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婆那樹品

關燈
』結果知道未被實行。

    他兒子破壞了家規.焚毀慈善堂.驅逐窮人.固執貪欲心.怕施物於人.自己在隐秘處竊自飲酒。

    就打算『去說服他.使他明白業與報的關系.而行施舍.獲得轉生天界的資格。

    』於是下降人間.現作跛足、駝背、獨眼的人相.與依裡沙長者一般無二.然後進了王舍城.站在宮殿門口.叫人通報自己已到.通報者回說『請進去.』就入宮站着向王作禮。

    王問道.『大長者啊.在這規定外的時間到此.為了何事。

    』帝釋天道.『王啊.不為别的。

    我家裡有八億财産.請大王叫人去取來.收藏在你的寶庫中。

    』王道.『不.我已夠了。

    我家裡的财産比你的财産還多。

    』帝釋天道.『假使.你沒有用處.就取來施給甚麽人吧。

    』王道.『長者.請施舍吧。

    』長者道.『是.大王.』說着就向王作禮而出.到依裡沙長者的家裡去。

    侍從的人們圍繞着他.但能認出這非依裡沙本人的卻一個也沒有。

     他走進家中.站在大門的門限上呼司門者來.吩咐道.『如果有與我狀貌相像的人來.說「這是我的家.」而想進來者.就把他拖出去。

    』說着登上高閣.坐在華美的席上.喚長者之妻過來.浮着微笑道.『喂.來行施舍如何。

    』聽了他的話.長者的夫人、孩子與家仆等互相談講道.『長久沒有起施舍之念了.大概今日飲了些酒.所以心地柔和.便有施舍之意了吧。

    』於是夫人道.『請你任意施舍就是了。

    』長者囑咐道.『那麽請喚鼓手來.叫他擊鼓通知全市.「有人要金、銀、寶石、珍珠等物.請到依裡沙長者家裡去.」』於是夫人差人照他的意思去做了。

    許許多多的人執了籃子與袋等等.聚集到長者的門口來。

     帝釋天叫人開了貯滿着七寶的庫藏.說道.『把這奉送各位.請大家随意拿去吧。

    』許許多多的人将财寶取出.山一般地堆積在地上.然後裝滿在帶來的容器中而去。

    有一個鄉人.把依裡沙長者的牛系在自己的車上.滿載了七寶.出城向大路前進.一面在那叢林附近曳車而行.一面獨自贊揚着長者的功德道.『我主依裡沙長者啊.仗你的恩惠.如今我即使畢生不營生計.也可以過日子了。

    我的财産.就是你的車、你的牛、你家中的七寶.既非我母親所給與.也不是我父親傳授給我的。

    仗你的恩惠.我得到了如許财産。

    主啊。

    』 長者本人聽到了這話.大驚.心裡忖道.『那人呼着我的名字說如此這般的話.但國王是不會把我的财産施與世人的。

    』急忙從林中出來.認得是自己的牛與車.便抓住牛繩.說道.『你這家夥.這牛是我的.車子也是我的。

    』那鄉下人走下車來道.『惡棍.依裡沙長者對全市作了施舍。

    你是何等樣人。

    』說着就沖上前去.雷打似地在他肩膀上痛毆一頓.便曳着車子走了。

    他戰抖着爬起身來.拂去灰塵.急速跑上去追攔。

    鄉下人跳下車來抓住他的頭發.把他抑住.對他的腦頂毆打.又捉住他的咽喉.把他朝來的方向擲去.自己便駕車前進。

    這時.長老酒醒了。

     他戰抖着慌忙跑到自己的家門口.向那些取他财産的人們道.『喂.這究是甚麽一回事呀。

    國王叫你們來掠奪我的财産嗎。

    』說着就不顧一切.上前去捉。

    人們集起來把他毆打.将他投擲在腳下。

    他痛得瘋狂了.想走進家中去時.守門者道.『你這不良的鄉下人.往那裡去。

    』說着就用竹棒毆擊.捉住他的項頸把他拉出。

    他想.『除國王外我已沒有可以依恃的了.』於是走到國王的地方.問道.『大王.你叫人搶劫我家嗎。

    』王道.『長者啊.我并沒有下令搶劫。

    你不是前來說.「假使你不取的話.我将施舍我的财産.」命人在市中擊鼓以行施舍嗎。

    』長者道.『不.大王.我不曾到你的地方來過。

    你不知道我生來就是愛财如命的嗎。

    雖然僅僅附在葉子尖端的油滴.我也不曾施與過誰的。

    請大王喚那行施舍的人來查問一下。

    』 王差人去請帝釋天來。

    王與大臣們都辨不出二人有何不同。

    那吝啬長者道.『大王.覺得如何.他是長者呢.還是我是長者。

    』王道.『我們不曉得。

    有曉得的人嗎。

    』吝啬長者道.『大王.我的妻曉得的。

    』說着就叫人喚了妻來.大家問她道.『那一個是你的丈夫呢。

    』她道.『是這一個.』就去站在帝釋天身邊。

    喚了孩子與家仆等來詢問.也都站在帝釋天身邊。

    吝啬長者更思忖道.『我頭上有一個瘤.被頭發掩住.理發師應該知道.去喚他來吧。

    』於是向王說道.『大王.理發師知道我甚深.請差人去叫他來吧。

    』那時菩薩為理發師。

    王差人喚了他來.問道.『你能認出誰是依裡沙長者嗎。

    』理發師道.『大王.看了頭就可明白。

    』王道.『那麽.你看一看兩人的頭吧。

    』在這一刹那間.帝釋天在自己頭上造了瘤。

    菩薩檢查二人的頭.見都有瘤.便道.『大王啊.兩人頭上都有瘤。

    我分辨不出這兩人中.誰是依裡沙長者。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兩人都跛腳.都伛偻.  都是獨眼. 頭上都有瘤.  我不知誰是依裡沙。

     長者聽了菩薩的話.就戰栗起來.因耽心财産.昏暈過去.當場仆倒於地。

    在這一刹那.帝釋天道.『大王啊.我非依裡沙.我是帝釋天。

    』說着就示大慈愛心.立在空中。

    衆人替依裡沙揩了面孔.注以冷水。

    他爬起來向諸天之王的帝釋天作着敬禮站着。

    帝釋天向他說道.『依裡沙啊.這财産是我所有.不是你的。

    我是你的父親.你是我的兒子。

    我積了施舍等善行.故得生為帝釋天。

    但你破壞了我的家規.成為吝啬之人.貪婪無厭.燒毀慈善堂.驅逐乞丐.一味保守着财産.自己既不用.也不施與他人.恰如羅刹管領了東西.置之不用。

    你如果能将我的慈善堂重建.施行慈善就好。

    否則我就要使你的财産化為烏有.而且要用這金剛杵割斷你的頭.使你喪命。

    』 依裡沙長者因怕死發起抖來.立誓道.『嗣後當行慈善。

    』帝釋天聽他如此發誓.便坐在虛空中說法.使他堅守五戒.然後向自己的住處而去。

    依裡沙亦因行了施舍等的慈善事業.後來得生於天界。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目犍連調禦貪欲長者.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調禦過。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依裡沙就是那個貪欲長者.帝釋天是目犍連.王是阿難.理發師則就是我。

    』 七九 嘈音本生因緣 (〔菩薩=商人〕)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某大臣說的。

    拘薩羅國有一大臣.欺蒙國王.往邊境的村落中徵收了國稅以後.與盜賊同謀.對他們道.『我帶領人們入森林去.你們就在村中搶劫.把搶得的财物分一半給我。

    』於是在清晨就召集衆人.到了森林之中.盜賊們随即入村.殺牛食肉.在村中擾亂一番而去。

    到了薄暮.大臣由許多人圍繞着歸來了。

    不久.他這勾當被人知道.向國王告發。

    王命人喚那大臣來.究其罪狀.處以重刑.另派别人為村司.然後到祇園精舍.以此事來告訴佛。

    佛道.『大王.他這種行為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做過。

    』接着就因了王的請求.講起過去的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将邊境的村落賜給一個大臣。

    一切都如前面所述。

    那時.菩薩為一商人.在邊境巡行做買賣.到那村中住下。

    當那村司於傍晚由許多人圍着.敲着鼓近來時.他想.『那惡吏串通了盜賊搶劫村落.盜賊逃入森林以後.就裝出從容自若的樣子.敲着鼓走過來了。

    』於是唱出了下面的偈語。

     那不知慚愧的漢子.  曾将人誘出. 劫牛殺食且焚其廬舍.  今正發出嘈音擊鼓而來 菩薩這樣地用偈責備他。

    不久.他的勾當無人不知了.王遂處以應得之罪。

     結分 佛道.『大王啊.他幹這種勾當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已如此。

    』佛作此法話後.又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大臣便是今日的大臣.那個唱偈的賢人則就是我。

    』 八〇 殘忍軍本生因緣 (〔菩薩=弓術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口出大言的比丘說的。

    某時.有一比丘在長老、中年及年青的比丘間.到處誇耀出身.妄言道.『朋友.世上沒有與我相同之族.也沒有與我相同的姓。

    我生於這樣的大刹帝利族.姓氏無有與我同等者。

    我有金銀等無限的财貨.即連我的家仆也吃米飯.着迦屍國所産的衣服.塗迦屍國所産的香料。

    我因現在做了出家人.才吃這種粗惡的飯.穿這種粗劣的衣裳的。

    』但有一個比丘探出了他的出生地.告訴别的比丘們.說他所說的是妄語。

    比丘衆集合法堂.談論他的不德道.『法友啊.那比丘信奉了導人解脫的教法而出家.卻到處妄作誇語.自命不凡。

    』佛走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現在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他們答道.『是如此這般的事。

    』佛道.『比丘們啊.那比丘口出大言.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到處口出大言的。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某市西北部婆羅門的家裡.長大後在得叉屍羅地方從有名的阿闍棃修習三部吠陀與十八種學藝.娴熟一切技藝.被人稱為小弓博士。

    他從得叉屍羅出來.為求可以表顯自己一切技術的職位.到了彌沙塞地方。

     菩薩生來身矮而背屈。

    自忖道.『如果我到任何一國的國王那裡去.王會說.「這樣的矮子.能代我們做些甚麽呢。

    」還不如舉一個身材适度、外表俊偉的漢子為代表.靠他謀生吧。

    』於是菩薩就物色這樣的人才.在一所紡織工場中.找到一個職工名叫殘忍軍的。

    與他攀談道.『你叫甚麽名字。

    』職工道.『我叫殘忍軍。

    』菩薩道.『你體格這樣美好.為何操這種賤業呢。

    』職工道.『因為不能餬口呀。

    』菩薩道.『請勿再幹這種行業了。

    我是今世第一流的弓術家.可是我若投到某國國王那裡去.王見了也許要.不快.說「這樣的矮子能替我們作些甚麽」的。

    你若代表了我去見王說.「我是弓術士.」那王就會給你俸錢.你的生計就可比現在好得多了。

    我就從事於你所做的行業.在背後靠你過活吧。

    這樣.我們兩人都會幸福吧。

    依我的話辦啊。

    』那人答應道.『是。

    』 於是菩薩帶了他到波羅奈去.自己做了弓術士的随從者.叫那職工在前.站在王宮門口.叫守門者前去通報。

    當守門者回告他們『進去』時。

    二人就進去向王作了禮.站在一旁。

    王問.『你們來此何事。

    』殘忍軍道.『我是弓術士.徧天下沒有一個弓術士及得上我的。

    』王道.『你在我這裡供職要多少俸錢呢。

    』殘忍軍道.『大王.半個月給我一千金.我就在大王這裡供職吧。

    』王道.『站在那邊的是誰。

    』殘忍軍道.『大王.是我的弟子。

    』王道.『好.你就在這裡供職好了。

    』從此以後.殘忍軍即在國王的地方供職.有甚麽事務時.都由菩薩代為處理。

     那時.迦屍國某森林中.有一隻虎.出擾行人往來的要道.吃了不少的人。

    衆人将這事告訴國王。

    王喚殘忍軍來.問道.『你能捕虎嗎。

    』殘忍軍答道.『大王.假使我不會捕虎.怎稱為弓術士呢。

    』於是王特給津貼以為獎勵。

    他回到家中.将此事告知菩薩。

    菩薩道.『好.去得。

    』殘忍軍道.『你不去嗎。

    』菩薩道.『我不去.教你一種方法就是。

    』殘忍軍道.『請你教我。

    』菩薩教他道.『你不可慌張地獨自到虎穴去。

    你得糾集地方上的居民們.叫他們拿一千或二千張弓前去.如果見虎縱起來.你就逃入草叢中.俯伏而卧。

    當居民們射捕老虎把他擒住時.你用齒咬取一根藤.然後執藤之端.走到死虎旁邊.說.「這虎是誰殺死的。

    我因想用藤把此虎像牡牛一般縛住了.帶到國王那裡去.所以跑入草叢中去取藤的。

    我還沒有把藤取來.誰就把他殺死了。

    」這樣.居民們會恐懼起來.對你說.「老爺.請勿告訴大王.」并給你許多錢吧。

    而且虎算是你捕住的.從國王的地方也可得到許多賞金吧。

    』 殘忍軍說聲『曉得』而去。

    他用菩薩告訴他的方法捕虎.除了森林的害物.被許多人圍着.回到波羅奈來谒國王.禀告道.『大王.我已将虎擒住.森林已安全了。

    』於是國王大悅.賜了他許多錢财。

     又有一日.衆人告訴國王道.『有野牛擾害某條道路。

    』王立刻叫殘忍軍前去.他用菩薩所教的方法.與捕虎一樣地捕了那野牛回來了。

    於是又從王受了許多錢.獲得了極大的權勢。

    他因醉心於權勢.就對菩薩輕蔑起來.不聽從菩薩的話了.甚至說出這樣無禮的話來.『我并非靠你過活的。

    你不是我的随從嗎。

    』過了幾日.某敵國之王來圍波羅奈城.送通牒給王道.『請把王國交出.否則開戰。

    』王主張『戰.』派殘忍軍前往。

    他全身武裝起來.穿了軍服.乘在武裝的象背上。

    菩薩怕他陣亡.也全身武裝了.坐在殘忍軍背後。

    象由許多人圍着.出城向戰場而去。

    殘忍軍聽到戰鼓聲.就戰抖起來了。

    菩薩心想.『他也許會從象背上堕下而死.』便用轭繩繞住殘忍軍.使他不會從象背上墜下。

    殘忍軍到了戰場.就因死的恐怖戰栗得洩出溲便來.污及象背。

    菩薩道.『殘忍軍.你前後判若兩人。

    以前像個戰士.現在卻連溲便都吓出了。

    』接着就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殘忍軍啊.你先作壯語.  後來吓得洩出溲便。

     先後判若兩人.  說欲奮戰而今忽挫折。

     菩薩這樣地把他譏斥了一頓之後.說道.『你不必怕。

    有我在此.你為甚麽要萎縮呢。

    』說着就扶殘忍軍下了象背.鼓勵他道.『你洗個澡回家去吧。

    』菩薩想.『今日正是我顯揚名聲的時候了.』遂馳入戰場呐喊着擊破了敵人的陣營.把敵王俘獲.回到波羅奈王的地方來。

    王大悅.賜以極大的榮譽。

    從此小弓博士的名字.在全世界是無人不知了。

    他給生活之資與殘忍軍.叫他回去。

    自己積了許多施與等善行.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那比丘的誇口.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已如此。

    』佛作此法話後.複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殘忍軍就是口出大言的比丘.小弓博士則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