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飲酒品
關燈
小
中
大
說的。
詐欺漢的故事.見郁陀羅迦苦行者本生因緣〔第四八七〕中。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在某村附近有一個虛僞的結發道人住着.他是欺騙的修行者。
某家主在自己的林中築了草舍.請那行者住在裡面.從自己家中備了美味的飲食供養他。
他誤信那個騙人的行者是有德之人.因為怕遭盜劫.便把黃金首飾百件搬入草舍.埋在地下.說道.『尊者啊.請你照顧一下。
』行者對他說道.『朋友.對於出家人不可說這樣的話.我們對於别人的東西是不起欲念的。
』家主道.『尊者.你說得有理。
』相信了他的話走了。
邪惡的行者心想.『隻要有了這點東西.終生就可過活了。
』兩三日以後就取金改放在路旁某處.仍來住在草舍中。
次日.他在家主宅中吃完了飯以後.說出這樣的話來.『朋友啊.我已麻煩了你好多日子.與人久住一處.勢必親狎.親狎在我們出家人是過失.因此我想離開這裡了。
』家主雖幾次懇留.也不答應再耽擱下去。
於是家主道.『既如此說.那麽請便吧。
』送他至村口而返。
行者走不多遠.心裡想道.『非哄騙一下那家主不可。
』遂在結發中放了草.重新回來。
家主問道.『尊者.為甚麽又回來了。
』行者道.『朋友啊.有一片草葉.從你家的屋頂落在我的頭發中.不與而取.在我們出家人是不相應的.所以把他拿來了。
』家主道.『尊者.那麽請把他丢了就去吧。
』家主覺得『他人之物.一芥不取.我的師父真是有德之士。
』向他作禮而别。
時菩薩正為作買賣而赴邊境.中途寄宿在那分人家.聽了行者的話.以為『這邪惡的行者的地方.家主一定藏着甚麽東西哩。
』遂向家主詢問道.『喂.家主.你沒有東西寄存在這行者的地方嗎。
』家主道.『有的.有黃金首飾百件。
』菩薩道.『那麽請去點查一下。
』家主跑到草舍去.見所藏之物已不在.急忙回來告訴說道.『已沒有了。
』菩薩道.『那黃金不是别人取去的.一定是那個騙人的行者取去的。
喂.趕快去追捕他吧。
』於是火急地捉住了那虛僞的行者.用手打他.用腳踢他.逼他交出黃金來留下。
菩薩見了黃金.責備他道.『你取一百件首飾時於心無愧.而對於一片草葉倒難為情呢。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稱贊你說. 言語柔和而親切。
你為一芥而心不安. 卻不為百件首飾而羞慚。
菩薩這樣非難他.又訓誡他道.『僞善者啊.從此以後.不可再幹這種勾當了。
』後來菩薩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又道.『比丘們啊.那比丘不但現在在此處詐騙他人.即在前生也做過騙人的事。
』并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僞行者是這個詐騙的比丘.那賢人則就是我。
』 九〇 忘恩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給孤獨長者說的。
長者有一個未曾會過一面的朋友.是住在邊地的長者。
某時.那友人将邊地所産的物品裝載在五百輛車上.吩咐傭人們道.『喂.你們把這些貨物運到舍衛城去.當着我朋友給孤獨長者的面全部賣出.裝了所換得的貨物回來。
』他們答應說『是。
』依照長者的囑咐.到舍衛城會晤大長者.進呈禮物.并詳告一切。
大長者道.『諸位來得很好。
』一面替他們料理宿處.并給以金錢.一面問朋友長者安否。
及賣掉了貨物.就給以所換的物品。
他們回到邊地.将此行經過報告主人的長者。
後來.給孤獨長者也照樣将五百車貨物運至彼處。
長者的使者們到那地方去.拿了禮物.去會晤住在邊地的長者。
那長者問道.『你們從甚麽地方來。
』使者們答道.『從舍衛城你的朋友給孤獨長者那裡來。
』長者戲弄他們道.『給孤獨長者是誰。
』收下禮物.說『你們回去吧。
』便送他們出門。
不留他們住宿.也不給金錢。
他們自己賣掉了貨物.換得别的物品.回到舍衛城.将此行經過報告長者。
那個住在邊地的長者.如前回一樣.再派五百輛貨車到舍衛城來。
使者們拿了禮物.來會見大長者。
給孤獨長者的傭人們道.『主人.他們的宿處、倉庫與零用錢都由我們去料理吧。
』於是叫他們将車子放在城外适當的地方.對他們道.『諸位.請在這裡住宿.由我們家中供給粥、飯與零用錢。
』就糾集仆役們.於夜間奪取那裝載在五百輛車上的貨物.撕破他們的外衣與内衣.将牛趕走.脫去車輪.把車棄置於地.把車輪拿去。
從邊地來的人們.因自己所有之物連内衣都沒有了.便慌張向邊地逃走。
大長者的傭人們.将此事報告大長者。
給孤獨長者覺得『這正是極好談話的資料。
』便到佛的地方來.把此事的始末詳述了一遍。
佛道.『居士啊.那住在邊地的長者作這樣的行為.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已如此。
』接着就答應了大長者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波羅奈的長者.富有資财。
他在邊地有一個未曾見過一面的長者朋友等事.與前面故事中所說的完全相同。
當傭人們報告了『今日我們做了這樣的事』以後.菩薩道.『不念舊情的人。
到了後來當逢這樣的結果。
』接着就為當場在那裡的人們說法.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受人幫助與利益。
而忘記舊情。
日後有事。
便無人為他處理。
菩薩這樣地唱偈說法後.施行施舍及其他善業.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邊地的住者.即今邊地的住者.波羅奈城的長者則就是我。
』
詐欺漢的故事.見郁陀羅迦苦行者本生因緣〔第四八七〕中。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在某村附近有一個虛僞的結發道人住着.他是欺騙的修行者。
某家主在自己的林中築了草舍.請那行者住在裡面.從自己家中備了美味的飲食供養他。
他誤信那個騙人的行者是有德之人.因為怕遭盜劫.便把黃金首飾百件搬入草舍.埋在地下.說道.『尊者啊.請你照顧一下。
』行者對他說道.『朋友.對於出家人不可說這樣的話.我們對於别人的東西是不起欲念的。
』家主道.『尊者.你說得有理。
』相信了他的話走了。
邪惡的行者心想.『隻要有了這點東西.終生就可過活了。
』兩三日以後就取金改放在路旁某處.仍來住在草舍中。
次日.他在家主宅中吃完了飯以後.說出這樣的話來.『朋友啊.我已麻煩了你好多日子.與人久住一處.勢必親狎.親狎在我們出家人是過失.因此我想離開這裡了。
』家主雖幾次懇留.也不答應再耽擱下去。
於是家主道.『既如此說.那麽請便吧。
』送他至村口而返。
行者走不多遠.心裡想道.『非哄騙一下那家主不可。
』遂在結發中放了草.重新回來。
家主問道.『尊者.為甚麽又回來了。
』行者道.『朋友啊.有一片草葉.從你家的屋頂落在我的頭發中.不與而取.在我們出家人是不相應的.所以把他拿來了。
』家主道.『尊者.那麽請把他丢了就去吧。
』家主覺得『他人之物.一芥不取.我的師父真是有德之士。
』向他作禮而别。
時菩薩正為作買賣而赴邊境.中途寄宿在那分人家.聽了行者的話.以為『這邪惡的行者的地方.家主一定藏着甚麽東西哩。
』遂向家主詢問道.『喂.家主.你沒有東西寄存在這行者的地方嗎。
』家主道.『有的.有黃金首飾百件。
』菩薩道.『那麽請去點查一下。
』家主跑到草舍去.見所藏之物已不在.急忙回來告訴說道.『已沒有了。
』菩薩道.『那黃金不是别人取去的.一定是那個騙人的行者取去的。
喂.趕快去追捕他吧。
』於是火急地捉住了那虛僞的行者.用手打他.用腳踢他.逼他交出黃金來留下。
菩薩見了黃金.責備他道.『你取一百件首飾時於心無愧.而對於一片草葉倒難為情呢。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
人稱贊你說. 言語柔和而親切。
你為一芥而心不安. 卻不為百件首飾而羞慚。
菩薩這樣非難他.又訓誡他道.『僞善者啊.從此以後.不可再幹這種勾當了。
』後來菩薩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又道.『比丘們啊.那比丘不但現在在此處詐騙他人.即在前生也做過騙人的事。
』并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僞行者是這個詐騙的比丘.那賢人則就是我。
』 九〇 忘恩本生因緣 (〔菩薩=長者〕)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給孤獨長者說的。
長者有一個未曾會過一面的朋友.是住在邊地的長者。
某時.那友人将邊地所産的物品裝載在五百輛車上.吩咐傭人們道.『喂.你們把這些貨物運到舍衛城去.當着我朋友給孤獨長者的面全部賣出.裝了所換得的貨物回來。
』他們答應說『是。
』依照長者的囑咐.到舍衛城會晤大長者.進呈禮物.并詳告一切。
大長者道.『諸位來得很好。
』一面替他們料理宿處.并給以金錢.一面問朋友長者安否。
及賣掉了貨物.就給以所換的物品。
他們回到邊地.将此行經過報告主人的長者。
後來.給孤獨長者也照樣将五百車貨物運至彼處。
長者的使者們到那地方去.拿了禮物.去會晤住在邊地的長者。
那長者問道.『你們從甚麽地方來。
』使者們答道.『從舍衛城你的朋友給孤獨長者那裡來。
』長者戲弄他們道.『給孤獨長者是誰。
』收下禮物.說『你們回去吧。
』便送他們出門。
不留他們住宿.也不給金錢。
他們自己賣掉了貨物.換得别的物品.回到舍衛城.将此行經過報告長者。
那個住在邊地的長者.如前回一樣.再派五百輛貨車到舍衛城來。
使者們拿了禮物.來會見大長者。
給孤獨長者的傭人們道.『主人.他們的宿處、倉庫與零用錢都由我們去料理吧。
』於是叫他們将車子放在城外适當的地方.對他們道.『諸位.請在這裡住宿.由我們家中供給粥、飯與零用錢。
』就糾集仆役們.於夜間奪取那裝載在五百輛車上的貨物.撕破他們的外衣與内衣.将牛趕走.脫去車輪.把車棄置於地.把車輪拿去。
從邊地來的人們.因自己所有之物連内衣都沒有了.便慌張向邊地逃走。
大長者的傭人們.将此事報告大長者。
給孤獨長者覺得『這正是極好談話的資料。
』便到佛的地方來.把此事的始末詳述了一遍。
佛道.『居士啊.那住在邊地的長者作這樣的行為.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已如此。
』接着就答應了大長者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波羅奈的長者.富有資财。
他在邊地有一個未曾見過一面的長者朋友等事.與前面故事中所說的完全相同。
當傭人們報告了『今日我們做了這樣的事』以後.菩薩道.『不念舊情的人。
到了後來當逢這樣的結果。
』接着就為當場在那裡的人們說法.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受人幫助與利益。
而忘記舊情。
日後有事。
便無人為他處理。
菩薩這樣地唱偈說法後.施行施舍及其他善業.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邊地的住者.即今邊地的住者.波羅奈城的長者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