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婆那樹品

關燈
距甚近之處喚起蛇來。

    蛇即時應聲而出.向菩薩緻敬禮道.『尊師啊.此處有四億金.我把他都取出來.請你拿去吧。

    』菩薩道.『讓他仍放着.必要時再取出來吧。

    』於是轉身到鼠那裡去.一喊之後.鼠也立即出來了。

    菩薩又來到鹦鹉的地方.喚聲『鹦鹉.』鹦鹉一聽到喊聲.就從樹梢上下來.向菩薩作了敬禮.問道.『尊師啊.告訴我的親族們.叫他們從雪山地方為尊師拿天然的糙米來如何。

    』菩薩道.『必要時再拿來吧。

    』更從那裡轉身.說『去見國王吧。

    』到那裡後.就宿在王的禦苑中.次日整衣行乞.而入城市。

    恰好.那忘恩的國王.騎在有彩飾的象背上.率領大批羣臣向城市行右肩儀式。

    王自遠處瞧見菩薩.心想.『那個乖僻的仙人.行乞着向我走近來了。

    在他未及對大衆宣布於我有恩的話以前.就把他的頭斬掉吧。

    』就去回顧從者。

    從者道.『大王.有甚麽事。

    』王吩咐道.『那個乖僻的仙人.大概是對我有所求吧.正在向我走近來。

    别讓我看見這樣不祥的仙人.将他捕起來.縛住手臂.遊街毆打後.趕至城外.在刑場斬首.曝屍示衆。

    』從者們答應說『是。

    』就去将無罪的大薩埵〔菩薩〕綁了起來.遊街毆打.押赴刑場。

    菩薩於被毆擊時.不哭呼『媽呀.爸呀.』亦不怨尤.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賢人曾說過.  枯朽之木材。

     其性情尚較某種人為勝.  此語誠不虛。

     每被毆擊一下.菩薩就唱此偈一回。

    附近賢良的人們聽了這偈語.問道.『出家人啊.我們大王曾受過你的恩惠嗎。

    』菩薩把搭救王子的經過講了一遍之後.說道.『我那樣地從洪水中把那國王救出.但我反而招得了這樣的苦難。

    追悔從前不把古聖賢的話放在心上.所以如此唱着。

    』聽了這話.刹帝利族、婆羅門族等城市住民都非常憤激道.『這個忘恩的國王.對於這樣有德.雖犧牲自己生命亦所不惜的人.竟不感恩.如是惡徒.擁戴了有何利益.把他捉起來啊。

    』羣衆從四方集來.用箭、槍、石、槌等武器.将騎着象而來的王殺死.拖了他的兩足擲入溝中.然後請菩薩行即位之灌頂禮.使登王位。

    菩薩依正義施行政治.一日.因欲優遇那蛇等.便帶了許多臣下赴蛇居處.喚聲『蛇啊。

    』蛇出來作禮.說道.『主啊.這是你的财産。

    請取去吧。

    』王将四億金授與大臣們。

    又到鼠那裡.喚一聲『鼠啊。

    』鼠也出來作禮.将三億金交給他。

    王将金授與大臣們。

    再到鹦鹉的栖所去.喚一聲『鹦鹉。

    』鹦鹉也出來.将頭伏在王的兩足上作禮.說道.『主啊.将米拿來呈上吧。

    』王道.『米待必要時再拿來.喂.一淘去吧。

    』說後就帶了七億的财貨與三者.昇至市中壯麗的樓閣高台上.叫他們看守财物。

    替蛇造了黃金之筒.替鼠造了水晶之窟.替鹦鹉造了黃金之籠.作為居處。

    每日以黃金闆上所炒的美味谷粒為蛇與鹦鹉之餌食.以有香味的米作鼠之餌食.複作其他施與等善行。

    於是四者〔王、蛇、鼠、鹦鹉〕畢生互相和愛地過着日子.死後各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提婆達多的圖謀殺我.并不始於今日.在前生也是如此。

    』佛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惡王是提婆達多.蛇是舍利弗.鼠是目犍連.鹦鹉是阿難.後來即位的正義之王則就是我。

    』 七四 樹法本生因緣 (〔菩薩=樹神〕)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關於水之争議說的。

    當時因知自身的親族〔釋迦族〕有難.乃騰空趺坐於羅希尼河的上空.放出深青色的光明.使親族驚奇.然後從上空降下.坐在河岸上.就争議而作法話。

    此處隻述其要點.詳情當閱鸠那羅本生因緣〔第五三六。

    〕 那時.佛向親族說道.『大王啊.你們親族不可不互相和合一緻.若親族和合一緻.則不緻為敵所乘。

    人類固然如是.即無心之樹木亦不可不和合。

    』又說.『從前雪山地方.暴風來襲沙羅樹林.那沙羅樹林中.有喬木.有灌木.有叢木.互相依傍着。

    所以一株樹亦未被吹倒.風來隻是吹過樹梢而已。

    同時在廣場上.有一株枝葉繁茂的大樹.因他不與别的樹木聯合.遂連根倒在地上。

    所以你們也不可不和合一緻。

    』接着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講出過去的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在波羅奈城治國時.最初的毘沙門大王已死.帝釋天立另一毘沙門為王。

    當這毘沙門接任時.送書信給喬木、灌木與叢林之神.叫他們所管領的樹木各自蔔居在所希望的地方。

    那時菩薩在雪山地方一沙羅樹林中為樹神.告訴親族道.『當你們定居的時候.不可定居在廣場上的樹木中間.請定居於此沙羅樹林.圍繞在我所定居的四周。

    』於是聰明的樹神們.聽從菩薩的忠告.圍繞着菩薩.各自定下了住處。

    但有些愚昧的樹神卻說.『我們若定居於森林中.是毫無意義的。

    不如蔔居於行人衆多的村落與都市的入口吧。

    因為村落、都市附近的樹神.收入、名譽都較好。

    』遂定居於一株立在通衢旁的大樹旁邊。

    一日.暴風雨起來了.風雨停止後.那株根深柢固的最老的大樹.也枝折根斷而倒了。

    這暴風雨曾向那毘連立着的沙羅林襲來.四面八方地吹打.但竟不能吹倒一樹。

    那些住處被破毀了的樹神們.因為失了依靠.便拉着孩子們的手到雪山來.将自己的災難告訴沙羅中的諸樹神。

    諸樹神把他們到來之事告訴菩薩。

    菩薩道.『因為不聽賢者之言.住到不可靠的地方去.緻有此結果。

    』作了法話.唱出下面的偈語。

     樹木在森林中。

     也要親族多才好。

     大樹如獨立。

      風來也會被吹倒。

     菩薩講述此由來.命終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大王啊.如此.親族是應該和合的。

    要和合一緻.親愛過日才好。

    』佛作此法話畢.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諸樹神是佛的弟子們.那賢明的樹神則就是我。

    』 七五 魚族本生因緣 (〔菩薩=魚王〕)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自己所喚之雨說的。

    一時.拘薩羅國天旱不雨.谷物枯槁.各處湖沼都已乾涸。

    那祇園精舍門房近處之隻園蓮池.水也乾了。

    烏鴉與鵄等用槍尖般的嘴将泥中的魚、龜啄來啖食。

    佛見魚與龜的災難.動了大慈悲心.心想.『今日我用神通使天下雨吧。

    』乃束裝等待天明.待托鉢的時刻一到.就由大羣比丘教團簇擁着.放着佛的威光.入舍衛城去托鉢。

    食事畢.停止托鉢.從舍衛城回到精舍來。

    即立在隻園蓮池的階上.對長老阿難道.『阿難.取浴衣來.我要在隻園蓮池洗一個澡。

    』阿難答道.『世尊啊.隻園蓮池中已沒有水.隻剩泥土了。

    』佛道.『阿難啊.佛的威力是廣大無邊的.你拿浴衣過來。

    』於是阿難将浴衣拿來交給了佛。

    佛以浴衣的一端遮蓋下體.以一端裹住全身.打算『在隻園蓮池洗澡.』立在池階上。

     一刹那間.那帝釋天的鋪着淡黃色氈子的石座.發生溫味了。

    帝釋天心想.『是何緣故。

    』後來被他知道了.乃喚司雨雲的神來.吩咐道.『喂.佛要在隻園蓮池洗澡.現在立在階上.趕快使拘薩羅國全境都下大雨。

    』他奉命說.『是。

    』就以一雲為内衣.一雲為外衣.着在身上.唱着雲之歌.向東方世界飛去。

    在東方起了一團油糟形的雲.不久就化成十萬片雲.於是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降下傾盆大雨來。

    拘薩羅國全部都滿溢着水了.好像洪水泛濫似的。

    雨不停地降下.頃刻間降滿了隻園蓮池.水溢到階端。

     佛在隻園蓮池沐浴畢.将二件赤衣着在裡面.束緊腰帶.披上佛所常用的大上衣.露出一方的肩膀.由比丘教團圍繞着.來到香室中所設的佛座上坐下.萬事經比丘教團準備好後.從座而起.立於寶石的階上.對比丘教團施訓。

    然後步入芳香馥郁的房中.垂下右脇.如獅子般而卧。

    到了夕暮.比丘衆集合法堂.談論道.『諸師啊.請看.十力成就了忍辱〔堪忍、〕慈悲之行。

    正當五谷枯萎.各處池沼乾涸.魚、龜陷於大苦惱中.佛起了慈悲之念.為欲把許多有情從苦惱中拯救出來.遂着了浴衣立在隻園蓮池的階端.立刻使拘薩羅全國下起雨來.使如浸在大洪水中.替許多有情解除了身心的苦惱.然後步入精舍。

    』正談論間.佛從香室走到法堂來.問道.『比丘們啊.你們此刻會集於此.談論何事。

    』比丘們答道.『談論如此這般之事。

    』佛道.『如來於許多有情困厄之時使天下雨.并不始於今日.前生投生於畜生胎中.為魚族之王時.也有過這樣的事。

    』說着就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就在這拘薩羅國舍衛城之隻園蓮池附近.有一個四周生着蔓草的池。

    菩薩投生為魚.被魚羣圍繞着住在這裡。

    那時國中也久不下雨.谷物枯槁.池沼乾涸。

    魚與龜皆潛入泥土中。

    此池中之魚亦入泥中.随處潛匿.但鳥等用嘴将他們啄出來了。

    大魚〔菩薩〕見同族遭此災難.心想『除我以外.無有能拯救他們的苦惱者。

    立誓使天下雨.使一族解脫死的痛苦吧.』於是破土而出.把那色如呈漆黑樹的堅器、光如琢磨過的紅寶石的眼睛張開.仰望着虛空對波叢奈天王高聲說道.『波叢奈啊.我正為着一族而苦惱。

    當德高的我苦惱時.你何以不下雨呢。

    我雖受生於同類相食的境界.但絲毫未曾吞食過魚.或其他生類。

    也未嘗有剝奪任何生類的生命之事。

    望因此真實之言.為我下雨.将我同族從苦惱中解救出來.』他好像命令侍者、仆役似地呼喚着天神之王波叢奈.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波叢奈啊.使雷響啊。

      使烏鴉之寶消逝啊。

     使鳥陷入憂悶啊。

      使我脫去悲戚啊。

     如是.菩薩像命令侍者、仆役般呼喚波叢奈.叫他在拘薩羅全國降下大雨.替許多有情解除了死之苦痛。

    命終後依其業報.投生於應生之處。

     結分 佛道.『比丘們啊.如來喚雨并不始於今日.前生受生為魚時.也有過喚雨的事。

    』作此法話後.又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魚羣是佛的弟子們.波叢奈天王是阿難.而魚族之王則就是我。

    』 七六 無憂本生因緣 (〔菩薩=道士〕)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一個住在舍衛城的優婆塞說的。

    那優婆塞原是一個證得了預流果的聖弟子.因事與隊商一同乘車趕路。

    當在一森林中解開了車子張天幕時.他在一株離隊商不遠的樹下散步。

    五百山賊計算着時刻.想『劫掠野營.』攜了弓、槌等武器.将那場所包圍。

    優婆塞仍然漫步着。

    山賊們看見了他.心想.『他一定是野營的衛士。

    且等他睡熟後再動手劫掠吧.』因沒有機會下手.隻好在四周立了等着。

    自夜之初刻起直至中刻、後刻.那優婆塞老在那裡漫步。

    天明了.山賊們知已失去機會.就抛棄手中的石子與槌等等逃走。

     優婆塞把自己的事辦好後.回到舍衛城.到佛的地方來參詣.問道.『世尊.護衛自己.也就是護衛别人嗎。

    』佛答道.『是的.優婆塞啊.護己即是護人.護人即是護己。

    』優婆塞道.『世尊啊.我覺得确是如此。

    我曾與一隊隊商一同趕路.在樹下漫步着.以圖警護自己.可是結果竟守護了全體隊商了。

    』佛道.『優婆塞啊.在前生.賢人們也因守護自己結果守護了他人。

    』說後應衆人的請求.講起過去之事來。

     主分 從前.當梵與王住在波羅奈城治國時.菩薩生在婆羅門的家裡。

    及長.知諸欲都是罪惡.遂從仙人出家為道士.住於雪山地方。

    有一次.為求鹽與醋.到有人煙的地方來。

    在托鉢而行的途中.與一隊隊商同行。

    當到了某森林.隊商紮野營歇宿.他在距隊商不遠的樹下.徘徊逍遙.享受禅定之樂。

    那時有山賊五百人.吃完了夜飯.打算『劫掠那車隊商.』便前來包圍。

    見了那道士.忖道.『如果他看到我們.就會報告隊商的。

    且等他睡着後劫掠吧.』遂在那裡停住。

    道士通宵漫步着。

    山賊們因無隙可乘.就棄了各自所攜帶的槌與石子等物.向車隊商叫說道.『隊商們啊.假使今日沒有在那樹下漫步的道士.你們将遭遇大搶劫了吧。

    你們明日應該向那道士作大供養才是。

    』說畢就走了。

    天明以後.隊商們見了山賊所丢棄的槌與石子等物.心裡非常害怕.來到菩薩〔道士〕的地方.作了敬禮.問道.『尊師.你曾見到山賊嗎。

    』菩薩道.『是.見到的。

    』隊商道.『尊師啊.見了那許多山賊.不恐怖嗎。

    』菩薩道.『諸位.見山賊而害怕的.是有錢财的人。

    我是沒有錢财的.怕誰呢。

    無論住在聚落或住在森林.在我都是不會起恐懼畏怯之心的。

    』說着就為他們說法.唱出下面的偈語來。

     我靠了慈與悲.  走上了平直的大道。

     在聚落亦無憂.  在森林亦無畏。

     菩薩藉此偈語示法。

    大衆皆起歡喜之心.崇仰菩薩。

    菩薩一生修習四梵住.後來轉生於梵天界。

     結分 佛作此法話後.複取了聯絡.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道.『那時的隊商是佛的弟子們.道士則就是我。

    』 七七 大夢本生因緣 (〔菩薩=婆羅門〕) 序分 此本生因緣.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就十六個大夢說的。

    一日.拘薩羅國大王夜間入睡.於天将明時做了十六個大夢.驚醒過來.心想.『做了這樣的夢.怕會發生甚麽吧.』於是懷着死的恐怖.在牀沿上.坐以待旦。

    天明以後.婆羅門祭司等到王的地方來問安說.『大王睡得安适嗎。

    』王道.『阿闍棃們啊.怎能睡得安适呢。

    天将明的時候.我做了十六個大夢.做了這些夢以後.覺得害怕。

    阿闍棃們啊.請把緣由講給我聽聽。

    』祭司等道.『若大王把夢情告訴我們.我們便能解得。

    』王就向婆羅門祭司講述所做之夢.并且問道.『做了這樣的夢.吉兇如何。

    』衆婆羅門搖搖手。

    王問道.『為甚麽搖手。

    』婆羅門道.『大王.那是大惡夢啦。

    』王道.『其結果如何。

    』婆羅門道.『總不出三障吧.或是王國之障.或是生命之障.或者是财産之障。

    』王道.『不能解除的嗎。

    』婆羅門道.『那夢實在太兇.難以解除。

    但我們總得解除