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婆那樹品
關燈
小
中
大
高貴的人們.則無聲名而困窮。
得王寵愛之輩.能使王采納自己的意見.在裁判所中也極占勢力。
假使良家子弟關於自己有承繼權的田地等說.「這是我們所有的。
」他們就提出抗議說.「不是你們的.是我們的.」就到法庭之類的地方去争訟.使他們受鞭鞑等刑罰.并且威吓他們道.「你們不知安分.倘要與我們争呢.請争就是。
我們要将你們的事告訴國王.把你們的手腳切斷。
」良家子弟聽得膽寒了.就會說.「這東西是你的.請拿去吧。
」於是将自己的所有物交出.然後回到自己家中.懷着驚怖而躺在牀上。
惡比丘任意使善良的比丘受苦.而善良的比丘們卻得不到庇護.逃入森林.卧於草叢中。
這樣良家的貴公子與善良的比丘受出身卑賤之輩與惡丘比的迫害.那情形恰如狼因畏懼山羊而逃走一般。
因此你不必害怕。
這夢要在未來才會應到.婆羅門們的話.并非出於正直之心.亦非出於對於你的好意。
他們隻是打算「獲得多金.」着眼於物質上的利益。
為了生計.才說這樣的話的。
』 佛這樣地講述了十六個大夢的結果.又道.『大王啊.你做這些夢并不始於今日.從前的國王們也做過這樣的夢。
婆羅門也如現在一樣.為供養而利用了那些夢。
後來依了賢者們的指示.到菩薩那裡去詢問。
古時的賢人.也曾用了與我同樣的方法.為國王們解過夢。
』接着就答應了王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北部地方的婆羅門的家裡.長大後從仙人出家.體得了神通與等至的修行.在雪山地方享受着禅定之樂度日。
那時.波羅奈梵與王做了這樣的夢.詢問婆羅門等.婆羅門等因了現在同樣的緣由.去作生贽供養之祭。
在他們之中.有一司祭的弟子.是個賢明而有學識的年青婆羅門.他對他師父道.『師父.我們從師父學習過三部吠陀聖典.其中有「決無殺此可以福彼之事」的話。
』師父道.『弟子.我們不是用此方法可以弄到許多錢嗎。
難道你要保護國王的财産嗎。
』年青的婆羅門道.『那麽.師父.你做你的吧。
我在你的地方已無事可為了。
』就遊步到王的禦苑去。
那日.菩薩曉得了這原委.心想.『今日我若到人間去.許多生類得脫系縛吧.』乃騰空飛行.降下禦苑.坐在吉祥的盤石上.宛如黃金之像。
年青的婆羅門走近菩薩.施了敬禮.然後坐在一隅.攀談起來。
菩薩也與他作了懇切的招呼.然後問道.『青年.國王依正義行政治嗎。
』青年道.『尊師.國王實在是個正直之人.但婆羅門們使他無信仰。
國王做了十六個夢.把夢情告訴婆羅門們。
婆羅門們說.「舉行生贽供養祭吧。
」於是舉行祭典。
尊師啊.設法使王明白「這是那些夢的結果.」中止了祭祀.使許多生類脫離恐怖.如何。
』菩薩道.『青年啊.我們不認識王.王也不認識我們.倘若王來詢問.我們就向他說明。
』青年道.『尊師.我去陪他來吧。
請暫時坐在這裡.等我回來。
』青年得到菩薩的許可.跑到王那裡.說道.『大王啊.有一個在空中飛行的道士.降落在大王的禦苑中.邀大王前去.說可以把大王所做之夢的結果說明給大王聽。
』王聽了他的話.馬上帶了許多從者到禦苑來.向菩薩作了敬禮.坐在一邊.問道.『尊師.你知道我所做之夢的結果嗎。
』菩薩道.『大王.那是知道的。
』王道.『那麽請講給我聽聽。
』菩薩道.『大王.我當講給你聽.請把所做的夢告訴我。
』王道.『是.尊師。
』於是就先提出夢的項目。
牡牛、樹木、牝牛、小牛與馬. 鐵鉢、牝豺、水瓶與蓮池. 生米與栴檀木. 瓢沈、岩浮、蛙吞毒蛇. 好鳥随鳥而行. 狼怕山羊。
然後如波斯匿王那樣把夢情講了一遍。
菩薩也為王詳述夢之結果.一如佛所講述。
『因此之故.你不必害怕.』大薩埵這樣安慰了王.使許多生類脫了系縛.然後再昇至空中.對王施教誡.授以五戒.複作法話道.『大王啊.嗣後切勿再跟婆羅門們屠殺家畜.行生贽之供養.』就騰空而起.飛到自己的居處去了。
王依遵了他的教誡.施行施舍等善事.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道.『因為是夢.你不必怕。
不要再舉行生贽之祭了啊。
』佛如是使王停止生贽之祭.為許多生類保全了性命。
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王是阿難.青年是舍利弗.仙人則就是我。
』 七八 依裡沙長者本生因緣 (〔菩薩=理發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貪欲的豪商說的。
距王舍城不遠.有一個市鎮名叫糖鎮.那裡住着一位長者.綽号『貪欲豪商.』有八億财産。
他是連草尖上的一滴油也不肯施與人的.自己也不使用.也不想把自己所積的财産用於孩子、沙門、婆羅門身上.恰如羅刹〔鬼〕所管領的蓮池一樣.置之不用。
一日.佛在黎明從大慈悲的等至起來.觀察全世界能成菩提的衆生.見住在相離四十由旬之處的長者與其妻.已到得預流果的時機。
那長者在前一日.曾為供國王使役而進宮.在歸途中見一饑餓的鄉人在吃饀子酸了的饅頭.自己也覺得餓了。
一壁走回家去.一壁這樣想.『假使我說要吃饅頭.許多人也想與我同吃吧.這樣我便非化費許多米、酥與糖不可。
所以這話對誰都講不得。
』他忍了餓走着。
他在行走中漸漸憔悴起來.肢體顯露出血管來了。
他因耐不住饑餓.便跑入卧室.倒到牀上睡下。
雖然餓到如此地步.他還是怕化費錢财.不對任何人說。
這時他的妻來了.撫着他的背問道.『你精神不舒服嗎。
』長者道.『沒有甚麽不舒服。
』妻道.『莫非國王動怒了嗎。
』長者道.『國王一點也不動怒。
』妻道.『那麽.莫非孩子們或者女婢、男仆、有甚麽事不稱你的心嗎。
』長者道.『這樣的事也沒有。
』妻道.『你有甚麽切望的物事嗎。
』妻雖這樣問他.他卻因怕化錢.隻是卧着不答。
於是妻道.『你有甚麽願望.請說吧。
』他吞吞吐吐地道.『實在我有一個願望。
』妻道.『你願望甚麽。
』長者道.『我想吃饅頭。
』妻道.『那麽你為甚麽不說呢。
難道你是貧窮之人嗎。
現在我就去做足供全鎮人民吃的饅頭是了。
』長者道.『為甚麽做這樣的事呢。
他們是自食其力的吧。
』妻道.『那麽做足供本街住民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你真有錢。
』妻道.『那麽做足供全家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你的度量真大。
』妻道.『那麽做足供家中孩子們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為甚麽這樣顧到孩子們呢。
』妻道.『那麽做足供你我二人吃飽的饅頭甚樣。
』長者道.『你也想吃嗎。
』妻道.『那麽做隻供你一個人吃的吧。
』長者道.『倘使在這裡做.許多人會張着眼睛看見的吧。
不要用精米.請你拿了碎米、竈與鍋子.再帶一點極少的乳酥、蜜與糖.到七層樓閣上的大高台去做。
讓我到那裡來獨自坐着吃吧。
』 妻答應說『是。
』就叫人拿了應用的東西.登到高閣.叫婢女來請主人去。
主人先把房門關上.又将所有門戶上了鎖.登到第七層的高台.複将入口堵塞好.然後坐下。
於是妻就架起鍋子.在竈下燃着了火.做起饅頭來。
卻說.佛在黎明對大德大目犍連道.『目犍連啊.在距王舍城不遠的糖鎮.有一個貪欲的長者.他想吃饅頭.因怕被人看見.在第七層的高閣上叫妻做着饅頭.你可到那裡去.引導那長者離了我欲.叫他們夫婦拿了饅頭與乳、酥、蜜糖.用你的威力把他們帶到祇園精舍來。
今日我與五百比丘一同用饅頭當飯吧。
』大德道.『是.世尊。
』他奉佛之命.立即用神通力.前往該鎮.在正對高閣的窗口的空中.整衣而立.如一尊寶珠之像。
長者見了大德.就心驚肉跳起來了。
『我因怕這種家夥.所以到這裡來的.而這家夥卻來站在窗口。
』他忘了一切.就如投入火中的鹽與糖一般.沸然大怒道.『沙門啊.你立在空中想得到甚麽呢。
雖然在無路的空中徘徊着表示有道.但你是甚麽也得不到的。
』大德仍在那裡徘徊着。
長者道.『你雖然在徘徊.但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趺坐在空中.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趺坐在空中。
長者道.『你雖然坐着.但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過來站在窗檻上.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站在窗檻上。
長者道.『你站在窗檻上.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放出煙來.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從身上放出煙來.樓閣上滿是煙了。
長者的兩眼好像被人用針刺了一下.因為他怕房子燒起來.所以不敢說『即使迸出焰來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話。
心想『這沙門真是固執.不得到一點東西是不會走的.給他一個饅頭吧.』於是對妻說道.『喂.燒一個小饅頭給那沙門.把他趕出去吧。
』 妻将少許熟粉投入鍋中。
但立刻成了大饅頭.膨脹至占滿了鍋子的地位。
長者見了.以為『大概她把熟粉放得太多了.』因而親自在匙的尖端盛了些許的熟粉投入。
可是饅頭脹得比前更大。
這樣每燒一次總是愈來愈大。
他無可奈何.對妻說道.『喂.請給他一個饅頭吧。
』她從籃中去拿一個饅頭.不料所有的饅頭都黏成一個了。
她向長者道.『你看.饅頭黏成一個.分不開了。
』長者道.『讓我來分分看吧。
』可是他也不能把饅頭一一分開。
二人握住了一邊拉.也拉不開。
長者為取那饅頭使盡氣力.弄得汗流浃背.饑餓也忘了。
他對妻道.『喂.我不要吃饅頭了.請把這籃饅頭全給了這比丘吧。
』她執着籃走近了大德。
大德對他們說法.把三寶的功德說給他們聽。
告以『有所謂施與.有所謂供養.』像天空之月那樣.明朗地宣示供養與施與的功德結果。
長者聽後.起了信仰心.便道.『尊師.請進來.坐在這裡吃饅頭。
』大德道.『長者啊.等正覺者〔佛〕想吃饅頭.與五百比丘都在精舍。
假使你願意的話.請叫夫人拿了饅頭與牛乳等來.一同到佛的地方去吧。
』長者道.『尊師.佛此刻在甚麽地方呢。
』大德道.『長者啊.佛在離此約四十由旬的祇園精舍。
』長者道.『尊師啊.不化許多時間.怎能走這麽多的路呢。
』大德道.『長者啊.如果你願去.我會用神通力帶你去。
好像這樓梯的頂上是你的居處.樓梯的下端就是祇園精舍的大門一般.隻化走一次樓梯的工夫.帶你到祇園精舍吧。
』長者答應道.『尊師.那麽去吧。
』大德把樓梯的頂端仍作為頂端.口中念道.『給我把這樓梯的下端作為祇園精舍的大門啊.』這樣一念.其事就立即實現了。
於是大德使長者與他的妻到了祇園精舍。
所化的時間.不到走一次樓梯的工夫。
他們二人到了佛的地方.報告進餐的時刻已到.佛走入食堂.帶着比丘衆坐在特設的高座上。
長者向以佛為首的教團獻奉供養之水.夫人則将饅頭放入如來的鉢中。
佛取了足以支持自己生命的一些水與饅頭.五百比丘也照樣地取了。
長者施舍了牛乳、酪、酥與糖便離去。
佛與五百比丘食畢。
又叫長者夫妻吃了一個飽.但饅頭還沒有完。
再普徧分給精舍中的全體比丘與吃殘食的夥伴.仍然沒有完。
於是長者告訴佛道.『世尊.饅頭一點也沒有減少哩。
』佛道.『那麽把他倒棄在祇園精舍大門那裡吧。
』他們便把他丢在門屋相近的洞窟裡。
這場所稱為『鍋燒饅頭.』至今猶存。
大長者與其妻回到佛的地方來.站在一旁。
佛表示了謝意以後.二人就都成預流果.向佛緻敬。
他們回去時.一踏上門房的階梯.說也奇怪.就站在自己的樓閣上了。
從此大長者把八億财産完全用在佛的教說上。
第二日.等正覺者往舍衛城托鉢.回到祇園精舍後.對比丘衆與以善逝〔佛〕的訓誡.便進香室入定。
薄暮時.比丘衆會集法堂.坐着談論大德的威德道.『法友啊.你們看到大目犍連大德的威神力嗎。
他不是立刻使貪欲長者成為無欲之人.使他拿了饅頭到祇園精舍來拜佛.證得預流果嗎。
大德真有大威神力啊。
』這時.佛走來問道.『比丘們啊.此刻你們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是如此這般之事。
』佛道.『比丘們啊.比丘若欲教導在家人.不可損害他們的家或使之苦惱.應該如采花粉的蜜蜂那樣.與他們的家接近.使他們曉得佛的威德。
』接着.就稱贊大德.唱出法句經中的偈語〔第四九偈〕來。
蜜蜂不損花之色香. 将花粉采之而去。
牟尼遊行聚落間. 情形亦複如此。
佛為說明大德的威德起見.又道.『比丘們啊.目犍連的誘導貪欲長者.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誘導他.使他曉得業與報的關系。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波羅奈有一個叫做依裡沙的長者.他擁有八億财産.凡人所有的缺陷.他無不具備。
跛足、駝背、獨眼、悭吝、有邪見、貪婪。
對人固一毛不拔.自己也不肯化用.他的家屋.好像羅刹〔鬼〕所管領的蓮池。
祖先七代都是慈善家.但從他做了主人以後.即背棄家法.将慈善堂燒掉.窮苦的乞丐來求乞.就拳足交加.而後把他拖出去。
他隻是牢牢地保守着财産。
有一日.他在國王處服役完畢返家.途中.有一個行路疲乏的鄉下人.拿了酒瓶坐在椅上.将酸酒滿倒杯中.取腐敗的魚為肴而飲。
他見了也想飲酒了.但他覺得.『如果我飲酒的話.其餘許多人也都會想飲吧.這樣我的财産就要減少了.』便把欲望壓抑着。
在搖搖擺擺行走間.終於抑制不住了.肢體疲乏無力得有如棉花一般.而且現出血管來了。
一入住室就倒下卧榻而睡。
妻走過去.撫着他的背問他.〔一切都如上面所述。
〕『那麽隻造供你一個人喝的酒吧.』妻結果這樣說。
長者想道.『若在家造酒.許多人會都想喝吧。
即使叫酒店送來.也不能坐在這裡喝的。
』於是出一摩沙迦叫酒店送來了一瓶酒.交家仆拿着.出城到河岸來.走進離大路不遠的叢林中.叫家仆放下了酒瓶離得遠遠地.然後斟滿杯中.飲起酒來。
他父親是曾行過施與等慈善事業的人.今在天上界為帝釋天。
那時.這位帝釋天正在想.『自己的慈善事業有沒有被施行.
得王寵愛之輩.能使王采納自己的意見.在裁判所中也極占勢力。
假使良家子弟關於自己有承繼權的田地等說.「這是我們所有的。
」他們就提出抗議說.「不是你們的.是我們的.」就到法庭之類的地方去争訟.使他們受鞭鞑等刑罰.并且威吓他們道.「你們不知安分.倘要與我們争呢.請争就是。
我們要将你們的事告訴國王.把你們的手腳切斷。
」良家子弟聽得膽寒了.就會說.「這東西是你的.請拿去吧。
」於是将自己的所有物交出.然後回到自己家中.懷着驚怖而躺在牀上。
惡比丘任意使善良的比丘受苦.而善良的比丘們卻得不到庇護.逃入森林.卧於草叢中。
這樣良家的貴公子與善良的比丘受出身卑賤之輩與惡丘比的迫害.那情形恰如狼因畏懼山羊而逃走一般。
因此你不必害怕。
這夢要在未來才會應到.婆羅門們的話.并非出於正直之心.亦非出於對於你的好意。
他們隻是打算「獲得多金.」着眼於物質上的利益。
為了生計.才說這樣的話的。
』 佛這樣地講述了十六個大夢的結果.又道.『大王啊.你做這些夢并不始於今日.從前的國王們也做過這樣的夢。
婆羅門也如現在一樣.為供養而利用了那些夢。
後來依了賢者們的指示.到菩薩那裡去詢問。
古時的賢人.也曾用了與我同樣的方法.為國王們解過夢。
』接着就答應了王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北部地方的婆羅門的家裡.長大後從仙人出家.體得了神通與等至的修行.在雪山地方享受着禅定之樂度日。
那時.波羅奈梵與王做了這樣的夢.詢問婆羅門等.婆羅門等因了現在同樣的緣由.去作生贽供養之祭。
在他們之中.有一司祭的弟子.是個賢明而有學識的年青婆羅門.他對他師父道.『師父.我們從師父學習過三部吠陀聖典.其中有「決無殺此可以福彼之事」的話。
』師父道.『弟子.我們不是用此方法可以弄到許多錢嗎。
難道你要保護國王的财産嗎。
』年青的婆羅門道.『那麽.師父.你做你的吧。
我在你的地方已無事可為了。
』就遊步到王的禦苑去。
那日.菩薩曉得了這原委.心想.『今日我若到人間去.許多生類得脫系縛吧.』乃騰空飛行.降下禦苑.坐在吉祥的盤石上.宛如黃金之像。
年青的婆羅門走近菩薩.施了敬禮.然後坐在一隅.攀談起來。
菩薩也與他作了懇切的招呼.然後問道.『青年.國王依正義行政治嗎。
』青年道.『尊師.國王實在是個正直之人.但婆羅門們使他無信仰。
國王做了十六個夢.把夢情告訴婆羅門們。
婆羅門們說.「舉行生贽供養祭吧。
」於是舉行祭典。
尊師啊.設法使王明白「這是那些夢的結果.」中止了祭祀.使許多生類脫離恐怖.如何。
』菩薩道.『青年啊.我們不認識王.王也不認識我們.倘若王來詢問.我們就向他說明。
』青年道.『尊師.我去陪他來吧。
請暫時坐在這裡.等我回來。
』青年得到菩薩的許可.跑到王那裡.說道.『大王啊.有一個在空中飛行的道士.降落在大王的禦苑中.邀大王前去.說可以把大王所做之夢的結果說明給大王聽。
』王聽了他的話.馬上帶了許多從者到禦苑來.向菩薩作了敬禮.坐在一邊.問道.『尊師.你知道我所做之夢的結果嗎。
』菩薩道.『大王.那是知道的。
』王道.『那麽請講給我聽聽。
』菩薩道.『大王.我當講給你聽.請把所做的夢告訴我。
』王道.『是.尊師。
』於是就先提出夢的項目。
牡牛、樹木、牝牛、小牛與馬. 鐵鉢、牝豺、水瓶與蓮池. 生米與栴檀木. 瓢沈、岩浮、蛙吞毒蛇. 好鳥随鳥而行. 狼怕山羊。
然後如波斯匿王那樣把夢情講了一遍。
菩薩也為王詳述夢之結果.一如佛所講述。
『因此之故.你不必害怕.』大薩埵這樣安慰了王.使許多生類脫了系縛.然後再昇至空中.對王施教誡.授以五戒.複作法話道.『大王啊.嗣後切勿再跟婆羅門們屠殺家畜.行生贽之供養.』就騰空而起.飛到自己的居處去了。
王依遵了他的教誡.施行施舍等善事.後來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說道.『因為是夢.你不必怕。
不要再舉行生贽之祭了啊。
』佛如是使王停止生贽之祭.為許多生類保全了性命。
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王是阿難.青年是舍利弗.仙人則就是我。
』 七八 依裡沙長者本生因緣 (〔菩薩=理發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貪欲的豪商說的。
距王舍城不遠.有一個市鎮名叫糖鎮.那裡住着一位長者.綽号『貪欲豪商.』有八億财産。
他是連草尖上的一滴油也不肯施與人的.自己也不使用.也不想把自己所積的财産用於孩子、沙門、婆羅門身上.恰如羅刹〔鬼〕所管領的蓮池一樣.置之不用。
一日.佛在黎明從大慈悲的等至起來.觀察全世界能成菩提的衆生.見住在相離四十由旬之處的長者與其妻.已到得預流果的時機。
那長者在前一日.曾為供國王使役而進宮.在歸途中見一饑餓的鄉人在吃饀子酸了的饅頭.自己也覺得餓了。
一壁走回家去.一壁這樣想.『假使我說要吃饅頭.許多人也想與我同吃吧.這樣我便非化費許多米、酥與糖不可。
所以這話對誰都講不得。
』他忍了餓走着。
他在行走中漸漸憔悴起來.肢體顯露出血管來了。
他因耐不住饑餓.便跑入卧室.倒到牀上睡下。
雖然餓到如此地步.他還是怕化費錢财.不對任何人說。
這時他的妻來了.撫着他的背問道.『你精神不舒服嗎。
』長者道.『沒有甚麽不舒服。
』妻道.『莫非國王動怒了嗎。
』長者道.『國王一點也不動怒。
』妻道.『那麽.莫非孩子們或者女婢、男仆、有甚麽事不稱你的心嗎。
』長者道.『這樣的事也沒有。
』妻道.『你有甚麽切望的物事嗎。
』妻雖這樣問他.他卻因怕化錢.隻是卧着不答。
於是妻道.『你有甚麽願望.請說吧。
』他吞吞吐吐地道.『實在我有一個願望。
』妻道.『你願望甚麽。
』長者道.『我想吃饅頭。
』妻道.『那麽你為甚麽不說呢。
難道你是貧窮之人嗎。
現在我就去做足供全鎮人民吃的饅頭是了。
』長者道.『為甚麽做這樣的事呢。
他們是自食其力的吧。
』妻道.『那麽做足供本街住民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你真有錢。
』妻道.『那麽做足供全家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你的度量真大。
』妻道.『那麽做足供家中孩子們吃的饅頭吧。
』長者道.『為甚麽這樣顧到孩子們呢。
』妻道.『那麽做足供你我二人吃飽的饅頭甚樣。
』長者道.『你也想吃嗎。
』妻道.『那麽做隻供你一個人吃的吧。
』長者道.『倘使在這裡做.許多人會張着眼睛看見的吧。
不要用精米.請你拿了碎米、竈與鍋子.再帶一點極少的乳酥、蜜與糖.到七層樓閣上的大高台去做。
讓我到那裡來獨自坐着吃吧。
』 妻答應說『是。
』就叫人拿了應用的東西.登到高閣.叫婢女來請主人去。
主人先把房門關上.又将所有門戶上了鎖.登到第七層的高台.複将入口堵塞好.然後坐下。
於是妻就架起鍋子.在竈下燃着了火.做起饅頭來。
卻說.佛在黎明對大德大目犍連道.『目犍連啊.在距王舍城不遠的糖鎮.有一個貪欲的長者.他想吃饅頭.因怕被人看見.在第七層的高閣上叫妻做着饅頭.你可到那裡去.引導那長者離了我欲.叫他們夫婦拿了饅頭與乳、酥、蜜糖.用你的威力把他們帶到祇園精舍來。
今日我與五百比丘一同用饅頭當飯吧。
』大德道.『是.世尊。
』他奉佛之命.立即用神通力.前往該鎮.在正對高閣的窗口的空中.整衣而立.如一尊寶珠之像。
長者見了大德.就心驚肉跳起來了。
『我因怕這種家夥.所以到這裡來的.而這家夥卻來站在窗口。
』他忘了一切.就如投入火中的鹽與糖一般.沸然大怒道.『沙門啊.你立在空中想得到甚麽呢。
雖然在無路的空中徘徊着表示有道.但你是甚麽也得不到的。
』大德仍在那裡徘徊着。
長者道.『你雖然在徘徊.但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趺坐在空中.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趺坐在空中。
長者道.『你雖然坐着.但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過來站在窗檻上.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站在窗檻上。
長者道.『你站在窗檻上.能得到甚麽呢。
即使放出煙來.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
』大德果然從身上放出煙來.樓閣上滿是煙了。
長者的兩眼好像被人用針刺了一下.因為他怕房子燒起來.所以不敢說『即使迸出焰來也是甚麽都得不到』的話。
心想『這沙門真是固執.不得到一點東西是不會走的.給他一個饅頭吧.』於是對妻說道.『喂.燒一個小饅頭給那沙門.把他趕出去吧。
』 妻将少許熟粉投入鍋中。
但立刻成了大饅頭.膨脹至占滿了鍋子的地位。
長者見了.以為『大概她把熟粉放得太多了.』因而親自在匙的尖端盛了些許的熟粉投入。
可是饅頭脹得比前更大。
這樣每燒一次總是愈來愈大。
他無可奈何.對妻說道.『喂.請給他一個饅頭吧。
』她從籃中去拿一個饅頭.不料所有的饅頭都黏成一個了。
她向長者道.『你看.饅頭黏成一個.分不開了。
』長者道.『讓我來分分看吧。
』可是他也不能把饅頭一一分開。
二人握住了一邊拉.也拉不開。
長者為取那饅頭使盡氣力.弄得汗流浃背.饑餓也忘了。
他對妻道.『喂.我不要吃饅頭了.請把這籃饅頭全給了這比丘吧。
』她執着籃走近了大德。
大德對他們說法.把三寶的功德說給他們聽。
告以『有所謂施與.有所謂供養.』像天空之月那樣.明朗地宣示供養與施與的功德結果。
長者聽後.起了信仰心.便道.『尊師.請進來.坐在這裡吃饅頭。
』大德道.『長者啊.等正覺者〔佛〕想吃饅頭.與五百比丘都在精舍。
假使你願意的話.請叫夫人拿了饅頭與牛乳等來.一同到佛的地方去吧。
』長者道.『尊師.佛此刻在甚麽地方呢。
』大德道.『長者啊.佛在離此約四十由旬的祇園精舍。
』長者道.『尊師啊.不化許多時間.怎能走這麽多的路呢。
』大德道.『長者啊.如果你願去.我會用神通力帶你去。
好像這樓梯的頂上是你的居處.樓梯的下端就是祇園精舍的大門一般.隻化走一次樓梯的工夫.帶你到祇園精舍吧。
』長者答應道.『尊師.那麽去吧。
』大德把樓梯的頂端仍作為頂端.口中念道.『給我把這樓梯的下端作為祇園精舍的大門啊.』這樣一念.其事就立即實現了。
於是大德使長者與他的妻到了祇園精舍。
所化的時間.不到走一次樓梯的工夫。
他們二人到了佛的地方.報告進餐的時刻已到.佛走入食堂.帶着比丘衆坐在特設的高座上。
長者向以佛為首的教團獻奉供養之水.夫人則将饅頭放入如來的鉢中。
佛取了足以支持自己生命的一些水與饅頭.五百比丘也照樣地取了。
長者施舍了牛乳、酪、酥與糖便離去。
佛與五百比丘食畢。
又叫長者夫妻吃了一個飽.但饅頭還沒有完。
再普徧分給精舍中的全體比丘與吃殘食的夥伴.仍然沒有完。
於是長者告訴佛道.『世尊.饅頭一點也沒有減少哩。
』佛道.『那麽把他倒棄在祇園精舍大門那裡吧。
』他們便把他丢在門屋相近的洞窟裡。
這場所稱為『鍋燒饅頭.』至今猶存。
大長者與其妻回到佛的地方來.站在一旁。
佛表示了謝意以後.二人就都成預流果.向佛緻敬。
他們回去時.一踏上門房的階梯.說也奇怪.就站在自己的樓閣上了。
從此大長者把八億财産完全用在佛的教說上。
第二日.等正覺者往舍衛城托鉢.回到祇園精舍後.對比丘衆與以善逝〔佛〕的訓誡.便進香室入定。
薄暮時.比丘衆會集法堂.坐着談論大德的威德道.『法友啊.你們看到大目犍連大德的威神力嗎。
他不是立刻使貪欲長者成為無欲之人.使他拿了饅頭到祇園精舍來拜佛.證得預流果嗎。
大德真有大威神力啊。
』這時.佛走來問道.『比丘們啊.此刻你們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衆答道.『是如此這般之事。
』佛道.『比丘們啊.比丘若欲教導在家人.不可損害他們的家或使之苦惱.應該如采花粉的蜜蜂那樣.與他們的家接近.使他們曉得佛的威德。
』接着.就稱贊大德.唱出法句經中的偈語〔第四九偈〕來。
蜜蜂不損花之色香. 将花粉采之而去。
牟尼遊行聚落間. 情形亦複如此。
佛為說明大德的威德起見.又道.『比丘們啊.目犍連的誘導貪欲長者.并不始於今日.前生也曾誘導他.使他曉得業與報的關系。
』接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波羅奈有一個叫做依裡沙的長者.他擁有八億财産.凡人所有的缺陷.他無不具備。
跛足、駝背、獨眼、悭吝、有邪見、貪婪。
對人固一毛不拔.自己也不肯化用.他的家屋.好像羅刹〔鬼〕所管領的蓮池。
祖先七代都是慈善家.但從他做了主人以後.即背棄家法.将慈善堂燒掉.窮苦的乞丐來求乞.就拳足交加.而後把他拖出去。
他隻是牢牢地保守着财産。
有一日.他在國王處服役完畢返家.途中.有一個行路疲乏的鄉下人.拿了酒瓶坐在椅上.将酸酒滿倒杯中.取腐敗的魚為肴而飲。
他見了也想飲酒了.但他覺得.『如果我飲酒的話.其餘許多人也都會想飲吧.這樣我的财産就要減少了.』便把欲望壓抑着。
在搖搖擺擺行走間.終於抑制不住了.肢體疲乏無力得有如棉花一般.而且現出血管來了。
一入住室就倒下卧榻而睡。
妻走過去.撫着他的背問他.〔一切都如上面所述。
〕『那麽隻造供你一個人喝的酒吧.』妻結果這樣說。
長者想道.『若在家造酒.許多人會都想喝吧。
即使叫酒店送來.也不能坐在這裡喝的。
』於是出一摩沙迦叫酒店送來了一瓶酒.交家仆拿着.出城到河岸來.走進離大路不遠的叢林中.叫家仆放下了酒瓶離得遠遠地.然後斟滿杯中.飲起酒來。
他父親是曾行過施與等慈善事業的人.今在天上界為帝釋天。
那時.這位帝釋天正在想.『自己的慈善事業有沒有被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