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飲酒品

關燈
便道.『比丘啊.沈湎五欲時雖然快樂.但縱欲是受生於地獄等處的根源.譬如吃有毒果。

    有毒果色、香、味俱極佳美.但吃的都因此碎了内髒而死。

    前生也有許許多多的人.不知此果之有毒.為其色、香、味所迷.吃了此果.以緻喪生。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是隊商之主.率領着五百輛車子.從東國往西國。

    到了森林邊界以後.他召集了從者們.訓誡說道.『這森林中有些樹是有毒的。

    遇有向來未吃過的果實.須先問過我然後再吃。

    』從者們通過了那座森林.來到盡頭時.見有一株樹.樹枝因果實而下垂着。

    其幹、枝、葉、果以及形、色、香、味等等.都與庵羅果相像。

    有些人為其佳美的色、香、味所惑.誤以為是庵羅果.把果實摘來吃了。

    有的說.『須問了隊主然後再吃。

    』把果實拿在手中站着。

    菩薩來到他們的地方.叫手持果實者立刻丢去.已經吃下的則叫他們嘔吐出來.給與藥品。

    其中有若幹人得了救.但第一個吃的卻喪了命。

    菩薩平安地到達了目的地.得了赢利.然後回到自己的故鄉.施行施舍等善事.随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等正覺者的佛.既講此過去之事.複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不知将來的災禍.  恣縱諸欲者. 等於為熟果所誘惱.  而去吃有毒果。

     佛道.『諸欲當享受時雖覺快樂.但到了其所結的果成熟時就會害人。

    』又把這與教義聯絡起來.說明四谛。

    於是那厭棄出家的比丘遂達初果.其他比丘.則有的達初果.有的達第二果.有的達第三果.又有達阿羅漢果的。

    佛作此法話後.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羣衆即今佛的諸弟子.隊商主則就是我。

    』 八六 驗德本生因緣 (〔菩薩=祭司〕)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作道德的試驗的婆羅門說的。

    相傳.他曾事拘薩羅王.受三歸.守五戒.通達三吠陀之精義。

    王說『他是有德之士.』故對他特别尊敬。

    他想.『這位國王對我表示敬意.遠在别的婆羅門以上.過分地尊敬着我。

    我要試探一下.究竟國王表示這樣的敬意.是為了我的出身、姓、族、地位、學藝、事業優越呢.還是因為我有德呢。

    』一日.他在國王處服務完畢.回到家裡去.途中從一個司藏官的室中擅自拿取了一個迦诃婆那的貨币。

    司藏官為了尊敬婆羅門的緣故.默坐不作聲。

    第二日又擅自拿取了兩個迦诃婆那的貨币.司藏官仍默忍着。

    到了第三日.他抓了一握的迦诃婆那貨币。

    這時司藏官對他說道.『你連這一次已三次偷取大王的财寶.』於是大聲喊道.『我把偷大王财寶的賊捉住了.』如是喊了三次。

    就有許多人從各處趕到.對他說道.『在今日以前你一向裝着有德者的樣子呢.』把他毆打了二三下.然後将他綁了.拖到國王面前來。

    王悔恨地說道.『婆羅門.你為甚麽要幹這種不道德的勾當呢.』遂下令『将他處刑。

    』婆羅門道.『大王.我并非盜賊。

    』國王道.『那麽為甚麽從司藏官室中盜取迦诃婆那貨币呢。

    』婆羅門道.『大王之所以尊敬我.是為了我的出身等等呢.還是由於我的德行呢。

    我為了要試探此事.所以這樣做的。

    不過.現在我已明白大王的對我表示敬意是為了我的德行.并非為了我的出身等等。

    請大王依照刑法治我以應得之罪。

    我以此理由.已斷定德行是世間最可貴的東西。

    但欲作與德行相應之事.在家沈湎於欲.是不成的。

    我想今日就到隻園去.在佛的地方出家。

    請大王準我出家吧。

    』結果得了王的許可.便向隻園而去。

    那時他的親族、朋友、熟人們齊來阻止他.但都沒有結果而回去了。

     他到佛的地方請求出家.得了出家與受戒的許可.修行不怠.精修觀行.於達阿羅漢果時.便來到佛前告訴佛道.『尊師啊.我的出家已達究極。

    』向佛說明了得果之事。

    不久.這事就徧傳於比丘衆之間。

     一日.比丘衆集合法堂.稱贊他的德行道.『法友們啊.随侍國王的婆羅門某.試驗自己的德行.得了王的準許出了家.今已達阿羅漢果。

    』這時佛走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在這裡會談着甚麽。

    』他們禀告道.『是如此這般的事。

    』佛道.『比丘們啊.因試自己之德出家救了自己的.不止這個婆羅門.賢人們在前生也曾因試自己之德出家.而救了自己。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任職為王之祭司。

    他不煩心於酬施多寡.隻是專念於德行.堅守五戒。

    至於王對他較其他婆羅門更為尊敬等事.都與前面所述的故事相同。

    當菩薩被綁縛了拉到國王的地方去時.途中有幾個玩蛇者正在玩蛇為戲.有的執了蛇尾.有的執了蛇頭.把尾卷在項上。

    菩薩見了.對他們道.『你們不可執蛇尾.或執蛇頭把蛇尾卷在項上。

    蛇會來咬你們.使你們喪命的。

    』玩蛇者道.『婆羅門啊.蛇是有德的.品行端正.并不是那樣不道德的東西。

    而你卻因了自身的不道德與品行不端.作了盜取國王财寶的賊.被綑綁了拉去見王哩。

    』於是他想.『蛇不咬人、害人.尚可得有德者的名聲.何況人呢。

    在這世界上道德真是至高無上.沒有比這更高的東西了。

    』 後來他被拉到王的面前來了。

    王問.『這人是誰。

    』臣下道.『大王這是盜取大王财寶的賊。

    』王道.『那麽依王法處罰他。

    』婆羅門道.『大王啊.我并非盜賊。

    』王道.『那麽你為甚麽盜取迦诃婆那貨币呢。

    』婆羅門作了如前面故事中所述那樣的申辯以後.又道.『我因這理由.斷定在這世界上道德是最可貴的東西。

    』接着又引蛇為證.贊美道德道.『别的且不說.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