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飲酒品
關燈
小
中
大
蛇因不咬人、不傷害人.尚博得了有德者之名.那麽就可知道德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他說這話後.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德真是可貴。
世間唯德至高無上。
試看那毒蛇。
成了有德者便不傷人。
菩薩這樣地用此偈為王說法後.舍離五欲成為神聖的出家之人.入雪山地方.修得五種神通力與八種禅定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世尊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王的從者即今佛之從者.祭司則就是我。
』 八七 吉兇本生因緣 (〔菩薩=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一個占觀衣服之相的婆羅門說的。
相傳.王舍城中有一個婆羅門.他極迷信.不信三寶.心懷邪見.家中富有資财.生活窮奢極侈。
他藏在衣箱中的一襲衣服被鼠咬齧.一日.他洗了發.喚道.『拿衣服來。
』仆役們告以衣服已被鼠咬齧。
他想.『倘将這一襲被鼠咬過的衣裳放在家裡.會因此發生大災難吧。
這衣服是不吉之物.與厄神相同.我不可将他給與孩子們、仆役或田夫們。
因為凡觸此衣服者.是會遭災難的。
還是叫人丢到墓場去吧。
但交給仆役們去丢是不行的.因為他們也許會對這衣服引起欲念.占有了去.以緻遭逢災禍。
還是交給兒子吧。
』於是喚自己的兒子來.吩咐他道.『兒啊.你不可用手去接觸。
把他挂在杖上去丢在墓場.然後把身子連頭洗過.再回家來。
』 這日.佛在清晨遍觀應予濟度的親族.知道這父子二人有入初果的機根.便如那沿着鹿所往來之道而行的狩鹿師一般前進.放出六道金色佛光.站在墓場的入口。
青年奉父親之命.把那一襲衣服像蛇似地挂在杖端.向墓場的入口走來。
佛問道.『青年.你幹甚麽。
』青年道.『你瞿昙啊.這一襲衣服已被鼠咬齧過.與厄神相同.有如有毒之物。
我父親怕『叫别人來丢掉.也許會引起欲念而占為己有.』所以特差我來。
我答應父親「丢掉後當連頭洗過.」才到這裡來的。
你瞿昙啊。
』佛道.『那麽請丢掉吧。
』青年把衣服丢了。
佛道.『這已成了我們可用的東西了。
』說着就當着他的面.拾取那不吉物。
他雖阻止道.『你瞿昙啊.那與厄神相同.不可拾取.不可拾取。
』但佛卻把這拿着自回竹林精舍去了。
青年急急地回來.告訴他父親道.『父親.沙門瞿昙将我丢在墓場的一襲衣服拾起.說是「這個我們可用的。
」不顧我的阻止.把他拿了到竹林精舍去了。
』婆羅門想道.『那一襲衣服是不吉物.與厄神同.若着此服.沙門瞿昙會遭災難吧.結果将埋怨我們吧。
還是另用許多衣服供養沙門瞿昙.叫他把那襲衣服丢棄了吧。
』於是他.叫人拿了許多衣服.與兒子同到竹林精舍.會見了佛.站在旁邊。
婆羅門道.『你瞿昙啊.聽說你在墓場拾取了那襲衣服.真的嗎。
』佛道.『真的.婆羅門。
』婆羅門道.『你瞿昙啊.那襲衣服是不吉之物.你着了會遭災禍吧.精舍中人也會全體遭災吧。
如果你們的内衣或是外衣已不堪用了.請用這些衣服來替換.叫人把那襲丢了吧。
』佛對他道.『婆羅門啊.我們是出家人.被遺棄於墓地、街頭、垃圾堆、浴場、大路等處的衣類.於我們正是相應的東西。
你不但在今世.即在前生也抱着這種見解。
』接着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摩揭陀國王舍城中.有一公正的王.名曰摩揭陀王。
那時.菩薩出生在西北部某一婆羅門之家.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齡.出家修仙.獲得神通力與禅定.居住於雪山地方。
某時.他離了雪山地方.來到王舍城國王的禦苑.就在那裡住下。
第二日進城托鉢.王一見到他.就請到宮中.供養食物.并請他長住禦苑.不再他往。
菩薩就在宮中進食.住在禦苑。
那時.王舍城中有一『占觀衣服之相的婆羅門』住着.他在衣箱中藏置一襲衣服等事.一如前面所述。
青年前往墓場時.菩薩已先他而往.在墓場的入口等着。
後來拿了他所棄的一襲衣服回禦苑去。
青年把這事告知他的父親.父親以為『那出入於王宮的行者或将遭禍。
』便走來告訴菩薩道.『行者.請你丢了你所拾得的衣服.以免遭禍。
』行者道.『被棄於墓場的衣服.正與我們相應.吉兇我們并不介意.介意於吉兇.在佛、獨覺、聲聞們不認為好事.所以賢人是不應介意吉兇的。
』他如是為婆羅門說教。
婆羅門聞教.就打消自己的意見.歸依了菩薩。
菩薩不退轉地精修禅定.轉生於梵天界。
結分 等正覺者佛述此故事.為婆羅門說法.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脫離迷信、吉兇之兆、夢、相之念者。
已超越迷信之過。
折伏雙雙的煩惱。
不再受生於輪回界。
這樣.佛既以偈為婆羅門說法.更說明四谛之理。
說畢四谛.婆羅門與其子都入了初果。
佛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父子即現在的父子.行者則就是我。
』 八八 沙蘭巴牛本生因緣 (〔菩薩=牛〕)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舍衛城時.就惡罵之誡說的。
這事出於前面歡喜滿牛本生因緣〔第二八。
〕在此本生因緣中.菩薩是健馱邏國得叉屍羅某婆羅門的牛.名叫做沙蘭巴。
主分 佛講述前生之事畢.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隻說善言. 不說惡語。
說善言得福. 說惡語有禍。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婆羅門是阿難.婆羅門之婦是蓮華色.沙蘭巴牛則就是我。
』 八九 詐欺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詐欺漢
』他說這話後.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德真是可貴。
世間唯德至高無上。
試看那毒蛇。
成了有德者便不傷人。
菩薩這樣地用此偈為王說法後.舍離五欲成為神聖的出家之人.入雪山地方.修得五種神通力與八種禅定後生於梵天界。
結分 世尊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王的從者即今佛之從者.祭司則就是我。
』 八七 吉兇本生因緣 (〔菩薩=仙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就一個占觀衣服之相的婆羅門說的。
相傳.王舍城中有一個婆羅門.他極迷信.不信三寶.心懷邪見.家中富有資财.生活窮奢極侈。
他藏在衣箱中的一襲衣服被鼠咬齧.一日.他洗了發.喚道.『拿衣服來。
』仆役們告以衣服已被鼠咬齧。
他想.『倘将這一襲被鼠咬過的衣裳放在家裡.會因此發生大災難吧。
這衣服是不吉之物.與厄神相同.我不可将他給與孩子們、仆役或田夫們。
因為凡觸此衣服者.是會遭災難的。
還是叫人丢到墓場去吧。
但交給仆役們去丢是不行的.因為他們也許會對這衣服引起欲念.占有了去.以緻遭逢災禍。
還是交給兒子吧。
』於是喚自己的兒子來.吩咐他道.『兒啊.你不可用手去接觸。
把他挂在杖上去丢在墓場.然後把身子連頭洗過.再回家來。
』 這日.佛在清晨遍觀應予濟度的親族.知道這父子二人有入初果的機根.便如那沿着鹿所往來之道而行的狩鹿師一般前進.放出六道金色佛光.站在墓場的入口。
青年奉父親之命.把那一襲衣服像蛇似地挂在杖端.向墓場的入口走來。
佛問道.『青年.你幹甚麽。
』青年道.『你瞿昙啊.這一襲衣服已被鼠咬齧過.與厄神相同.有如有毒之物。
我父親怕『叫别人來丢掉.也許會引起欲念而占為己有.』所以特差我來。
我答應父親「丢掉後當連頭洗過.」才到這裡來的。
你瞿昙啊。
』佛道.『那麽請丢掉吧。
』青年把衣服丢了。
佛道.『這已成了我們可用的東西了。
』說着就當着他的面.拾取那不吉物。
他雖阻止道.『你瞿昙啊.那與厄神相同.不可拾取.不可拾取。
』但佛卻把這拿着自回竹林精舍去了。
青年急急地回來.告訴他父親道.『父親.沙門瞿昙将我丢在墓場的一襲衣服拾起.說是「這個我們可用的。
」不顧我的阻止.把他拿了到竹林精舍去了。
』婆羅門想道.『那一襲衣服是不吉物.與厄神同.若着此服.沙門瞿昙會遭災難吧.結果将埋怨我們吧。
還是另用許多衣服供養沙門瞿昙.叫他把那襲衣服丢棄了吧。
』於是他.叫人拿了許多衣服.與兒子同到竹林精舍.會見了佛.站在旁邊。
婆羅門道.『你瞿昙啊.聽說你在墓場拾取了那襲衣服.真的嗎。
』佛道.『真的.婆羅門。
』婆羅門道.『你瞿昙啊.那襲衣服是不吉之物.你着了會遭災禍吧.精舍中人也會全體遭災吧。
如果你們的内衣或是外衣已不堪用了.請用這些衣服來替換.叫人把那襲丢了吧。
』佛對他道.『婆羅門啊.我們是出家人.被遺棄於墓地、街頭、垃圾堆、浴場、大路等處的衣類.於我們正是相應的東西。
你不但在今世.即在前生也抱着這種見解。
』接着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摩揭陀國王舍城中.有一公正的王.名曰摩揭陀王。
那時.菩薩出生在西北部某一婆羅門之家.到了能辨别事理的年齡.出家修仙.獲得神通力與禅定.居住於雪山地方。
某時.他離了雪山地方.來到王舍城國王的禦苑.就在那裡住下。
第二日進城托鉢.王一見到他.就請到宮中.供養食物.并請他長住禦苑.不再他往。
菩薩就在宮中進食.住在禦苑。
那時.王舍城中有一『占觀衣服之相的婆羅門』住着.他在衣箱中藏置一襲衣服等事.一如前面所述。
青年前往墓場時.菩薩已先他而往.在墓場的入口等着。
後來拿了他所棄的一襲衣服回禦苑去。
青年把這事告知他的父親.父親以為『那出入於王宮的行者或将遭禍。
』便走來告訴菩薩道.『行者.請你丢了你所拾得的衣服.以免遭禍。
』行者道.『被棄於墓場的衣服.正與我們相應.吉兇我們并不介意.介意於吉兇.在佛、獨覺、聲聞們不認為好事.所以賢人是不應介意吉兇的。
』他如是為婆羅門說教。
婆羅門聞教.就打消自己的意見.歸依了菩薩。
菩薩不退轉地精修禅定.轉生於梵天界。
結分 等正覺者佛述此故事.為婆羅門說法.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脫離迷信、吉兇之兆、夢、相之念者。
已超越迷信之過。
折伏雙雙的煩惱。
不再受生於輪回界。
這樣.佛既以偈為婆羅門說法.更說明四谛之理。
說畢四谛.婆羅門與其子都入了初果。
佛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父子即現在的父子.行者則就是我。
』 八八 沙蘭巴牛本生因緣 (〔菩薩=牛〕)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舍衛城時.就惡罵之誡說的。
這事出於前面歡喜滿牛本生因緣〔第二八。
〕在此本生因緣中.菩薩是健馱邏國得叉屍羅某婆羅門的牛.名叫做沙蘭巴。
主分 佛講述前生之事畢.複唱出下面的偈語。
隻說善言. 不說惡語。
說善言得福. 說惡語有禍。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婆羅門是阿難.婆羅門之婦是蓮華色.沙蘭巴牛則就是我。
』 八九 詐欺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詐欺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