靠之人給與的.或是不可靠之人給與的.都可殺人。
在前生.曾有漠不經心.服了自己得來的毒而喪生的。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一個極富的長者。
他手下有一個牧牛的.當谷物成熟之時.那人就帶牛入森林.在那裡造了牛欄.住着管牛.時常拿了牛酪來給長者。
後來有一隻獅子在那牛欄近處.建了栖所。
雌牛因畏懼獅子.身體瘦損起來.乳也少了。
一日他拿了牛酪回來時.長者問道.『牧牛的啊.怎麽牛酪這樣少了。
』他就告以原由。
長者道.『那獅子沒有甚麽喜愛的嗎。
』牧牛的道.『主人有的。
那獅子與一隻雌鹿要好。
』長者道.『能把她捕住嗎。
』牧牛的道.『主人.能夠的。
』長者道.『那麽把那雌鹿捕住.從額角起把毒塗在全身的毛裡.塗了弄乾.塗了弄乾.經過兩三日後.把她放掉。
這樣獅子由於愛慕之情.會舐着雌鹿的身體.以緻喪命吧。
然後你拿了他的爪、牙、脂肪回來。
』於是給以毒藥.叫他回去。
牧牛的張了網.用計捕住那雌鹿.依長者之計行事。
獅子見了雌鹿.因強烈的愛情舐着她的身體而死。
牧牛的拿了獅皮等物.回到菩薩的地方來。
菩薩聞得了經過情形.說道.『不可對他人起愛欲之情。
獅子雖是勇猛的百獸之王.卻也因愛欲去舐親昵的雌鹿的身體.以緻中毒而亡.』接着就為在座的人們說法.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勿信不可信之人。
亦勿妄信所信之人。
信陷人於災難. 猶雌鹿之於獅子。
菩薩這樣為在座之人說法.自己則作施與等善行.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長者就是我。
』 九四 畏怖本生因緣 (〔菩薩=活命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毘舍離城附近波蒂迦園時.就善星說的。
一時善星曾為佛的侍者.拿着衣鉢在各處遊行.因傾心於拘羅刹帝利所教之法.交還了十力〔佛〕的衣鉢.去投靠拘羅刹帝利了。
當他生為迦羅犍伽迦阿修羅時.善星以在家之身.往來於毘舍離城的三城垣間.謗毀佛道.『沙門瞿昙不曾獲得堪稱上智見的人間以上之法。
沙門瞿昙所說之法.是由推理的思惟得來的.而且是由自己的理解得到的。
縱使為某人說此種法.亦不能導行者至苦惱斷絕的境界。
』 是時尊者舍利弗為托鉢故往來各地.聽到他在謗佛.就回來将此事向佛報告。
佛道.『舍利弗啊.愚人善星正在動怒.因怒所以這樣說的。
因動了怒.所以他又說.「即使有人實行此法.亦不能被導至苦惱斷絕之境。
」他又因為無智而謗我。
他不知道我的德。
舍利弗啊.我有六神通。
這是我所有的人間以上之法。
我有十力.有四無所畏.有破四生智.有破五趣智。
這是我的人間以上之法。
我雖有人間以上之法.而他卻說「沙門瞿昙沒有人間以上之法。
」倘若他不放棄此語、放棄此心、放棄此見.那他就将如拿來放置之物一樣.會堕入地獄去吧。
』佛這樣地稱贊他所有的人間以上之法.接着又說.『舍利弗啊.聽說善星信着拘羅刹帝利的難行道
那時路上有一個村夫.捧着供物.将去獻神.聽到這叫嚷之聲.便驚駭而逃。
人們見了他.心想.『他是盜賊吧.』遂追上去把他捉住毆打他.并且罵道.『呸.你這萬惡的盜賊.你想盜取這樣貴重的首飾嗎。
』他想『如果我說「我沒有取.」今日恐怕便要沒有命了。
他們會把我毆斃吧。
倒不如承認了吧。
』於是他說道.『是老爺.是我盜取的。
』他們把他綁了來見國王。
國王問道.『你盜取了那貴重的首飾嗎。
』村夫道.『是.大王。
』王道.『現在放在何處。
』村夫道.『大王說到貴重的東西.我以前連卧榻與椅子都不曾見過。
實在是長者叫我來盜取那貴重的首飾的。
我盜取後就交給他了。
他總知道吧。
』於是王召喚長者來.問道.『你從這人接受了貴重的首飾嗎。
』長者道.『是.大王。
』王道.『那麽放在甚麽地方呢。
』長者道.『我呈獻給祭司了.』於是又召喚祭司來.作同樣的訊問。
他又承認道.『我給與音樂師了。
』王又召喚音樂師來.問道.『你從祭司受到了貴重的首飾嗎。
』音樂師道.『是.大王。
』王道.『放在甚麽地方。
』音樂師道.『由於愛欲之情.我送給了妓女了。
』又喚了妓女來問.答說.『并沒有收受。
』審問到第五個人.天夜下來了。
王道.『時候已經不早.明日再審問吧。
』就将五人交給大臣〔菩薩〕自己進城去了。
菩薩想道.『這首飾是在禦苑中失掉的.而這位村夫卻在苑外。
苑門口又有精悍的守衛者看守着.所以苑内之人.也決不能取了首飾遁走。
這樣看來無論苑内之人.苑外之人.當無盜取的方法。
這不幸者雖說「我交給長者了.」但這恐怕是為想自己得赦才這樣說的吧。
長者說「我呈獻給祭司了.」恐怕是想與祭司一同得脫罪.才這樣說的吧。
祭司說「我給與音樂師了.」怕是因為想托音樂師之福.在牢獄中愉快過日才這樣說的吧。
音樂師說.「已送給妓女了.」想是情願自去尋訪.才這樣說的吧。
這五個人都不是盜賊。
苑中栖着許多的猿。
那首飾一定是入於某雌猿之手了。
』他走到國王那裡.說道.『大王.請把盜賊交給我。
這案件由我去審問明白吧。
』國王道.『好.你去把這事弄明白。
』就把五個人交了給他。
菩薩叫家中的奴仆來.吩咐他們道.『把這五個人留在一處.好好看住他們.留心聽他們互相說些甚麽話。
聽了就來報告我。
』奴仆們依照着吩咐去做。
當那五個人會齊時.長者向村夫道.『喂.你這惡徒.我與你在甚麽地方會見過呢。
甚麽時候你把首飾交給我的。
』村夫道.『老闆.大長者.說到貴重的物品.我是連用樹心作腳的卧榻與椅子都不曾見過。
實在是因為想靠了你脫罪.才這樣說的。
請老闆不要動怒。
』祭司也對長者說道.『大長者.你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怎麽會給與我呢。
』長者道.『我們二人在國内算是有地位者.因此我覺得我們二人倘在一處.事件就可早日解決。
所以這樣說的。
』音樂師也向祭司說道.『婆羅門.你甚麽時候把首飾交給我的。
』祭司道.『我覺得與你住在一起可以愉快過日所以這樣說的。
』妓女也對音樂師說道.『你這音樂師真壞.我甚麽時候到你那裡去來。
還是你甚麽時候到我的地方來過。
你甚麽時候把首飾交給我的。
』音樂師道.『你這女人.何必動怒呢。
我們五人這樣住在一起那就是家族生活。
我想不厭倦地愉快過活所以這樣說的。
』 菩薩從仆人們聽到了這些話知道他們确非盜賊.心想.『用方便叫雌猿把盜去的首飾落下.』便叫人用假珠子造了許多首飾将苑内的雌猿捕來把假珠子的首飾系在她們的手足與頭上.仍放他們回去。
還有一隻雌猿因重視首飾盡躲在苑内不出來。
菩薩吩咐仆人們道.『你們去把苑内所有的猿都調查一遍。
假使看到戴有那首飾的.就恫吓她.把首飾奪回來。
』 那些雌猿們說是『得到首飾了.』非常高興.在苑内跳來跳去.然後來到那隻雌猿的地方來.說道.『請你看看我們的首飾。
』那雌猿終於隐忍不住.說道.『這假珠造的首飾有甚麽用呢.』便把珍珠首飾戴在頭上出來了。
仆人們見了.就使她放下首飾.取回來交給菩薩。
菩薩拿去給王看.禀奏道.『大王.這就是你的首飾。
那五個人都不是盜賊。
這是那栖在苑中的雌猿盜去的。
』王問道.『你何以知道首飾在雌猿的手中。
你又怎樣把他奪回來的呢。
』於是菩薩把經過詳情述了一遍。
國王大喜道.『戰争之時希望有勇士.在别的時候則希望别一種人才.』他褒揚菩薩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戰争時希求勇士。
談話時希求口齒清晰者。
飲食時希求知友。
有變故時希求智人。
王既如斯稱贊菩薩複以七寶供養.厚重猶如雨前密雲。
聽從菩薩的教誡.作施舍等善行.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稱長老之德.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王是阿難.賢明的大臣則就是我。
』 九三 信食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漫然受用資具之事說的。
相傳那時比丘衆常藉口『這是母親給與的那是父親給與的這是兄弟、姊妹、舅母、舅父、從父、從母給與的。
我們如若在家這當然也是可以收受的。
』把親族們所贈的生活四要物.漫然使用.視為當然。
佛曉得了這事.覺得『非為比丘們說法不可.』遂召集比丘衆.告誡他們道.『比丘們.比丘受了親族與他人們所施與的生活四要物.使用時非經過一番思索不可。
漫然使用者.死後就不免為夜叉、餓鬼。
不加思索而使用這些物品.與服毒同。
因為毒之為物.不論是可靠之人給與的.或是不可靠之人給與的.都可殺人。
在前生.曾有漠不經心.服了自己得來的毒而喪生的。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一個極富的長者。
他手下有一個牧牛的.當谷物成熟之時.那人就帶牛入森林.在那裡造了牛欄.住着管牛.時常拿了牛酪來給長者。
後來有一隻獅子在那牛欄近處.建了栖所。
雌牛因畏懼獅子.身體瘦損起來.乳也少了。
一日他拿了牛酪回來時.長者問道.『牧牛的啊.怎麽牛酪這樣少了。
』他就告以原由。
長者道.『那獅子沒有甚麽喜愛的嗎。
』牧牛的道.『主人有的。
那獅子與一隻雌鹿要好。
』長者道.『能把她捕住嗎。
』牧牛的道.『主人.能夠的。
』長者道.『那麽把那雌鹿捕住.從額角起把毒塗在全身的毛裡.塗了弄乾.塗了弄乾.經過兩三日後.把她放掉。
這樣獅子由於愛慕之情.會舐着雌鹿的身體.以緻喪命吧。
然後你拿了他的爪、牙、脂肪回來。
』於是給以毒藥.叫他回去。
牧牛的張了網.用計捕住那雌鹿.依長者之計行事。
獅子見了雌鹿.因強烈的愛情舐着她的身體而死。
牧牛的拿了獅皮等物.回到菩薩的地方來。
菩薩聞得了經過情形.說道.『不可對他人起愛欲之情。
獅子雖是勇猛的百獸之王.卻也因愛欲去舐親昵的雌鹿的身體.以緻中毒而亡.』接着就為在座的人們說法.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勿信不可信之人。
亦勿妄信所信之人。
信陷人於災難. 猶雌鹿之於獅子。
菩薩這樣為在座之人說法.自己則作施與等善行.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長者就是我。
』 九四 畏怖本生因緣 (〔菩薩=活命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毘舍離城附近波蒂迦園時.就善星說的。
一時善星曾為佛的侍者.拿着衣鉢在各處遊行.因傾心於拘羅刹帝利所教之法.交還了十力〔佛〕的衣鉢.去投靠拘羅刹帝利了。
當他生為迦羅犍伽迦阿修羅時.善星以在家之身.往來於毘舍離城的三城垣間.謗毀佛道.『沙門瞿昙不曾獲得堪稱上智見的人間以上之法。
沙門瞿昙所說之法.是由推理的思惟得來的.而且是由自己的理解得到的。
縱使為某人說此種法.亦不能導行者至苦惱斷絕的境界。
』 是時尊者舍利弗為托鉢故往來各地.聽到他在謗佛.就回來将此事向佛報告。
佛道.『舍利弗啊.愚人善星正在動怒.因怒所以這樣說的。
因動了怒.所以他又說.「即使有人實行此法.亦不能被導至苦惱斷絕之境。
」他又因為無智而謗我。
他不知道我的德。
舍利弗啊.我有六神通。
這是我所有的人間以上之法。
我有十力.有四無所畏.有破四生智.有破五趣智。
這是我的人間以上之法。
我雖有人間以上之法.而他卻說「沙門瞿昙沒有人間以上之法。
」倘若他不放棄此語、放棄此心、放棄此見.那他就将如拿來放置之物一樣.會堕入地獄去吧。
』佛這樣地稱贊他所有的人間以上之法.接着又說.『舍利弗啊.聽說善星信着拘羅刹帝利的難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